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素养第三、四单元知识梳理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素养第三、四单元知识梳理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素养知识梳理卷
核心知识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解读 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 方式和行为方式。
2.
3.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 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 。
4.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 ,不断创造与创新。
5.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 ,让人民过上 的生活。
6.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 、重民本、 、崇正义、 、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7.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 “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 。
8.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 ”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
9.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 。
10.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 的事。
11.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 。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
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 ,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3.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 、提升 具有重要意义。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 ,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5.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 作用。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 的思想文化。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 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 。
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是世代相传的民族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 。
3.
4.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 、扶危济困、 、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5.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 ,运用自己的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6.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 。
7.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 。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1.法律是 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2.我国法律体现 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 性质的法律体系。
4.法律的生命力在于 。
5.法律是调整 、判断是非曲直、处理 的标尺,在国家治理、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法律的作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 ,法律促进 。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 ”命名的法律,是“ ”。
2.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法治与 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3.人身权包括 、 、健康权、 等。
4. 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5.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和保障。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 财产。
6.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 的权利。
7.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 等。
8.保护 就是尊重劳动、保护创新。
9.在我国,继承的方式有法定继承和 两种。
10. 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通常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
4.我国的刑罚分为 和附加刑。
5.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 的人。
易错点拨
1.守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说谎话。
判断: 。理由: 。
2.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
判断: 。理由 : ——— 。
3.尚和合就是将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
判断: 。理由: 。
4.讲仁爱要求我们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这与我们爱祖国和人民是相互矛盾的。
判断: 。理由: 。
5.中华人文精神就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这四个方面。
判断: 。理由: 。
6.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判断: 。理由: 。
7.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判断: 。理由: 。
8.“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敬业乐群美德的集中体现。
判断: 。理由: 。
9.百善孝为先。“孝”的本质是“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和安排。
判断: 。理由: 。
10.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判断: 。理由: 。
11.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判断: 。理由: 。
12.财产权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判断: 。理由: 。
13.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判断: 。理由: 。
14.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判断: 。理由: ——————— 。
15.未成年人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
判断: 。理由: 。
关键词分类
一、重要类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 。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 .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 。
4.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 、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切实保护 财产的所有权,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激励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 。
二、要求类
1. ,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
2.重民本,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 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3. ,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4.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 的事。
5.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 统一。
6.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 ,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三、作用(影响)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 方式。
2.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 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核心知识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1.中华民族 思维
2.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3.尊重、顺应 和谐共生
4.时代发展潮流
5.实际的利益需求 安定富足
6.讲仁爱 守诚信 尚和合
7“仁民” 爱天地万物
8.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爱民保民利民
9.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10.符合道义
11.多样性统一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2.人际矛盾
3.人的精神生活 精神境界
4.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5.熏陶教化、凝聚示范 向上向善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是非曲直 行为方式
2.精髓 智慧 精神财富
3.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敬业乐群 见义勇为
5.挺身而出 智慧和力量
6. “爱”和“敬”
7.践行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1.统治阶级
2.广大人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实施
5.社会关系 矛盾和纠纷 社会管理
6.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发展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法典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德治
3.生命权 肖像权 隐私权
4.生命和健康
5.物质 合法
6.处分
7.商标权
8.知识产权
9.遗嘱继承
10.遗嘱继承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1.不违法
2.民事 行政
3.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4.主刑
5.违法犯罪 遵纪守法
易错点拨
1.判断:错误。理由: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中,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2.判断:正确。理由·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该句说法正确。
3.判断:错误。理由: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
4.判断:错误。理由:这并不矛盾,我们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同时培养讲仁爱、求大同的胸怀,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5.判断:错误。理由: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6.判断:错误。理由: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7.判断:正确。理由: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该句说法正确。
8.判断:错误。理由:“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9.判断:错误。理由:百善孝为先。 “孝”的本质是“爱”和“敬”。
10.判断:正确。理由: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该句说法正确。
11.判断:错误。理由: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2.判断:错误。理由: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13.判断:错误。理由: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14.判断:错误。理由: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15.判断:错误。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关键词分类
一、重要类
1.启示
2.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3.支撑
4.是非曲直
5.合法
6.来源
二、要求类
1.讲仁爱
2.人民
3.守诚信
4.道义
5.多样性
6.天下人的天下
三、作用(影响)类
1.行为
2.凝聚示范
3.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