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静安区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2025.04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4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七夕夜,你仰望星河澄澈,牵牛织女似近在咫尺,不由想起《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第5-10题(21分)
【甲】出师表(节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
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
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5.甲文作者是
(朝代)
(人名)。(2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7页
6.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A.成为
B.担任
C.认为
D,作为
(2)居有间()
A.居住
B.停留
C.经过(一段时间)
D.处在,处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8。与乙文“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尔安敢轻吾射!
B.甚矣,汝之不惑I
C.奔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甲乙两文都涉及“用人”的问题。甲文作者给刘禅提出的用人建议,其核心是(1):
乙文中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人的特点是(2)。(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10.对乙文中心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表现晋平公知人善用。
B.表现祁黄羊知人善用。
C.表现祁黄羊大公无私,以国家为先。
D.表现晋平公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二、现代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
亭子中的古人生活
①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以有顶无墙
为基本特征,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从材质来看,有竹亭、木亭、茅
亭、石亭等。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②亭的历史十分悠久,
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
用于
军事防御。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
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
③魏晋南北朝时,代替亭而起的是驿站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有在交通
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俗,因而沿用下来。也有的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一般
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
④到隋唐时,亭子的建造数量激增,一度达到了“无园不亭、无亭不园”的程度。如
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
安城的大明宫中有太液池,中有蓬莱山,池内有太液亭。
九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