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练习01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练习01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下学期4月历史练习卷01
一、选择题
1.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A.文学价值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D.精神价值
2.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它还是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
A.常常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B.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
C.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D.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3.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希腊培养雄辩家的学校教育就代替了罗马王政时期以培养农夫和军人为目的的家庭教育。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
A.对外扩张导致罗马社会发生巨大变化B.共和国对雅典民主的追随和向往
C.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公民法对罗马教育体制的干预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5.《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
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A.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C.罗马法的规定存在着形式主义D.罗马法对宗教皇权未构成制约
6.法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A.市民阶层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市民阶层成为强化王权所需的政治力量D.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7.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从材料可以看出()
A.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经济上实行公有制
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D.大化改新比较彻底
8.10世纪后,东非诞生了一系列的城邦,基尔瓦是其中的一个。《基尔瓦编年史》对于基尔瓦城邦的建立记载道:七艘来自设拉子(伊朗的城市)的船在东非沿岸建立了七个城邦,其中的第六个就是基尔瓦。基尔瓦的创始人是用绕岛一周的布匹从当地的王手中买下这块地方的。材料虽然具有文学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
A.东非城邦的建立和商品贸易密不可分B.东非城邦都是伊朗人建立的
C.材料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史料价值低D.东非文明诞生时间比较晚
9.15世纪早期,一千克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B.印度已经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10.“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
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欧洲人口大量移居美洲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
C.隔绝状态被完全的打破D.移民促进文化交流
11.《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A.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D.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12.17世纪法国科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为光学和物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证明了新科学与旧的宗教信仰是和谐一致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新科学”()
A.利于巩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地位B.极大地影响了研究者的信仰
C.在调和信仰与理性的基础上进行D.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有力武器
13.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B.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D.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14.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0
A.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B.英国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C.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D.英国人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
15.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B.产生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D.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16.这些企业联合有的固定价格,有的商定限制生产,有的在它们自己中划分市场。19世纪结束的时候,在钢铁业和多数新兴工业里,它们已经是很普遍的了。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这些企业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新兴工业包括纺织、汽车、飞机制造业等
C.这些企业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要求
D.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首次发生重大变化
17.1870年,世界铁路总长度为21万千米,其中欧洲占10.5万千米,美洲占9.3万千米,到1913年,美洲铁路里程超过欧洲,但欧洲和美洲的铁路里程占世界的比重有所下降。这一变化表明()
A.世界各地铁路发展差距明显缩小B.世界各地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
C.世界各地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欧美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18.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一文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公正,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设想的途径是()
A.发展实业B.暴力斗争
C.议会选举D.社会改革
19.《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以上言论()
A.促进了早期工人运动兴起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D.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20.有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结成稳固的工农联盟B.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C.缺乏先进革命理论的指导D.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援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6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二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革命的经验表明,一旦法律人被排挤于政治生活之外,他们“必将成为革命的急先锋”;如果为实现民主自由的权利,而造成长期的社会动乱,就违背了社会变革的初衷,法国不仅革命过程中充满暴力与血腥,革命之后,由于革命过程中造成社会分裂,导致政局的长期动荡,经历近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了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英国也是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托克维尔认为,法律人在美国社会里拥有的崇高权威是“防止民主偏离正轨的最坚强堡垒”,能够用最小的流血代价换来最大的社会进步,才是最成功的革命。
-摘编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20CDABACAADBBCDCCCBDBB
二、非选择题
21.(1)特点: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以经济联系为主。
(2)状况: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乘驿诣王都);对外贸易发达(安息、天竺交市)。
(3)主要条件: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使西域);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22.(1)特点: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离;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被异化为机器的奴隶。积极影响: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2)相同
影响:都推动了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23.论题:实现民主自由的斗争道路具有多样性。
阐述:英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采取了革命的手段,但各种势力都认识到妥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所以,才有了“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美国在走向民主制的历程中,由于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既保证了民主,又维护了公民的自由,从而避免了暴政。法国大革命充满暴力与血腥,是由于法国的反动势力更顽固,面临的国际环境更恶劣,暴力是对付反动势力的必要手段,法国的革命者可能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法国经过近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也足以证明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总之,对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不能仅凭结果进行评判,而应具体分析变革面临的诸多要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