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分层评价卷(十二)1.A [本题考查党的根本宗旨、宪法等知识。从对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内容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D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表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据教材所学,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错误;我国人民可以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A [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①③正确;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故②错误;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而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4.B [本题考查规范权力运行。“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这句话表明要规范权力运行,告诉我们国家公职人员要依法行使权力,做到公平公正,B正确;我们要依法规范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A错误;“国家公职人员必须放弃个人利益”的说法不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D [本题考查宪法。题干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更加严格,故②不符合题意;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6.D [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③④正确;①②说法与“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无关,故①②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7.D [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是根本的活动准则,故①④符合题意。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故②错误。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普通法律规定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故③错误。故本题选D。]8.D [本题考查对宪法的正确认识。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是全部公职人员,故①错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有利于使宪法充分体现党和全体人民的意志,故②错误;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坚定公民宪法信仰,营造宪法至上的氛围;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根本法权威,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9.B [本题考查规范权力运行、监督权力行使。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权力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权力行使有风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①③④正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②错误;故本题选B。]10.B [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依据教材知识,教育部举办“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有利于中小学生认同宪法的价值,信服和尊崇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养成尊法学法习惯,自觉践行宪法,推动宪法实施,故①②④说法正确;中小学生没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C [本题考查物质帮助权、尊重和保障人权、违反义务须担责。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员的物质帮助权;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组织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打假人出于牟利的目的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说明违反义务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警告职业打假人要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①③④说法正确。题文中的杨某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对杨某进行处罚,有利于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处罚杨某有效根除了体育领域‘饭圈’现象”夸大了公安机关这一处罚的意义,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2.C [本题考查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某班学生设计了一期以宪法为专题的板报,板报内容是关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过程,最合适的标题是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意志,故C符合题意;板报内容不涉及提高治理能力、保障宪法实施以及自觉践行宪法,故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3.C [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排在“五个必由之路”的第一位,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故①③正确;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国家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些是做法而不是原因,故②④排除;故本题选C。]14.①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依据宪法制定: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③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5.A [本题考查党的领导。之所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因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①②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③错误;故本题选A。]16.B [本题考查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漫画中公民享有人身权利、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其他权利,说明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非常广泛,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错误;故本题选B。]17.D [本题考查规范权力运行。“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主要体现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权力,D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B不符合题意;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也要维护,A错误;不是要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而是要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C错误;故本题选D。]18.B [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材料中所列举的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以及休息的规定内容都是根据宪法中关于劳动者休息权利的规定制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宪法的制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9.A [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依据教材知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故②④符合题意;宪法不可以替代其他法律,故①说法错误;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0.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⑤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评价卷(十二) 坚持宪法至上(说明:选择题每题2分,本试卷共56分)1.2024年2月3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中央农办相关负责人对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内容作出如下解读。解读一 解读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目的就是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从以上解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B]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C]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D]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2.2024年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B]人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C]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12月7日是第六个“宪法宣传周”,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某校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下列同学们的观点与探究活动的主题相符的是( )①小道: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②小德: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③小法: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④小治: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这句话告诉我们( )[A]权力是把双刃剑,要限制领导干部权力的行使[B]国家公职人员要依法行使权力,做到公平公正[C]国家公职人员必须放弃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D]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5.(2024·山东枣庄二模)2023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①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更加严格③宪法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2024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下面这句话。习近平主席的话厚重而温暖,体现了(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③党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小闽在学习中做了一个关于宪法的思维导图(如图)。下列对宪法的地位理解正确的是( )①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②宪法不得与其他法律相抵触 ③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④宪法是“法律的法律”,是根本的活动准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动宪法完善发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社会宪法意识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丰硕。下列推动宪法实践的举措与其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①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公职人员增强法治观念,做到依法行政②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有利于使宪法充分体现党和全体公民的意志③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坚定公民宪法信仰,营造宪法至上的氛围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根本法权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通过12个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深刻剖析了违纪违法人员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和蜕化轨迹,有力彰显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这告诉我们( )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主要负责行使宪法监督的职权 ③权力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④权力行使有风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0.(2024·山东枣庄三模)2023年5月至12月,教育部举办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将法治实践教育纳入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范围。这有利于中小学生( )①认同宪法的价值,信服和尊崇宪法 ②增强宪法意识,养成尊法学法习惯 ③更好地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④自觉践行宪法,推动宪法实施[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1.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组织了一次法治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对以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下列对案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社部、财政部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为2023年底前已退休人员按照人均3%的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保障退休人员的物质帮助权,让老年人“老有所养” ②巴黎奥运会期间,杨某在网络社交平台公开辱骂体操运动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处罚杨某有效根除了体育领域“饭圈”乱象 ③2024年8月,湖南资兴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后,当地政府迅速集结各方力量组织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原则,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职业打假人购买35元过期米酒后要求商家赔偿1 000元,人民法院经调查发现,打假人曾因类似事宜多次提起诉讼,牟利目的明显,因而对其提出的赔偿不予支持——维护自身权益无可厚非,但也应坚守道德法律底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某班学生设计了一期以宪法为专题的板报。◇1980年8月,中共中央向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这部宪法诞生过程中,宪法修改委员会广泛征询意见,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如果为这期板报拟定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宪法至高无上,提高治理能力[B]加大普法力度,保障宪法实施[C]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意志[D]理解认同宪法,自觉践行宪法1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两会”召开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到“五个必由之路”。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③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 ④国家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法律法规,你研读了吗?】2023年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这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立法、修法项目成绩斐然。爱好法律的鲁宁收集了2023年新公布的法律,并制作成了法律树。鲁宁在制作法律树的时候产生疑问:“这些法律的制定与施行是基于哪些共同的考量呢?”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鲁宁解决疑问。(10分)15.(2023·山东枣庄中考)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4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旨在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之所以开展主题教育,是因为( )①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 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③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6.(2022·山东枣庄中考)下边的漫画说明了( )[A]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非常广泛[B]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非常广泛[C]宪法规定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措施[D]宪法的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7.(2022·山东临沂中考)毛泽东曾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领导干部必须放弃个人利益[B]任何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C]要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权力18.(2024·山东滨州中考)对比宪法和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休息权的规定,可得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A]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B]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C]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9.(2024·山东枣庄中考)下列选项能够印证漫画中宪法观点的是( )①宪法可以替代其他法律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20.(2023·山东泰安中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0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12坚持宪法至上.docx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分层评价卷12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