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马里学习。材料可用来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的多元一体B.世界古代文明的开放多元历史C.马里成为非洲的文化中心D.马里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5.在印加帝国中,印加本族人是统治者,他们把被征服地区的部落首领扣押在都城作为人质,并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让部落首领之子在库斯科接受教育;他们还把被征服者的神吸收过来,但这些神只能处于从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属地位。这些举措旨在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A.丰富宗教信仰B.巩固帝国统治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C.促进文化融合D.笼络地方势力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6.1492年,德国纽伦堡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请工匠打造了一个地球仪一“地球苹果”(如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六单元。图1所示)。该地球仪上面标注出了2000个地名、100多幅插图、48面旗帜、50多个图例。麦哲伦出航时将其随身携带,并在上面画出了他打算航行的路线。这说明当时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修合题目要求的。BEHAIM'S1.在古埃及《卡叠什战役铭文》中,每当提到黎凡特城市(东地中海地区)时,城市名字后必然会如加上代表蛮荒山地的字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埃及的城市名称后只会出现象征城市的字符。这凸显了A.古代文明发展的差异性B.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达C,古埃及人的文化优越感D.古代东西方文化的隔阂22.表1所示为古代世界部分帝国的兴起与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这些帝国的共同点是图1表1A.“地圆说”得到了广泛认可B.合作开辟新航路的意识浓厚帝国兴起与发展情况C.德国的航海水平领先欧洲D.地理学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公元前9世纪仍处于游牧部落阶段,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7.近代美国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指出:白人、威士忌和外来疾病直接损害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亚历山大帝国兴起于希腊北部,公元前7世纪形成国家,公元前4世纪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无情地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家园,迫使印第安人在更荒凉的地域避难,而这些地方通常远离水罗马帝国兴起于意大利中部,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出现,公元2世纪形成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源,食物供应紧张。由此可见,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展现出强大的征服能力B.帝国扩张的方向及路径A.殖民主义者的奴役掠夺B.外来物种和疾病的侵袭C.兴起于早期文明核心区D.具有比较高的文明起点C.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盛行D.美洲生存环境趋于恶化3.据东晋法显的《佛国记》记载,笈多王朝时,“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给田8.达·芬奇在长期人体研究与绘画实践中发现了人体绘画的规律,认为头是身高的八分之一,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这反映出笈多王朝肩宽是身高的四分之一等;米开朗琪罗将“黄金分割率”大量运用于《大卫》等作品的创作中。A.等级制度森严B.寺院经济发达这体现了C.经济秩序稳定D私有制度加强A.人文精神的萌发B.近代科学的勃兴4.马里是西非地区13世纪至14世纪崛起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廷巴克图中的桑科尔清真寺就是C.科学与艺术交融D.神权束缚的瓦解著名的学术中心,当地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西非和北非的各类学者、医生、建筑师都纷纷前来【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A1【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Al.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C2.A3.B4.D5.B6.D7.A8.C9.D10.B11.C12.A13.C14.B15.C16.D17.(1)影响:冲击了中世纪原有的社会结构(市民阶层兴起):有利于王权的强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教会:推动了世俗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农奴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减轻;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逐渐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4分,答出两点即可)(3)联系:城市的发展冲击了庄园固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了庄园的商业化:庄园的商业化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和人口,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示例一论题:新航路的开辟重塑了国际格局。(2分)闸述:在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发展,国际格局呈现区域化、分散化特征。(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启殖民扩张并扩大海外贸易。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美洲、非洲、亚洲建立殖民地,掠夺金银与资源。荷兰、英国、法国随之跟进。(2分)欧洲开展三角贸易,将欧洲工业品输往亚非美,从非洲贩奴至美洲,再从美洲运回原料。这种全球性的贸易往来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导致亚洲、非洲和美洲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洲。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动荡。在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摧毁了当地的印第安文明,建立起欧洲式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在非洲,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减少,许多部落和王国遭到破坏,政治秩序陷人混乱。在亚洲,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逐渐打破了亚洲国家原有的政治格局,如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使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国也在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有力地重塑了国际格局。(1分)示例二论题:地理因素在东西方历史分化中起了重要作用。(2分)阐述:1500年前后,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为其探索新航路和对外扩张提供了便利。欧洲大陆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如里斯本、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欧洲位于大西洋东岸,与美洲隔海相望,北大西洋的洋流和盛行西风为航海家提供了顺风顺水【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A1+的航行条件。(2分)相比之下,东亚国家如中国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但面临的是广阔的太平洋,航行条件比较复杂,而且缺乏明确的经济动力推动远洋探索。因此,欧洲人更容易突破地理限制,开启大航海时代。(2分)东方国家则因地理条件的限制未能率先实现全球扩张,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海路大通,工业革命时代轮船等交通工具出现,欧洲凭借其航海技术和对海权的掌控,直接促成了全球格局的“西升东降”,从此欧洲国家得以控制全球贸易网络,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巨额财富。欧洲国家通过海军力量建立殖民地,而东方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则因依赖陆权而逐渐落后,开始失去竞争优势。这一地理驱动的权力转移最终导致了西方之于东方的长期优势。欧洲逐渐主导了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5分)》总之,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影响。地理因素在新航路开辟和东西方历史分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19.(1)差异:①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洛克认为人性本善;②霍布斯主张将个人的全部权利让渡给一个主权者(政府),洛克主张只让渡一部分权利给政府:③霍布斯强调主权者(政府)拥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力,洛克提出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立法权高于行政权;④霍布斯倾向于君主专制政体,洛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6分,答出三点即可)(2)理由:霍布斯的权力分配思想不完全符合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政治诉求:霍布斯的对经济干预、承认独占特许制度等主张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不利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经济利益:霍布斯的君主专制思想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理念不符。(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特征:经济整体呈快速发展态势:行业发展速度差异明显。(1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或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殖民扩张带动海外市场的扩大:政府政策的推动:英国丰富的煤铁资源为金属和采矿行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4分,答出两点即可)(2)积极影响:促使传统社会结构渐趋瓦解: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福利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消极影响:带来疾病、失业、流民、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A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03A(B卷)历史A1答案.pdf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