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测试卷(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因为 ( )①这样做有利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②我们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积极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③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需要遵守的唯一行为规范④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在我国,行人违反交通法规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②不闯红灯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③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④罚款可以杜绝闯红灯行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下面是民法典的部分摘录。这说明民法典 (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①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②兼顾道德与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突出绿色原则,适应生态文明建设④强调公序良俗,只重视对财产安全的保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对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解读正确的是 ( )①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受教育权②其行为可能会侵犯他人私生活的安宁③其行为不利于社会的文明与和谐④其行为划定了公私空间的界限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中学生小刚沉迷网络游戏,无心上学,经常参与打架斗殴,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后因在网吧玩游戏时与他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被法院依法判刑。这告诉我们 ( )①不认真学习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②玩游戏属于犯罪行为③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法律保护④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小龙把春节期间长辈给的压岁钱存入银行3个月,共获得利息42.21元。这是行使公民财产 的表现。( )A.所有权 B.处分权C.收益权 D.占有权7.任某因制售盗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处罚金4万元。这起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警示我们 ( )A.知识产权,不容非法侵犯B.违反道德,尽失人身自由C.危害社会,必受刑事处罚D.不尽义务,定担民事责任8.对下面漫画中的继承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B.这是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C.它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D.它按法律规定的遗产份额分配遗产9.(★★☆)在七年级(1)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同学们对以下案例进行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案例1:刘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在网上购买假冒品牌的奶嘴、奶瓶并对外销售,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案例2:房东陈某违规收取 高价水电费,损害租户利益,受 到罚款2000元的行政处罚。①刘某的行为违法了民事法律,应承担民事责任②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应承担刑事责任③陈某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应承担刑事责任④陈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应承担行政责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核心素养法治观念(2023山东菏泽中考改编,11,★☆☆)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6万余元。下面是关于此案的判决书:判决书(摘要) 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依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下列对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绝不良行为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④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11.最近,浙江学生屡获警方表扬:继两名学生发现有人非法种植罂粟向公安机关举报后,又有三名学生发现“笑气”瓶果断报警。他们慧眼识毒立功,被授予“禁毒小卫士”称号。由此可知 (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B.学生已成为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C.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D.学校应当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力度12.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违法行为是 ( )A.私自离校,旷课逃学 B.散布谣言,扰乱秩序C.殴打他人,致其重伤 D.敲诈勒索,数额巨大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2分)13.含评分说明(新独家原创,★★☆)阅读漫画,回答问题。(1)结合法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漫画一中“人权法治化保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理解。(6分)(2)漫画二体现了什么道理 请简述其意义。(10分)14.材料一 阅读下面漫画。(1)结合漫画蕴含的信息,谈谈你对民法典的了解。(10分)材料二 民主立法强调法的逻辑起点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其所要求的重点在于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当充分倾听民意、凝聚民智。社会层面价值要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公民层面价值要求的“诚信”“友善”等,均较充分地体现在民法典中。(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15.主题教育 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剖析案例】 新疆皮山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某某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远离违法犯罪经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皮山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李某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责令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通过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围绕上述案例,小秦整理了以下内容:①李某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刑事违法性。②有期徒刑七个月属于刑罚中附加刑的范畴。③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1)请你指出上述内容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4分)【明晰道理】 放学回家的路上,八年级学生小朋看见一名歹徒骑摩托车抢劫。小朋立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朋提供的线索,很快就抓住了犯罪嫌疑人。(2)小朋的做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 (6分)【浅谈行动】 14岁的中学生小林因犯抢劫罪入狱。他在忏悔时写道:我本是一个好学生,由于交友不慎,沾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学习。我不该在受到纪律处分后不以为然,还与“朋友”偷窃财物;更不该在被公安机关拘留后仍不知悔改,甚至还与“朋友”持刀抢劫,最终被法院判刑。至此,我非常后悔,希望大家以我为戒。(3)从小林的经历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12分)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B B C D C A B C D C B1. D 本题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全体社会成员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2. B 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体现了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①③正确;②错误,不闯红灯不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而是一项义务;④错误,罚款作为一种惩罚措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闯红灯行为,但它并不能杜绝闯红灯行为。3. B 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 制定本法”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民法典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绿色原则。①③符合题意。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错误。④中后半句说法错误。4. C 漫画中人物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不利于他人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不利于社会文明与和谐,②③说法正确;漫画与受教育权无关,①排除;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④排除。5. D 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一般情况下,玩游戏不是犯罪行为,②错误。小刚造成对方重伤,被法院依法判刑,这说明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法律保护,③正确。小刚由违纪行为到最后犯罪的经历告诉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④正确。6. C 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利。题干中小龙把春节期间长辈给的压岁钱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是行使财产收益权的表现。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7. A 题文中的任某因侵犯知识产权受到了刑罚处罚,说明了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不容非法侵犯,故A 正确;B错误,违反法律,有可能失去人身自由;C错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才会受到刑事处罚;D错误,没有尽到法定义务,需承担法律责任。8. B 漫画体现的继承方式是遗嘱继承,这种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C、D均属于法定继承方式的相关表述,与漫画不符,排除。9. C 分析可知,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属于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①错误,②正确;陈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③错误,④正确。10. D 李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③④正确;①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②错误,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11. C 题干表明青少年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故C正确;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事违法行为;B错误,我国禁毒工作的主力军不是学生;D错误,学校无行政执法权。12.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私自离校,旷课逃学”属于违纪行为,A不符合题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B符合题意;“殴打他人,致其重伤”“敲诈勒索,数额巨大”均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C、D不符合题意。13.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社会生活的发展无止境,法律体系的完善也无止境。评分说明能从两个角度回答,观点正确,表述规范,给4—6分;能回答出其中一个角度,观点正确,表述较规范,给1—3分;未作答或者作答与试题无关,给0分。(2)①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各领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②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评分说明答出漫画体现的道理可得4分,答出这一道理所蕴含的意义可得6分。若仅答出道理,只能得4分;若所答道理与意义之间无关联,只能得4分;若所答道理及其意义与漫画无关,该问不给分。解析:第(1)问,学生可围绕“人权法治化保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信息,从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以及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学生围绕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实现有法可依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学生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这一角度回答即可。14.答案:(1)①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②实施民法典,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10分)(2)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4分)解析:第(1)问,学生可围绕民法典的性质以及实施民法典的意义回答。第(2)问,学生可根据材料,从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角度回答。15.答案:(1)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李某某行为的最本质特征。②有期徒刑七个月属于刑罚中主刑的范畴。(4分)(2)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6分)(3)①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②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③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④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12分)解析:第(1)问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学生据此找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即可。第(2)问,学生可结合小朋的行为,从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角度回答。第(3)问,学生可以结合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联系、如何预防违法犯罪等内容分析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