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3文明与家园(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3文明与家园(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三)
1.A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表演令人赞叹和感动,是因为它们通过极具创意的艺术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这种创造性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故①②③说法正确;“一切”说法过于绝对,要吸收优秀外来文化,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A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与公正无关 ,故A错误,符合题意;B、C、D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A [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全面启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说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进行重点督查说明我国仍面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解决,B、C、D说法正确。“彻底解决”的说法太绝对,夸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作用,A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4.B [本题考查绿色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体现出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②④说法正确;应该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禁止开发说法错误,①排除;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③错误;故本题选B。]
5.A [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公民应该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减少浪费,主动践行“光盘行动”,A符合题意。执法机关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优化设备是企业的做法,C不符合题意。讲究卫生,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6.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梦舟”的寓意和“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都体现了中华文化,这些充满中式浪漫的名称,体现中华文化特色,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①③④说法正确。“固守”表述错误,中华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7.D [本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止于至善。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在平凡中造就伟大,体现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故②④说法正确;一心为民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故①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家乡建设,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8.D [本题考查对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阐明法律依据,督促落实未成年人免费参观政策。杜绝未成年人“付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形,该做法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积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①③符合题意。“都能参加”说法太绝对,②说法错误。该做法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9.C [本题考查延续文化血脉。文化类节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故②符合题意;通过文化类节目,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这对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具有重要意义,故④符合题意;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无条件地回归所有传统文化,故①说法错误;题文中提到的节目主要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强调革命文化,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0.D [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我国将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这说明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③④正确。材料与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1)①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有温度的执法,为游客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②政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游客便利、舒心的体验感。③广大市民热情好客,文明有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商家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和信誉。⑤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惠民。
(2)示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
推介词: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矗立在山东菏泽赵王河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英雄的故事。革命先烈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史诗。这种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2.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题文中描述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同时,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都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创造和形成的,故②③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故①说法错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3.D [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题干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风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了文化自信自强,故A、B、C说法正确;题干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故D说法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D。]
14.C [本题考查坚持绿色发展。题干中,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5.(1)老师的信任;自己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2)关注生命安全,增强法律意识;违规停放充电,后果不堪设想;自觉遵守规则,拒绝违规充电。
(3)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不容乐观;国家出台政策,支持以旧换新;公民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节约资源,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
16.(1)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枣庄的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自然奇观与生态秘境的绝美邂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三) 文明与家园
(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本试卷共64分)
1.2024年央视龙年春晚西安分会场的国潮表演将创意水袖、鼓乐交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大唐不夜城“李白”与观众齐颂《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激发无数人的自豪与共鸣。这些节目令人赞叹和感动是因为(  )
①通过极具创意的艺术形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②让中华文化的精髓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
③这种创造性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④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诗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公正
[B]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谐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敬业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
3.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对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风险及处理情况、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等进行重点督查。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能够彻底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
[B]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表明我国仍面临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解决
[D]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体现
4.2024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谈到生态环境治理的话题,习近平这样说:“环保党中央一直很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着飞速发展、巨大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这要求我们(  )
①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利用自然
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促进高质量发展
③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行为自觉。对此,公民应该(  )
[A]减少浪费,主动践行“光盘行动”
[B]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
[C]优化设备,开展绿色零碳引领行动
[D]讲究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6.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新飞行器的名称充满了中式浪漫,这些命名(  )
①体现中华文化特色 ②固守中华文化内容 ③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④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24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一座不朽的丰碑。一代代国人用行动续写着厚重的“雷锋日记”。当“雷锋日记”写到2024年——
我在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扎根,挥洒汗水。 我在戍守边疆中燃烧青春,践行铮铮誓言。 我用“钉子”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以上“雷锋日记”共同体现了(  )
①一心为民奉献,实现名利双收 ②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③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家乡建设 ④汲取榜样力量,平凡造就伟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3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第一批)》。其中一则提到,北京市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对未成年人违法收取门票费的情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据此向相关主管部门阐明法律依据,督促落实未成年人免费参观政策。杜绝未成年人“付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形(  )
①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保证了未成年人都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③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积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④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2024·山东枣庄二模)2024年2月27日,央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发布以“印记中华文明 书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精品节目片单。其中“国之大雅 东方之美”板块推出《文庙与书院》《史诗与长歌》《古文字猜想》等16部精品节目。这些文化类节目有利于我们(  )
①回归所有传统文化 ②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③弘扬传承革命文化 ④延续中华文化血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到2025年,我国将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 000万个。材料表明我国(  )
①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②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改善生态环境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感悟文化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一 花开时节,菏泽全城开启“宠客”模式——
◇交通部门提前部署调度,增开5条赏花专线,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对外地来菏车辆轻微违法只纠违不处罚。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牡丹节会价格监管行动,严肃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文旅部门充分挖掘菏泽深厚文化底蕴和多彩旅游资源,融合牡丹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水浒文化、绿色生态、城市休闲等多重元素,打造“赏花游园”“曹州风情”“非遗温泉”等15条精品旅游线路。
◇免费的“送花郎”街头送花、志愿者引导服务、商家推出“一元钱”喝羊肉汤等活动,使广大游客感受到菏泽市民满满的诚意。
◇“非遗文化,多彩传承”模式:剪纸、面塑、工笔牡丹画、曹州堆绣、编绳等与牡丹文化相融合,通过一件件可触摸、可欣赏、可感悟的艺术作品,使广大游客切实感受菏泽牡丹的绚丽与惊艳。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总结让城市文旅热出圈的“菏泽实践”。(6分)
材料二 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传承红色文化,讲好家乡故事,让游客领略牡丹文化的同时,也更好地了解菏泽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某中学借此契机,举办了一次红色文化打卡地的推介活动。
(2)请你推荐一处本地红色文化打卡地,并简要概述一则推介词。(6分)(要求:语言规范,表达准确,逻辑清晰,字数80字左右)
12.(2024·山东菏泽中考)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八号,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几代航天人犹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  )
①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②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山东临沂中考)2022年11 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风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数量居世界第一。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推动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C]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了文化自信自强
[D]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14.(2023·山东临沂中考)2022 年7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该工作方案,2022 年山东省16个市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
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②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 ③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④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5.(2024·山东菏泽中考)少年·经历成长
临近毕业,回首初中时光,小青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下面是她印象深刻的三个镜头。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
初一时,我非常内向,被推选为学校舞蹈队队长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因组织排练和我学习古筝的时间经常冲突,便向老师提出更换队长的想法,老师说:“你能力强,先干着吧。”虽然为难,但我还是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初二时,小区居委会加装电梯智能阻车感应系统,拒载电动自行车上楼,居民反应不一,抱怨不少。我组织本班同学进小区,开展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和违规停放充电负法律责任”的公益宣传活动。 初三时,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解读了国家出台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家里空调老旧,我提议更换能耗低的节能空调,但爸爸想买便宜点的普通空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镜头一中,小青选择继续担任队长可能有哪些原因?(答出两条即可)(4分)
(2)请你为镜头二中的公益宣传活动拟定1条宣传标语。(2分)
(3)结合镜头三,请你帮助小青写出2条说服爸爸的理由。(4分)
16.(2024·山东枣庄中考)传承文化 心系家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1)为何要强调“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6分)
【领略文化魅力】作为鲁南门户城市,枣庄是人文宝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7 500年的始祖文化、4 300年的城邦文化;孕育了中华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凿壁偷光”苦学成才的匡衡等众多历史名人;作为红色文化高地,是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广为流传着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近年来,枣庄持续深耕人文沃土,扎实开展优秀地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推动运河文化活化利用,擦亮中兴工业文化名片,充分挖掘石榴文化特色,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工程,培育9大文创产业链,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枣庄是齐鲁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的汇集之地和对外的窗口、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哪些特点?(6分)
【推介文化资源】2024年4月21日,枣庄市长翟军做客央视,“变身”城市首席旅游推荐官,推介“冰与火碰撞”的枣庄辣子鸡和石榴汁套餐美食组合,推介“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美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比不上台儿庄夜晚的灯火辉煌”。为深化广大青少年儿童对于家乡的认知和了解,切实增强家乡认同感,加快推进文旅强市建设,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共青团枣庄市委员会、枣庄市教育局、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枣庄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2024年枣庄“小小文旅体验官”招募活动,推介枣庄文旅资源。
(3)如果你参与招募活动,请从枣庄的美景、美食、民俗文化、非遗传承等方面任选其一说出名称,并用一句话进行推介。(材料中涉及的内容除外)(4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