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测试卷(二)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4年5月,教育部开展了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 )A.学习心理知识,提升健康素养B.克服青春烦恼,消除心理冲突C.杜绝心理问题,促进全面发展D.提高道德修养,助力青春成长2.对漫画中女孩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自尊自爱的体现②这是对待异性情感的正确举措③她需要学会正确与异性交往④这不利于发现异性的优势,不利于相互取长补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夕阳西下,处在顺境中的人可能会勾勒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画面;而处在逆境中的人可能会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苦楚感受。这说明 ( )A.情绪复杂多变,有时难以捉摸B.人的情绪有时会受外部环境、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C.激发积极情绪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绚丽多彩D.我们的成长过程不需要消极情绪4.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蝙蝠喜欢在野马身上叮咬吸血,有的野马因此被折磨致死。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蝙蝠所吸的血量非常少,野马的死因并非蝙蝠的叮咬,而是被叮咬后的暴怒与狂奔。这启示我们 ( )①人的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复杂的②情绪会相互感染,要用恰当方式表达③不要因为一些微小的事情而大动肝火④暴怒不能解决问题,要学会调节情绪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关注自己的情感状态,不断创造、积累美好的情感体验,向他人传递积极情感,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以下行为不利于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是 ( )A.共同欣赏高雅的艺术B.交流名著阅读的心得体会C.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D.强迫他人认可自己的观点6.跨语文古语鉴赏(新独家原创,★★☆)下面的名言能够体现自尊的有 ( )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对下面漫画中主人公的行为,点评正确的有( )①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是不自尊的表现②缺乏廉耻之心,没有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③没有做到行己有耻,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④是在放松心情,放飞自我,快乐游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主题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下面诗句共同体现的品格是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A.自尊 B.自信 C.自立 D.自强9.小明虽然平时成绩很好,但总担心自己考不进理想的学校。为此,他感到非常烦恼。小明产生烦恼的主要原因是 ( )A.心胸狭隘 B.缺乏自信C.过于自负 D.过于依赖他人10. 2023年度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卢子辰,幼年双耳失聪,通过佩戴助听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终于能够像普通孩子一样“听”和“说”。之后凭借刻苦勤奋,她成为一名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听障世界里,她是顽强奋起的种子,冲破黑暗土壤,向着心中的梦想一路前行。卢子辰的事迹启示我们要 ( )①自尊自爱,乐观积极 ②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③身残志坚,勇夺第一 ④恃才傲物,飞扬青春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下面漫画给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C.人生规划要趁早,生命意义莫强求D.摆脱父母早独立,一帆风顺任我行12.《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乃至古代先贤世代寻求的社会理想,是善与美的统一。它与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一定的契合度,成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追求理想社会、促进全人类发展共同奋斗的目标指向。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的核心思想理念。 ( )A.讲仁爱 B.重民本 C.崇正义 D.求大同13.“重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中一种具有系统理论形态的思想,不仅是文化传统和内在观念的延续,也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得以反复印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华文明永续发展。下面历史符合“重民本”的是 ( )①汉代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呈现了“文景之治”②唐太宗认识到“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呈现了“贞观之治”③汉武帝接受“推恩令”的建议,巩固大一统王朝④清朝采用“地丁银”制,呈现了“康乾盛世”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1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的龙鼻作为设计元素,龙脊结构、龙腹纹来源于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西周何尊侧面的四道扉棱和云雷纹,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收藏的云纹铜禁纹饰,精美别致,增添了吉祥物的趣味和古韵。“龙辰辰”启示我们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④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5.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是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将大宋美学与传统韵味带入奇幻山水之间。“乐中有画,画中有乐”,让人体验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耳中见色,眼里闻声”,让人体验经典艺术IP 与实景山水的绝妙合璧;“千里江山,展卷入梦”,让人体验别具一格、余味不绝的文化旅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展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 )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6.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需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 ( )①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7. 以下是各班根据学校要求设计的黑板报标题。由此推断该校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B.不断与时俱进,共筑生命家园C.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品质D.关注民生问题,共享发展成果18.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新独家原创,★☆☆)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下面不符合这一道德标准的是 ( )A.陪家里老人散散步B.答应别人赴约的时间,会按时赴约C.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D.在日常生活中讲脏话1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 D7204003 ( )A.关注法律体系建设,制定完备的法律B.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C.严格执法,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D.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0.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下面漫画警示我们 ( )①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二)③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④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1.核心素养法治观念(★★☆)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下列行为构成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A.某商场开业,电视台录制了开业仪式的场景,碰巧将公民王某正在购物的镜头录了下来。该镜头当晚在新闻中播出B.某影楼在未告知小王的情况下,把小王家的全家福照片印在了影楼的宣传册上以招揽生意C.小张将市民李某今年过年时随意燃放烟花的行为用手机拍照,并向有关部门举报D.公安人员发布包含有在逃人员照片的通缉令22.小欣有写网络小说的爱好。一次,她发现某平台在未经她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转载她创作的小说。小欣在与平台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该平台告到人民法院。小欣的行为是( )A.小题大做的,其维权方式有些过分B.天真幼稚的,这一行为不受法律保护C.非常明智的,维护了自身的知识产权D.不顾后果的,损害了读者的利益23.我国法律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继承权。下列关于财产继承权的认识错误的是 ( )①保护公民继承权,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体现②我国关于财产继承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公民的遗产继承方式分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④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除外A. ①②③ B.②④C. ②③④ D.①③24.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某县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齐某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25.(★☆☆)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据介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4月16日,人民法院共审结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周岁至13周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这让依法追究“极恶少年”刑责成为法治的必然。这表明( )①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从重处罚②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③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将不复存在④没有不能管的“小霸王”,未成年人也须敬畏法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计50分)26.主题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新独家原创,★★☆)【珍惜青春时光·婷婷的一天】2024年3月6日 小雨 我今天的心情就像这淅淅沥沥的小雨让人心烦。 脸上的青春痘此起彼伏,同桌还不时地嘲弄我的痘痘,我都不想去上学了。 出门时,妈妈反复叮嘱我,让我穿上雨衣。我不耐烦地吼道:“我都长大了,不用你啰唆这些,我不穿!”然后我直接摔门而去。 体育课上,我又看到了同年级帅气、英俊的小勇。阳光下打篮球的他,一跑一跳一投篮,直接让我呆在了原地。直到同学叫我名字,我才羞红了脸走开了。 回到家,我想起下周要参加舞蹈比赛,便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妈妈在我的央求下陪我看了一段小品,我才渐渐平静了下来。(1)情境分析。(每空1分,共4分)①面对同桌不时地嘲弄婷婷脸上的痘痘,婷婷应该 。②出门时婷婷嫌妈妈啰唆,回家后又央求妈妈陪自己看小品,这体现了青春期 的矛盾心理。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婷婷应该 。④妈妈陪婷婷看了一段小品,婷婷才渐渐平静了下来。婷婷是在通过 的方法调节情绪。(2)含评分说明面对青春期的烦恼,请你为婷婷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27.核心素养健全人格(新独家原创,★★☆)【焕发青春活力】材料一 夏琳从小就被人称为“假小子”,干什么事情都是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上了初中后,夏琳越来越爱照镜子,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讨论问题时也越来越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次,因为爸爸说了她一句“你一个小孩子,懂个啥”,夏琳气得哭了起来。(1)夏琳的变化反映了一种什么心理状态 (1分)这种心理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材料二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文和小丽都没有考好。小文满脸愁容,自怨自艾:“我太笨了,不是学数学的料,怎么学也不可能学好的。”小丽却认为:“我这段时间学习不够认真,学习方法也不太得当。我要好好反思,努力改进,下次争取取得好成绩。”小强这次成绩不错,他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我感觉特别好:“我就是数学天才,你们再怎么学也赶不上我。”(2)三个人分别是什么心理状态 (3分)简要分析三种心理状态的区别。(3分)(3)向小丽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办 (3分)材料三 10年前,李娜成为首位获得澳网单打冠军的中国球员,郑钦文还是那个坐在电视机前,为偶像欢呼的小女孩;10年后,沿着前辈走过的足迹,2024年8月,郑钦文获得了中国网球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单打金牌。从以别人为榜样,到成为别人的榜样,郑钦文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中破茧成蝶,也开启了中国网球的新篇章。(4)郑钦文在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中破茧成蝶。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分)28.主题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青春的内涵】教育部早在2021年就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强调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指南》认为,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永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守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自信的根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具有重要意义。(1)请你分别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2)小文同学在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摘录了下面的古语名言。请你帮助她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3分)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②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⑤由义为荣,背义为辱。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君子和而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3)学校开展“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请你推荐三个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3分)29.核心素养法治观念(2024陕西渭南临渭区期末改编,17,★★☆)在学习法律有关的内容时,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下面是理论探究小组准备“庭审”的一个案例。案件起因 小亮扮演的是被告陈某。大学生陈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为满足游戏体验,陈某用生活费购买了大量的游戏装备。随着消费的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他在网吧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陈某与之多次结伴拦路抢劫,两人最终被警方抓获。案件经过 法庭上,小刚扮演的公诉人出示了陈某的犯罪证据。证据显示,陈某抢劫他人财物共计1500元。法律小知识公诉人是指不用当事人而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来直接提起诉讼的人。在中国,公诉人主要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来担任。其主要任务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用事实和证据指控犯罪,从而达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捍卫法律尊严的目的。(1)上述陈某的案件应该在下列所示的哪一个法庭中审理 (2分)(二)案件判决 小红扮演的法官对被告陈某的判决结果如下: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处陈某行政拘留14天,罚款1000元,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2)这个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4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理论探究小组决定就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写一份倡议书。请你为理论探究小组同学的倡议书撰写倡议部分的提纲。(至少两个方面,4分)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A D B D D B A B B A A D 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A C D A D B C B C B B C1. A 开展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学习心理知识,提升健康素养,A符合题意。“消除心理冲突”“杜绝心理问题”的观点绝对,B、C错误。D中“道德修养”与题意不符。2. D 与异性正常交往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漫画中女孩拒绝和男生一起跳绳,没有认识到与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③④评价正确。3. B 夕阳西下,不同情境中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这体现了人的情绪有时会受外部环境、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B符合题意。A、C与题意不符。消极情绪也会有积极作用,D错误。4. D 野马的死因并非蝙蝠的叮咬,而是被叮咬后的暴怒与狂奔,这体现了③④观点。①②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5. D 我们可以通过与人交往、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积极情感体验。A、B、C均有助于获得积极情感体验;D的行为不利于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6. B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里的水,刚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轻蔑性的施舍。①体现了自尊,符合题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②未体现自尊,不符合题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③未体现自尊,不符合题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是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④体现了自尊,符合题意。7. A 漫画中主人公在景区乱扔垃圾,是不自尊、不知耻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①②③点评正确。④点评错误,排除。8. B 题干中的诗句共同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彰显,这是自信的表现,故选B。9. B 小明的想法是轻视自己、低估自己能力的表现。这说明小明缺乏自信,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0. A 卢子辰克服双耳失聪的困难,凭借刻苦勤奋成为一名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体现了她自尊自爱,乐观积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①②符合题意。11. A 漫画《小牛学耕》启示我们中学生要学会在实践中探求真知,A符合题意。B体现了要勤奋学习,不符合题意。“生命意义莫强求”“摆脱父母早独立,一帆风顺任我行”观点错误,C、D排除。12. D 题干中的古语和共产主义理想都体现了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体现了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故选 D。13. B 本题考查“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①②④中的政策都体现了“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推恩令”与民生无关,③不符合题意。14. A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③错误。④观点明显错误。“龙辰辰”启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②符合题意。15. C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乐中有画,画中有乐”“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等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16. D 本题考查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对青少年的要求。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 D。17 A “以我之力 追我所愿”体现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初心不改 奔流到海”表达了坚持初心、追求目标的决心;“吾有所爱 其名华夏”直接体现了爱国之情;“复兴之梦 梦在不息”强调了为实现国家复兴的梦想不懈奋斗。分析可知,这些标题都侧重于展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爱国情怀,故A符合题意。18. D “陪家里老人散散步”符合孝,A不符合题意;“答应别人赴约的时间,会按时赴约”符合信,B不符合题意;“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符合礼,C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在日常生活中讲脏话”是不知羞耻的表现,D符合题意。19. B 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据此可知,B符合题意。“制定完备的法律”“严格执法”“制裁违法犯罪”不是社会一员应该做的,A、C、D不选。20. C 漫画内容警示我们,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③④符合题意。漫画未体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保护自己的隐私权,①②排除。21. B 影楼未经小王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小王及其家人的肖像,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B符合题意。A、C、D不属于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22. C 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某平台的行为侵犯了小欣的知识产权,小欣是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C正确。A、B、D错误。23. B 我国法律规定,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依法享有继承权,④错误。②错误,我国关于财产继承的专门法律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①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24. 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错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只有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C、D错误。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被判处刑罚,体现了B 观点。25. C 材料表明,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没有不能管的“小霸王”,未成年人也须敬畏法律。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26.答案:(1)①正确对待生理变化,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焦虑或自卑;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1分)②独立与依赖。(1分)③慎重对待,理智处理。(1分)④注意转移。(1分)(2)①要学会积极面对青春期心理矛盾和困惑;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接纳和调整自己;求助老师、家长和心理医生,化解烦恼,解决问题;学会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②要学会正确与异性交往,把握交往的原则;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让异性友谊成为美好青春的见证。③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评分说明回答出调节青春期心理矛盾做法中的任意一点可得2分;回答出异性交往、异性情感中的任意一点可得2分;回答出管理情绪中的任意一点可得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①面对同桌不时地嘲弄婷婷脸上的痘痘,婷婷应该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提升内在美等。②出门时婷婷嫌妈妈啰唆体现了独立意识;回家后又央求妈妈陪自己看小品体现了依赖心理。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婷婷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④通过看小品的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属于注意转移法。学生据此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日记中婷婷的烦恼,从调节青春期心理矛盾、异性交往、异性情感、学会管理情绪等角度回答即可。27 答案:(1)①自尊。(1分)②自尊的青春有光彩,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自尊的人知廉耻、明是非;自尊的人不爱慕虚荣。(4分)(2)①小文是自卑的心理状态,小丽是自信的心理状态,小强是自负的心理状态。(3分)②a.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b.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c.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3分)(3)①找准定位,扬长避短;②专注当下,积极行动;③勇于探索,增强底气;等等。(3分)(4)自强使人奋发向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手握历史的接力棒,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我们要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等。(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夏琳的变化反映了自尊的心理状态。第二小问,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出自尊的积极作用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判断,小文是自卑的心理状态,小丽是自信的心理状态,小强是自负的心理状态。第二小问,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答出自卑、自信、自负的表现即可。第(3)问,向小丽学习,就是要做一个自信的人。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做自信的人的要求即可。第(4)问属于启示类试题。学生依据教材知识,从自强的作用、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等角度回答即可。28.答案:(1)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主要有诉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分②中华人文精神主要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2分)③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等。(2分)(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①③④中华人文精神 ②⑦中华传统美德 ⑤⑥(每一类占1分,共3分)(3)中国汉字、长城、故宫、敦煌莫高窟、太极拳、京剧等。(3分)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这属于教材核心知识,学生熟练记忆即可回答。第(2)问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人文底蕴。学生找到材料中名言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即可回答。第(3)问要求推荐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是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都可以。29.答案:(1)②。(2分)(2)不合理。理由:因为判决书中的“行政拘留”和“罚款”都属于行政处罚,“赔礼道歉”属于民事责任。而陈某实施的是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4分)(3)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我们要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我们要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4分)解析:第(1)问,陈某拦路抢劫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陈某已触犯刑法,②所示为刑事法庭,陈某应在该法庭受审。第(2)问考查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判决书中的“行政拘留”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赔礼道歉”属于民事责任。因此该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不合理。学生据此作出判断再说明理由即可。第(3)问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即严于律己的要求。这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学生熟练记忆即可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