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八) 走进社会生活(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本试卷共62分)1.2024年“两会”期间,某校师生密切关注“两会”召开,同学们了解“两会”动态,关注“两会”热点,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展了“‘两会’知识知多少”“2024‘两会’时事开讲”等活动,并围绕“两会”话题在线上线下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关注“两会”( )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②有利于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③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他人的接纳认可④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中学生小华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的暑假“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日记一 7月16日 今天我到首都博物馆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参观体验的朋友们,虽然累得精疲力尽,但很有成就感!日记二 7月25日 今天我和班级的小伙伴相约,一起参加了社区组织开展的“违规电动三轮车”劝导活动,引导居民参与配合,构建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小华的做法启示我们要( )[A]努力学习,体味生活 [B]热心公益,融入社会[C]走出国门,展示风采 [D]遵守制度,改进规则3.中央网信办2024年1月29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4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散播网络戾气、煽动群体对立问题;炮制虚假信息、恶意营销炒作问题;色情赌博引流、网络诈骗问题;鼓吹炫富拜金、无底线追星问题等六方面问题。这启示我们(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②自觉坚守法律法规底线、道德风尚底线 ③要严格执法和守法,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④提高自己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14岁的小刚暑假期间迷恋上了网游,时常通宵达旦地打游戏。渐渐地,他变得神色恍惚,不和人说话,对学习更是毫无兴趣。小刚的事例说明( )[A]网络信息良莠不齐[B]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C]网络会影响人际交往[D]沉迷于网络会泄露个人隐私5.当前AI换脸技术已相当成熟,可谓“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不少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有专业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制度层面探索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安全监督机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人工智能增强了网络虚假信息的迷惑性 ③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违法行为的最本质特征 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所作所为必须担责[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如图是小张同学绘制的“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从中能得出的结论有(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未成年人在社会关系网中处于核心位置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④个人离不开社会,但社会可以离开个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7.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小明在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中,了解到平时所吃的粮食是如何加工而来的,菜是如何上餐桌的。小明认识到如果没有这些农副产品,我们的生活一天都难以维持。下列选项与小明的认识相符合的有(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③劳动课耽误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得不偿失④劳动课让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4年8月1日,南国都市报联合琼海市第一小学举办“爱心颂党恩”亲子售报活动,来自该校3至6年级的68名小学生在约两个小时内将1 368份《南国都市报》一售而光,这也是该校小学生今年暑假开展的首场亲子售报活动。此活动有利于( )①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 ②中小学生社会身份的确定 ③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 ④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一切需求[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9.对于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同学甲:“我们现在的学习任务非常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学习。”②同学乙:“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们吃亏的。”③同学丙:“中学生年龄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④同学丁:“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合适的活动。”[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讲述遭遇网暴经历,部分网友利用私信对其进行侮辱谩骂、恶意骚扰;湖南一名高三学生因高考誓词激情澎湃,被网友冷嘲热讽为“疯癫”……几起网络暴力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让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更加呼吁用法治方式彻底根治“按键伤人”问题。“按键伤人”事件启示我们( )①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②必须依法文明上网,理性表达 ③要以暴制暴,坚决予以反击 ④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下图是我国网民遭遇的安全事件类别,为了避免相关损失,你认为下面举措正确的是( )①相关部门要强化网络的监督管理 ②公民在使用网络时,要增强防范意识 ③公民要自觉尊法守法,抵制不良信息 ④网络平台严格执法,加强违法打击力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2.【崇尚法治】材料一 未成年人小张从别人那里看到一篇博文,言论粗俗,直指同学小黄发在网上的照片为盗图,系其故意打造生活精致人设。随后小张向他人转发含有大量贬损小黄言论的这篇、聊天记录以及不明来源的“不雅视频”,并授意他人肆意传播,给小黄的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小黄将小张告上法庭。人民法院判处小张父母向小黄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 000元以及律师费等合理支出2 000元,人民法院还判决小张在其社交平台账号上向小黄公开赔礼道歉,且致歉声明需连续公开保留至少24小时。(1)上述案例对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有哪些警示?(4分)材料二 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通过与施行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13.把握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暑假期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某学校开展了如下“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项目一】离开父母一周,到研学活动基地体验农耕生活、探索3D打印等。【项目二】用一周时间,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会做饭,并为家人独立完成一次午餐。【项目三】参加暑期夏令营前,由自己独立准备行李物品,并独立与夏令营老师同学沟通。【项目四】主动参与一次所在社区组织的尊老敬老、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项目式”学习活动内容,写一则简短的学习体会。(10分)14.(2024·山东潍坊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进行用户核验。这一规定( )[A]旨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C]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D]反映了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15.(2024·山东临沂中考)下列生活现象与点评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生活现象 点评① 每到节假日,都会有众多网友晒出返程车上装载的“亲情牌”家乡美食 装载的是亲情之爱,是父母亲人对我们无尽的牵挂② 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失去双手也能游泳,失去一条腿也能奔跑,眼睛看不清也能进球…… 他们以自信、自强的精神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③ 网传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谣言,不少网民信以为真。教育部辟谣称消息不实 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④ 江苏南京一辆小车起火,司机被困,路过的陈竹听到呼救,毫不犹豫冲上前去,在整车燃烧前救出被困司机 只有危急时刻的行为,才能传递社会正能量[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6.(2023·山东青岛中考)用手机刷视频、玩游戏成为有些人的日常休闲娱乐方式,长期沉溺其中不仅耗费了大量精力,也导致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对此,合理建议是( )①放下手机,远离网络 ②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③走出家门,走进自然 ④执着于自己的网络爱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2022·山东临沂中考)2022年3月,国家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开展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等,提出要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这要求我们( )①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②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远离网络直播③学会辨析各种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于网络[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2024·山东枣庄中考)保障权益 健康成长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1)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那么,这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6分)(2)请选择漫画中小欣或小意其中一位同学的看法予以简要评析。(6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八)1.B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同学们关注“两会”,这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有利于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故①②④符合题意;“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B [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行为。材料中,中学生小华的做法启示我们要热心公益,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D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央网信办采取相关措施整治网络环境,这启示我们自觉坚守法律法规底线、道德风尚底线;提高自己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故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是网络的作用,不是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故①不符合题意;公民不能严格执法,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B [本题考查网络的消极作用。小刚暑假期间迷恋上了网游,对学习更是毫无兴趣,这说明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和生活,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B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题干表述了诈骗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这说明人工智能增强了网络虚假信息的迷惑性;有专业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从制度层面探索建立专门的人工智能安全监督机制,这说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所作所为必须担责,故②④说法正确;①说法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故①不符合题意;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6.D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小张同学绘制的“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①③正确。未成年人在社会关系网中并没有处于核心位置,②错误。社会也离不开个人,④错误。故本题选D。]7.B [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小明认识到如果没有这些农副产品,我们的生活一天都难以维持”表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劳动课让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①②④正确。劳动课也是学习,中学生要全面发展,③错误。故本题选B。]8.D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爱心颂党恩”亲子售报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①③正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错误。“一切需求”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D。]9.C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依据教材知识,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因材施教,开展一些对中学生有益的、合适的活动,③④正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并不会影响学习,①错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让我们增长见识,不会让我们吃亏,②错误。故本题选C。]10.B [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题干中,“按键伤人”事件启示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必须依法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故①②④符合题意;“以暴制暴”是错误的手段,会导致产生新的违法行为,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A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题干中,我国网民遭遇的安全事件类别的数据,说明网络存在不安定因素,部分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了避免相关损失,相关部门要强化网络的监督管理,公民在使用网络时,要增强防范意识,公民要自觉尊法守法,抵制不良信息,①②③符合题意;网络平台不能严格执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我们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2)有利于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构筑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屏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在活动中,我独自准备行李,学会了做饭,第一次发现我可以独自承担这么多的事情,从这一方面培养了我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塑造自立、自信的健康人格。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父母和同学对我的接纳和认可,尤其在参与社区组织的公益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发挥自我价值的幸福。以后我还会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养成亲社会行为,重视人际交住,热心帮助他人,主动了解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14.C [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合理利用网络。分析题文,《条例》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应当针对未成年人设置相应的管理功能并严格进行用户核验,这一规定有利于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故C正确;这一规定并非旨在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自由,而是引导和规范未成年人合理利用网络,故A错误;这一规定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而非司法保护,故B错误;材料未反映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D [本题考查亲情的表现形式、自信自强、合理利用网络、传递社会正能量。每到节假日,返程车上装载的“亲情牌”家乡美食,承载着亲情之爱,饱含着父母亲人的牵挂,这种现象很常见,让人深深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故①正确;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残疾运动员们克服身体的障碍,展现出自信、自强的精神,用坚韧和毅力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他们是令人敬佩的榜样,故②正确;对于网传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谣言,不少网民轻易相信,这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不盲目跟风,故③正确;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行为不局限于危急时刻,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善举,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主动捡起垃圾等,都是在传递社会正能量,故④错误;故本题选D。]16.B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分析题文,题干描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这启示我们要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走出家门,走进自然,故②③正确;“远离网络”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①错误;选项④的做法不利于解决沉迷网络的问题,故④错误;故本题选B。]17.B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材料主要描述了国家网信办启动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要求我们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学会辨析各种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溺于网络,故①③④符合题意;“远离网络直播”的说法太绝对,故②错误;故本题选B。]18.(1)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2)示例一:小欣的看法是错误的。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实施,只是为保护我们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不受伤害,还需要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示例二:小意的看法是片面的。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8答案.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8走进社会生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