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高一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安徽省蚌埠市A层高中高一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蚌埠市A层高中第四次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学者赫伯特认为:“所谓文明就是人类集群定居在农田附近,拥有可长期居住的正式房屋、城郭,并且有集群内部的共同守则。”这反映出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私有制逐渐产生 B.定居生活的形成
C.原始农耕的产生 D.社会分工的出现
2.如图是古代克里特文明发展示意图。这主要反映出()
A.区域文化的统一性 B.文明中心的多元性
C.文明发展的交融性D.西方文明的连续性
3.奥西里斯在世时为埃及国王,死后为阴世之主;荷露斯长大后继承王位,在埃及成为王权的象征;之后,埃及国王都会自称为“荷露斯的化身”或者“荷露斯之子”,并且在死后会与奥西里斯合为一体。埃及国王这一做法旨在()
A.扩大自身的权利 B.保证王位的延续 C.重塑百姓的信仰 D.宣扬王位的正统
4.如表所示为古代西亚重要法典的相关内容。这能够说明古代西亚()
(1) 公元前2095年,《乌尔纳姆法典》内容涉及财产、婚姻、契约、家庭、继承、犯罪等规定
(2)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3) 公元前1600年前后的《赫梯法典》明确规定了各种买卖、租借和雇佣的价格、多项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量刑等内容
A.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B.统治者重视普法教育
C.法制化程度比较高D.法律文化具有传承性
5.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古代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6.波斯帝国的建筑以王室为中心,很多由希腊工匠修建。波斯人还仿制巴比伦尼亚的阶梯状建筑风格,美索不达米亚建筑中的有翼公牛、绚丽多彩的琉璃砖,采用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上述现象表明古代波斯()
A.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B.统治者崇尚君权神授
C.推广被征服地区文化D.促使世界文明多元化
7.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首陀罗虽被限制从事高等级职业,但在某些地区,部分首陀罗通过掌握特殊手工技艺,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群体,其经济地位有所提升。这一现象对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A.促使种姓制度在局部地区瓦解
B.引发种姓制度内部的职业流动
C.推动高种姓与低种姓间的融合
D.强化了种姓制度对经济的控制
8.古罗马法学家保罗在《论解答》与《论告示》之中阐述两种情况:其一、以不符合良俗的书面婚姻协议为由而强制缔结婚姻是不公平的;其二、精神病人由于不具备认识及行为能力,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意思表示,因此不能缔结婚姻。查士丁尼时期还规定,当丈夫缺乏支付能力或挥霍家财时,其妻子可以要求返还嫁妆。据此可知,罗马法()
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蕴含公平公正理念
C.理性的色彩较为突出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9.中世纪欧洲缔结封君封臣关系时有比较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必须对封君承担“效忠”帮助“劝告”三项主要义务;封君对封臣有“保护”和“维持”的义务,且封君不得伤害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可见,封君封臣制度()
A.具有双向义务的契约关系 B.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发展
C.阻断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避免了欧洲社会局势动荡
10.11世纪,诺曼人入侵欧洲后对旧有的土木城堡进行了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12世纪,城堡结构日益复杂多样,相继发明了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欧洲城堡的发展缘于()
A.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 B.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长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11.有学者认为:西欧中世纪大学为欧洲造就了大批具有“通史”基础、辩才出色的人才。大学不仅成为欧洲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库,而且为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做了准备,使西欧社会在学术发展上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从长远看,大学的产生()
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C.丰富了西欧人文主义内涵D.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12.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搜求古籍。把大量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著作后来传入中世纪欧洲,使欧洲人重新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接受了阿拉伯人的自由思想。据此可知,阿拉伯人的翻译活动()
A.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B.推动了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
C.深受希腊文化中心东移的影响 D.得益于拜占庭帝国被军事征服
13.14世纪二三十年代马里帝国发展到高峰,它是黄金和盐的主要供应国,为“旧世界”供应了一半的黄金。过去,欧洲人绘制的西非地图只有象群,到1339年出版的一份地图上,则标明了马里帝国的名称和位置。这说明马里的强盛()
A.推动跨大西洋贸易航线的开辟
B.使马里农业生产规模大幅扩张
C.利于丰富人们的世界地理知识
D.改变了欧洲国家对西非的认识
14.公元6世纪时,亚历山大里亚的商人科斯马斯在书中记载:当游历到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时,他遇到了一些当地讲希腊语的居民;他们学习希腊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与拜占庭商人进行商品交易;毕竟拜占庭帝国作为东方商贸的最大消费者,同样也是阿克苏姆人利润的主要来源。据此可知,阿克苏姆王国()
A.在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B.直接和东亚进行商品贸易
C.促进津巴布韦国家的兴起
D.商业活动促进了文化交流
15.印加人自称为“太阳的子孙”。印加王自称为“太阳神”的化身,具有半神半人的神圣权威。下图是印加帝国创始人、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的画像。这可用于研究,印加()
A.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B.国家的政权统治方式
C.独立发展的文明特征 D.农业立国的经济格局
16.达·伽马离开印度时,卡利库特国王让他转交一封给葡萄牙国王的信,内容是:“贵王朝的达·伽马先生来我国,我很高兴。我国盛产肉桂、丁香、生姜、胡椒和宝石。我请求您用来交换这些东西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的布。”这表明达·伽马的远洋航行()
A.开始打破文明间相互隔绝的状态B.为丰富欧洲人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C.其航行是为了帮助印度发展贸易D.推动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融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帝国道路建设,行省总督要在任职期间保证该行省城市之间的道路畅通,对连接行省和帝国中心的大道维修与建设格外关注。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罗马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境内的道路网可到达每一个角落,到达罗马人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境内所有公路的总长度绕地球一圈还有余-共9万多公里。”罗马道路修筑最初是为军事征服目的服务,因此修筑时注意安全性。当道路在山区通过时,一般修筑在地势较高处,以避免敌人由高向低的突袭。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阿拉伯帝国控制了经波斯湾和红海的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从波斯湾、亚丁湾及红海沿岸一些港口出发,到印度、中国、马来群岛及东非等地进行贸易。在海湾各地、印度马拉巴海岸各港口、斯里兰卡、孟加拉、苏门答腊、印度支那、中国及东非海岸的基尔瓦港和马达加斯加岛等地都有阿拉伯人设立的商站。此外,阿拉伯人还通过亚历山大港和的黎波里港把东方货物经地中海转运到欧洲,对海上贸易的控制则促进了阿拉伯帝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袁德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商业》
材料三早在13世纪,西班牙半岛上的阿拉贡王国就定下了向海上发展的方针,它努力把自己打造为一个具有海洋商业性的国家。在它统治下的巴塞罗那,从1020年开始的几个世纪里,是西欧第一个铸造金币的城市,其成就可与热那亚、威尼斯相媲美。1302年,意大利的西西里成了阿拉贡的采邑领地,阿拉贡成了西地中海拥有最先进的海军的商业国家。1479年,阿拉贡王国与卡斯蒂利亚王国合并成西班牙王国,西班牙王国继续执行阿拉贡的海上扩张的政策。
-摘编自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道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海上交通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3-15世纪西班牙人面向海洋发展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希腊城邦陷入危机,马其顿王国在腓力二世的统治下逐渐崛起,国势日盛。腓力二世改革军事,创建了战斗力极强的马其顿方阵,为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开启了大规模的东征历程。
-朱寰著《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亚历山大率军先后征服了埃及、波斯等地,直抵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在帝国统治区域内,亚历山大大力推行希腊化政策,在政治上,保留波斯帝国的一些行政制度,任用当地贵族为官;在文化上,鼓励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兴建希腊式的城市,传播希腊的语言、艺术、建筑风格等。亚历山大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使希腊文化广泛传播,与东方文化相互交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能够进行大规模东征的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特点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示意图,请提取图中信息,围绕“文明交往”形成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准确,表达清晰,阐释充分);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6.A
  7.D
  8.C
  9.A
  10.A
  11.D
  12.A
  13.D
  14.D
  15.B
  16.B
  二、非选择题
  17.
  (1)特点:统治者重视;成就巨大;最初为军事征服服务,注重安全性。
  (2)原因:地理位置优越;阿拉伯帝国重视商业活动;阿拉伯商人熟悉贸易路线;统治者支持;海外商站广泛建立。
  (3)影响:助推新航路开辟;促使西班牙开展殖民活动;推动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影响东西方文明态势。
  18.
  (1)条件:希腊城邦危机,马其顿崛起;腓力二世军事改革创建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具备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2)统治特点:政治上保留波斯行政制度、任用当地贵族,推行希腊化政策。
  影响:促进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兴建希腊式城市传播希腊文化,推动东西方文化交融,影响深远。
  19.
  示例一
  观点: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阐释:古埃及文明通过贸易、战争与其他文明互动,吸收先进技术;古罗马吸收希腊、西亚文明元素,丰富自身内涵;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商品并引入外来文化。文明交流推动各文明发展与创新。
  示例二
  观点:文明交流方式具有多样性。
  阐释:技术传播如古埃及农耕技术、中国冶铁技术的扩散;贸易往来如地中海与中国的商品交换;人员往来如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商人到洛阳。多种交流方式推动文明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