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能力进阶参考答案与精析课时分层评价卷(一)1.B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的作用。“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①正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中国梦,③错误;图片中的大事体现出国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新成效,④正确;故本题选B。]2.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故A说法错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故B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和题文描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故C说法正确;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D [本题考查共同富裕。由材料中“东北全面振兴”“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可以看出,我国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展举措和成果,这体现了我国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协调不同地区的发展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D说法正确;题干与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无关,A排除;同步富裕表述错误,应该是共同富裕,B说法错误;“东北全面振兴”“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坚持依法治港治澳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D [本题考查创新。向“新”而行是因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④说法正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①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③错误;故本题选D。]5.B [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发扬实干精神的意义。人生出彩需要我们发扬实干精神,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故B说法正确;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故A说法错误;我们要发扬实干精神,通过艰苦奋斗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而不能“及时享乐”,故C说法错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B [本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讲话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②不符合题意。我国目前尚未成为世界创新强国,④错误。故本题选B。]7.B [本题考查共同富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镇新增就业1 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这表明国家关心民生问题,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故②③④符合题意;“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说法太绝对,故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C [本题考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静音车厢和其他车厢公民都有保持安静的义务,故①说法错误;②中“彻底杜绝”夸大了设置静音车厢的作用,故说法错误;依据教材知识,高铁“静音车厢”“遛娃舱”的设置,符合人民的利益,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公民文明出行;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故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9.C [本题考查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化科技基础研究,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最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故C符合题意;“淘汰传统产业产能”说法错误,A排除;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来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故B说法错误;我国目前还不是创新强国,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B [本题考查教育相关知识。材料描述了党和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水平,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同时也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的结果,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强国行列说法不准确,目前我国还在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11.(1)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①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有利于缓解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2.(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3)树立远大理想,承担历史重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小事做起,勤于思考,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发扬团队精神、实干精神、科学精神,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贡献力量。13.D [本题考查教育质量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结合题文材料分析,漫画描述的是义务教育追求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故D符合题意;“确保人人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说法错误;我国还没有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故B说法错误;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但我国并未成为教育强国,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4.A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之所以要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教育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①②③正确。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B [本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新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③错误,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故本题选B。]16.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山东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建设现代化强省积蓄强大势能。这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故②③正确;①是做法不是原因,故排除;④是成就不是原因,故排除;故本题选C。]17.A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共同富裕。题干中淄博市及时抓住机遇,出台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执法监督。这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故①说法错误;“消除”说法绝对,故③排除;故本题选A。]18.A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可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鲜明导向,有利于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②③正确;双减政策下学习依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应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不是杜绝校外培训,①错误;题干中的意见不属于法律,不能提供法律保障,④错误;故本题选A。 ]19.(1)主题:以科技为媒,展现青春活力;玩转科技,创想未来;科技探索,激发智慧火花。活动形式:举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座谈会;举办科技模型作品展览活动;举办科学实验展示活动;举办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等。(2)①培养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学会创造性学习。②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③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③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2)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一) 富强与创新(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本试卷共74分)1.“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百年辉煌党史。下面是集邮爱好者小华收藏的3张邮票,对于下面邮票中的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①“开国大典”——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站起来了②“改革春潮”——我国工作中心实现了转移,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③“摆脱贫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国梦④国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新成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5年前,平地起惊雷,中国改革开放风云兴起。45年来,风鹏正举、气象万千,改革开放的澎湃引擎,使中国追上了与世界的发展“时差”。改革开放是( )[A]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B]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这表明我国( )[A]激活科技创新动力,不断释放发展活力[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实现同步富裕[C]坚持依法治港治澳,构建全面开放格局[D]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4.(2024·山东枣庄一模)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翻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字频现:新质生产力、“新三样”、新型基础设施、新型消费、新型能源体系……向“新”而行是因为( )①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推进创新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山东枣庄模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B]人生出彩需要我们发扬实干精神[C]为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就要学会及时享乐[D]我国已成为现代化的发达国家6.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湖南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这表明(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创新强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24·山东枣庄二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份“民生清单”跃然眼前:城镇新增就业1 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等。这表明( )①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为更好满足旅客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024年春运期间,高铁列车在增加“静音车厢”的基础上开设“遛娃舱”,供带娃家庭使用。高铁“静音车厢”“溜娃舱”的设置( )①表明只有在静音车厢公民才有保持安静的义务②有利于彻底杜绝乘客纠纷矛盾,促进社会和谐③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公民文明出行④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9.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传统产业产能→营造开放创新新质态[B]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引进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C]强化科技基础研究→促使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巩固科技创新强国地位10.“数”说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2024年3月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中,一系列数字“刷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比上年增长1.3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分别达到91.1%和60.2%。2023年教育成绩单的取得印证了(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强国行列 ④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4·山东枣庄二模)民生为本 高质量发展材料一 2023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分别增长7.1%、5.2%、8.7%和1.7%,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10家、达到21家;在产业升级方面,山东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数字经济,雁阵形集群规模超过9.2万亿元……2023年,山东省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1)我省是通过怎样的奋斗交出这些成绩单的?(5分)材料二 2024年,山东省继续抓实抓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全力稳就业促增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探索多层次多领域促进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全力推进优质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提升供给质量;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实施职工医保、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全力深化健康山东建设,健全乡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2)2024年,我省继续扎实办好以上民生实事有什么意义?(5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简单地讲,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基于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材料二 《光明日报》指出,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重点聚焦技术含量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释放人才活力,必须加快培养能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让创新型人才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1)结合材料,说明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提高新质生产力的作用。(4分)(2)新质生产力的“新”就是要求创新,请你简要说明创新对国家的作用。(4分)(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如何成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4分)13.(2024·山东枣庄中考)从右边漫画可以看出,我国( )[A]确保人人履行受教育的义务[B]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C]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已成为教育强国[D]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更加公平14.(2024·山东烟台中考)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之所以要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因为(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教育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④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2023·山东滨州中考)“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8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中这样憧憬未来中国。如今,先辈的梦想照进现实,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因为创新( )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 ④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3·山东菏泽中考)近年来,山东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建设现代化强省积蓄强大势能:聚焦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发起“九大领域改革攻坚行动”;发挥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速推进动能转换,确定涵盖三大产业的“十强产业”……山东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山东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 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④山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3·山东临沂中考)一把串,搅动一座城。淄博市及时抓住机遇,出台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执法监督,打通“吃住行购娱”各要素环节,给消费者打造了便捷、舒适、安心的烧烤之旅,让这座鲁菜名城独具魅力。这些举措( )①体现了淄博市积极发展区域经济,为实现同步富裕提供坚实支撑②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③有利于政府克服懒政、怠政,消除违法乱纪现象④有利于凝聚民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8.(2022·山东济宁中考)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同时,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消除各种乱象(如图)。此举( )①意味着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应杜绝校外培训②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鲜明导向③有利于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减轻家长负担提供法律保障[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9.(2024·山东枣庄中考)提升素养 强国有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他指出,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2024年2月,枣庄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各学校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悄然播下了一颗颗科技启蒙的种子。我市某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准备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为此,九年级(1)班各小组围绕“当下勇当小科学家”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1)请你帮助拟定“校园科技节”活动的主题,并设计一个活动形式。(4分)(2)结合三个小组同学的看法,谈谈怎样才能成为小科学家?(6分)20.(2024·山东枣庄中考)深化改革 共筑梦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4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数据分析】纵观4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写下了震撼人心的东方传奇,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 项目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位次)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对世界经济 增长贡率(%)1978年 3 679 11 171 3.12023年 1 260 582 2 39 218 32(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4分)【问题探究】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你阐述理由。(6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1富强与创新.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1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