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校之约—2025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试卷历史(二)题号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得分注意事项:中1.本试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03请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樊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下图甲骨文是记录武丁时期商人祈雨的重要甲骨文献之一。它完整的记载了祈雨对象、占卜结果,如何通过占卜祈求雨水,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这种祈雨仪式反映了()A商人封建迷信思想浓厚长B.商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如C商王朝已有初步的集权《甲骨文合集》第14138号製D.甲骨文是最成熟的文字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国力,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大力发展农业和水利建设。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灌溉系统不断完善,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国家统一的推动B.中央权力的强化C分封制度的瓦解D.铁制工具的使用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派兵统一岭南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从中原迁徙50万各行各业人员到岭南,与当地越人杂居。秦始皇此举的根本出发点是(A加强对边疆的统治B.促进少数民族发展帅C加快郡县制的推行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过4.汉代以前,中原人民习惯于跪坐;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胡床”“椅子”的传播,中原汉人的阳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说明(A.汉人传统习俗逐渐消亡B.胡汉交融推动文化发展G民族交融影响生活习惯D.外来家具融合本土需求5安史之乱前,杜甫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光辉诗篇,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滑”,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安史之乱后,杜甫又写出了《三吏》《北征》等,讲述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诗歌()A.反映杜甫褐望为国成边B折射唐诗影响社会变迁C.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D.表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6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妆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而史试卷(二)第1页(共6页)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B.宋对外贸易的繁荣C.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D.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7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材料中的“工程”指(A都江堰B北京城C.赵州桥D明长城8.下表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部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变化。这些变化(出口货物新税率比旧税率下降比例进口货物新税率比旧税率下降比例茶叶58.33%棉花77.01%天蚕丝39.61%白洋布77.61%白糖、黄糖47.92%斜纹布65.51%A.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B增加了清朝的财政收人C.推动中国海关的近代化D.迎合了实业救国的思潮9.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初,仅有4艘轮船,发展到1876年有17艘轮船,1877年增加到33艘轮船(收购了美资旗昌轮船公司),《申报》评论道:“中国涉江浮海之火船,半皆招商局旗帜。”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建立(A.得益于外国资本放松经济侵略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C.表明洋务运动求富目标已实现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0.1875一1915年间,我国出版了不少以“少年”为题的创作或翻译作品,如《少年镜》《少年军》《少年场》《少年机械师》等作品,希望以此激发中国“少年”的勇武精神。该类作品()A启蒙社会民众思想B.使民主科学深人人心C响应文学改良思潮D推动出版事业的繁荣11.右图为20世纪20年代多次刊登在《新闻报》上的一则广告。该图可以佐证(A新文化运动逐步深入B.民族工业发展的轨迹C.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H以品移代试型5D.北洋军阀的经济政策12.1933年,毛泽东对扩红(扩充红军)突击队队长的刘英说:“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就是湖南人的腔也要变一变,要向江西老表学说话呐!”这表明“扩红”运动(A.有利于长征转危为安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C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D.壮大了敌后抗日力量13.20世纪60年代初,大批女青年投入到我国工农业生产中,涌现出女拖拉机手、女子勘探队等女子工人队伍,与“铁人”王进喜一样,她们被誉为“铁姑娘”。“铁姑娘”和“铁人”展现的共同精神内涵是()A.助人为乐B.艰苦奋斗C.开拓创新D.力争上游面史试卷(二)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