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卷(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卷(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
历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选举和议会立法
B.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
C.内阁对议会负责
D.政府首脑对选民负责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两极指的是()
A.美国和苏联
B.美国和日本
C.美国和中国
D.美国和英国
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土地大量开垦
B.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
C.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D.南方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4.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在运动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5.1882年埃及人民在亚历山大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他们所抗击的是()
A.法国侵略军
B.英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奥斯曼帝国军队
6.世界近代史上,后起之秀的英国很快走上殖民扩张之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初,英国到达印度开始殖民扩张
B.英国在印度采取直接抢掠、侵占土地等手段掠夺财富
C.19世纪末,英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D.19世纪末,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
7.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8.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前提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9.“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狮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10.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胜利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C.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11.1900年,慈禧太后出逃西安,侵略者们占领北京后实行分区管制,如内城北边归日本管辖,西北归英美管辖,东边归沙俄管辖。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烧毁柏林,吊死对方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应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哪国代表()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第II卷(非选择题共 40分)
13.汉代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者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4.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两殖民地之间进行,这两殖民地是()
A.巴西和澳门
B.菲律宾和墨西哥
C.日本和印度
D.马尼拉和马六甲
15.16世纪,印第安人在给被征去矿山劳动的亲人送行时,就预先为他们举行送葬的仪
式,据此可推知()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当时矿山劳动时间太长
C.印第安人多被折磨致死
D.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
16.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王位继承法》的颁布
17.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下降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A.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剩余资本大量存在
C.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投资环境改善
18.与以前所实行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特点主要在于()
A.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执行了新的征税标准
D.统一了极端混乱的税制
19.有学者认为:“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指的是()
A.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
C.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0.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竟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 40分)
21.1952年,埃及赢得了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撤离苏伊士运河区的国家是()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2.亚历山大灯塔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城市作为地中海东岸的经济中心辉煌一时,这说明()
A.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B.亚历山大带给埃及人民繁荣昌盛
C.亚历山大东征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古埃及文明灿烂辉煌,著称于世
23.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
A.汉代
B.唐代
C.元朝
D.明朝
24.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永久居住权
B.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C.要打开中国市场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5.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而打响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 22条(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的一切殖民地都被它的这些敌手夺去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都沦为奴隶。结果是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正因为如此,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因为整个地球上受奴役的十分之七的人口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渴望有人发起斗争来撼动这些国家。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0月15日)
材料三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材料四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材料五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尼克松总统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说明该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这一格局存续期间,国际关系的总体概况如何?
(3)据材料五,指出从二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27.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依据大事年表,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纸由中国俘虏传到撒麻耳干(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食将领)吉雅德·本萨利赫擒获了这些战俘,其中有纸匠,这些手工业从此发展起来。产品不仅可以供应本地的需要,而且成为撒麻耳干人外销主要的货物。
-扎伊哈尼《道里郡国志》
材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新唐书》
材料三: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日前对媒体透露,目前有1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订了19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国还与44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7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以推进与有关国家贸易投资的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C B B B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B A B C C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C D
26.(1)实质: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加深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2)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概况: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3)经济格局的变化: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4)根本原因: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27.答案:
(1)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特点: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开放由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成就: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8.答案:(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造纸术通过战俘传入大食。影响:中国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动了相关各国的社会进步。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从天竺学来了熬糖法;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合作。
(3)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友好交往的基础;适合时代与实际的开放政策是重要条件;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