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七年级历史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千里长河”的中心是())A.余杭B.长安C.涿郡D.洛阳3.“科举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特别是过去所谓的寒门、商人、地主等…通过科举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到政权中来。”该材料说明科举制度()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推动教育事业发展C.注重门第地位高低D.阻止世家子弟入仕4.《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是指()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6.“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农业生产的工具是()A.曲辕犁B.筒车C.翻车D.耧车7.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该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繁荣C.唐诗完全再现唐朝历史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8.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上述现象反映了()A.政治制度创新B.经济迅速发展C.文学艺术繁荣D.中外友好往来9.在两宋18朝724任枢密院长官中,文官出身的有659人,武官出身的仅65人。这反映了宋代政治的特征是()A.藩镇割据B.分权制衡C.崇文抑武D.偏安江南10.七年级某班同学在学习宋朝历史时绘制了下面四幅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