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 05 世界近代史消灭易错专练 50 题·选择题涉及考点易错点 01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易错点 02 早期殖民活动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易错点 03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易错点 0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易错点 05 两次工业革命易错点 06 近代科技与文化1.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知识结构图中的“?”处应该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C.西欧庄园的出现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中,时间和空间要素完整的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B.11 世纪以后,欧洲的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C.从 14 世纪开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D.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据如表可知,这些法案的核心精神是( )法案 部分相关规定《大宪章》 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权利法案》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王位继承法》 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A.反对分权制衡 B.保障天赋人权C.限制国王权力 D.确认主权在民4.如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与下列哪 一历史文献直接相关(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1787 年美国宪法” D.《法国民法典》5.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坎坷。如图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遇到的第一个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B.图中 a 处的萨拉托加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C.图中动力 F1 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图中 c 处《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诞生6.如图为独立战争后,华盛顿在种植园里指挥黑奴劳动的场景。对此理解合理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A.存在历史局限性 B.恶化了黑奴的处境C.使总统权力扩大 D.未改变殖民地性质7.如图是一幅法国漫画,画面中间的城市平民正在吹风笛,匍匐在他脚边的狮子代表当时的国王,他操纵的两个木偶代表第一、二等级的教士和贵族。漫画意在表现( )A.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矛盾尖锐 B.法国大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C.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拿破仑大军对欧洲进行压榨和掠夺8.以下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时间 1689 年 1776 年 1787 年 1789 年 1804 年史实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 美国制定宪 法国颁布《人权宣 《拿破仑法典》颁布法案》 宣言》 法 言》 实施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C.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9.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革命爆发都是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 B.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都有对“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D.革命后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0.如图示意图的 1、2 处,可以填入的是( )A.文艺复兴、印度民族大起义 B.启蒙运动、拉美独立运动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 D.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11.如图为 1806 年的一幅时事漫画《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为一位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 )A.得到被征服民众支持 B.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C.确立欧洲的优势地位 D.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12.杭杭同学梳理了“探寻新航路”的知识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A 原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 探寻新航 B.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的贸易市场…… 路 立……C.过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了 D.影响:首次打通了欧亚就间的交亚洲的印度…… 通道路……A.A B.B C.C D.D13.位于西非古国贝宁维达港的历史遗迹——“不归门”,见证了历史上大量黑人被运到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做奴隶的遭遇。据统计,黑奴贸易,使非洲大约损失了一亿人口。这反映了( )A.奴隶贸易促进了非洲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迁移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残酷 D.黑人为世界繁荣做出了贡献14.下列措施出自俄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A.开启近代化进程 B.专制制度开始瓦解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推动资本主义发展15.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这一计划实施十年后,终于迎来了社会转型。材料中的“社会转型”指俄国( )A.推行彼得一世改革 B.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6.世界名著《飘》的原英文书名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与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旧式农庄文明及其相关生活方式的消亡与飘逝。揭示了旧的农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B.1929 年﹣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C.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D.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17.《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南方有 50 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 10 万军队,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这说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A.解放了全国黑奴 B.阻止了美国内战爆发C.消除了种族歧视 D.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18.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迅速扭转了整个局面。与这一状态描述相吻合的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19.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 )A.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C.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20.发表于 1882 年的日本漫画《美的类型》(见如图)中,男性一改之前结发、穿和服的形象,变为戴帽剃发,身穿近代洋装。这种变化源于(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21.利用知识结构图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图适合说明( )A.文艺复兴的背景 B.新航路开辟的作用C.殖民扩张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22.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如图中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世界连为整体 B.进行殖民掠夺扩张C.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D.享誉史册的航海23.如表记录了 15 世纪早期胡椒从亚洲产地到欧洲市场的价格变化。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印度产地 埃及亚历山大港 意大利威尼斯 欧洲各消费国1﹣2 克白银 10﹣14 克白银 14﹣18 克白银 20﹣30 克白银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D.世界市场的形成24.莱斯利 贝瑟尔主编的《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 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1801 年又颁布命令称“殖民地工厂与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业形成对立”,要求殖民地官员们对于殖民地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由王室国库接管”。材料能用来说明(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B.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C.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D.卡德纳斯改革取得的成果25.该史料反映的主题是( )章西女王宣言 “我绝不会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对没有好下场!”玻利瓦尔宣言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拉美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北美独立战争26.如图是 19 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这一现象导致(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C.美国独立战争全面爆发 D.马克思主义在美洲的传播27.下面史料可用于研究( )“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我的章西,绝没有好下场”。——章西女王“坚定坚定再坚定,耐心耐心再耐心,我拉美大陆的解放者”。——玻利瓦尔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D.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28.“佛罗伦萨在 14 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B.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C.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 D.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2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道:“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该提法准确反映了( )A.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内容 B.文艺复兴的原因与结果C.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D.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30.如图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 B.人文主义盛行C.教会控制加强 D.航海时代来临31.如图所示板书设计的空框处应填入( )A.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国际工人协会创建 D.巴黎公社伟大实践32.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弗拉扎尔夫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能体现“水沸腾起来”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第一国际建立 D.国际联盟宣告成立33.如表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客观条件 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马克思主义诞生C.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34.如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年 1870 年 1900 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A.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B.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5.如表是 1851﹣1861 年英、法、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1851 年 51% 25.2% 13%1861 年 62.3% 28.9% 19.8%由此可知( )A.英国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 B.英法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英国超越美国和法国成为工业强国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6.对如图《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解读正确的是(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37.九年级(1)班同学举行辩论赛,如表是双方选手的主要辩词,据此可知此辩题是( )正方辩词: 反方辩词:促进生产力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推动城市化进程; 贫富分化严重;大众教育的普及; 殖民扩张加剧;…… ……A.文艺复兴的利弊 B.殖民扩张的利弊C.三角贸易的利弊 D.工业革命的利弊38.出现如图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德国侵占的殖民地超过英国39.下列关于如图 b 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②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③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④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0.下表为 19 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 )世界贸易总额 主要国家所占比重(%)(单位:亿马克)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1850 145 23.3 10.3 8.91870 374 24.5 12 9.1 61900 971 19 9 12 13A.英国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B.工业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D.美、德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4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德国的崛起体现了(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D.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推动42.“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材料意为( )A.工业化使人回归野蛮 B.工业化缩短了贫富差距C.工业化既有利又有弊 D.工业化加剧了阶级矛盾43.1851 年,英国就业女性 283 万余人,30 年后就业女性达 3885 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 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44.“1600 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 6 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在英国每 4 个人有一个。到 1800 年,苏格兰 90%以上成年人识字,法国有 2/3 的成年人识字,英国有一半多的人识字……到 1850 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 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如果把妇女包括在内,百分比还要高)。”大众教育的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平民地位的提高 B.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C.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 D.工业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45.下列历史事件的概述与对应的“历史评价”,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概述 历史评价A 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 1787 年宪法颁布 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B 从彼得一世改革到明治维新 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C 从内燃机的发明到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 从德国建立系统教育体系到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 工业化国家推广大众教育促进了社会发展费义务教育A.A B.B C.C D.D46.19 世纪末期,美国《时尚》服装杂志向女性推介宽松的灯笼裤(如图),这种裤子以它的创始人阿米莉亚 布卢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为“理性服装”。灯笼裤的问世反映了( )A.男女平等的社会风貌 B.古典复古风格的流行C.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 D.战争影响民众的生活47.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A.抨击了沙皇封建专制 B.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C.找寻人类解放的途径 D.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48.“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可见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投身科学意志坚定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C.电气时代社会需要 D.科学实践积累经验49.牛顿力学使人们相信,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只是个遵循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这强调了牛顿理论( )A.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D.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50.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伟大人物的推动,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B.牛顿——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D.梵高——近代荷兰杰出画家——《欧也妮 葛朗台》专题 05 世界近代史消灭易错专练 50 题·选择题涉及考点易错点 01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易错点 02 早期殖民活动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易错点 03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易错点 0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易错点 05 两次工业革命易错点 06 近代科技与文化1.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知识结构图中的“?”处应该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C.西欧庄园的出现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相关史实。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解答】依据题干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租地农场,在手工业方面出现了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知识结构图中的“?”处应该是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故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的相关史实。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中,时间和空间要素完整的是( )A.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B.11 世纪以后,欧洲的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C.从 14 世纪开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D.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和空间要素完整的表述,重点掌握时空观念的含义的相关史实。【解答】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1 世纪以后,欧洲的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表述中,“11 世纪以后”是时间要素,“欧洲的农村”是空间要素,B 项是时间和空间要素完整的表述,符合题意;A 项只体现了空间要素“西欧”,没有时间要素,排除;C 项只体现了时间要素“从 14 世纪开始”,没有空间要素,排除 C;D 项只体现了时间要素“1848 年”,没有空间要素,排除。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时空观念的含义的相关史实。3.据如表可知,这些法案的核心精神是( )法案 部分相关规定《大宪章》 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权利法案》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王位继承法》 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A.反对分权制衡 B.保障天赋人权C.限制国王权力 D.确认主权在民【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宪章》《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表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大宪章》“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权利法案》“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和《王位继承法》“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可知,这些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体现的核心精神是限制国王权力,C 项正确;“分权制衡”与《大宪章》《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无关,排除 A 项;“天赋人权”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 B 项;“主权在民”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宪章》《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相关史实。4.如图形象地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民主制度。该制度与下列哪 一历史文献直接相关(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1787 年美国宪法” D.《法国民法典》【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国王、议会、首相”,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图片反映的是国王的权利受到制约,议会至上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出现于君主立宪制度。《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的相关史实。5.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众多坎坷。如图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遇到的第一个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B.图中 a 处的萨拉托加战役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C.图中动力 F1 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图中 c 处《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诞生【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解答】A.美国独立战争前,资本主义出现发展,但遇到了图中的第一个阻力 F2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表述正确;B.图中 a 处的战役是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此处不是萨拉托加战役,表述错误;C.图中动力 F1 是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因果关系错误,表述错误;D.图中 c 处是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不是《独立宣言》的发表,表述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美国独立战争。6.如图为独立战争后,华盛顿在种植园里指挥黑奴劳动的场景。对此理解合理的是,美国独立战争( )A.存在历史局限性 B.恶化了黑奴的处境C.使总统权力扩大 D.未改变殖民地性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知道美国独立战争存在局限性。【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87 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这两部法律文献为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但《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1787年宪法又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没有给黑人和印第安人与白人同等的权利。观察题干图片可知,题干图片是独立战争后,华盛顿在种植园里指挥黑奴劳动的场景,这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存在历史局限性。选项 A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7.如图是一幅法国漫画,画面中间的城市平民正在吹风笛,匍匐在他脚边的狮子代表当时的国王,他操纵的两个木偶代表第一、二等级的教士和贵族。漫画意在表现( )A.法国大革命前三个等级矛盾尖锐 B.法国大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C.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拿破仑大军对欧洲进行压榨和掠夺【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7 月14 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题干漫画内容可知,漫画意在表现法国大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8.以下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时间 1689 年 1776 年 1787 年 1789 年 1804 年史实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 美国制定宪 法国颁布《人权宣 《拿破仑法典》颁布法案》 宣言》 法 言》 实施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C.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美国 1787 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的相关史实。【解答】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1776 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1787 年美国制定宪法、1789 年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和 1804 年《拿破仑法典》的颁布实施都巩固了英美法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得成果,A 项正确;题干文献与国际工人运动无关,排除 B 项;美国1787 年宪法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无关,排除 C 项;题干表格内容与“国际和平与安全”无关,排除D 项。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美国 1787 年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相关史实。9.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革命爆发都是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 B.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C.都有对“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D.革命后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爆发都是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美国独立战争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有对“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10.如图示意图的 1、2 处,可以填入的是( )A.文艺复兴、印度民族大起义 B.启蒙运动、拉美独立运动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 D.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教会特权,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9 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题干示意图的 1、2 处,可以填入的是启蒙运动、拉美独立运动,B 项正确;14世纪的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排除 A 项;法国大革命与美国南北战争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C 项;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启蒙运动、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11.如图为 1806 年的一幅时事漫画《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为一位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 )A.得到被征服民众支持 B.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C.确立欧洲的优势地位 D.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战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里,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可知,《法国的姜饼大师》体现的是拿破仑战争传播了革命思想,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该漫画可用于研究拿破仑战争废除各地的封建特权,D 项正确;“得到被征服民众支持”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 A 项;“开启近代欧洲的历史”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B 项;“确立欧洲的优势地位”在题干中未有涉及,排除 C 项。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拿破仑战争的相关史实。12.杭杭同学梳理了“探寻新航路”的知识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A 原因: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 探寻新航 B.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的贸易市场…… 路 立……C.过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了 D.影响:首次打通了欧亚就间的交亚洲的印度…… 通道路……A.A B.B C.C D.D【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的相关史实。【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属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A 正确,A 项符合题意;此时的欧洲国家还未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B 表述错误,排除 B 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的是美洲,哥伦布认为欧洲和亚洲隔大西洋相望,始终相信自己到达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C表述错误,排除 C 项;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首次打通了欧亚之间的交通道路,D 表述错误,排除 D 项。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判断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史实。13.位于西非古国贝宁维达港的历史遗迹——“不归门”,见证了历史上大量黑人被运到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做奴隶的遭遇。据统计,黑奴贸易,使非洲大约损失了一亿人口。这反映了( )A.奴隶贸易促进了非洲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迁移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残酷 D.黑人为世界繁荣做出了贡献【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题干“被掠夺……一亿人口”可知在奴隶贸易中,西欧国家通过贩卖奴隶获取巨额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但这种方式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体现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残酷,C 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非洲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不是促进非洲经济发展,排除 A 项;从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口迁移是表象,不是本质,且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奴隶贸易这种野蛮残酷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人口迁移,排除 B 项;从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残酷,非黑人为世界繁荣做出了贡献,排除 D 项。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下列措施出自俄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学习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A.开启近代化进程 B.专制制度开始瓦解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8 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题干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沙皇专制制度,排除 B 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排除 C 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排除 D 项。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15.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这一计划实施十年后,终于迎来了社会转型。材料中的“社会转型”指俄国( )A.推行彼得一世改革 B.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D.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俄国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解答】19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 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题干材料中的“社会转型”指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16.世界名著《飘》的原英文书名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与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旧式农庄文明及其相关生活方式的消亡与飘逝。揭示了旧的农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B.1929 年﹣1933 年世界经济大危机C.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D.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的相关史实。“南方旧式农庄文明及其相关生活方式的消亡与飘逝”“旧的农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识形态的对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美国独立后,领土迅速扩张,同时,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 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据“世界名著《飘》的原英文书名为《Gone with the wind》,有消逝与渺茫之意,正是表述了南方旧式农庄文明及其相关生活方式的消亡与飘逝。揭示了旧的农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两种不同社会发展状态下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可知,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选项 A 符合题意;选项 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小说《飘》创作的历史背景的相关史实。17.《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南方有 50 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 10 万军队,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这说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A.解放了全国黑奴 B.阻止了美国内战爆发C.消除了种族歧视 D.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南方的黑人奴隶,牵制了南方奴隶主的军队,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D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南方奴隶解放,未说明全国,排除 A 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时,美国内战已经爆发,排除 B 项;题干并未说明“消除了种族歧视”,排除 C 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18.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迅速扭转了整个局面。与这一状态描述相吻合的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内战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相关史实。【解答】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迅速扭转了整个局面。与这一状态描述相吻合的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 项正确;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题干与此无关,排除 A 项;经济基础指的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如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是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的,题干与此无关,排除 B 项;“阶级斗争是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说法错误,排除 D 项。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内战期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史实。19.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这一变化表明( )A.历史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B.历史真相还原需要考辨史料C.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D.历史解释呈现客观性的特征【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前后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态度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思想界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可知,历史认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治维新前后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态度变化的相关史实。20.发表于 1882 年的日本漫画《美的类型》(见如图)中,男性一改之前结发、穿和服的形象,变为戴帽剃发,身穿近代洋装。这种变化源于(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从 1868 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日本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据 1882 年的日本漫画《美的类型》“男性一改之前结发、穿和服的形象,变为戴帽剃发,身穿近代洋装”可知,这种变化源于日本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实行的“文明开化”,C 项正确;“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实行的措施,与“男性一改之前结发、穿和服的形象,变为戴帽剃发,身穿近代洋装”无关,排除 A 项;“殖产兴业”是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实行的措施,与“男性一改之前结发、穿和服的形象,变为戴帽剃发,身穿近代洋装”无关,排除 B 项;“实行征兵制”是日本明治维新在军事上实行的措施,与“男性一改之前结发、穿和服的形象,变为戴帽剃发,身穿近代洋装”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21.利用知识结构图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图适合说明( )A.文艺复兴的背景 B.新航路开辟的作用C.殖民扩张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航路的开辟,注意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解答】本题的知识结构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客观条件包括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技术的提高,地理知识的进步,强大的经济,主观条件是西葡王室的支持。故选 D。【点评】注意观察知识结构得出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条件。22.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评价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对如图中历史事件评价正确的是( )A.将世界连为整体 B.进行殖民掠夺扩张C.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D.享誉史册的航海【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享誉史册的航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 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487 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资助下,带领由 3 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 1488 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2 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497 年,达 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1519 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 3 年的航程,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 1522 年返回欧洲。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历史事件是享誉史册的航海,选项 D 符合题意;选项 ABC 在题干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享誉史册的航海的相关史实。23.如表记录了 15 世纪早期胡椒从亚洲产地到欧洲市场的价格变化。表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印度产地 埃及亚历山大港 意大利威尼斯 欧洲各消费国1﹣2 克白银 10﹣14 克白银 14﹣18 克白银 20﹣30 克白银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D.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表格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干 15 世纪早期胡椒从亚洲产地到欧洲市场的价格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商陆被奥斯曼土耳其所阻断,并对来往商队征收重税,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此,欧洲商人希望开辟新的商陆,因此材料内容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 项正确;价格革命是 16﹣17 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材料不符,排除 B 项;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材料反映的信息为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不符合要求,排除 C 项;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强调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不符合要求,排除 D 项。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表格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的相关史实。24.莱斯利 贝瑟尔主编的《剑桥拉丁美洲史》中指出,1800 年西班牙王室禁止殖民地建立工厂,1801 年又颁布命令称“殖民地工厂与蒸蒸日上的西班牙工业形成对立”,要求殖民地官员们对于殖民地工厂“以他们能够采取的最简便手段予以摧毁,甚至可以考虑……由王室国库接管”。材料能用来说明(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 B.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的背景C.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D.卡德纳斯改革取得的成果【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相关史实。【解答】由题干材料判断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了争取独立的斗争.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玻利瓦尔.1816 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领导了起义军队,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摧毁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的相关史实。25.该史料反映的主题是( )章西女王宣言 “我绝不会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对没有好下场!”玻利瓦尔宣言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拉美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北美独立战争【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相关史实,“章西女王宣言”“玻利瓦尔宣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对西班牙等国家的统治,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题干史料反映的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A 项正确;章西女王宣言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玻利瓦尔反映的是拉美独立运动,北美独立战争与题干图表材料无关,排除 BCD 项。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相关史实。26.如图是 19 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这一现象导致(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C.美国独立战争全面爆发 D.马克思主义在美洲的传播【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解答】据材料“19 世纪初的一位欧洲游客在巴西游览后描绘的葡萄牙监工凶狠鞭打种植园奴隶的情景。”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占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葡萄牙占领巴西,19 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故 A 正确。葡萄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与图片无关,排除 B。美国独立战争全面爆发,最终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 C。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间不符,排除 D。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7.下面史料可用于研究( )“我绝不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我的章西,绝没有好下场”。——章西女王“坚定坚定再坚定,耐心耐心再耐心,我拉美大陆的解放者”。——玻利瓦尔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C.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D.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领导了 1857——1859 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玻利瓦尔领导了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故题干史料可用于研究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B 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1914 年,排除 A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排除 C 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是在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章西女王、玻利瓦尔与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无关,排除 D 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相关史实。28.“佛罗伦萨在 14 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B.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C.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 D.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可知,在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据“佛罗伦萨在 14 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体现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佛罗伦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选项 A 符合题意;选项 BCD 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的相关史实。29.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道:“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该提法准确反映了( )A.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内容 B.文艺复兴的原因与结果C.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D.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解答】A.文艺复兴的经济根源是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排除 A。B.文艺复兴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排除 B。C.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排除C。D.根据题干中“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及所学可知,形式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生”,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复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所以材料中提法比较准确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形式与实质。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含义,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30.如图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 B.人文主义盛行C.教会控制加强 D.航海时代来临【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的盛行。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干图文内容可知,第二幅图强调“我是凡人,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强调人在现世的幸福,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因此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思想的转变主要源自当时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B 项正确;题干图文所述人的思想的蒙昧到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和盛行,此时资本主义尚未确立,排除 A 项;题干图文所述人的思想的蒙昧到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和盛行,而不是教会控制的加强,排除 C 项;题干图文所述变化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人们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强调人现世的幸福,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不是源自航海时代来临,排除 D 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31.如图所示板书设计的空框处应填入( )A.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国际工人协会创建 D.巴黎公社伟大实践【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意,本板书设计意图是理论指导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对立,工人阶级开始觉醒,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1871 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B 项正确;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创建、巴黎公社伟大实践均属于实践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32.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弗拉扎尔夫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能体现“水沸腾起来”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第一国际建立 D.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国际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 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建立能体现“水沸腾起来”,C 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发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前,排除 AB 项;国际联盟成立于 1922 年,与《共产党宣言》无关,排除 D项。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国际建立的相关史实。33.如表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客观条件 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马克思主义诞生C.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因此该课的主题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项正确;走向整体的世界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 A 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排除 C 项;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 D 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相关史实。34.如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 年 1870 年 1900 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A.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 B.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进程、影响的相关史实。【解答】从 1840 年到 1900 年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看,从 1840 年的 22%下降到 1870 年的14.8%、再到 1900 年的 8.4%,这是一个逐渐下降的比例,说明了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少。一个国家从事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反映出该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这个比例越高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越慢。反过来比例越低说明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据已学知识可知,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其中生产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40 年前后,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的变化。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题干图表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35.如表是 1851﹣1861 年英、法、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国家 英国 法国 美国1851 年 51% 25.2% 13%1861 年 62.3% 28.9% 19.8%由此可知( )A.英国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 B.英法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英国超越美国和法国成为工业强国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解答】从表中的数据可知,英、法、美三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差距很大,三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英国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6.对如图《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解读正确的是( )A.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B.科技是一把双刃剑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D.信息化贯穿全过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片主要是列举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对生产方式产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推动机器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类技术控制工业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生产,由此可见,科技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的相关史实。37.九年级(1)班同学举行辩论赛,如表是双方选手的主要辩词,据此可知此辩题是( )正方辩词: 反方辩词:促进生产力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推动城市化进程; 贫富分化严重;大众教育的普及; 殖民扩张加剧;…… ……A.文艺复兴的利弊 B.殖民扩张的利弊C.三角贸易的利弊 D.工业革命的利弊【答案】D【分析】根据材料,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解答】根据材料“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大众教育的普及;”“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严重;殖民扩张加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利弊,D 项正确。文艺复兴的利弊与环境污染无关,排除 A 项。殖民扩张对于大众教育普及无影响,排除 B 项。三角贸易给非洲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与环境污染和城市化进程、大众教育普及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38.出现如图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德国侵占的殖民地超过英国【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1870 年”“1914 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示意图可知,1870 年﹣﹣1914 年工业产量占比中,英国是下降趋势,德国是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积极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英国不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将蒸汽动力改为电气动力,从而出现示意图中的信息,B 项正确;材料信息展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 A 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1914 年﹣﹣1918 年,排除 C 项;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德国侵占的殖民地超过英国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的相关史实。39.下列关于如图 b 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②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③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④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解答】据题干图片可知,图 b 段对应历史时期是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40.下表为 19 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知( )世界贸易总额 主要国家所占比重(%)(单位:亿马克)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1850 145 23.3 10.3 8.91870 374 24.5 12 9.1 61900 971 19 9 12 13A.英国失去经济中心地位 B.工业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D.美、德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9 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表体现的是19 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加,其中主要国家所占比重英国与法国在减少,美国和德国在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B 选项符合题意;英国失去经济中心地位,与表格内容不符,英国还是以 19%,居第一位,选项 A 排除;选项 CD 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相关史实。4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德国的崛起体现了(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D.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推动【答案】A【分析】根据材料,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解答】根据材料“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等信息可推断,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把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使德国迅速崛起,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垄断组织,排除 B 项。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主要说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 项时间不符。材料中没有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信息,D 项排除。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42.“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材料意为( )A.工业化使人回归野蛮 B.工业化缩短了贫富差距C.工业化既有利又有弊 D.工业化加剧了阶级矛盾【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工业化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由材料“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等可看出,工业化既有利又有弊。故选 C。【点评】本题结合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工业化带来的影响的理解掌握。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43.1851 年,英国就业女性 283 万余人,30 年后就业女性达 3885 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 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1851 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社会角色转变,因此是材料中女工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源,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的相关史实。44.“1600 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 6 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在英国每 4 个人有一个。到 1800 年,苏格兰 90%以上成年人识字,法国有 2/3 的成年人识字,英国有一半多的人识字……到 1850 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 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如果把妇女包括在内,百分比还要高)。”大众教育的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平民地位的提高 B.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C.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 D.工业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众教育的推广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据“……到 1850 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 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如果把妇女包括在内,百分比还要高)。”及所学知识可知,大众教育的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大众教育的推广的主要原因的相关史实。45.下列历史事件的概述与对应的“历史评价”,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概述 历史评价A 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 1787 年宪法颁布 君主立宪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B 从彼得一世改革到明治维新 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C 从内燃机的发明到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 从德国建立系统教育体系到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 工业化国家推广大众教育促进了社会发展费义务教育A.A B.B C.C D.D【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国家推广的大众教育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三权分立、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电气时代”、大众教育的相关史实。【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802 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 1870 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1910 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D 关联正确,D 项符合题意;从《独立宣言》的发表到 1787 年宪法颁布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是防止专权的有效机制,A 关联不正确,排除 A 项;从日本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说明改革是解救民族危亡的重要途径,B 关联不正确,排除 B 项;从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到蒸汽机车的发明,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 关联不正确,排除 C 项。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化国家推广的大众教育的相关史实。46.19 世纪末期,美国《时尚》服装杂志向女性推介宽松的灯笼裤(如图),这种裤子以它的创始人阿米莉亚 布卢默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为“理性服装”。灯笼裤的问世反映了( )A.男女平等的社会风貌 B.古典复古风格的流行C.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 D.战争影响民众的生活【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的相关史实,“19 世纪末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中“19 世纪末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在工业化的影响下,美国社会上形成了女权主义思潮,女性追求自由,希望突破传统观念束缚,题干材料中女性改穿更加舒适、实用的裤装,这反映的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男女平等”,排除 A 项;“理性服装”是当时社会观念转变的结果,与古典复古风格无关,也与战争影响无关,排除 BD 项。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的相关史实。47.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A.抨击了沙皇封建专制 B.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C.找寻人类解放的途径 D.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的历史地位的相关史实。【解答】19 世纪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 19 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列夫 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的相关史实。48.“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皇家军舰航游世界时,我曾在南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可见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投身科学意志坚定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C.电气时代社会需要 D.科学实践积累经验【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干可知,达尔文是通过实践得出了生物进化的认识,由此可知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科学实践积累经验,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实践积累经验的作用,并不能说明达尔文意志坚定、人文主义深入人心和电气时代社会需要,排除 ABC 项。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的相关史实。49.牛顿力学使人们相信,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只是个遵循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这强调了牛顿理论( )A.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D.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理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题干材料“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只是一个遵循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可知,牛顿力学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打破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有利于研究人类社会的规律,这强调了牛顿理论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 项正确;题干说明牛顿力学有助于人们运用理性思维研究人类社会,没有强调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排除 A 项;题干并没有反映牛顿理论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排除 C 项;题干反映了牛顿力学有助于人们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但是没有体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 D 项。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理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的相关史实。50.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伟大人物的推动,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B.牛顿——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物种起源》D.梵高——近代荷兰杰出画家——《欧也妮 葛朗台》【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托尔斯泰、牛顿、达尔文和梵高的成就,重点掌握人物与成就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解答】梵高是荷兰杰出的画家,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欧也妮 葛朗台》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D 项组合不正确,但符合题意;ABC 项组合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托尔斯泰、牛顿、达尔文和梵高的成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消灭易错选择题专练50题)专题05 世界近代史(原卷版)备战2025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pdf (消灭易错选择题专练50题)专题05 世界近代史(解析版)备战2025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