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部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衣藻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下列生物中,与衣藻同属于藻类的是A.紫菜 B.眼虫 C.芒萁 D.金鱼藻2.细菌感染是胆结石的诱因之一,细菌在胆囊中的繁殖方式是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有性生殖3.下列古诗词中描绘的不是种子植物的是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B.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4.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如图是银杏枝条,下列有关银杏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叶呈扇形,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B.没有真正的花,可用种子繁殖C.银杏的果实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白果”D.它的根为假根,起固定作用5.下列关于鸟类的结构特点解释不合理的是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B.前肢变成翼——作为飞行器官C.骨骼轻、薄、坚固————有利于肌肉附着D.直肠短, “随吃随排”———有利于减轻体重6.海带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食物。下列关于海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等工业原料B.可食用部分是它肥大的叶C.海带细胞中,除含有叶绿素,还含有大量藻黄素D.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7.雨后,经常会看到蚯蚓(如图)在地面上爬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体分节是蚯蚓与钩虫的共同特征B.图中②是蚯蚓后端C.蚯蚓靠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蠕动D.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8.输导组织提高了植物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A.金发藓 B.紫菜 C.石花菜 D.贯众9.某城市矿产丰富,以煤、焦炭为主要产业链的工业模式在为当地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该地区最不容易找到的生物是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10.麻雀身体上最发达的肌肉是A.胸肌 B.后肢肌肉 C.两翼上的肌肉 D.颈部肌肉11.如图是水绵的结构示意图。春暖花开时,水绵生长迅速,结构⑤处会有大量气泡溢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③是水绵细胞的细胞核B、图中⑤是水绵细胞的叶绿体C.水绵是单细胞的淡水藻类D.可通过孢子繁殖后代12.某检疫机关对出境野生动物检疫时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该病原微生物有以下特点:①单细胞生物,②培养早期可形成荚膜,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根据这些特点可推测这种病原微生物可能是A.链球菌 B.登革热病毒 C.疟原虫 D.黄曲霉菌13.豌豆属于被子植物,其原因是A.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 B.果实外有种皮包被C.种子外果皮较薄 D.种子外有果皮包被14.2025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为了欢庆春节,某校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活动。以下剪纸图案代表的动物中,属于昆虫是1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格言中提到的动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①娃娃鱼 ②草鱼 ③甲鱼 ④带鱼 ⑤鱿鱼 ⑥比目鱼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④16.珊瑚礁生态系统被称为“水下热带雨林”,珊瑚礁的“建筑师”是珊瑚虫。珊瑚虫身体上生活着与其互惠共存的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当温度升高时,虫黄藻会逃逸甚至死亡,导致珊瑚虫群体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珊瑚虫的身体呈辐射对称B.珊瑚虫通过肛门排出食物残渣C.珊瑚虫与虫黄藻之间存在共生关系D.全球气候变暖及海水温度升高可能会影响珊瑚礁的形成17.“四川泡菜”闻名全国。制作泡菜的坛子口必须加水密封,主要目的是A.营造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B.防止营养流失C.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D.阻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发酵18.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特征的是A.用肺呼吸 B.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体温恒定 D.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19.某同学自制了“蚯蚓垃圾处理箱” (如图),利用蚯蚓来处理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观察发现,十几条蚯蚓将50克的垃圾完全分解,春季只需要2至3天,冬季需要15天的时间,混有蚓粪的土壤更适宜养花。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可以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B.空气不影响蚯蚓的生命活动C.蚯蚓以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为食D.蚯蚓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环境20.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一些鸟类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生态,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鸟类建造了“旅馆”。下列没有资格入住鸟类“旅馆”的动物是A.企鹅 B.鸡 C.蝙蝠 D.鸵鸟21.小王同学在参加某次植物园研学活动时,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他依次见到的植物可能是A.珙桐、地钱、水杉、葫芦藓 B.地钱、满江红、卷柏、牡丹C.地钱、葫芦藓、卷柏、蔷薇 D.葫芦藓、卷柏、侧柏、泡桐22.下列产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正确的是A.米酒———酵母菌 B.食醋———乳酸菌C.酸奶———霉菌 D.酱油——醋酸杆菌23.许多既有趣味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寒蝉抱枯枝--日暮穷途”“蝎子蛰蝎子———自家人不识自家人”“蝗虫打喷嚏--满嘴庄稼气”“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等。请根据动物的相关知识,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歇后语中涉及的动物虽形态各异,但都属于节肢动物B.歇后语中涉及的动物体表均有外骨骼C.蝗虫的前翅很薄,适于飞行D.螃蟹的“家”在河里,推测其可能用鳃呼吸24.冬虫夏草的形成离不开真菌,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菌和蝙蝠蛾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B.“夏草”细胞中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C.真菌靠死亡幼虫体内的有机物生活D.真菌能产生孢子,孢子可以再去感染新的蝙蝠蛾幼虫25.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C.①是食管、②是肺、③是气囊D.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也能进入肺26.对“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活动,说法错误的是A.每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B.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每种小动物收集3-4只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蚯蚓,其他同学没有,小伟仍然把它记录上D.需要携带小铲子、显微镜、透明有盖的瓶子、纸、笔等物品27.某同学在观察鲫鱼后,梳理了鲫鱼的部分特征(如图),其中错误的是A.①纺锤形,可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B.②覆盖着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持身体的润滑C.③是鳃,鳃丝中布满毛细血管,能够在水中呼吸D.④是鳍,鲫鱼游泳时前进的动力来自胸鳍和腹鳍的摆动28.大熊猫“花花”备受国人喜爱。有关哺乳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都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B.哺乳动物不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C.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D.牙齿有分化,与摄取和消化食物无关29.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①~④为四种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细菌,大部分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存B.②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个体极其微小C.图中①和③所示的的细胞结构中都有细胞壁D.④中白色丝状物d是蘑菇的根30.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墙藓的根既能固定植物,又能吸收水分B.扇贝属于软体动物,外有贝壳,起到保护作用C.蟾蜍皮肤湿润裸露可辅助呼吸,与其水陆两栖生活相适应D.苍耳的种子有刺毛,可黏附在动物体表传播31.“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两”,使人体引起灰指甲的生物是A.寄生虫 B.真菌 C.病毒 D.细菌32.春冬季高发的流感传染性强,易发于老人和儿童。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B.不属于生物C.可以长时间独立存活 D.流感病毒不会引起植物生病33.某森林公园植物有野牡丹、杉木、樟树等420余种,动物有266种,以鸟类为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物种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34.为了呼吁大家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结果如下。以下说法你不认同的是A.培养皿和培养基使用前都需要高温灭菌B.接种后,三个培养皿都放在相同环境下培养C.进行一组对照实验即可得出可靠的结论D.洗手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细菌和真菌35.种菜要施肥,但是种植豆科植物时可不施或少施氮肥。原因是豆科植物的根部具有能自行固氮作用的A.根瘤菌 B.甲烷菌 C.赤霉菌 D.枯草杆菌36.家兔是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植食性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家兔的心脏有四腔,血液循环和输送氧气的能力较弱B.体腔内有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C.盲肠粗大,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小肠很短,与消化植物性食物相适应37.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日常吃的粮、油、蔬菜、水果绝大多数来自裸子植物B.泥炭是重要的燃料资源,它是沼泽地带生长的蕨类植物遗体堆积后会形成的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繁殖过程都没有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D.大气含氧量的70%由被子植物提供38.根据某些生物的一些特征,将微生物分成三个类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类群1的繁殖方式为复制增殖B.发面食品中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3C.细菌属于类群2,都是单细胞个体D.真菌属于类群3,其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39.牡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下列与牡蛎贝壳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A.鳃 B.内套膜 C.外套膜 D.斧足40.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A.人工栽培珍稀植物 B.引进外来物种,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C.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二、综合分析题:本部分包括2题,每空2分,共计20分。41.(12分)图甲为某湖建立的生态浮岛模式图,生态浮岛利用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过滤和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还可以通过植物削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为选择适宜的植物,工作人员将4种植物分别置于四个盛有等量氮、磷污染水体的玻璃箱中,90天后,测定的它们吸收氮、磷的量(见表乙)。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植物种类 浮 水植物a 浮 水植物b 浮 水植物c 浮 水植物d氮吸收量(克/平方米) 22.30 3.51 14.61 1.53磷吸收量(克/平方米) 1.70 0.32 3.22 1.52表乙(1)建设生态浮岛前,该湖湖水绿意盎然,这主要是 植物大量繁殖所致。(2)浮岛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栖息空间。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鱼类能够感知水流变化和测定方向的结构是 。(3)结合表乙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污染水体中氮、磷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是 两种浮水植物。(4)能够净化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是细菌、真菌等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5)建立生态浮岛后,湖中动植物和微生物逐渐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42.(8分)烟草花叶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烟草花叶病毒中具有感染能力的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图,从患病的烟草叶片中提取出烟草花叶病毒,然后将结构①与结构②分离,使其分别感染正常烟草。从病毒感染寄主后所寄生的细胞类型来看,烟草花叶病毒属于 病毒。(2)对比上图实验中两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烟草花叶病毒体内具有感染能力的是结构①,结合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特征判断,结构①是 。(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对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拓展:①从青霉菌中提取的青霉素 (可以/不可以)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②病毒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但其中一些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请举例一项人类有效利用病毒的实例: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