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八年级社会 法治学科期中考试调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八年级社会 法治学科期中考试调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社会 法治学科期中考试调测卷
考生须知:
1.本学科考试为闭卷考试,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全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卷。试卷共7页,有三大题,32小题。
3.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某一地区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该地常住总人口也随之负增长。
2.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只受到自然增长的影响。
3.在自然资源的“开源”“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5.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6.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完成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7.公私合营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8.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右边括号里,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9.下表为我国第六次、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表。解读正确的是( )
项 目 人口年均增长率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 男女性别比
第六次(2010年) 0.57% 8.87% 8930人 105.20:100
第七次(2020年) 0.53% 13.5% 15467人 105.07:100
①我国人口呈负增长趋势 ②老龄化不断加剧
③已实现人才强国 ④男女性别比依然偏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下边漫画反映的是部分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该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①就业困难②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③居住条件差
④劳动力短缺⑤人口老龄化⑥交通压力大
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宣传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生活行为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出门多开私家车 B.垃圾分类,不过度包装
C.节约用水、用电 D.节约粮食、光盘行动
12.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观察下面漫画,下列关于是否推广和应用“共享快递盒”的说法,你支持的是( )
①小敏: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小明:否,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多用些资源也值得
③小丁:否,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④小莲: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包装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新中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50年代 “人多好办事”
70年代 “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80年代 “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
2013年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5年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主要基于(  )
①人口老龄化压力贯穿我们社会发展始终 
②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③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始终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④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2021年,L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为全国唯一水、气环境质量排名同时进入前十的地级市,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这体现了( )
A.因地制宜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B.L市坚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C.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难以协调 D.解决环境问题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15.下表为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城代表性建筑命名的变化。命名的变化意在凸显新中国(  )
时期 明清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
建筑名称 国子监 首都博物馆
颐和园 人民公园
太庙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A.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B.终结了封建君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的特征 D.实现了国家独立自主
16.下面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变化表。这一变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项目 钢(万吨) 煤(亿吨) 电力(千瓦时) 石油(万吨)
1952年 135 0.66 73 44
1957年 535 1.3 193 146
A.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 B.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 从过去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工作中心的转移 B.发展理念的变化
C.企业活力的增强 D.生活水平的提高
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各行各业掀起了劳动建设的高潮。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在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的情况下,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三天三夜,迎着寒风终于将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竖立起来。材料反映的是当时 (  )
A.先进人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B.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先进人物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D.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19.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图片,其相同的理论依据是 (  )
图1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图2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3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A.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B.全面推进城乡工业化
C.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20.“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 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 1953年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奠基 ▲ 1955年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 1956年 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组装成功 ▲ 1956年 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工业门类齐全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22. 下面是小夏同学阅读《神坛大崩溃——中国思想解放20年透析》一书后做的笔记摘要。这反映出(  )
背景 影响
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桎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 凤阳“花鼓”:惊天动地开新篇
南方谈话解决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
A.思想解放指导社会实践 B.经济基础影响体制改革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先进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2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
A. 城市 B. 农村 C. 沿海地区 D. 内地
25.1980 年,我国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广州
26.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 —— 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内地
D. 内地 ——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27.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
28.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2分)
29.垃圾是人类放错位置的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垃圾围城】
H市城区日均产出生活垃圾达1200余吨,是2015年的3倍之多。生活垃圾数量的迅速增长,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白色污染、地下水污染、腐败产生的恶臭、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的垃圾、滋生的蚊蝇……,H城已拉响“垃圾围城”警报。
材料二:【垃圾处置】
垃圾焚烧的具体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垃圾围城会带来哪些危害?(2分)
(2)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H市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处置有哪些好处?(6分)
(3)联系生活实际,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推进垃圾重新利用做些什么?(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民主政治经历了谋局布篇、建章立制的良好开端,也曾遇到过任意践踏,无法无天的境地,再到拨乱反正、日臻完善,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
(1)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吹响改革开放集结号的是哪一次会议?文中提到的民主遭到“任意践踏,无法无天”最严重的时期是什么时期?(3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五四宪法”与《共同纲领》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照片能记录历史的瞬间。任选以下一次会议谈谈如何推动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4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展板1】会议引领发展方向
资料一: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认真改革……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国共产党简史》 资料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理论创新 坚持独立自主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展板2】外交
图1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图2 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仰天大笑 图3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上演了中美“世纪之握” 图4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重要讲话
(1)根据资料一的信息,概括“这次”会议所作出的决策。并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史事,说明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表现。(6分)
(2)仿照展板1主题,结合展板2内容,补充完整展板2的主题,并说明理由。(要求:论据充分,逻辑严谨,史论结合。(7分)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32.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52.8 29.6 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 43.5 29.2 27.3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
相关链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图一1958年的《人民日报》 图二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相关链接:杂交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纪录为2500斤(2023年)。
(1)阅读材料一,指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并结合相关链接和国家政策,分析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4分)
运用所学,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并分析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主要原因。(5分)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4分)
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社会 法治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8分)
F F T T F F F F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A B B B C B B C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A B A A B D A C D
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29.(1)危害:大量生活垃圾随处堆积,不仅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还会对城市居民健康产生威胁,也影响市容市貌等。(2分)
(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包含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实施垃圾焚烧发电有利于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该项目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活环境。实施该项目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幸福感。(4选3,得6分)
(3)宣传倡导市民加入垃圾分类行列, 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树立正确的垃圾焚烧观念,落实具体行动;言之有理即可。(2分)
30.(1)1953年(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文化大革命”(1分)
(2)五四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1分)在宪法颁布之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2分)
(3)选图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答出史实及影响各2分,共4分)
选图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答出史实及影响各2分,共4分)
31.(1)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分)
(2)参考示例:
观点:外交彰显大国风范。(1分)(体现外交作用的表述均可)
论述: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常任理事国成员发挥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习近平提出构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6分)
32.(1)行业:重工业(2分);原因: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2分)
我国编制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2分)
(2)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不可信;(1分)原因: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现有技术也未能达到这一产值。(2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2分)
(4)教训: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尊重客观经济规律。(4分)
试卷第1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