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3.1质量和密度
知识点一 质量
1.概念: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通常用字母 “m” 表示。
2.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t = 1000kg,1kg = 1000g,1g = 1000mg。
3.特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位置、形状、温度或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质量大小取决于该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知识点二 质量的测量
1.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放: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移: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称:把被测物体轻放于已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内,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按 “从大到小” 的顺序向右盘依次添加砝码(左物右码),再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处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读: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收: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并使游码归零。
3.使用托盘天平时常见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 测量结果
游码未归零 测量结果偏大。
“右物左码” 若游码所对刻度不为零,则测量结果偏大
砝码生锈或粘有重物 测量结果偏小
砝码磨损 测量结果偏大
知识点三 密度
1.密度概念:在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公式:ρ=。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 / 米 (kg/m ),还有一个常用单位是克 / 厘米 (g/cm ),它们的关系是1g/cm3=1000kg/m3。
4.物质密度表示的含义
水的密度为1g/cm3表示的含义:每立方厘米水的质量是 1g。
铁的密度为7.9×103kg/m3表示的含义:每立方米铁的质量是7.9×103kg。
知识点四 密度的计算与应用
1.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计算物质的密度:ρ=
计算物体的质量:m=ρV
计算物体的体积:V=
3.2物态的变化
知识点一 物质的三态
1.物态: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
物质状态及模型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粒子间距离 粒子间作用力 粒子运动情况
固态 很小 很大 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 有固定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
液态 比固态稍大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动,又可以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 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很大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充满整个空间 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知识点二 热与热量
1.热量
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热量,用符号 Q 表示。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常用单位还有千焦(kJ),1kJ=103J 。
影响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因素:
①物体升高的温度:对于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而言,温度升高(或降低)得越多,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就越多。
②物体的质量:同种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
2.热传递
(1)定义: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实质:热传递转移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
3.热平衡: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热传递就会停止,此时两个物体就达成热平衡,热平衡的条件是温度相等。
4.酒精灯的使用
点燃:要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熄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
火焰分层: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的温度最高。
知识点三 熔化与凝固
1.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和非晶体
(1)概念及特点
种类 定义 特点 举例
晶体 有些固体中的粒子以整齐、有规则的方式排列着,这类固体称为晶体 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海波、食盐、冰、水晶、萘、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 有些固体中的粒子没有规则地排列着,这类固体称为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松香、塑料、玻璃、橡胶等
(2)熔化图像:
晶体融化图像 非晶体融化图像
3.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
特性: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知识点四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蒸发
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沸腾
概念: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酒精的沸点是 78℃。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特点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沸腾时温度不变。
4.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知识点五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舞台烟雾、食品冷藏、医疗麻醉等。
2.凝华: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知识点六 云、雨、雪、雾、露、霜
云:液化;雨:熔化;雾:液化;露:液化;霜、雪:凝华;冰雹:凝固和熔化。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如水结成冰、汽油挥发、铁丝折成各种形状等。
2.化学变化: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如酒精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变化过程中分子不变,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分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项目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颜色、气味(或味道)、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磁性、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和吸水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判断依据)
2.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知识点三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物理变化: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等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硫酸铜晶体无水硫酸铜粉末 + 水 吸热
无水硫酸铜粉末 + 水→硫酸铜晶体 放热
3.物质变化的现象:物质变化常伴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温度变化等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3.1质量和密度
知识点一 质量
1.概念:物体含有 叫作质量,通常用字母 表示。
2.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 ),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 )、毫克(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t = kg,1kg = g,1g = mg。
3.特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 、 、 或 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质量大小取决于该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知识点二 质量的测量
1.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放:先将托盘天平放在 上。
移: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 处。
调:调节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 。
称:把被测物体轻放于已调好的天平的 盘内,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按 “ ” 的顺序向 盘依次添加砝码(左物右码),再移动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 处或左右摆动幅度 。
读:
收:称量完毕,用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并使游码 。
3.使用托盘天平时常见问题分析
常见问题 测量结果
游码未归零 测量结果 。
“右物左码” 若游码所对刻度不为零,则测量结果
砝码生锈或粘有重物 测量结果
砝码磨损 测量结果
知识点三 密度
1.密度概念:在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的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2.公式: 。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还有一个常用单位是 ( ),它们的关系是1g/cm3= kg/m3。
4.物质密度表示的含义
水的密度为1g/cm3表示的含义: 。
铁的密度为7.9×103kg/m3表示的含义: 。
知识点四 密度的计算与应用
1.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计算物质的密度:
计算物体的质量:
计算物体的体积:
3.2物态的变化
知识点一 物质的三态
1.物态: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 和 。
2.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
物质状态及模型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粒子间距离 粒子间作用力 粒子运动情况
固态 只能在 附近做微小振动 有 和 ,没有
液态 比固态稍大 较大 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动,又可以 到另一位置振动 有一定的 ,没有一定的 ,具有
气态 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充满整个空间 既没有一定的 ,也没有一定的 ,具有
知识点二 热与热量
1.热量
概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 ,用符号 表示。
单位: ,简称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 ),1kJ= J 。
影响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因素:
①物体升高的 :对于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而言,温度升高(或降低)得越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就越多。
②物体的 :同种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 。
2.热传递
(1)定义:热传递是热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过程。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 ,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
实质:热传递转移的是 ,而不是 。
3.热平衡: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 ,热传递就会停止,此时两个物体就达成 ,热平衡的条件是 。
4.酒精灯的使用
点燃:要用 点燃酒精灯,禁止用 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熄灭:用 盖灭酒精灯,不能用 吹灭。
火焰分层: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和 , 的温度最高。
知识点三 熔化与凝固
1.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和非晶体
(1)概念及特点
种类 定义 特点 举例
晶体 有些固体中的粒子以整齐、 的方式排列着,这类固体称为 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 , 保持不变,有 的熔化温度 、食盐、冰、水晶、萘、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 有些固体中的粒子 地排列着,这类固体称为 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 ,同时温度不断 , 固定的熔化温度 、塑料、玻璃、橡胶等
(2)熔化图像:
晶体融化图像 非晶体融化图像
3.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 。
凝固点: 。
特性: 有熔点和凝固点, 没有。
知识点四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从 变为 的过程叫液化。
2.蒸发
概念:在 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越高、 越大、 越快,蒸发越快。
3.沸腾
概念: 和 同时发生的 汽化现象。
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酒精的沸点是 ℃。沸点与 有关, ,沸点越高。
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条件是 且 ;特点是在 和 同时进行,沸腾时 不变。
4.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 和 。
知识点五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体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升华 ,有制冷作用,可用于 、舞台烟雾、食品冷藏、医疗麻醉等。
2.凝华:物体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凝华 。
知识点六 云、雨、雪、雾、露、霜
云: ;雨: ;雾: ;露: ;霜、雪: ;冰雹: 。
3.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 产生 ,属于物理变化。如水结成冰、汽油挥发、铁丝折成各种形状等。
2.化学变化: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 产生 ,属于化学变化。如酒精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实质 宏观:
微观:变化过程中 不变,分子的 发生变化 宏观: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另一种物质的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 ;在物理变化中,
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项目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颜色、气味(或味道)、硬度、密度、熔点、 、磁性、 、 、溶解性、挥发性、 、吸附性和吸水性等 、 、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本质区别
2.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 。
知识点三 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物理变化: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 、 等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的现象:物质变化常伴有 改变、 生成、 变化等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