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 (四) 提高法治素养,做知法守法公民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旨在 ( )①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②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③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④体现所有人自愿履行各项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核心素养 法治观念(2023山东烟台中考,14,★☆☆)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②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③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行政违法行为④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山东高密期末改编,4,★☆☆)2024年3月25 日,D3728次列车运行在贵广高铁郁南至云浮东区间时,旅客马某在3车厢厕所内吸烟,引发烟雾报警,造成列车降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马某的吸烟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被铁路公安机关处以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马某的行为 ( )①属于个人生活习惯问题,行政处罚不可取②是行政违法行为,马某应承担行政责任③是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表现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时代楷模”卢永根,将个人财产共880多万元捐给国家。这是对自己财产行使( )A.占有权 B.使用权C.收益权 D.处分权5.新中考漫画解读(新独家原创,★★☆)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②法律保护知识产权③法律保护隐私权④要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A.②③ B. ①② C.①③ D.②④6.主题教育法治教育(★☆☆)某中学组织学生收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示教育片《珍爱青春 远离犯罪》,这启示我们 ( )①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②要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③青少年的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处罚,因而不必太在意④要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以赠送礼品、现场体验试用等方式,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治愈疾病的心理,以高昂的价格向其兜售毫无治疗疾病功能的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所涉及的虚假宣传内容对老年消费群体产生深度洗脑和心理暗示,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和财物安全,甚至会影响和耽误老年人治病就医的最佳时机,社会影响恶劣。不法商家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 ( )①诚信原则 ②平等原则③绿色原则 ④公序良俗原则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8.(2024山东淄博博山区二模改编,21,★★☆)情境现场题情境一 【感受法的关爱】2021年1月 2021年3月 2021年6月 2024年1月《关于加 强中小学生手 机管理工作的 通知》发布 《中小 学教育惩 戒规则(试 行)》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 《未成 年人网络保 护条例》施行(1)上述情境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2)读完情境一的信息,小强感慨地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制定。我们只需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即可。”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强的言论进行辨析。情境二 【做守法的公民】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王老师播放了一则视频:某中学一名13岁女学生遭校园霸凌,三名女生轮番扇耳光、用脚踢头。施暴者一边打一边还威胁被打女生不准报警、不准告诉家长,叫嚣“报警也没用”“我们都没成年”。时事小组播报了一则新闻:2024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基层调研时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说说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或面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可以做些什么。(请自选一问作答)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C A C D D B1. C 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调整各方之间的..关系,但不能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①错误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②③正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愿履行各项义务,④错误。2.A 小薇违反学校规定带手机进入课堂,属于违反校规校”的行为,故①判断正确;中学生小斌等人多次抢劫未成年人财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故②判断正确;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他人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故③判断错误;小超在市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④判断错误。3. C 马某乘坐动车时吸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说明马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他应承担行政责任;他没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可见,②③说法正确。①错误,马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④错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4. D 处分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将个人财产共880多万元捐给国家”,这是对自己的财产行使处分权的表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5. D 漫画体现了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启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6. B 题干材料启示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①②④符合题意。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③排除。7. B 材料中,“虚假宣传”说明不法商家的这一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诚信原则,①正确。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材料中未体现平等原则,②不符合题意。绿色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材料中未体现绿色原则,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不法商家“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和财物安全,甚至会影响和耽误老年人治病就医的最佳时机,社会影响恶劣”说明不法商家的这一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公序良俗原则,④正确。8.答案:(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2)①小强的言论是错误的。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③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3)预防犯罪的要求: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或面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我们应当: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解析:第(1)问,围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首先回答出观点错误,然后从关注法律体系的完善、尊崇法律等方面说明理由即可。第(3)问,学生若选择“青少年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这一问题,可从认清危害、杜绝不良行为等方面回答;若选择“面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可以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可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等方面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