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嘉祥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世界多个民族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但细节却不尽相同。古埃及是水神发怒,被神选中之人幸存;古巴比伦是诸神以洪水消灭人类,水神通知建造大船;古希伯来人是诺亚方舟;中国是大禹治水。这反映出古代文明A.发展水平基本同步 B.兼具多样性和统一性C.区域往来交流频繁 D.受地理环境因素决定2.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在序言部分列举和颂扬了国王的丰功伟绩,且国王自称是“众王之神”,宣扬了“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思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据此可知,该法典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志着西亚地区进入封建社会 D.旨在维护基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3.古印度列国时代,刹帝利中有人从事农业,有人做商人,有人做手工业者,甚至有一个刹帝利王子曾先后做过被认为低等的职业;吠舍中有很多人经商致富,且放债取利成了富有吠舍的合法职业,他们拥有大量的财产和奴隶。这反映出当时印度A.种姓制度隔阂打破 B.等级结构复杂C.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血缘观念弱化4.在波斯的苏撒铭文中,大流士王说:“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占领了从波斯西亚的米底……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南亚的键陀罗……以及住在地中海沿岸爱奥尼亚人。”据此可知,波斯帝国的征服活动A.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海 B.主要以移民方式进行C.削弱了基督教的影响 D.扩大了文明区域交流5.下表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文学中的希腊元素。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代表人物 和希腊文学的联系尼维阿斯(第一位拉丁文学家) 翻译希腊戏剧阿克齐乌斯(最著名的悲剧家) 悲剧取材于希腊神话泰伦提乌斯(著名的喜剧家之一) 提倡“希腊式喜剧”阿普列尤斯(最著名的小说家) 接受希腊教育,取材于希腊传说A.希腊武力征服了罗马共和国 B.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的文化C.文化交流推动罗马文学发展 D.希腊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素材6.下图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工商业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资本主义萌芽 D.民族国家的形成7.加亚尔等著《欧洲史》:“中世纪的城市生活无疑地比农村生活更有吸引力。一个普通人都有更大的机会去做随心所欲的事。如果他有能力购买,就可以得到更多样化的食物。当然,周围事物是更有兴味的,娱乐也更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最好的还是市镇人民赢得了更多的公民权利,也担负了更多的公民义务。”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城市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B.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C.中世纪城市生活孕育了自由精神 D.城市居民摆脱了教会的精神控制8.德里苏丹国立法规定对非穆斯林农民征收的田赋占产量的1/3-1/2,对穆斯林农民征收的田赋占产量的5%-10%,对非穆斯林课以人头税。可见,德里苏丹时代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种姓之间等级森严C.法律条文丰富严密 D.存在严重宗教歧视9.日本的大化改新以“诏书+律令”的方式进行,律令内容包含行政组织、土地分配、赋税征收等细则,迄八世纪中叶,与唐朝律令相仿处达420余条之多,史界概括其为全面的“唐化”。这表明大化改新A.使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B.加速了日本社会的转型C.导致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 D.标志日本进入幕府时期10.830年,哈里发麦蒙耗费巨资,在巴格达兴建了一座“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天文台于一体,成为当时学术活动的中心。9世纪下半叶,“智慧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A.经济发展达到鼎盛 B.学术成就领先世界C.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11.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A.打破西班牙航路垄断 B.拓展对地球的认知C.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D.开辟南半球新航线12.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推动了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B.欧洲封建制度解体C.亚洲白银外流严重 D.西方黑奴贸易猖獗13.有学者指出:欧洲人之所以能够征服美洲,并非由于他们的军事天赋或者他们的宗教动机,也不是由于他们的野心或贪婪,他们征服美洲,靠的是发动人们始料未及的“生化战”。该学者旨在说明A.病毒侵入加速了殖民扩张进程 B.军事征服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手段C.殖民扩张对美洲具有双重影响 D.“生化战”导致印第安人种族灭绝1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换不断扩大。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交流的范围 交换的内容欧亚大陆传入美洲 马、牛、猪、羊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美洲流向世界各地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A.物种交换成为“三角贸易”的核心 B.物种交流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C.大规模双向人口迁移促进物种交换 D.欧亚大陆比美洲物质文明更先进15.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英国茶会上用中国的茶和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茶叶价格的下降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价格革命的影响 D.全球联系初步建立16.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费其诺在一次同天主教会辩论时说:“在宇宙层级体系中,人虽然处于物质的较低层次,却是认识创造的中心,人可以通过沉思默想,提升自我,最终拥有与上帝沟通的能力”。这一主张A.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 B.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C.沉重打击了教会权威 D.使人实现灵魂的自我救赎17.达·芬奇的绘画极力追求人体比例和自然背景的真实,他主张人类“必须从实验开始,以实验探究其原因”;马丁·路德认为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观察自然认识上帝;伏尔泰相信人类社会也受自然法则的支配。这主要说明A.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思想解放是科学发展的根源C.科学理性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内涵 D.科学理性必将取代宗教信仰18.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人民有权变更而成立新政府,而1787年宪法对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只字未提。这一变化反映出A.人民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有所减弱 B.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全面强化C.宪法制定者忽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D.宪法制定者对过度民主的担忧19.1883年,日本耗巨资建造了“鹿鸣馆”,专门用作接待外国贵宾,并安排上流社会成员在此与西洋人进行社交。达官显贵们携妻带女、洋装革履,来此参加招待西洋人的舞会,以改变欧美人对日本的印象,并达到改约的目的,史称“鹿鸣馆外交”。这表明日本A.践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B.外交政策开始走向近代化C.达到了外交平等的目标 D.实行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20.17世纪,欧洲人普遍认为“促进上帝之爱最好方法就是自然、神恩和天国的荣耀向人们显示上帝的形象,所以首先要加强理解上帝在自然界中的体现,从其杰作中看到造物主,并通过对这些杰作的爱升华为对上帝的认识和爱”。这一认识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21.下表是1700年和1750年英国经济产出统计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时间 1700年 1750年工商业产出指数 100 148农业产出指数 100 111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近代政治制度建立C.价格革命的促进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A、B两个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成果分别是A.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 电力技术的应用B.汽船和火车先后问世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C.近代力学体系的建立 化学工业的兴起D.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23.珍妮纺纱机出现时,能使一个人顶替原先200人的工作;1827年某个纺纱厂750名工人可以生产20万手工纺纱工产品;1833年,一个成年机器织布工加上一个12岁的帮手可以同时操作4台织布机,做原先20个手工织布工的工作。这本质上反映的是A.机器生产完全代替手工劳动 B.机器使用减少传统劳动力需求C.工业革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D.英国开始成为欧洲的科技中心24.1870年8月底,英国《笨拙报》出现一幅名为《英国的“介入”》的漫画,画面中化身为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英国对战争伤员进行救助,然而救助者怀抱着的是法军士兵,对普军士兵则只是远远地递过去一壶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人同情巴黎公社 B.英国有欧洲大陆均势心理C.英法意识形态影响深远 D.普法战争激化英德既得矛盾25.1871年9月,恩格斯指出:“第一个巨大的成就应当是破坏各个派别的这种幼稚的合作。这个成就就是巴黎公社,公社无疑是国际的精神产儿,尽管国际没有动一个手指去促使它诞生,要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对公社负责是完全合理的。”这反映出巴黎公社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影响 B.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C.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26.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电气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为:德国34.9%,美国28.9%,英国16%,法国4%,德国生产的电气工业产品有25%销往世界各地,德国电气工业产品的出口在世界电气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达到了46.4%。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德国经济垄断程度最高C.美德科技创新的成就最为突出 D.英法经济发展速度放慢27.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进步学者创作的哲学、文学、历史、诗歌、戏剧著作中,把美洲称为“祖国”,把自己称为“美洲人”。这反映出,当时拉美()A.民族独立意识增强 B.文学艺术繁荣C.深受门罗主义影响 D.资本主义发达28.大卫·利文斯顿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非洲内陆探险家与传教士,他享有的名声、传奇般的探险经历、近乎救世主般输出英国价值观和文化的热情,构造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 )A.成为帝国扩张的潜在动力 B.受到“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启发C.源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D.缓和了殖民国家与殖民地的矛盾29.1876年9月,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倡议下,召开了西方学者和探险家参加的“国际地理学会议”,成立“国际探险和开化非洲协会”,各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纷纷派人到非洲考察。这次会议A.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发展 B.旨在促进国际地理学进步C.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D.加剧了列强在非洲的争夺30.1906年8月,伊朗国王穆扎法尔丁·沙被迫同意召开第一届议会,通过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司法体系等内容,明确了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的关系,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这表明伊朗立宪革命A.结束了君主统治 B.有助于国家的近代化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了米底王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居鲁士及其后继者大流士一世的领导下,波斯帝国迅速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波斯帝国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爱琴海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南抵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其统治下的民族众多,语言、文化和宗教各异,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为有效管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波斯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治制度,将全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将全帝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相属,可收互相监视之效。——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斯帝国崛起的意义。(6分)3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被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和自由的人。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启蒙运动才能贯穿百年,席卷整个欧洲,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初,随着美洲的发现,非洲劳动力的输入,“贩卖人类血肉”的黑奴贸易开始猖獗,推动着葡萄牙人在非洲迅速扩大侵略活动。早在掠奴活动开始的15世纪中叶,教皇尼古拉五世宣称奴隶贸易“符合上帝旨意”,授谕葡王有权随时占领非洲土地,将当地非洲人变为奴隶。在非洲,葡萄牙人依靠当地酋长和奴隶贩子发动部落战争掠夺奴隶。他们利用已经在非洲沿海建立的城堡为据点,用枪支、弹药等物品向酋长或奴隶贩子交换送来的黑人“俘虏”。成交后的非洲奴隶被关在城堡的地牢或屯舍里,等待商船的到达,再被运往美洲去。——摘编自陆庭恩《十五——十六世纪葡萄牙殖民者侵略非洲的动因》材料二图1、图2分别是18世纪和20世纪初的非洲形势图。图1 图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开展奴隶贸易的有利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图1到图2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B B D C A C D B D C B A B D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C D A B B A C B D A A A D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1)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民族众多,文化宗教多样;实行行省制和军区制,政治制度有效;宗教政策宽容。(6分)(2)促进了不同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地区的统一和发展;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融合。(6分)32.(12分)示例:论题:启蒙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2分)阐述: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提出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如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推动法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1787年宪法,也借鉴了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学说,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国家。启蒙思想还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影响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促进了当地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8分)综上所述,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变革,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分)33.(16分)(1)新航路开辟,葡萄牙拥有航海优势;教皇支持;在非洲沿海建立据点;与当地酋长和奴隶贩子勾结;非洲部落战争频繁。(8分)(2)非洲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和战略地位突出;两次工业革命提升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资本主义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冲突和非洲国家人民的觉醒和抗争。(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