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测试卷(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许多人会通过不同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从“小模式家庭追思”到“鲜花换纸钱”,各地文明祭扫频出新招。这体现了我国的清明祭扫活动 ( )①不利于传统祭祀文化的长远发展②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应该予以取缔③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与传统美德相承接④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和阐述了出来。老子的这一思想 ( )①正确看待了天、地、人的关系问题②主张人应该顺从自然、听命于自然③对当下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④表达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新独家原创,★☆☆)获得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的薛其坤院士说:“科学工作,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一定不能作假、不能打折扣。”多年来,薛其坤及其团队从事基础研究、探索物质世界,在科研创新之路上从未止步。“从事科学工作,除了实事求是,还要做到追求极致,踏踏实实走好每步路。”薛其坤说。薛其坤院士的话告诉我们( )①既要怀抱梦想,又要关注现实②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③要不惜一切代价,从事物理研究④要在实践中探求真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新中考信息对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观点”与“核心思想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观点 中 国 共产党 坚 持 以人 民 为 中心 的 发 展思想 中国秉持共商 共建共享的全 球治理观,推 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实现公平正义 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核心思想理念 重民本 讲仁爱 守诚信 崇正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在1955年4月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 ( )①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②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③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④固执己见,决不改变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6.跨美术中国画(★☆☆)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中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它的奇妙之处。中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 ( )①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说明中国画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③说明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④符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核心素养 健全人格(★☆☆)为解决拖鞋存放难题,李先生在自家套房外的过道上放置了一个鞋柜。邻居白女士要求李先生撤柜,李先生以很多业主都这样放为由,不肯撤柜;白女士找到物业公司,要求清理该鞋柜,物业公司以邻里应团结互助、和谐共处为由,迟迟不肯清理。在此纠纷中 ( )①物业公司处理问题到位,不存在过错②李先生在方便自己时,应当照顾相邻方的利益③白女士没有做到与邻里和谐相处,其做法属于无理取闹的行为④当事人双方可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法治观念 B.荣辱观念 C.人文精神 D.教育理念9.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时代楷模”万步炎秉持科技报国理念,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时代楷模”万步炎诠释了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B.推己及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10.(新独家原创,★☆☆)某位圣人经常给他的学生讲怎样做人的道理。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遇到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自己能有他那样的美德;遇到品德不好的人,不应轻视他而离开,而是应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方面我们要作为榜样来学习,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要作为自己的反面教材来提醒自己。我们要不断省察、思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贤德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要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②要与朋友坦诚相待,毫无保留③要同品德不好的人交往④要汲取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③11.核心素养 健全人格(新独家原创,★☆☆)安徽合肥的“追光女孩”郁晓楠,双目几近失明,2024年高考,终于圆梦安徽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眼疾带给郁晓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看不见琴谱,她只能凭毅力记下妈妈念出的音符,通过反复弹奏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阅读盲文让郁晓楠的右手手腕和小拇指关节处形成了薄茧。郁晓楠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与不易,但她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下列对郁晓楠的成长之路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②学音乐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③郁晓楠选择自强不息,在逆境中成长④只要有自强精神,就一定会走向成功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12.新热点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新独家原创,★☆☆)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孟二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2023年7月30日,K396次列车被暴雨滞留在落坡岭站。孟二梅接到任务,积极救助滞留乘客。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情况下,她带领社区300名居民,想尽办法让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冻饿。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孟二梅的行为说明 ( )①扶危济困是中华传统美德②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③帮助别人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④敬畏生命,应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危放在首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2分)13.实践探究与综合应用材料一 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树立诚信意识愿者活动,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妈妈来催他:“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没事,我不到,他们不会走的。”结果小方迟到了。材料二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中国的建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6分)(2)诚信无价,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8分)(3)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8分)14. 新热点 “中国好人榜”(新独家原创,★★☆)7月30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3人(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上榜好人中,有捐出百万元资助困难学子的教授伉俪李安昌、曹璎珞;有防汛巡查中为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乡镇干部朱如新;有19年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的车间钳工赵全喜;有与歹徒搏斗献出生命的27岁基层民警武霖;有照顾瘫痪亲人40余载的普通村妇何明兰……他们来自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英雄的可贵精神品质。在活动直播现场,“中国好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并与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互动交流。网友纷纷留言:“从我做起,致敬身边榜样,传承好人力量!”(1)材料中的“中国好人”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6分)(2)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如何“从我做起,致敬身边榜样,传承好人力量” (12分)15.新热点 北京中轴线申遗(新独家原创,★★☆)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不断演进发展至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申遗成功】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与“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正和谐,贯通古今。时至今日,已有700余年历史的北京中轴线仍在生长,新的故事正在续写。(1)请运用“尚和合”知识谈谈你对“和”的哲学思想的理解。(6分)【沧桑古树】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特别推出“北京中轴线古树主题游”线路。很多大树上挂着带有二维码、或红或绿的树牌:红牌代表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树,绿牌则是树龄在100年到300年之间。故宫有横跨中轴线的“人字柏”“连理柏”自然奇景,天坛有多达3000多株的古柏群……这些沧桑的古树,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仪树”的端庄威严、“海树”的广袤无垠,重新认识中国人心中的“天人合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结合对“古树”的保护谈谈你对“天人合一”的看法。(6分)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B B C B A C C A C A B1. D ①②的说法错误。各地文明祭扫频出新招,顺应了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做到了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又与传统美德相承接。③④正确。故选 D。2. B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正确看待了天、地、人的关系问题,对当下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①③正确。“道法自然”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顺从自然、听命于自然,②错误。“道法自然”表达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④错误。故选 B。3. B 本题考查实事求是。薛其坤院士的话告诉我们既要怀抱梦想,又要关注现实;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在实践中探求真知。可见,①②④正确。③说法明显错误。故选B。4. C 本题考查核心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重民本,①符合题意;“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求大同,②对应错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体现了守诚信,③符合题意;“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体现了崇正义,④符合题意。故选 C。5. B 本题考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材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分析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故选 B。6. A 本题考查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中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说明中国画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说明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7 C 物业公司的做法欠妥,①错误;李先生在方便自己时,应当照顾相邻方的利益,②正确;③对白女士的评价错误;④中的做法有助于纠纷的解决。故选C。8. C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和生活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 A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时代楷模”万步炎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 C 本题考查见贤思齐。材料说明要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要汲取榜样的力量,①④说法正确;我们与朋友应坦诚相待,但也要有隐私意识,不能毫无保留,②错误;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C。11. A 本题考查自强不息。②④中“一定”的说法错误,排除。郁晓楠选择自强不息,在逆境中成长,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开辟人生新天地,①③正确。故选A。12. B 本题考查扶危济困。孟二梅的行为传递了温暖,她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13.答案:(1)①考试作弊;②欠债不还;③言而无信;④抄袭作业;⑤以次充好;⑥缺斤短两;⑦弄虚作假。评分说明6分。每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其他正确答案,同样给分。(2)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④诚信促进国家兴旺;⑤守诚信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⑥诚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⑦诚信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⑧诚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⑨诚信有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等等。评分说明8分。每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给8分。其他正确答案,同样给分。(3)①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④真诚待人,信守承诺;⑤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⑥真实无欺、言行一致;等等。评分说明8分。每一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给8分。其他正确答案,同样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自己的经验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即可。第(2)问,学生从个人、社会、企业、国家等角度,根据自己的经验,答出诚信的意义即可。第(3)问,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答出我们践行诚信的具体做法即可。14.答案:(1)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6分)(2)①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④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等。(12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第(1)问,由“资助困难学子”“勇救落水者”“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与歹徒搏斗”“照顾瘫痪亲人”可归纳出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第(2)问,可从积极进取、爱人利人、崇德向善、重在践行等角度回答。15.答案:(1)“和”是指“和而不同”“和实生物”,也可指和谐。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事物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6分)(2)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古树见证并承载着历史,对古树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6分)解析:本题考查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1)问,对“和”的哲学思想的理解,可运用“尚和合”的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可根据“天人合一”的内涵,答出保护古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