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六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古埃及《卡叠什战役铭文》中,每当提到黎凡特城市(东地中海地区)时,城市名字后必然会加上代表蛮荒山地的字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埃及的城市名称后只会出现象征城市的字符。这凸显了A.古代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达C.古埃及人的文化优越感 D.古代东西方文化的隔阂2.表1所示为古代世界部分帝国的兴起与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这些帝国的共同点是表1帝国 兴起与发展情况波斯帝国 兴起于伊朗高原,公元前9世纪仍处于游牧部落阶段,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兴起于希腊北部,公元前7世纪形成国家,公元前4世纪建立起地跨三大洲的帝国罗马帝国 兴起于意大利中部,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出现,公元2世纪形成地跨三大洲的帝国A.展现出强大的征服能力 B.帝国扩张的方向及路径C.兴起于早期文明核心区 D.具有比较高的文明起点3.据东晋法显的《佛国记》记载,笈多王朝时,“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这反映出笈多王朝A.等级制度森严 B.寺院经济发达C.经济秩序稳定 D.私有制度加强4.马里是西非地区13世纪至14世纪崛起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廷巴克图中的桑科尔清真寺就是著名的学术中心,当地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西非和北非的各类学者、医生、建筑师都纷纷前来马里学习。材料可用来说明A.人类文明产生的多元一体 B.世界古代文明的开放多元C.马里成为非洲的文化中心 D.马里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5.在印加帝国中,印加本族人是统治者,他们把被征服地区的部落首领扣押在都城作为人质,并让部落首领之子在库斯科接受教育;他们还把被征服者的神吸收过来,但这些神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这些举措旨在A.丰富宗教信仰 B.巩固帝国统治C.促进文化融合 D.笼络地方势力6.1492年,德国纽伦堡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请工匠打造了一个地球仪-“地球苹果”(如图1所示)。该地球仪上面标注出了2000个地名、100多幅插图、48面旗帜、50多个图例。麦哲伦出航时将其随身携带,并在上面画出了他打算航行的路线。这说明当时图1A.“地圆说”得到了广泛认可 B.合作开辟新航路的意识浓厚C.德国的航海水平领先欧洲 D.地理学进步助推新航路开辟7.近代美国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指出:白人、威士忌和外来疾病直接损害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无情地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家园,迫使印第安人在更荒凉的地域避难,而这些地方通常远离水源,食物供应紧张。由此可见,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主义者的奴役掠夺 B.外来物种和疾病的侵袭C.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盛行 D.美洲生存环境趋于恶化8.达·芬奇在长期人体研究与绘画实践中发现了人体绘画的规律,认为头是身高的八分之一,肩宽是身高的四分之一等;米开朗琪罗将“黄金分割率”大量运用于《大卫》等作品的创作中。这体现了A.人文精神的萌发 B.近代科学的勃兴C.科学与艺术交融 D.神权束缚的瓦解9.图2为18世纪前后英国政治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处分别对应的是图2A.内阁、议会、国王 B.首相、议会、国王C.内阁、首相、议会 D.首相、国王、议会10.到1873年,日本封建领主不再是向农民索取年贡的地主,他们的产业被折算为年金,他们有的将这些货币资产投资到银行、股票、工业或地产上,从而跻身金融寡头之列。这一转变A.导致金融垄断资本发达 B.营造了有利的改革环境C.消除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D.减轻了中央的财政压力11.有学者称,18世纪初“建立科学的倾向”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随“建立科学的倾向”之后而来的是“应用科学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以下发明可用于佐证“应用科学的倾向”的是A.1733年,飞梭的发明 B.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C.1831年,发电机的发明 D.1923年,电视机的发明12.傅立叶在《新世界》中指出:“在文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他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称为“多血症的危机”,并称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苦役场所”。由此可见,傅立叶A.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准确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C.认识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D.对机器大生产持反对态度13.巴黎公社废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机构,实行立法和行政机构统一的制度-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由工人、社会主义者以及在巴黎的外国革命者共同选举产生,负责处理一切社会事务。这表明巴黎公社A.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C.制度建设具有创新性 D.忽视行政效率的提高14.16世纪后,西属拉丁美洲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国王委派总督进行管辖。殖民地的各城市一般都设有市议会,其成员由总督指派,或从当地大地主中选出。市议会的权力很小,往往仅限于讨论税收、公用建筑以及有关印第安人的问题。这一治理模式A.移植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B.影响了拉美独立后的政治C.有利于培育新的生产方式D.体现了殖民地的自治特性15.19世纪50-70年代,欧洲人对尼罗河上游支流、赞比西河,刚果河、尼日尔河有着强烈兴趣。蒙戈·帕克先后两次前往尼日尔河探险,约翰·汉宁·斯皮克是第一个看到东非大湖的欧洲人,戴维·利文斯通从赞比西河出发跨越整个非洲大陆到达西部海岸。这些探险活动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B.满足了殖民者侵略非洲的愿望C.为欧洲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D.旨在加深欧洲对非洲了解认识16.1885年,刚刚成立的国大党的政治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经济主张也只要求保护工商业和实行固定田赋。1906年,国大党通过了以“斯瓦拉吉”(自治)、“斯瓦德希”(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民族教育为内容的斗争纲领。这一变化源于印度A.殖民程度的加深 B.政党政治的成熟C.民族意识的觉醒 D.民族工业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城市的兴起,教士和贵族之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城市的财富引起了王侯的重视,在奠定法国强大王权的布维纳战役中,各城市派遣的军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门服务于市民子弟的世俗性的教育机构在城市出现,而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在教会学校学到知识。在城市的行政管理中逐渐用本国方言代替了拉丁语。尽管教会无法插手城市的管理,市民阶层却经常与教会当局发生冲突,表现出强烈的反教权倾向。-摘编自[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材料二从11世纪开始,随着庄园之外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人脱离庄园而生活。为了将农奴留在庄园,庄园主不得不给农奴更多的自由,并尽量克制对农奴的盘剥。与此同时,无论是庄园主,还是农民,都不满足于自给自足,而是努力为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农产品不断流入城市。受到城市风气的影响,一些庄园主不再向农奴征收实物,而是以货币代之。-摘编自赵立行《论中世纪后期西欧庄园的商业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兴起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庄园的变化。(4分)(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与庄园之间的联系。(4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是地理,而不是人,使得中西方走上不同的道路。地理因素使得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容易到达美洲。海水就像地球的血液,航道就像地球的经络,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体”,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出现了。海权开始压倒陆权,海洋开始战胜陆地。全球格局西升东降,西方开始兴起,东方开始衰落,西方逐渐压倒东方。-摘编自李兴《近代以来全球海陆之变与东西之分:相互关联与历史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霍布斯(1588-1679)看来,人性本恶,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互竞争、争斗。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混乱和恐惧,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将自己的全部权利让渡给一个主权者(国家或政府),强调主权者拥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力,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转让。霍布斯倾向于君主专制政体,他认为在君主制下,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能够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霍布斯并不要求贸易及企业的自由,反而承认独占特许制度的合理。显然,资产阶级新贵族并不认同霍布斯的观点。-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并非如霍布斯所描绘的那般混乱无序,并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平等的,并且有自然法来指导人类的行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只是让渡了一部分权利给政府,如司法权等,而保留了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基本权利。洛克提出了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思想,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洛克认为,君主的权力应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只有在保障人民权利的前提下,政府的统治才具有合法性。-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霍布斯与洛克的思想差异。(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产阶级新贵族并不认同霍布斯的观点”的理由。(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表2 1700-1850年英国部分行业人均产出(以1450年为100基准)时间 金属和采矿业 纺织品和皮革业 贸易和运输业 服务业1700年 223 112 690 1901750年 300 146 855 2211800年 1 730 1961 297 2921850年 2 459 453 3 072 433-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材料二到18世纪末,都铎王朝以来由小农、乡绅、工匠、商人组成的传统社会结构渐趋瓦解。随着城市地区劳动力储备枯竭,劳动力供求失衡加剧,城市实际工资增长率上升,而食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都在下降。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化推动了英国社会福利增长,虽然同时也伴随着疾病、失业、流民、环境污染、酗酒、犯罪率上升和贫富分化等,但总体而言,人民的生活水平、福利保障、预期寿命等民生指标均大幅度提高。-摘编自丁亮《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1700-1850年英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6分)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C 2.A 3.B 4.D 5.B 6.D 7.A 8.C 9.D 10.B 11.C 12.A 13.C 14.B15.C 16.D17.(1)影响:冲击了中世纪原有的社会结构(市民阶层兴起);有利于王权的强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教会;推动了世俗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农奴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减轻;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逐渐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4分,答出两点即可)(3)联系:城市的发展冲击了庄园固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推动了庄园的商业化;庄园的商业化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原料和人口,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示例一论题:新航路的开辟重塑了国际格局。(2分)阐述:在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孤立发展,国际格局呈现区域化、分散化特征。(2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开启殖民扩张并扩大海外贸易。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美洲、非洲、亚洲建立殖民地,掠夺金银与资源。荷兰、英国、法国随之跟进。(2分)欧洲开展三角贸易,将欧洲工业品输往亚非美,从非洲贩奴至美洲,再从美洲运回原料。这种全球性的贸易往来使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导致亚洲、非洲和美洲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洲。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动荡。在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摧毁了当地的印第安文明,建立起欧洲式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在非洲,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减少,许多部落和王国遭到破坏,政治秩序陷入混乱。在亚洲,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不平等条约,逐渐打破了亚洲国家原有的政治格局,如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使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中国也在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有力地重塑了国际格局。(1分)示例二论题:地理因素在东西方历史分化中起了重要作用。(2分)阐述:1500年前后,欧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为其探索新航路和对外扩张提供了便利。欧洲大陆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如里斯本、威尼斯和热那亚等。欧洲位于大西洋东岸,与美洲隔海相望,北大西洋的洋流和盛行西风为航海家提供了顺风顺水的航行条件。(2分)相比之下,东亚国家如中国虽拥有较长的海岸线,但面临的是广阔的太平洋,航行条件比较复杂,而且缺乏明确的经济动力推动远洋探索。因此,欧洲人更容易突破地理限制,开启大航海时代。(2分)东方国家则因地理条件的限制未能率先实现全球扩张,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海路大通,工业革命时代轮船等交通工具出现,欧洲凭借其航海技术和对海权的掌控,直接促成了全球格局的“西升东降”,从此欧洲国家得以控制全球贸易网络,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巨额财富。欧洲国家通过海军力量建立殖民地,而东方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则因依赖陆权而逐渐落后,开始失去竞争优势。这一地理驱动的权力转移最终导致了西方之于东方的长期优势。欧洲逐渐主导了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5分)总之,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影响。地理因素在新航路开辟和东西方历史分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19.(1)差异:①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洛克认为人性本善;②霍布斯主张将个人的全部权利让渡给一个主权者(政府),洛克主张只让渡一部分权利给政府;③霍布斯强调主权者(政府)拥有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力,洛克提出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立法权高于行政权;④霍布斯倾向于君主专制政体,洛克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6分,答出三点即可)(2)理由:霍布斯的权力分配思想不完全符合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政治诉求;霍布斯的对经济干预、承认独占特许制度等主张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不利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经济利益;霍布斯的君主专制思想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政治理念不符。(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特征:经济整体呈快速发展态势;行业发展速度差异明显。(4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或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殖民扩张带动海外市场的扩大;政府政策的推动;英国丰富的煤铁资源为金属和采矿行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4分,答出两点即可)(2)积极影响:促使传统社会结构渐趋瓦解;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福利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消极影响:带来疾病、失业、流民、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