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洛阳市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h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严禁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K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和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许杰、王统照、蹇先艾、王鲁彦、台静农等“隐现着乡愁”

的乡土作家,堪称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与莫基人。鲁迅是最早以小说的方式观照乡土的
现代作家,其小说创作直接带动了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风潮。他的小说创作多源于病
态社会中疾苦不幸、麻木不仁的人民,先将他们的病痛找出,然后暴露在阳光底下,以引起
救治的注意。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派以人文主义情怀和现代意识,确立起“改造国民

性”的基本主题,对封建文化作全面决绝的揭露批判。他们怀着同情、忧愤与悲悯,以理性
批判的眼光展现乡村的野蛮丑陋,挖掘农民的劣根性,试图以强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力量
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乡土国民的灵魂,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后来的王鲁彦、
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是这一主题的继承者、发扬者。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
“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与流派的被漠仿式,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

说母题是可不断播撒拓展但不可超越的母题,其乡土小说开创了风土人情的异域情调的
疆域,赋予小说强烈的地方色彩,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作家。这种以鲁迅为标志,以知识分子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2025.4)
立场、文化批判、启蒙主题为核心的乡土小说叙事传统,不仅成为20世纪乡土小说最重要
的传统,也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
那些在鲁迅等乡土小说家笔下被视为文化批判目标的落后因素,却在废名笔下变成
了审美元素。继承废名这一叙事传统的,当属沈从文。沈从文以《湘行散记》《边城》《长
河》等丰盛的创作实绩,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将废名开创的乡土小说叙事传统推
向成熟与高潮。
与鲁迅乡土文学叙事传统不同的是,废名、沈从文乡土文学叙事立足于人性观照,怀
着回到农业文明、原始人性,以及早期和谐人际关系的“恋美”情结,以理想化的笔墨对乡
土社会进行田园牧歌式诗意扫描,充满乡土风俗之美以及乡民人情、人性之美的颂扬。沈
从文《柏子》所写水手柏子与吊脚楼妓女之间畸形的爱,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放在鲁迅
笔下,自然会导向尖锐的文化批判,而沈从文却把它演绎为一种畸形中的真诚、粗野中的
欢愉、丑陋现实中发出的人性光彩。在显示乡土文学个性的风俗画与地方特色描慕方面,
乡土浪漫派作家与乡土写实派作家不同,前者没有使地方色彩的描绘停留在风俗习惯、方
言土语方面,而是注重丰富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典型环境描写,寻找一种神韵与境界。
(摘编自白忠德《浅析中国乡土文学内涵及其叙事传统》)
材料二: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
常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
有着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
发展过程中,有战争,有冲突,有同化,有融合,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
情。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
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
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
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
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
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
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
楚文化传统和风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
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2025.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