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十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9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贾谊认为汉高祖“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乃安”。司马迁则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这可用于说明,汉初A.政治稳定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B.血缘政治仍具有一定现实价值C.体制变革推动了强干弱枝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维护了国家长治久安2.德国学者韦伯在《经济与社会》(1921年首次出版)中指出:“行政人员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的和长期任职的专家一官僚来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这一主张A.表明分权与制衡机制失效B.可规避政党间的争权夺利C.契合了政府职能扩张需要D.意在强化政治精英的权力3.美国的分权制衡体现在五个层面: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制衡、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制衡、政党间的分权制衡、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分权制衡。在美国的政治家们看来,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折射出美国A.政治体制的本质特征B.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C.践行了天赋人权思想D.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4.秦简《法律答问》载:“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此外,秦律有“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的规定。这反映出秦律A.开启律令儒家化B.教化效果较为显著C.法律体系较完善D.注重维护家庭伦理【高二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25-L.-618B5.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文艺创作的三种类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类型文艺作品1《红岩》(1961年)《红日》(1957年)%红旗谱》(1957年)2《山乡巨变》(1958年)《创业史》(1960年)3《甲午风云》(1962年)《林则徐》(1959年)A.体现了八字方针的实践价值B.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C.得益于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D.旨在消除我国城乡之间的文化差距6.《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统一岭南后,任用当地民族首领为官,实行“以其故俗治,无赋税”政策,并令“南阳、汉中以往,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汉武帝实施上述举措A.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方针B.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C.推动了岭南各民族的封建化D.导致地方行政权逐步扩大7.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强调:“英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国王来统治,他拥有相应的至高无上的尊严和王权。”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王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辖权。这些法案的颁布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推动了新基督教教会的创立C.完善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D.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8.下表所示为1996一2006年中国与部分国家的外交关系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1996年,共同确主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印度2005年,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与合作关系中国与日本2006年,共同努力构建“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中国与印度尼西亚2005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菲律宾2005年,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伙件关系中国与哈萨克斯坦2005年,将中哈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件关系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B.重视推进国际社会的互信合作C.主导构建了区域政治经济新秩序D.将外交重心转向第三世界国家9.下表所示为唐朝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唐朝户主邯寿寿,应受田一顷三十一亩,已受田四十四亩,未授田八十七《武周大足元年户籍》亩,每年须足额蠟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粟二石户内有深口者为课户,无课口者为不课户。诸视流内九品以上官及杜佑《通典》卷七《丁中》引男年二十以下、老男、废疾、妻妾、部曲、客女、奴碑,皆为不课户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户令A.租庸调制的推行面临困境B.政府减轻对农民人身控制C.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抑制D.地丁税合并征收得以实现【高二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25-L-618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