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译】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诗词背译本(2024版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典诵译】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诗词背译本(2024版教材)

资源简介

古诗文背译
语文
7年级上册
1/23
2/23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今对译:
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译文: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大海。
原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文:海水浩荡起伏,山岛巍然耸立。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译文:岛上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葱郁。
原文: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秋风吹拂草木飒飒,巨浪翻涌奔腾不息。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译文:日月东升西落,似从海中升起;
原文: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文:银河星光璀璨,仿佛出自海底。
原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何等庆幸啊!以此诗歌明志抒怀。
生僻字词解释:
碣(jié)石:山名,位于今河北昌黎。
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星汉:银河。
咏志:抒发志向。
3/2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今对译: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
译文:杨花凋零杜鹃悲鸣,
原文:闻道龙标过五溪。
译文:听闻你贬谪龙标,途经五溪之地。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
译文:我将愁思托付明月,
原文: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随你远至夜郎之西。
生僻字词解释:
子规:杜鹃鸟,啼声凄切。
龙标:唐代县名,此处代指王昌龄。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
夜郎:唐代地名,此处指湖南怀化境内。
4/2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今对译: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旅途延伸至青山之外,行舟于碧波之上。
原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译文:潮水涨满江面开阔,顺风中孤帆高悬。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译文:残夜未尽红日已升,江上春意驱走旧年。
原文: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家书何时能寄达?托北归大雁捎往洛阳。
生僻字词解释:
次:停宿。
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归雁:北归的大雁,古有鸿雁传书之说。
5/23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今对译:
原文:枯藤老树昏鸦,
译文:枯藤缠绕老树,黄昏归鸦啼鸣;
原文:小桥流水人家,
译文:小桥横跨流水,旁有稀疏人家;
原文:古道西风瘦马。
译文:古道上西风萧瑟,瘦马踽踽独行。
原文:夕阳西下,
译文:夕阳向西沉落,
原文: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断肠人漂泊在遥远天涯。
生僻字词解释:
昏鸦:黄昏归巢的乌鸦。
断肠人: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
天涯:极远之地。
6/23
咏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对译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谢太傅(谢安)在寒冬雪日召集家人聚会,与子侄辈讲解诗文义理。
原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忽然雪下得急骤,谢安兴致勃勃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侄子谢朗(小名胡儿)说:“像把盐撒在空中勉强可比。”
原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原文: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大笑,十分赞许。谢道韫是谢安长兄谢无奕之女,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生僻字词解释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zhòu):急,猛。
差可拟:大体可以比拟。“差”意为“大体”,“拟”意为“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起:随风飘起。“因”意为“凭借、趁”。
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谢无奕是谢安的长兄。
7/23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今对译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陈寔)与友人约定一同出行,时间定在正午。
原文: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过后友人未到,陈太丘便独自离开,他走后友人才到。
原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令尊在吗?”
原文: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元方答:“家父等您许久未至,已先行离开。”
原文: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友人怒斥:“真不是人啊!约人同行却抛下别人离开!”
原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元方反驳:“您与家父约定正午。您迟到是无信;当着儿子骂父亲是无礼。”
原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友人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了。
生僻字词解释
期行:约定同行。“期”意为“约定”。
舍去:丢下(对方)离开。“舍”意为“舍弃”。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相委而去:抛弃对方独自离开。“委”意为“舍弃”。
引之:拉他(表示示好)。“引”意为“牵、拉”。
不顾:不回头看,形容态度决绝。
8/23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古今对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
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
的知识是否复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立足社会,四十岁能明辨是非,五十岁懂得天
命,六十岁能听取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并领悟新道理,就可以当老师了。”
9/23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空想不学习会疑惑。”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高尚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穷苦,他却
乐在其中。颜回真高尚啊!”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用不义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照他们的缺
点改正自己。”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流逝。”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统帅可以夺走,但普通人的志向不可动摇。”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提问、联系实际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生僻字词解释
说(yuè):同“悦”,愉快。
愠(yùn):生气,恼怒。
三省(xǐng):多次自我反省。“三”泛指多次。
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耳顺:能听取不同意见。
罔(wǎng):迷惑,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危险。
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
曲肱(gōng):弯着胳膊。“肱”指上臂。
笃志:坚定志向。“笃”意为坚定。
切问:恳切地提问。
逝者如斯夫:“逝者”指流逝的事物,“斯”指河水,比喻时间流逝。
10/23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今对译
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译文:秋夜峨眉山巅悬挂半轮明月,月影映入平羌江水随波奔流。
原文: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乘夜从清溪驿出发驶向三峡,思念你却不得见,一路直下渝州。
生僻字词解释
平羌:青衣江,今四川乐山境内。
清溪:青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县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11/23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今对译
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往昔在岐王府中常与你相遇,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你歌声。
原文: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如今江南春色正美,落花纷飞时竟与你重逢。
生僻字词解释
岐王:唐玄宗之弟李范,封岐王。
崔九:殿中监崔涤,唐玄宗宠臣,排行第九。
落花时节:暮春时节,暗喻世事变迁与人生飘零。
12/23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古今对译
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译文:勉强登高远望,却无人送酒共饮(暗指战乱中的孤寂)。
原文: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怜惜远方故园的菊花,如今怕是傍着战场零落绽放。
生僻字词解释
强欲:勉强想要。
傍:靠近。
故园菊:象征长安故土与往昔和平。
13/23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古今对译
原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如积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寒似秋霜。
原文: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不知何处传来芦笛悲鸣,引得戍边将士整夜眺望故乡。
生僻字词解释
回乐烽:烽火台名,一说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芦管:古代管乐器,形似笛子。
征人:戍边或出征的将士。
14/23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古今对译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准则,以宁静专一修养自身,以俭朴节约培养品德。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淡泊名利便无法坚定志向,不宁静专一便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需要心静,才干需要学习;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干,无志向便无法成就学问。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浮躁轻率便不能修养心性。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年华随光阴飞逝,意志被岁月消磨,终如枯叶凋零,大多无益于社会,只能悲哀困守陋
室,悔恨又怎能来得及!
生僻字词解释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宁静:心境专一,不受外界干扰。
淫慢:放纵懈怠。“淫”指过度,“慢”指懒散。
险躁:轻薄浮躁。“险”指轻浮,“躁”指急躁。
治性:修养性情。“治”意为修养、调节。
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如同枯叶凋零。
穷庐:破旧的房屋,指贫困潦倒的处境。
接世:对社会有所贡献。
15/23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
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古今对译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剩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屠户害怕,扔骨头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另一只仍跟着。再扔骨头,后狼停下前
狼又追上。骨头扔完,两狼仍一起紧追不舍。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屠户十分困窘,怕被前后夹击。看见野地有麦场,场主堆柴草成小山。屠户奔去靠柴堆
下,卸担持刀。狼不敢上前,凶狠瞪视。
原文: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像狗蹲坐前面。许久,狼眼闭,神情悠闲。屠户突然
跃起,砍狼头数刀杀死。
原文: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文:屠户刚要走,转身见柴堆后,另一狼在挖洞,想从通道偷袭。狼身半入,只露屁股尾巴。
屠户砍断其后腿,也杀死。
原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屠户才明白前狼装睡,是为诱敌。狼虽狡猾,却顷刻被杀,禽兽诡计能有多少?只是增
添笑料罢了。
16/23
生僻字词解释
缀(zhuì)行:紧跟不放。
苫(shàn)蔽:覆盖遮盖。
眈眈(dān dān):凶狠注视的样子。
犬坐:像狗一样蹲坐(名词作状语)。
瞑(míng):闭眼。
暇(xiá):悠闲从容。
隧(suì)入:从通道进入(“隧”作状语)。
尻(kāo):屁股。
黠(xiá):狡猾。
变诈:诡计多端。
几何哉:能有多少呢?(表反问)
17/23
寓言
(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古今对译
(一)穿井得一人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宋国有个丁姓人家,家中无水井,需外出打水浇田,常需一人在外专司此事。
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等到他家挖了水井,丁氏告诉他人:“我家挖井得到一人(劳力)。”
原文: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听闻者误传:“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都城之人议论纷纷,消息传到宋国国君耳中。
原文: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宋君派人询问丁氏,丁氏答道:“是节省一人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到活人。”
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若传闻如此荒谬,不如不闻!
生僻字词解释
(一)穿井得一人
溉汲(gài jí):打水浇田。“溉”指灌溉,“汲”指从井中取水。
及:等到。
国人:国都中的人。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国君听闻此事(“闻”为使动用法)。
使:劳力,指节省的人力。
18/23
(二)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
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
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古今对译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存身,寝食俱废。
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另一人为他的忧虑而担忧,便开导他:“天是积聚的气体,无处无气。”
原文:“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你呼吸活动,整天在天中生活,为何担忧天塌?”
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文:杞人问:“若天是气,日月星辰岂不坠落?”
原文: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开导者答:“日月星辰是气体中发光之物,即便坠落,也不会伤人。”
原文: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杞人又问:“地陷怎么办?”
原文: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译文:开导者答:“地是堆积的土块,填满四方,无处无土。”
原文:“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你行走踩踏,终日在地上活动,何必担忧地陷?”
原文: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杞人释然大笑,开导者也欣慰而笑。
生僻字词解释
晓:开导,告知。 积气:聚积的气体。 四虚:四方。
躇步跐蹈(chú bù cǐ dǎo):四字均为“踩踏”之意,强调日常活动。
舍然:释然,放下忧虑的样子。
19/23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今对译
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译文:自古文人逢秋便叹冷清萧瑟,我却说秋日更胜生机盎然的春朝。
原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晴空下一只白鹤直冲云霄,诗情随之飞向万里青天。
生僻字词解释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zhāo):春天的清晨,泛指春日。
排云:冲破云层。“排”意为“推开”。
碧霄:青天,高空。
20/23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古今对译
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译文:你问我归期,我尚难确定;今夜巴山秋雨绵绵,池水涨满。
原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何时才能与你西窗下共剪烛花,再细诉这巴山夜雨的相思。
生僻字词解释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此处代指诗人羁旅之地。
涨(zhǎng):使动用法,指雨水使池塘水位上升。
何当:何时才能。
却话:回头再叙说。
21/2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今对译
原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译文:困居孤村,衰病僵卧却不自怜,仍想为国戍守边关。
原文: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夜深听着窗外风雨交加,梦中尽是铁马踏冰河的战场。
生僻字词解释
僵卧:形容年老体衰,行动艰难。
戍轮台:守卫边关。轮台为汉代西域地名,代指边疆。
夜阑:夜深将尽。
铁马:披甲战马,象征战场豪情。
22/23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古今对译
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译文:亘古高云簇拥潼关城,秋风吹散哒哒马蹄声。
原文: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黄河奔流原野仍嫌拘束,群山至此再不知平坦为何。
生僻字词解释
终古:久远,自古以来。
簇(cù):聚集,环绕。
束:束缚,拘束。
不解平:不知平坦,形容山势险峻突兀。
23/2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