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一2025学年(下)中期学习能力摸底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48分)12345789101112DBD叹ABBDYBB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BADCDCBACD二、非选择题(52分)25(20分)(1)特点:政府主导;机构完善;制度严谨;行政管理与医学教育并重;影响广泛;不畏权贵,坚持科学精神。(8分)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思想开放:中外交流频繁。(4分)(2)意义:改变了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局面:纠正了对中医的不合理的态度,巩固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显著提升了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弘扬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分)26.(20分)(1)不同:法国统治者对了解中国文化比较重视,积极主动,领域比较广,对各阶层均有影响。中国比较被动,局限于器物方面,仅对上层社会有一定影响。(6分)不同影响:促进了法国启蒙思想发展,有利于向资本主义过渡:在中国没有重大影响,中国社会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变。(6分)(2)变化:态度上崇拜西方:了解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了解学习西方的阶层更广。(4分)作用: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27.(12分)示例:(1)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传入阿拉伯后被不断改造,东式字经阿拉伯传到亚洲各地,西式字则传入非洲和欧洲。一方面是阿拉伯人在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科学文化:另一方面则是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促进了亚洲各文明之间、乃至亚非欧文明之间的交流。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2)东式字在古代中国没有广泛流传,西式字在近代由欧洲传入中国并逐浙推广。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利于阿拉伯数字广泛流传: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工商业逐渐发展,西学东渐的推动。阿拉伯西式字在中国的流传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3)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4一2025学年(下)中期学习能力摸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2.试题总分100分3.试卷页数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非认为孔子、墨子都传承绕舜之道,但各有取舍。而《淮南子》则指出:“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据此可知A.墨家思想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B.墨家学说冲击了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D.墨家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2.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是放灯、观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民众都积极参与。隋炀帝在描述长安元宵节热闹场景的诗中说:“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由此可见A.商业发展突破坊市制度B.外来文化融入社会生活C.政府不再管控商业活动D.长安享乐之风日益盛行3.图1是唐代墓葬中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它反映唐代图1A.货币体系的多元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朝贡贸易非常发达D.中外经济贸易繁荣第1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4.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草市大量涌现。这反映出当时A.集市专业化色彩较浓厚B,工商市镇经济日益繁荣C.江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5.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A.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B.结合了政府和社会力量C.缘于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D.受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6.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在给西方人介绍中国时说:“中国人中也有德高望重之士著书立说,但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而是根据《四书》中的名言发挥申述。此书尤受儒者重视,日夜手不释卷。该书体积并不很大,较西塞罗的《书信集》还小,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利玛窦意在A.感叹中国饱学之士众多B.阐述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C.赞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D.倡导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7.图2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来佐证图一出土于南图二出土于图三出土于西伯利亚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木(前54世纪)(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图2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B.草原丝路的文化影响C不同物种的交流融合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8.“丝绸之路”因丝绸贸易而得名。近期,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提出了“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共5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2026届历史期中考试卷.pdf 高二半期历史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