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祁阳市浯溪二中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1.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年代尺上“581年”对应的朝代和建立者是( )A.南朝隋炀帝 B.隋朝隋文帝C.唐朝唐高祖 D.唐朝唐太宗2.下面是某校历史小组整理的复习笔记。笔记中的材料哪些是唐朝兴盛的原因( )①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③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④创立了郡县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有人认为,唐代某一事件“是破坏国家统一的叛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中央权力大为削弱”。该事件( )A.导致了武周政治局面的形成B.催生了国家外重内轻的局面C.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D.标志着唐朝政治统治的结束4.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在长安和洛阳随处可见穿胡服、戴胡帽的中原人,而妇女尤喜欢穿男装。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时期( )A.少数民族人数在长安和洛阳占多数B.妇女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已经彻底平等C.少数民族服装完全取代了汉族服装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5.唐朝时,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日本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在于( )A.深化两国传统友谊 B.了解中国风土人情C.推广日本先进科技 D.学习中国先进文化6.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这诗句突出反映了扬州的繁荣,这种繁荣直接得益于( )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 B.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隋唐统治者经常南巡7.下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士及由进士入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时期 登科人数 宰相人数 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唐朝 6603 123 22宋朝 45640 135 111A.坚持以德治国的理念 B.考试录用程序更公平C.国民的素质得以提高 D.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8.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①②处分别是( )隋→①→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②→清A.秦唐 B.秦明 C.汉唐 D.唐明9.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 )姓名:_____ 朝代:南宋 主要事迹:抗金 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10.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筒车 B.开封、临安的造船业世界领先C.城市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11.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并立。它们分别是( )A.辽、金 B.大理、元 C.金、西夏 D.辽、西夏12.如图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唐 804年 13.5宋 1000年 1351007年 1851073年 600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13.《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旋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直接改变这一局面的事件是13世纪初的( )A.忽必烈建立元朝 B.铁木真统一蒙古C.蒙古族进攻西夏 D.元朝统一了全国14.如图材料所示为一重要制度,这种制度名称和确立的朝代为( )A.分封制 北宋 B.分封制 元朝C.三省六部制 南宋 D.行省制度 元朝省15.某同学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对一些情节提出了疑问,下面是他记录的一些细节,其中错误的是( )A.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B.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16.明太祖罢丞相并相应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由六部分理朝政。到了清代,六部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极大 B.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C.明朝采用了分化事权的方式 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2分)17.(2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盛世局面)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 杜甫《忆昔》(1)(6分)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是在哪一事件后被打破的?(技术创新)材料二:(2)(4分)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 周匡物《及第谣》(3)(4分)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这种选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和同一家)材料四: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4)(4分)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哪位赞普?(对外友好)材料五: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5)(4分)材料五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18.(20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二: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南宋 112 40760 62.9% 6624296 37.1%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1)(4分)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6分)材料二中表格反映了西汉以来人口(户)数的变化情况怎样?根据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北方的什么流域转移到南方的什么流域?(3)(4分)材料三的谚语表明哪一地区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4)(6分)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1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成熟于宋代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为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根据材料,以“四大发明的世界影响”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然后加以论述。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A C D D B D D A C D题号 12 13 14 15 16答案 C B D A B17.(1)唐玄宗(或李隆基);安史之乱。(2)曲辕犁;筒车。(3)科举制;进士科的创立。(4)松赞干布。(5)玄奘;《大唐西域记》。18.(1)多民族政权并立。(2)逐渐增加;南宋;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的长江流域。(3)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或苏州、湖州)。(4)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等。19.观点: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促进骑士阶层日益衰败,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总之,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第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