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杀07 第十、十一章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 (选择题60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杀题(人教版2024)(原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杀07 第十、十一章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 (选择题60题)-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期末必杀题(人教版2024)(原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杀07 第十、十一章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
(选择题60题)
读美国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美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C.南临加拿大,北邻巴西 D.西北与亚洲隔海相望
2.小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通过美国国旗了解到美国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有48个州,美国本土之外的两个海外州分别是( )
①夏威夷州②佛罗里达州③阿拉斯加州④加利福尼亚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大量移民对美国产生不利的影响是( )
A.形成多元文化 B.加剧种族矛盾 C.带来众多人才 D.促进市场消费
美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区。东北部工业区,因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被称为“锈带”。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众多。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及工业扩展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4.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主要优势是( )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肥沃的黑土资源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充足的粮食供应
5.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6.美国工业由东北部“锈带”向南部“阳光地带”发展,主要因为南部( )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原料充足,农业发达
C.水源丰富,水运便利 D.地价低廉,污染较小
地形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形制面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地形的起伏,下图为某国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剖面图所在国家是( )
A.日本 B.巴西 C.美国 D.法国
8.相比东部,西部山区( )
A.宽度大且海拔高 B.宽度小但海拔高
C.宽度大但海拔低 D.宽度小且海拔低
9.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可能是该国重要的( )
A.工业区 B.农业区 C.草原区 D.商业区
目前陆地依旧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场所,千姿百态的陆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图是某大洲局部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a)所示区域( )
A.地形类型比较单一 B.西部山脉低矮宽阔
C.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D.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11.密西西比河流域( )
A.属于内流区 B.干支流都发源于平原
C.干流自北向南流 D.支流比干流的流速慢
12.图(b)所示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 )
①沿海平原地区②高速公路沿线③大西洋的东岸④河流下游沿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部平原是当地的重要农业区,图中能正确反映当地农业与自然条件关系的是( )
A.①北寒带 B.②起伏大 C.③水能资源 D.④种植业
读图“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棉花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
A.1000毫米以上 B.250毫米—500毫米之间
C.2000毫米以上 D.5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15.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趋势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C.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D.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2021年7月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火持续蔓延,摧毁当地许多房屋和车辆。美国西部近年来山火频发。读美国西部部分地区近年来山火分布图及加利福尼亚州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根据气候资料图分析,7、8月美国西部山火频发是因为这段时间当地( )
A.炎热干燥 B.炎热多雨 C.温和湿润 D.温和少雨
1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硅谷”一词是由美国记者在1971年创造的,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现在它已经成为某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中心的代名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硅谷”城市的形成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
①资源 ②资金 ③人才 ④交通⑤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9.美国“硅谷”中的很多企业将工厂建到东南亚、中国、印度等地是因为( )
A.交通更加完善便捷 B.劳动力、土地等廉价
C.资金充足有保障 D.技术更加先进成熟
如图示意某大洲部分区域。据图完成以下题目。
20.该大洲是( )
A.北美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亚洲
21.甲河流域所在区域需要保护的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荒漠 D.热带雨林
22.乙所在国家是( )
A.巴西 B.埃及 C.美国 D.古巴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和南美洲巴西的经济都处于发展阶段,在人文、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部和巴西东部都濒临大西洋
B.两地经济都很发达,发展工业所需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C.撒哈拉以南非洲跨南北半球,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
D.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巴西混血种人数量最多
24.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均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两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湿润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C.科技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D.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
2019年,灵感来自李小龙的漫威英雄电影《上气》选在澳大利亚悉尼拍摄,已上映的电影《雷神3》也多取景于澳大利亚。完成下面小题。
25.澳大利亚成为电影取景地点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
A.风景优美 B.沙漠、海洋、森林、草原,自然景观齐全
C.地广人稀,但又不至于特别荒凉 D.导演和演员的个人偏好
26.电影《阿凡达》潘多拉雨林原型的灵感来自澳大利亚的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该公园里有200多种鸟类,存在了1.5亿年的羊齿科植物。由此说明澳大利亚是( )
A.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B.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C.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D.手持麦穗的国家
27.巴西的城市分布与澳大利亚相似,主要分布在( )
A.东北沿海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28.巴西的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14岁前,我不知穿鞋是什么滋味,”这句话反映了当年巴西农村的贫穷,也反映了巴西的气候特点( )
A.寒冷 B.下雪 C.炎热 D.干燥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巴西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如图示意巴西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巴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 B.全部为黄色人种
C.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 D.汉语是通用语言
30.为了保护与开发热带雨林,合理的措施是( )
A.大面积砍伐雨林出售木材 B.焚烧雨林用于种植橡胶
C.利用热带雨林发展旅游业 D.全面禁止砍伐热带雨林
读两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关于两国自然地理环境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濒临大西洋 B.河流均自西向东流
C.中部地势低平 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
32.关于两国人文地理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集中在本国北部 B.首都不是最大城市
C.都属于发达国家 D.盛产咖啡、可可等
巴西大豆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下图为“巴西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巴西的首都选址在巴西高原之上主要原因是( )
A.煤、铁矿资源丰富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地势高,气候凉爽 D.地形平坦、森林广布
34.关于巴西大豆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全年高温多雨
C.全部位于平原上 D.全部位于南温带
35.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B.恰逢收获季节,错峰出口
C.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D.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甘蔗可以用于生产乙醇。甲国东南部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国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甲国( )
A.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B.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
C.甲国居民多通用英语,信奉基督教
D.甲国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7.甲国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东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下列有关巴西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太平洋西岸 B.全部位于南半球
C.甲河流量季节变化大 D.乙地形区地势低平
39.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社会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混血种人为主 B.狂欢节是巴西的重要节日
C.东南沿海城市较多 D.工业区多靠近资源产地
2024年4月16日,“雪龙”号、“雪龙2”号全部返回上海母港。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建成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0.关于我国南极科考站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西北方
B.中山站经纬度位置约是(70°S,75°W)
C.昆仑站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秦岭站位于大西洋沿岸
41.关于南极科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次南极科考时,地中海沿岸河流处于枯水期
B.科考人员可能遇到企鹅、因纽特人
C.科考站可利用清洁能源——风能发电
D.为保护环境,可就地填埋垃圾、老旧设备
北极海冰为极地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其覆盖范围有季节和年际变化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一年中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小的时段是( )
A.2月~3月 B.4月~5月 C.8月~9月 D.10月~11月
43.1979年~2023年北极海冰覆盖区域( )
A.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界线纬度变低
C.逐渐靠近亚洲北部 D.面积趋于减少
44.北极海冰覆盖区域面积的变化,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寒潮活动加剧
C.海洋面积变小 D.人为过度开采
45.为保障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应( )
A.加大石油开发,提高燃油汽车占比 B.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C.推进城市建设,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D.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空调使用力度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月29日,中国科考队员进驻北极黄河站开启2024年度工作。读下面的“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6.7月5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出发,走最近的海上通道进入北冰洋,必须穿过(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47.有关北冰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跨东、西半球
C.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D.纬度最高的大洋
48.图中7月10℃等温线( )
A.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企鹅成群活动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无常住居民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两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正式开站是因为( )
A.光照好,风力小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较安全 D.积雪少,降水多
50.为减缓两级地区升温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电,绿色出行 ②做好节能减排宣传
③关闭所有工厂,减少排放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51.下列有关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冰洋被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B.黄河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C.格陵兰岛位于黄河站的正北方 D.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52.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在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 )
A.焚烧废弃物 B.运回生活垃圾
C.就地掩埋老旧设备 D.保护企鹅等野生动物
2024年5月,某地理爱好者先到达莫斯科,再飞抵摩尔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考察。下图示意此次北极考察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53.下图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②冰芯取样场景;③企鹅;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4.“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外观选择用鲜艳醒目的颜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如图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56.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 )
A.海拔逐渐升高 B.一直处于黑夜
C.距南极点渐近 D.遇到了大风天气
57.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出发时,正处于我国的(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首次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提供采暖系统,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15℃~26℃下茁壮成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8.长城站( )
A.此时处于极昼 B.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C.濒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59.该品牌变频机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当地环境条件是( )
①严寒②暴风雪③烈风④缺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0.为满足供暖,该机组运行常年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天然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杀07 第十、十一章 西半球的国家和极地地区
(选择题60题)
读美国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美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C.南临加拿大,北邻巴西 D.西北与亚洲隔海相望
2.小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通过美国国旗了解到美国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有48个州,美国本土之外的两个海外州分别是( )
①夏威夷州②佛罗里达州③阿拉斯加州④加利福尼亚州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大量移民对美国产生不利的影响是( )
A.形成多元文化 B.加剧种族矛盾 C.带来众多人才 D.促进市场消费
【答案】1.D 2.A 3.B
【解析】1.从东西半球看,美国属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美国属于北半球,A说法错误;据图可知,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邻大西洋,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B说法错误;美国本土北邻加拿大,南与墨西哥接壤,C说法错误;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南部,西北与亚洲隔海相望,D说法正确。故选D。
2.美国的两个海外州分别是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州和位于北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州,A正确;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本土,BCD错误。故选A。
3.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因肤色、种族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极易加剧种族矛盾,B正确;“形成多元文化”、“带来众多人才”、“促进市场消费”是大量移民对美国产生的有利影响,ACD错误。故选B。
美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区。东北部工业区,因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被称为“锈带”。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众多。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及工业扩展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4.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主要优势是( )
A.优越的气候条件 B.肥沃的黑土资源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充足的粮食供应
5.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6.美国工业由东北部“锈带”向南部“阳光地带”发展,主要因为南部( )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原料充足,农业发达
C.水源丰富,水运便利 D.地价低廉,污染较小
【答案】4.C 5.A 6.D
【解析】4.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主要优势是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故C正确。气候条件和黑土都不是工业发展的优势,粮食供应不是主要优势,排除ABD,故选C。
5.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硅谷”位于甲所示的旧金山,这里高等院校集中、人才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美国工业由东北部“锈带”向南部“阳光地带”发展,主要是因为南部地区开发较晚,地价低廉、污染较小,空气质量好,故D正确。东北部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水源丰富,原料充足,排除ABC,故选D。
地形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地形制面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地形的起伏,下图为某国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剖面图所在国家是( )
A.日本 B.巴西 C.美国 D.法国
8.相比东部,西部山区( )
A.宽度大且海拔高 B.宽度小但海拔高
C.宽度大但海拔低 D.宽度小且海拔低
9.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可能是该国重要的( )
A.工业区 B.农业区 C.草原区 D.商业区
【答案】7.C 8.A 9.B
【解析】7.该国家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有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分布,为美国,C正确;日本东临太平洋,排除A;巴西西部与国家相邻,不濒临太平洋,排除B;法国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排除D;故选C。
8.相比东部,西部山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些甚至超过3000米,海拔高,西部到中部距离占比宽度较大,故宽度大且海拔高,A正确,排除BC;东部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海拔低,东部岛中部距离占比宽度较小,故东部宽度小且海拔低,排除D;故选A。
9.密西西比河流经的中部平原区,分布着玉米带、小麦区、棉花带等农业带,是该国重要的农业区,B正确;与工业区、草原区、商业区无关,排除ACD;故选B。
目前陆地依旧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场所,千姿百态的陆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图是某大洲局部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a)所示区域( )
A.地形类型比较单一 B.西部山脉低矮宽阔
C.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D.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11.密西西比河流域( )
A.属于内流区 B.干支流都发源于平原
C.干流自北向南流 D.支流比干流的流速慢
12.图(b)所示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 )
①沿海平原地区②高速公路沿线③大西洋的东岸④河流下游沿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部平原是当地的重要农业区,图中能正确反映当地农业与自然条件关系的是( )
A.①北寒带 B.②起伏大 C.③水能资源 D.④种植业
【答案】10.D 11.C 12.B 13.D
【解析】10.图(a)所示区域位于北美洲偏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美国,地形类型多样,主要有山地、高原、平原等,AC错误;图中西部为高大的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B错误;图中东、西部多山脉,中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D正确。故选D。
11.密西西比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纵贯美国国土南北,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属于外流河,故AB错误,C正确;密西西比河支流多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干流主要流经平原,故支流比干流的流速快,D错误。故选C。
12.图(b)所示区域为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图中城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沿线,分布于河流下游沿岸,故①②④叙述正确;图中城市位于北美洲东岸、大西洋的西岸,③叙述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故选B。
13.美国中部平原地处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A错误;密西西比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丰富,由于地势落差小,故水能资源并不丰富,BC错误;由于自然环境优越,中部平原是当地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分布有小麦区、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等,农业部门为种植业,D正确。故选D。
读图“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棉花带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
A.1000毫米以上 B.250毫米—500毫米之间
C.2000毫米以上 D.500毫米—1000毫米之间
15.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趋势为( )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C.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D.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答案】14.A 15.A
【解析】14.读图,可知美国东部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棉花带大部分位于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东南部,因此其降水量大部分地区都位于1000毫米以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可知,美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西北部沿海地区受来自太平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年7月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火持续蔓延,摧毁当地许多房屋和车辆。美国西部近年来山火频发。读美国西部部分地区近年来山火分布图及加利福尼亚州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根据气候资料图分析,7、8月美国西部山火频发是因为这段时间当地( )
A.炎热干燥 B.炎热多雨 C.温和湿润 D.温和少雨
1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6.A 17.C
【解析】16.从加利福尼亚州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该地7、8月为夏季,此时美国西部山火频发是因为这段时间当地炎热干燥,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由图可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冬季多雨型的地中海气候。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硅谷”一词是由美国记者在1971年创造的,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现在它已经成为某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中心的代名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硅谷”城市的形成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 )
①资源 ②资金 ③人才 ④交通⑤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9.美国“硅谷”中的很多企业将工厂建到东南亚、中国、印度等地是因为( )
A.交通更加完善便捷 B.劳动力、土地等廉价
C.资金充足有保障 D.技术更加先进成熟
【答案】18.C 19.B
【解析】18.由题可知,“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现在它已经成为某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中心的代名词,“硅谷”城市的形成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人才 、交通、环境,③④⑤正确;资源、资金不是“硅谷”城市的形成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①②错误。故选C。
19.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硅谷”中的很多企业将工厂建到东南亚、中国、印度等地是因为这些地区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B正确;美国“硅谷”的交通更加完善便捷、资金充足有保障、技术更加先进成熟,ACD错误。故选B。
如图示意某大洲部分区域。据图完成以下题目。
20.该大洲是( )
A.北美洲 B.非洲 C.南美洲 D.亚洲
21.甲河流域所在区域需要保护的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荒漠 D.热带雨林
22.乙所在国家是( )
A.巴西 B.埃及 C.美国 D.古巴
【答案】20.C 21.D 22.A
【解析】20.赤道穿过该大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故位于南半球,且东临大西洋,所以该大洲是南美洲,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1.读图可知,甲河是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茂密的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大力保护,D正确;热带草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植被,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两侧,A错误;热带季雨林是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植被,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B错误;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西岸,C错误。故选D。
22.巴西北部被赤道穿过,南部被南回归线穿过,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由图可知该国为巴西,A正确,排除B、C、D。故选A。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和南美洲巴西的经济都处于发展阶段,在人文、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部和巴西东部都濒临大西洋
B.两地经济都很发达,发展工业所需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C.撒哈拉以南非洲跨南北半球,巴西全部位于南半球
D.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巴西混血种人数量最多
24.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均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两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
A.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湿润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C.科技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D.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
【答案】23.A 24.D
【解析】23.图中两区域大部分位于低纬度,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部和巴西的东部都濒临大西洋;两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都跨南北半球;巴西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其次是混血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故选A。
24.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处于低纬度,以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均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两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共同自然条件是: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量丰富。故选D。
2019年,灵感来自李小龙的漫威英雄电影《上气》选在澳大利亚悉尼拍摄,已上映的电影《雷神3》也多取景于澳大利亚。完成下面小题。
25.澳大利亚成为电影取景地点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
A.风景优美 B.沙漠、海洋、森林、草原,自然景观齐全
C.地广人稀,但又不至于特别荒凉 D.导演和演员的个人偏好
26.电影《阿凡达》潘多拉雨林原型的灵感来自澳大利亚的库兰达热带雨林公园,该公园里有200多种鸟类,存在了1.5亿年的羊齿科植物。由此说明澳大利亚是( )
A.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B.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C.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D.手持麦穗的国家
27.巴西的城市分布与澳大利亚相似,主要分布在( )
A.东北沿海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28.巴西的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14岁前,我不知穿鞋是什么滋味,”这句话反映了当年巴西农村的贫穷,也反映了巴西的气候特点( )
A.寒冷 B.下雪 C.炎热 D.干燥
【答案】25.D 26.A 27.B 28.C
【解析】25.澳大利亚成为电影取景地点的自然原因是沙漠、海洋、森林、草原,自然景观齐全,地广人稀,但又不至于特别荒凉,风景优美。导演和演员的个人偏好不属于自然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D。
26.澳大利亚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生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有许多特有生物,如树袋熊、考拉、袋鼠、琴鸟、鸸鹋、鸭嘴兽等。澳大利亚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故选A。
27.读图可知,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沿海地区。故选B。
28.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热带,主要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湿热。故选C。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巴西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如图示意巴西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巴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 B.全部为黄色人种
C.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 D.汉语是通用语言
30.为了保护与开发热带雨林,合理的措施是( )
A.大面积砍伐雨林出售木材 B.焚烧雨林用于种植橡胶
C.利用热带雨林发展旅游业 D.全面禁止砍伐热带雨林
【答案】29.C 30.C
【解析】29.巴西的宗教理想和隶属关系多种多样,主要是因为移民和奴隶制造成的文化差异很大。然而,该国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大约四分之三的巴西人宣称自己是天主教徒。巴西居民大多信仰天主教,故A错误;巴西是一个混血儿众多的国家,但巴西仍然以白色人种为主,故B错误;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开发历史早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故C正确;葡萄牙语是巴西通用的语言,故D错误。故选C。
30.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圣保罗是巴西第一大城市,亚马孙平原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该地区的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的破坏。巴西北部亚马孙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覆盖率急剧下降,不少生活在雨林中的动植物已处于濒危的边缘,故A错误;焚烧雨林用于种植橡胶,造成了热带雨林面积的急剧锐减;单一种植使热带雨林失去了丰富多样的物种及其具有的结构和功能;林分种类及结构单一导致病虫害的频繁发生等,故B错误;为了保护与开发热带雨林,可以利用热带雨林发展旅游业,故C正确;全面禁止一切开发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热带雨林的开发应该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故D错误。故选:C。
读两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关于两国自然地理环境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濒临大西洋 B.河流均自西向东流
C.中部地势低平 D.热带雨林面积广大
32.关于两国人文地理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集中在本国北部 B.首都不是最大城市
C.都属于发达国家 D.盛产咖啡、可可等
【答案】31.A 32.B
【解析】31.美国和巴西均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A正确;美国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巴西巴拉那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大西洋,B错误;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巴西地势北部低,南部高,C错误;美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境内没有热带雨林分布,D错误。故选A。
32.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巴西东南部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A错误;美国最大城市纽约,首都华盛顿,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首都巴西利亚,首都都不是最大城市,B正确;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C错误;咖啡、可可、天然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美国主要位于北温带,不盛产热带经济作物,D错误。故选B。
巴西大豆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下图为“巴西大豆产区分布示意图”。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巴西的首都选址在巴西高原之上主要原因是( )
A.煤、铁矿资源丰富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地势高,气候凉爽 D.地形平坦、森林广布
34.关于巴西大豆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全年高温多雨
C.全部位于平原上 D.全部位于南温带
35.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B.恰逢收获季节,错峰出口
C.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D.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答案】33.C 34.A 35.B
【解析】33.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亚,位于20°S以北的热带地区,但气候却是四季如春,终年绿色如茵,繁花似锦,主要是因为建在中部高原上,海拔较高,气候比较凉爽,C符合;D不符;煤、铁矿资源丰富往往是工厂建立的首选条件,A不符;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是修建城市的原因,但不是城市修建在高原上的主要原因,B不符;故选C。
34.读图可知,巴西大豆主产区主要分布于巴西高原,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水热条件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5.读图可知,巴西大豆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部,位于南半球,而2020年一季度为南半球的秋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2020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多于美国的原因可能是恰逢收获季节,错峰出口,B正确;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应该是美国出口量多于巴西,A错误;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与大豆出口多于美国无关,C错误;美国应该比巴西的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D错误;故选B。
甘蔗可以用于生产乙醇。甲国东南部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国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甲国( )
A.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B.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冲积平原地区
C.甲国居民多通用英语,信奉基督教
D.甲国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7.甲国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东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答案】36.D 37.A
【解析】36.根据该国的经纬度位置以及图中该国的首都巴西利亚可知,该国是巴西,巴西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与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等国接壤,不与太平洋相邻,A错误;巴西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巴西北部的大河冲积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B错误;巴西居民多通用葡萄牙语,信奉基督教,C错误;由图可知,巴西北部被赤道穿过,南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领土位于热带,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D正确。故选D。
37.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是甘蔗,根据图例可知,符号“”表示甘蔗,仔细读图可以发现,巴西的甘蔗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甘蔗较燃料乙醇产品更为笨重,且不便运输,所以甘蔗的运输成本更高,和消费市场、劳动力、产品运输相比,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燃料乙醇厂更接近原料产地,更有利于节约成本,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下列有关巴西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太平洋西岸 B.全部位于南半球
C.甲河流量季节变化大 D.乙地形区地势低平
39.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社会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混血种人为主 B.狂欢节是巴西的重要节日
C.东南沿海城市较多 D.工业区多靠近资源产地
【答案】38.C 39.A
【解析】38.巴西东临大西洋,不濒临太平洋,A错误;巴西跨南北半球,B错误;甲河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乙是巴西高原,地势较高,D错误。故选C。
39.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其次是混血人种,巴西的白种人约占一半以上,A错误;狂欢节是巴西的重要节日,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城市较多,工业区多靠近资源产地,运输成本低,BC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2024年4月16日,“雪龙”号、“雪龙2”号全部返回上海母港。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8.1万余海里,建成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读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0.关于我国南极科考站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西北方
B.中山站经纬度位置约是(70°S,75°W)
C.昆仑站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秦岭站位于大西洋沿岸
41.关于南极科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次南极科考时,地中海沿岸河流处于枯水期
B.科考人员可能遇到企鹅、因纽特人
C.科考站可利用清洁能源——风能发电
D.为保护环境,可就地填埋垃圾、老旧设备
【答案】40.C 41.C
【解析】4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城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A错误。中山站的经纬度位置约是(70°S,75°E),B错误。昆仑站位于东半球、南半球,C正确。秦岭站位于太平洋沿岸,D错误。故选C。
41.由题可知,此次南极科考,在北半球的冬季进行。此时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河流处于汛期,A错误。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附近,B错误。南极地区有烈风,科考站可利用风能发电,C正确。南极地区环境脆弱,为保护环境,不可就地填埋垃圾、老旧设备,需要带走处理,D错误,故选C。
北极海冰为极地动物提供生存空间,其覆盖范围有季节和年际变化特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一年中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小的时段是( )
A.2月~3月 B.4月~5月 C.8月~9月 D.10月~11月
43.1979年~2023年北极海冰覆盖区域( )
A.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界线纬度变低
C.逐渐靠近亚洲北部 D.面积趋于减少
44.北极海冰覆盖区域面积的变化,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寒潮活动加剧
C.海洋面积变小 D.人为过度开采
45.为保障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应( )
A.加大石油开发,提高燃油汽车占比 B.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C.推进城市建设,减少城市绿地面积 D.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空调使用力度
【答案】42.C 43.D 44.A 45.B
【解析】42.北极地区夏季是一年中的暖季,温度较高,海冰融化较多,海冰覆盖范围最小,海洋上8月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因此,一年中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小的时段是8月~9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3.由图可知,1979年~2023年北极海冰覆盖区域面积趋于减少,D正确;大部分位于北寒带,A错误;界线纬度变高,B错误;逐渐靠近北极点,C错误;故选D。
44.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导致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加快,海冰覆盖面积不断缩小,A正确;寒潮活动加剧,气温降低,北极海冰覆盖区域面积增大,B错误;北极海冰覆盖区域面积的变化与海洋面积、人为过度开采无关,CD错误;故选A。
45.为保障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应加强国际合作,发展绿色低碳经济,B正确;加大石油开发,提高燃油汽车占比,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加大空调使用力度,会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更严重,威胁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ACD错误;故选B。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月29日,中国科考队员进驻北极黄河站开启2024年度工作。读下面的“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6.7月5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出发,走最近的海上通道进入北冰洋,必须穿过(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47.有关北冰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跨东、西半球
C.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D.纬度最高的大洋
48.图中7月10℃等温线( )
A.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企鹅成群活动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无常住居民
【答案】46.C 47.C 48.A
【解析】46.山东青岛出发前往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短航线是经太平洋,穿过白令海峡后进入北冰洋,该海峡是北美洲与亚洲的洲界线,C符合题意;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7.太平洋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洋,C错误;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北冰洋跨东、西半球,北冰洋是纬度最高的大洋,ABD正确。故选C。
48.图中7月10℃等温线穿过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故A正确;企鹅主要生活于南极,故B错误;由图可知,图中7月10℃等温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有极昼,故C错误;以北地区生活着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故D错误。故选A。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两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9.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正式开站是因为( )
A.光照好,风力小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较安全 D.积雪少,降水多
50.为减缓两级地区升温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电,绿色出行 ②做好节能减排宣传
③关闭所有工厂,减少排放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49.B 50.C
【解析】49.南极地区终年酷寒、干燥、烈风,2月份是南半球的秦岭站的暖季,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气温较暖和,因此有利于科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0.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①②④正确。关闭所有工厂,减少排放的做法太绝对,不可行,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C。
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51.下列有关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冰洋被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B.黄河站位于南极圈以内
C.格陵兰岛位于黄河站的正北方 D.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52.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在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 )
A.焚烧废弃物 B.运回生活垃圾
C.就地掩埋老旧设备 D.保护企鹅等野生动物
【答案】51.D 52.B
【解析】51.读图可知,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围,A错误;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B错误;格陵兰岛位于黄河站的西南方,C错误;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D正确;故选D。
52.读图可知,在极地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运回生活垃圾,减少南极的环境污染,B正确;焚烧废弃物品会造成空气污染,A错误;掩埋老旧设备会造成长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C错误;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D错误;故选B。
2024年5月,某地理爱好者先到达莫斯科,再飞抵摩尔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考察。下图示意此次北极考察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53.下图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②冰芯取样场景;③企鹅;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4.“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外观选择用鲜艳醒目的颜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答案】53.B 54.B
【解析】53.由图可知,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极地考察船、冰芯取样场景、极光,①②④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③排除,故选B。
54.依据题干信息:“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除了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袭击,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为了醒目,冰雪上容易识别,被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南极没有森林,颜色选用绿色不是防御严寒与风雪 ;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清爽的感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如图示意某次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段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5.图示路线中,国际考察队大致的行进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56.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 )
A.海拔逐渐升高 B.一直处于黑夜
C.距南极点渐近 D.遇到了大风天气
57.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出发时,正处于我国的(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答案】55.D 56.D 57.A
【解析】55.读图并根据所学分析可知,国际考察队大致的是从南极点向南极圈前进,而从南极点出发的任意方向都是正北方向,故其前进的方向是向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6.读图并根据所学分析可知,南极点附近海拔较高,南极圈附近海拔较低,A错误;12月2日至次年3月3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在此期间,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B错误;国际考察队大致的是从南极点向南极圈前进,故其离南极点越来越远,C错误;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大致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期间,南极地区常年多大风降温,故国际考察队从南极点前往和平站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大风天气,D正确。故选D。
57.读图并根据所学分析可知,当国际考察队12月2日从南极点出发时,此时正处于南极的暖季,南半球的夏季,根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而此时中国正处于冬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我国某品牌超低温变频机组首次为长城站(海拔13.5米)温室玻璃房提供采暖系统,保证无土栽培的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能够在15℃~26℃下茁壮成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8.长城站( )
A.此时处于极昼 B.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C.濒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59.该品牌变频机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当地环境条件是( )
①严寒②暴风雪③烈风④缺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0.为满足供暖,该机组运行常年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水能 D.天然气
【答案】58.D 59.A 60.B
【解析】58.读图分析,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A错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此分析,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B错误;濒临大西洋,C错误;其经纬度大约是75°W,61°S,位于西半球高纬度,D正确。故选D。
59.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所以说该品牌变频机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当地环境条件是严寒、暴风雪和烈风。①②③符合题意,海拔低,不会缺氧,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60.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为满足冬季供暖,该机组运行所使用的清洁能源可能是风能,B正确;南极有极昼极夜,太阳能不稳定,A错误;气温低,水以固态形式存在为主,C错误;天然气开采会污染当地环境,D错误。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