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阶段测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单元阶段测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单元阶段测试卷-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42×59的结果比42×60的结果少( )。
A.一个59 B.一个60 C.一个42
2.估算65×38的积的范围在( )之间。
A.1800~2000 B.1800~2400 C.1800~2800
3.比5千米长50米的是( )。
A.5500米 B.550米 C.5050米
4.1吨钢材和1吨棉花相比,( )。
A.钢材重 B.棉花重 C.一样重
5.要想求出“一共有多少根铅笔”,需要的条件是( )。
①每根铅笔1元 ②一共有20盒铅笔 ③每盒铅笔10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6.下面算式中去掉小括号后结果会改变的是( )。
A. B. C.
7.小芳在计算36+□÷9时,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18,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 )。
A.50 B.38 C.126
8.四月十六是星期三,“五一”劳动节是星期( )。
A.三 B.四 C.五
二、填空题
9.一辆汽车从上午9时到下午2时共行驶30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10.1985年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2025年9月10日是第( )个教师节。
11.先填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60只害虫。三只燕子一星期能吃害虫多少只?
(1)60×3求的是( )只燕子( )天吃害虫的只数。
(2)60×3×7求的是( )只燕子( )天吃害虫的只数。
13.10个秋月梨大约重5千克,照这样计算,( )个秋月梨约重500千克,( )个秋月梨大约重1吨。
14.学校买38个热水瓶,每个25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三、判断题
15.用竖式计算28×36时,用十位上的3乘28得到的是84个十。( )
16.3×51的计算结果最接近1500,里只能填1。( )
17.一桶水大约重10千克,100桶水大约重1吨。( )
18.一个书包38元,买9个这样的书包,300元不够用。( )
19.在一个算式中,添上或去掉小括号,一定可以改变运算结果。( )
20.阅览室每天上午8:00开放,下午4:30关门,这一天阅览室共开放8小时30分钟。( )
四、计算题
21.直接写得数。
74+38= 400÷5= 20×50= 11×35= 30×40=
42×10= 4+8÷4= 97×0= 60+40×6= 24×5=
2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3.计算下面各题。
26+24×5 300-240÷6 480÷(36-28)
五、解答题
24.张叔叔骑摩托车旅行,他平均每天骑行98千米。按照A地—B地—C地—D地的路线,他一周能不能从A地到D地?
25.朗诵《少年中国说》节目需要购买演出服,下装的价格是26元。上衣的价格比下装的2倍多15元,买一套演出服要用多少元?(先补充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6.三年级同学收集的易拉罐数量如下表。易拉罐每3个1元,卖出这些易拉罐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三1班 三2班 三3班 三4班
43个 42个 44个 45个
27.李阿姨家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电费是45元,下半年的电费一共318元。
(1)去年全年电费一共多少元?
(2)下半年比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电费多多少元?
28.荔枝是岭南地区的佳果,广东的李叔叔把采摘的荔枝放到保鲜箱里,一共装了60箱,他随机称了其中的6箱质量,结果如下表。
第一箱 第二箱 第三箱 第四箱 第五箱 第六箱
19千克 18千克 20千克 19千克 21千克 22千克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
(1)这6箱荔枝的质量大约每箱都可以看作( )千克。
(2)请你为李叔叔估算一下这批荔枝一共大约多少千克?
《第1-4单元阶段测试卷-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C C C B A B
1.C
【分析】42×59表示59个42,42×60表示60个42,42×59的结果比42×60的结果少60-59=1个42。
【详解】60-59=1
42×59的结果比42×60的结果少一个42。
故答案为:C
2.C
【分析】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直接把它们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直接口算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在算式65×38中,65>60,38>30,所以65×38>60×30=1800。65<70,38<40,所以65×38<70×40=2800。即65×38的积的范围在1800~2800之间。
故答案为:C
3.C
【分析】要求比5千米长50米的是多少,根据1千米=1000米,5千米就是5个1000米,即5000米,据此先将5千米的单位换算成米,再加上50米,即可解答。
【详解】5千米=5000米
5000米+50米=5050米
即比5千米长50米的是5050米。
故答案为:C
4.C
【分析】钢材和棉花都是1吨,质量相等;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知:1吨钢材和1吨棉花相比,一样重。
故答案为:C
5.C
【分析】根据题意,要知道铅笔的支数,就要知道铅笔的盒数和每盒的根数,用铅笔的盒数乘每盒的根数就是一共多少有支铅笔。
【详解】A.①②这两个条件,没有关联,结合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B.①③可以求出一盒多少元,用每盒根数乘每根的价钱,与题意不符合。
C.②③可以求出一共多少根铅笔,列式为20×10=200(根)。
故答案为:C
6.B
【分析】由题意得,需要对比选项中的算式去掉小括号前后的结果,然后找出去掉小括号后结果会变化的算式即可。
【详解】A.(100-50)+5=50+5=55。100-50+5=50+5=55。55=55,所以算式(100-50)+5去掉小括号后结果不变。
B.100-(50-5)=100-45=55,100-50-5=50-5=45。55>45,所以算式100-(50-5)去掉小括号后结果会改变。
C.100×(40×4)=100×160=16000,100×40×4=4000×4=16000。16000=16000,所以算式100×(40×4)去掉小括号后结果不变。
故答案为:B
7.A
【分析】由题意得,小芳在计算36+□÷9时,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18,即(36+□)÷9=18。可以先用18乘9算出36+□的值,然后再减去36算出□的值。然后再计算出算式36+□÷9的结果即可。
【详解】18×9-36
=162-36
=126
36+126÷9
=36+14
=50,即这道题正确的结果是50。
故答案为:A
8.B
【分析】4月有30天,用4月剩下的天数加上5月的1天,求出总天数,用总天数除以7(1周是7天),求出这些天里有几周,还余几天,再根据余数求解;如果有余数,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余数的天数,而后推算;如果没余数,就不变。
【详解】4月的天数:(天)
5月的天数:1天
(周)……1(天)
因为16日这一天不算在内,从16日的后一天开始数1天:星期四。所以“五一劳动节”这一天是星期四。
故答案为:B
9.60
【分析】先算出经过时间=到达时间-出发时间,下午2时转化为24时计时法是14时,用14时-9时=5小时,再用共行驶300千米除以5小时算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详解】下午2时=14时
14时-9时=5(小时)
300÷5=60(千米)
即一辆汽车从上午9时到下午2时共行驶30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
10.41
【分析】根据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用2025-1985,计算出1985年到2025年有几个教师节,再加上1985年这一年的教师节即可。
【详解】2025-1985+1=41(个)
2025年9月10日是第41个教师节。
11.见详解;
(180+60)÷3=80
【分析】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第一步先算180+60=240,第二步计算240÷3=80,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应该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所以,给180+60加上小括号,列式为:(180+60)÷3=80,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综合算式:(180+60)÷3=80
12.(1) 3/三 1/一
(2) 3/三 7/七
【分析】(1)60是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60只害虫,3是3只燕子,所以60×3表示的是3只燕子一天吃害虫的只数。
(2)60是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60只害虫,3是3只燕子,7是一星期7天,所以60×3×7求的是3只燕子7天吃害虫的只数。
【详解】(1)60×3求的是3只燕子一天吃害虫的只数。
(2)60×3×7求的是3只燕子7天吃害虫的只数。
13. 1000 2000
【分析】已知10个秋月梨约重5千克,用10除以5求出1千克秋月梨的个数,即10÷5=2(个),也就是1千克约有2个秋月梨,因为1千克约有2个梨,那么500千克梨的个数为500×2=1000(个),因为1吨=1000千克,且1千克约有2个梨,所以1吨梨的个数就是1000个2,即1000×2=2000(个)。
【详解】10÷5=2(个)
500×2=1000(个)
1吨=1000千克
1000×2=2000(个)
所以10个秋月梨大约重5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个秋月梨约重500千克,2000个秋月梨大约重1吨。
14.8;200;30;750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00是25与38的个位相乘的结果,25×8=200, 这里的8是38个位上的数字,表示8个热水瓶,单价是25元,即买8个热水瓶应付200元。
750是25与38的十位相乘的结果,表示3个十与25相乘,即25×30=750,表示买30个热水瓶应付750元,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
15.√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先用下面因数个位的数去乘上面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下面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上面的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下面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36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3×28=84,那么用十位上的3乘28得到的是84个十,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
【分析】
里可填0—9十个数字,只需代入数值计算,和1500比较即可得到最接近填的是几,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30×51=1530,1530>1500,如果填数字1,结果会比1530大,所以最接近1500,里填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用一桶水的重量乘100,即可求出100桶水的重量,即10×100=1000(千克),1吨=1000千克,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0×100=1000(千克)
1吨=1000千克
所以一桶水大约重10千克,100桶水大约重1吨,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38×9求出9个书包的总价,和300比较,如果小于或等于300则够。如果大于300则不够,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38×9=342(元)
342>300, 300元不够用,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题意,写出一个算式,然后加上括号,进行举例证明,进而判断。
【详解】例如:5+8+10,这个算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
5+8+10
=13+10
=23
加上括号:(5+8)+10,这个算式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即
(5+8)+10
=13+10
=23
加括号前后运算结果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
20.√
【分析】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法时,上午时刻不变,只要去掉“早晨、上午”等修饰词语即可;下午时数加12时,同时去掉“下午、晚上”等词语即可;用每天阅览室关门时间减阅览室开放时间就是阅览室开放的时间长。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上午8:00=8时
下午4:30=16时30分
阅览室开放的时间长=16时30分-8时=8时30分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112;80;1000;385;1200;
420;6;0;300;120
【解析】略
22.850;3400
3827;3360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先用第二个两位数的个位分别与第一个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两位数的十位分别与第一个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验算时,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详解】25×34=850 68×50=3400

89×43=3827 70×48=3360
验算:
23.146;260;60
【分析】26+24×5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00-240÷6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480÷(36-28)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26+24×5
=26+120
=146
300-240÷6
=300-40
=260
480÷(36-28)
=480÷8
=60
24.
不能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加法计算出从A地到D地的总长度。再用平均每天骑行的距离和骑行的天数相乘,求出他一周骑行的距离,最后和总长度相比较,骑行的距离小于总长度不能到达,大于或等于总长度能到达。
【详解】137+350+395=882(千米)
98×7=686(千米)
882>686
答:他一周不能从A地到D地。
25.93元;线段图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把下装的价格看作1份,则上衣的价格就是2份还多15元,据此画图即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用下装的价格乘2,再加上15即为一件上衣的价格,一套演出服包括上衣和下装,将上衣价格与下装价格相加得到一套演出服的价格。
【详解】
26×2+15
=52+15
=67(元)
26+67=93(元)
答:买一套演出服要用93元。
26.58元
【分析】把4个班的易拉罐数量相加,再除以3表示有几个3,乘1即为卖出这些易拉罐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详解】(43+42+44+45)÷3×1
=174÷3×1
=58(元)
答:卖出这些易拉罐一共可以收入58元。
27.(1)588元
(2)8元
【分析】一年有12个月,上半年6个月,下半年6个月;
(1)根据每月缴纳电费×月数=上半年缴纳电费,代入数据求出上半年缴纳电费,然后加上下半年缴纳电费,即可得解;
(2)根据下半年缴纳电费÷月数=每月缴纳电费,代入数据求出下半年平均每月的电费,然后减去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电费,即可得解。
【详解】(1)
(元)
答:去年全年电费一共588元;
(2)
(元)
答:下半年比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电费多8元。
28.(1)20
(2)1200千克
【分析】(1)根据6箱荔枝的质量可知,18千克、19千克都比20千克轻一点,21千克、22千克都比20千克多一点,6箱质量都差不多,所以这6箱荔枝的质量大约每箱都可以看作20千克。
(2)用每箱大约的质量乘总箱数,即可求出这批荔枝一共大约多少千克。
【详解】(1)这6箱荔枝的质量大约每箱都可以看作20千克。
(2)20×60=1200(千克)
答:这批荔枝一共大约1200千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