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 03 历史人物与贡献易混易错一、中国古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商鞅与李冰:商鞅变法影响深远,李 制作人物贡献对比表格,将商鞅与对古代科技、政治领域变革冰修建都江堰。学生易将商鞅变法的 李冰、蔡伦与毕昇等易混人物放在事件众多,人物贡献繁杂,内容安在李冰身上,或者把都江堰的 一起,从生活时代、主要事迹、贡记忆时容易混乱。修建归为商鞅所为。 献影响等方面对比分析。讲述人物故事,如商鞅变法中徙木蔡伦和毕昇: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对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及贡献 立信的故事,以及李冰父子修建都发明活字印刷术,二者在印刷和书写的独特性理解不深入。 江堰克服困难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材料变革上的贡献容易混淆。人物及其贡献的印象。二、中国近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绘制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变革思林则徐与魏源:林则徐虎门销烟,魏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历程中,维导图,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启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 思想与行动相互交织,不同蒙,康有为、孙中山的政治变革分以制夷”。学生易把二人在思想启蒙 人物的主张和实践有相似之别梳理,呈现其脉络和区别。和反侵略行动上的贡献混淆。 处。康有为与孙中山:康有为领导戊戌变组织学生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法,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领导辛亥对近代不同政治变革运动的 活动,让学生扮演康有为和孙中山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特点和本质理解不透彻。 进行辩论,展现两人不同的政治理他们在政治变革方式和目标上的差念和救国方案。异,学生容易搞混。三、中国现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邓稼先与袁隆平:邓稼先为“两弹元 展示邓稼先参与核试验的珍贵影现代中国科技成就众多,不勋”,在核武器研发上贡献卓越;袁 像和袁隆平田间研究的照片,对比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贡献专业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 讲解两人的科研工作,加深学生对性强,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学生易混淆两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 他们贡献的认识。王进喜与雷锋:王进喜是石油工人,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宣传多集 让学生分享王进喜和雷锋的故事,以艰苦创业精神闻名;雷锋是全心全中在精神层面,对具体事迹 讨论他们精神的不同侧重点,撰写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学生可能对他细节记忆不够准确。 心得体会。们的事迹和精神内涵区分不清。四、世界古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屋大维与凯撒:凯撒为罗马共和国末期重要人物,扩大罗马对古代西方政治体制演领土;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屋大维与凯撒的统治及影响,增强空间和时变和军事扩张历史理解学生对两人在罗马从共和到帝 间概念。不清晰。国转变过程中的角色和贡献容易混淆。五、世界近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华盛顿与拿破仑: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主持制定 1787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思年宪法;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 对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生平、政治理念、军想理论发展历程中,人物命成果,颁布《拿破仑法典》。 事成就和法律贡献,形成书面报告。贡献多维度且相互关联。学生易将两人在革命领导、法律建设方面的贡献弄混。六、世界现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罗斯福与斯大林:罗斯福实施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 20 世纪世界面临经济危式;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 机、社会主义建设、民族 制作对比分析图表,从背景、措施、影响等主义建设,形成斯大林模式。 解放等复杂问题,不同国 方面对比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学生易混淆两人在经济建设模 家人物应对方式多样。式上的探索。易错 01 中国古代史易错陷阱 1:商鞅与李冰【易错典例】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与材料中“天府”美誉出现有关的人物是( )A.李冰 B.商鞅 C.墨子 D.甘英常见错因 易混淆两个人物的贡献成就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补充两人的成就对比区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和所学可知,解答过程 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建成后的作用,主持修筑都江堰的是李冰,A 项正确;商鞅的功绩在于主持商鞅变法,排除 B 项;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排除 C 项;东汉甘英曾受命出使西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避错总结】熟练掌握古代史朝代更替1.商鞅的成就 变法改革:商鞅在秦国推行“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包括: 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买卖。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 奖励耕战,鼓励农业生产和军事功绩,实行军功爵位制。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标准化。 影响: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2.李冰的成就 水利工程: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主要贡献包括: 分水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水量。 排沙工程:利用飞沙堰减少泥沙淤积,保证渠道畅通。 灌溉系统:通过宝瓶口引水,灌溉成都平原,促进农业发展。 影响: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3.对比总结 领域不同:商鞅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改革,而李冰则专注于水利工程。 影响范围:商鞅的变法影响了秦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李冰的都江堰则直接改善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时间延续性:商鞅的变法在秦朝灭亡后逐渐被取代,而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商鞅和李冰的成就各有侧重,但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易错陷阱 2:蔡伦和毕昇【易错典例】中国有古代四大发明,科技在世界上长期领先,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术B.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元朝时我国发明了火药并开始用于军事D.明代的《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常见错因 混淆造纸术的发明者和活字印刷术的改进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的成就。【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B 项正确;西汉解答过程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 A 项;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排除 C 项;《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1.蔡伦的成就 改进造纸术: 蔡伦在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廉价材料,制造出更高质量的纸张。 他发明的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大大降低了纸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影响: 造纸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伦被誉为“造纸术的发明者”,其技术后来传入世界各地,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2.毕昇的成就 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用陶土烧制的活字排版,取代了传统的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可以重复使用字模,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成本。 影响: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的批量生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印刷史上的重大突破,为后来的金属活字印刷奠定了基础。3.对比总结 领域不同:蔡伦的造纸术属于材料技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属于印刷技术。 影响范围:蔡伦的造纸术为文字记录提供了载体,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则提高了文字传播的效率。 时间延续性:蔡伦的造纸术至今仍是纸张制造的基础,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虽被现代印刷技术取代,但其原理仍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蔡伦和毕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的发明至今仍对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1.作家余秋雨游览战国时期修建的某项水利工程时感慨说:“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A.管仲 B.商鞅 C.李冰 D.李春2.与下侧示意图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 )A.商鞅 B.李冰 C.祖冲之 D.贾思勰3.《史记》中记载:“蜀守____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 )A.李冰 B.商鞅 C.韩非 D.大禹4.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有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楹联里的“太守”是A.大禹 B.李冰 C.管仲 D.商鞅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6.对下图的科学技术发明作出贡献的是( )A.蔡伦 B.苏轼 C.毕昇 D.沈括7.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这项技术如果申请专利,下列哪个人物最先拥有专利权( )A.毕昇 B.蔡伦 C.贾思勰 D.王羲之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 B.蔡伦 C.贾思勰 D.毕昇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教育、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对造纸工艺的改进,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A.蔡伦 B.张衡 C.毕昇 D.张骞易错 02 中国近代史易错陷阱 1:林则徐与魏源【易错典例】“在各方面,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其最重视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他们可能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洪秀全、洪仁玕 D.陈独秀、胡适林则徐虎门销烟,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生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易把二人在思想启蒙和反侵略行动上的贡献混淆。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思想主张【答案】B【解析】据“在各方面,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其最重视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科举是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是改变士人意识的关键。为此戊戌解答过程变法时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改变以文字优劣作为评价的依据,B 项正确;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A 项;洪秀全、洪仁玕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运动,排除 C 项;陈独秀、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林则徐和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改革先驱,他们的思想主张在鸦片战争前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他们的思想主张的对比分析:1.林则徐的思想主张 禁烟与抗英: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期间禁烟运动的领导者,主张坚决禁绝鸦片,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他在广东主持禁烟,销毁大量鸦片,并积极备战,抵抗英国侵略。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主张了解西方,组织翻译西方书籍和报纸,编撰《四洲志》,介绍世界地理和各国情况。他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初步思想。务实改革:林则徐注重实际,主张改革内政,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2.魏源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林则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敌。他编撰《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呼吁中国进行改革。变法图强:魏源主张变法,认为中国必须改革旧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才能实现自强。他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强调改革要彻底,以利国利民。重视海防:魏源特别强调加强海防,认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以抵御外来侵略。3.对比分析共同点:两人都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敌。他们都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必须通过变革实现自强。不同点:侧重点不同:林则徐更注重禁烟和抗英的实际行动,而魏源则更系统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思想深度:魏源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他通过《海国图志》全面介绍了西方,为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与理论:林则徐的思想更多体现在实践中,而魏源的思想则更多体现在理论总结和传播上。4.影响与意义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他们的主张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他们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易错陷阱 2:康有为与孙中山【易错典例】1.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下表分析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章炳麟 D.林则徐他们在政治变革方式和目标上的差异,学生容易搞混。对近代不同政治变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革运动的特点和本质理解不透彻。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主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解答过程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因此是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A 项正确;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民主革命不符,排除 B 项;章炳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其作品《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了革命思想,但不是先行者,排除 C 项;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且林则徐是封建官僚,不是民主革命的代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避错总结】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的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他们的思想主张的对比分析:1.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他提出“变法图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体系。君主立宪: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制,但实行君主立宪,通过设立议会和制定宪法来限制君权。他认为君主立宪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可以避免剧烈的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现代化:康有为试图将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结合,提出“托古改制”的理论,认为儒家经典中已包含现代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同思想: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大同世界”的理想,主张消除国家、阶级和家庭的界限,实现全球和平与平等。2.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实现人民主权。民生主义:通过土地改革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民主共和:孙中山主张彻底推翻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制,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革命与建设并重:孙中山强调革命与建设并重,认为革命成功后必须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3.对比分析共同点:两人都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变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他们都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认为这是中国自强的关键。不同点:政治主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而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改革方式:康有为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变革,而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思想体系:康有为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试图将其现代化;孙中山的思想则更注重西方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路径: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终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各有特点,他们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中华英雄谱”编写历史剧本,剧本中展现了主人公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场景。该剧本的主人公是(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世昌2.将烟土投入海滩高处挖的水池中,再将生石灰抛入,然后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该材料描绘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魏源编写《海国图志》C.刘铭传击退法军 D.邓世昌撞击吉野号3.一学者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魏源 B.林则徐 C.葛云飞 D.陈化成4.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部分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官员分别著有《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介绍西方的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 )A.西学观念兴起 B.中外冲突加剧C.洋务发展需要 D.热衷地理研究5.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A.陈化成 B.魏源 C.林则徐 D.关天培6.“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最有可能来自( )A.林则徐的文稿 B.李鸿章的奏折C.康有为的上书 D.孙中山的演讲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说“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材料中“少数人”的代表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8.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有人主张改革变法,有人主张暴力革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其中,主张实业救国并付诸实践的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毛泽东 D.张謇易错点 03 中国现代史易错陷阱 1:邓稼先与袁隆平【易错典例】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图中的“人物”一栏应填写( )人物:____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身份:科学家评价: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A.邓稼先 B.杨利伟 C.袁隆平 D.屠呦呦现代中国科技成就众多,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贡献专业性强,学生缺乏直观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感受。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不同领域成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南联合大学”“科学家”“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赴美留学回国后,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解答过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A 项正确;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排除 B 项;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解决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伟大的贡献,排除 C 项;屠呦呦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收益,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避错总结】邓稼先和袁隆平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位杰出的科学家,分别以核物理和农业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闻名。以下是他们成就的简单对比分析:1.邓稼先的成就“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领导并参与了原子弹、氢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工作,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学精神:稼先以无私奉献和严谨治学著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影响:他的工作使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2.袁隆平的成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他的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科学精神:袁隆平长期扎根田间,以实践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创新,展现了科学家务实和坚韧的精神。影响:杂交水稻技术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3.对比分析领域不同:邓稼先专注于核物理和国防科技,袁隆平则致力于农业科学和粮食生产。目标不同:邓稼先的工作旨在提升国家国防能力,袁隆平的研究则聚焦于解决民生问题。影响范围:邓稼先的成就主要影响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袁隆平的贡献则直接惠及人民生活和全球粮食安全。科学精神:两人都展现了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后辈科学家的楷模。4.教育意义邓稼先和袁隆平的成就展示了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两人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科学家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邓稼先和袁隆平在不同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成就和精神值得永远铭记和学习。1.他“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他以“花甲痴翁, 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亲自参与深潜实验。他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黄旭华 D.钱学森2.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20世纪 70 年代,突破我国粮食“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给予一位科学家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位获奖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4.2024 年 3 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推广杂交水稻真心换得真情》的文章,介绍了“近 9 年来,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项目组的专家们每天早出晚归,深入布隆迪田间地头、千家万户,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品种、培养人才,助力布隆迪水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高级农业专家”走出国门奠定技术基础的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易错 04 世界古代史易错陷阱 1:伯里克利与亚历山大【易错典例】“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 (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已像皇帝一样,罔顾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权益,独揽大权于一身。他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能够维持 200 年之久。”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凯撒 B.屋大维 C.汉谟拉比 D.伯里克利常见错因 对古代西方政治体制演变和军事扩张历史理解不清晰。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不同领域成就【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 (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已像皇帝一样,罔顾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权益,独揽大权于一身。他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能够维持 200 年之久”可解答过程 知,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到公元 1—2 世纪罗马帝国达到强盛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 项正确;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 的奠基者,排除 A 项;汉谟拉比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排除 C 项;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屋大维和凯撒是古罗马历史上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在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是他们的对比分析:1.凯撒的成就与特点军事才能: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征服了高卢(今法国地区),并远征不列颠,扩大了罗马的疆域。政治改革: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土地分配、历法改革(引入儒略历),并试图削弱元老院的权力。独裁统治:凯撒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打破了罗马共和国的传统,引发了元老院贵族的不满。结局:公元前 44 年,凯撒被元老院成员刺杀,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终结。2.屋大维的成就与特点继承凯撒:屋大维是凯撒的养子和继承人,在凯撒被刺后,他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掌握了罗马的统治权。建立元首制:屋大维结束了罗马共和国的内战,建立了元首制,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政治稳定: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行政、军事和财政制度的完善,为罗马帝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罗马和平”时期)。文化繁荣: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文化达到了高峰,涌现了维吉尔、奥维德等著名文学家。3. 对比分析政治角色: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而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统治方式:凯撒试图通过独裁统治改革罗马,但引发了贵族的不满;屋大维则通过元首制巧妙地平衡了权力,实现了长期稳定。历史影响:凯撒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屋大维则完成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开启了罗马的黄金时代。4.易错易混点凯撒不是皇帝:凯撒是终身独裁官,但他并未称帝,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屋大维。元首制与独裁制:凯撒的独裁制是个人集权,而屋大维的元首制是名义上保留共和制,实际上实行君主制。历史地位: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关键人物,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1.下表①和②处应填写( )公元前 49 年,①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 公元前 27 年,②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 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他为终身独裁官 变为罗马帝国A.①罗慕路斯 ②勒穆斯 B.①凯撒 ②汉尼拔C.①罗慕路斯 ②屋大维 D.①凯撒 ②屋大维2.他巧妙运用政治手腕,首创“元首制”,自称“第一公民”,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他是( )A.斯巴达克 B.凯撒 C.屋大维 D.哈里发3.他从未当上过皇帝,却被人尊称为大帝;他生活在共和制度之下,最终却成为了独裁者;他戎马一生,战功彪炳,给后人留下了影响千年的历法,为后世铭记。他是( )A.大流士 B.屋大维 C.凯撒 D.苏格拉底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某个帝国发展的时空图。据此判断,该帝国的建立者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C.凯撒 D.屋大维5.他巧妙运用政治手腕,首创“元首制”,自称“第一公民”,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他是( )A.屋大维 B.凯撒 C.斯巴达克 D.查士丁尼易错 05 世界近代史易错陷阱 1:华盛顿与拿破仑【易错典例】下表是某一文献的目录。这一文献的作者是(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A.杰斐逊 B.华盛顿 C.拿破仑 D.马克思常见错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理论发展历程中,人物贡献多维度且相互关联。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成就【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解答过程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 项正确;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与材料中的共产党人无关,排除 A 项;华盛顿是美国总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B 项;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人物,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项。故选 D 项。【避错总结】华盛顿和拿破仑是近代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分别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各自国家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他们的对比分析:1.华盛顿的成就与特点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总司令,领导大陆军击败了英国军队,实现了美国的独立。政治贡献:他是美国首任总统,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包括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民主精神:华盛顿拒绝成为终身总统,树立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传统,体现了对民主制度的尊重。影响:他被誉为“美国国父”,其领导风格和民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拿破仑的成就与特点军事天才: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军事领袖,通过一系列战役(如奥斯特里茨战役)确立了法国的欧洲霸权。政治改革: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推行了《拿破仑法典》,对欧洲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独裁统治:拿破仑自封为皇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虽然推动了改革,但也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结局: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最终在那里去世。3.对比分析政治角色: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统,而拿破仑是法国的皇帝和军事独裁者。统治方式:华盛顿坚持民主原则,拒绝独裁;拿破仑则通过军事力量建立帝国,实行独裁统治。历史影响: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美国;拿破仑的军事征服和法律改革影响了整个欧洲。结局:华盛顿功成身退,成为民主典范;拿破仑最终失败,被流放至死。4.易错易混点华盛顿不是皇帝:华盛顿是总统,坚持民主制度;拿破仑是皇帝,实行独裁统治。影响范围:华盛顿的影响主要在美国,而拿破仑的影响遍及欧洲。历史评价:华盛顿被视为民主的象征,拿破仑则因其军事才能和独裁统治而备受争议。1.某同学在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时查阅了如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1799 年,他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1804 年,主持制定的民法典颁布实施1804 年,他加冕称帝1812 年,远征俄国失败A.路易十六 B.拿破仑 C.华盛顿 D.罗伯斯庇尔2.“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流芳百世”。这是一位为伟人的人生旅程。该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3.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应是(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A.人性之光——人的解放 B.寻梦东方——探险之路C.问道政治——革命之路 D.技术创新——蒸汽时代4.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5.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下面是王芳同学整理的某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推断该人物是( )时间 1799 年 1804 年 1812 年 1815 年发动政变,组建新政 远征俄国,大败而事件 颁布民法典,加冕称帝 兵败滑铁卢,帝国覆灭府 归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易错 06 世界现代史易错陷阱 1:罗斯福与斯大林【易错典例】.丘吉尔评价他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他是( )A.列宁 B.斯大林 C.罗斯福 D.赫鲁晓夫易混淆 20世纪世界面临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建设、民族解放等复杂问题,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不同国家人物应对方式多样纠错攻略 对比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答过程【解析】依据“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斯大林,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然而斯大林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期内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国防实力也显著上升,在斯大林去世前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B 项正确;列宁执政时期苏联并没有拥有核武器,排除 A 项;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此前的美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排除 C项;赫鲁晓夫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在苏联上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政治理念:罗斯福是自由主义者,斯大林是共产主义者。统治方式:罗斯福通过民主制度执政,斯大林通过集权统治控制国家。历史评价:罗斯福被视为伟大的改革者和战争领袖,斯大林则因其集权统治和大清洗而备受争议。1.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时间 1933 年 1942 年 1944 年 1945 年当选总统,为应对经济 作为 26 个国家代表之一 第四次连 作为三巨头之一事件大危机,宣布实施新政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任总统 参加雅尔塔会议A.丘吉尔 B.尼克松 C.斯大林 D.罗斯福2.1933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国家干预)以纠正我们和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您”是指A.丘吉尔 B.斯大林 C.罗斯福 D.杜鲁门3.1933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某国的领导人寄去一封信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据此可以判断收信人应该是A.美国罗斯福B.德国希特勒C.苏联斯大林D.中国蒋介石4.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克服一切困难打败了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的国内外敌对势力,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发展生产,实行新经济政策指的是( )A.罗斯福 B.斯大林 C.列宁 D.甘地5.某同学在百度上输入了如下关键词,他想研究的历史人物是A.戴高乐 B.丘吉尔 C.斯大林 D.罗斯福一、选择题1.(2024·湖北恩施·一模)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历史上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商鞅 B.吕尚 C.李冰 D.禹2.(2024·山东临沂·一模)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他是古代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在古人心目中,他“为秦孝公明法令……成秦国之业”。材料中的“他”是A.黄帝 B.商鞅 C.李冰 D.韩非3.(2024·甘肃武威·二模)“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天府”是人们对成都平原富庶的美誉。这一美誉得益于( )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B.大禹治黄河水患C.商鞅变法鼓励生产 D.李冰修建都江堰4.(2024·河北承德·三模)有一位作家,在游览中国古代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韩非5.(2024·山西忻州·一模)下面是某班同学为社团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第一幕 第二幕出生于广东,自幼熟读经 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 第三幕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游 良主张;著书立说,创办报 变法失败,组织保皇会,反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到 纸,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 对资产阶级革命。北京参加乡试。 维新运动。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张謇6.(2024·湖北恩施·三模)蔡元培先生 1925 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袁世凯7.(2024·云南昆明·一模)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彭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8.(2024·陕西西安·一模)“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谜制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9.(2024·河南·二模)“受古籍启发,她发现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为拯救全世界人类的生命作出了贡献,如果用拯救了多少人来衡量一个人多伟大,那么毫无疑问,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10.(2024·广东·三模)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曾这样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杰出人物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杨利伟11.(2024·湖南长沙·一模)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应是(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A.人性之光——人的解放 B.寻梦东方——探险之路C.问道政治——革命之路 D.技术创新——蒸汽时代12.(2024·福建莆田·一模)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1.维护国家统一2.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3.战争结束后被刺杀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罗斯福13.(2024·河北唐山·三模)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时间 1799 年 1804 年 1812 年 1815 年发动政变,组建 颁布实施《民法典》,加 远征俄国 滑铁卢战役失败,被事件新政府 冕称帝 失败 迫退位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林肯专题 03 历史人物与贡献易混易错一、中国古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商鞅与李冰:商鞅变法影响深远,李 制作人物贡献对比表格,将商鞅与对古代科技、政治领域变革冰修建都江堰。学生易将商鞅变法的 李冰、蔡伦与毕昇等易混人物放在事件众多,人物贡献繁杂,内容安在李冰身上,或者把都江堰的 一起,从生活时代、主要事迹、贡记忆时容易混乱。修建归为商鞅所为。 献影响等方面对比分析。讲述人物故事,如商鞅变法中徙木蔡伦和毕昇: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对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及贡献 立信的故事,以及李冰父子修建都发明活字印刷术,二者在印刷和书写的独特性理解不深入。 江堰克服困难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材料变革上的贡献容易混淆。人物及其贡献的印象。二、中国近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绘制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变革思林则徐与魏源:林则徐虎门销烟,魏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历程中,维导图,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启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 思想与行动相互交织,不同蒙,康有为、孙中山的政治变革分以制夷”。学生易把二人在思想启蒙 人物的主张和实践有相似之别梳理,呈现其脉络和区别。和反侵略行动上的贡献混淆。 处。康有为与孙中山:康有为领导戊戌变组织学生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法,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领导辛亥对近代不同政治变革运动的 活动,让学生扮演康有为和孙中山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特点和本质理解不透彻。 进行辩论,展现两人不同的政治理他们在政治变革方式和目标上的差念和救国方案。异,学生容易搞混。三、中国现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邓稼先与袁隆平:邓稼先为“两弹元 展示邓稼先参与核试验的珍贵影现代中国科技成就众多,不勋”,在核武器研发上贡献卓越;袁 像和袁隆平田间研究的照片,对比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贡献专业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 讲解两人的科研工作,加深学生对性强,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学生易混淆两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 他们贡献的认识。王进喜与雷锋:王进喜是石油工人,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宣传多集 让学生分享王进喜和雷锋的故事,以艰苦创业精神闻名;雷锋是全心全中在精神层面,对具体事迹 讨论他们精神的不同侧重点,撰写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学生可能对他细节记忆不够准确。 心得体会。们的事迹和精神内涵区分不清。四、世界古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屋大维与凯撒:凯撒为罗马共和国末期重要人物,扩大罗马对古代西方政治体制演领土;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屋大维与凯撒的统治及影响,增强空间和时变和军事扩张历史理解学生对两人在罗马从共和到帝 间概念。不清晰。国转变过程中的角色和贡献容易混淆。五、世界近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华盛顿与拿破仑: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主持制定 1787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思年宪法;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 对比华盛顿与拿破仑的生平、政治理念、军想理论发展历程中,人物命成果,颁布《拿破仑法典》。 事成就和法律贡献,形成书面报告。贡献多维度且相互关联。学生易将两人在革命领导、法律建设方面的贡献弄混。六、世界现代史易错点 易错原因 纠错措施罗斯福与斯大林:罗斯福实施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 20 世纪世界面临经济危式;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 机、社会主义建设、民族 制作对比分析图表,从背景、措施、影响等主义建设,形成斯大林模式。 解放等复杂问题,不同国 方面对比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学生易混淆两人在经济建设模 家人物应对方式多样。式上的探索。易错 01 中国古代史易错陷阱 1:商鞅与李冰【易错典例】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与材料中“天府”美誉出现有关的人物是( )A.李冰 B.商鞅 C.墨子 D.甘英常见错因 易混淆两个人物的贡献成就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补充两人的成就对比区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和所学可知,解答过程 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建成后的作用,主持修筑都江堰的是李冰,A 项正确;商鞅的功绩在于主持商鞅变法,排除 B 项;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排除 C 项;东汉甘英曾受命出使西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避错总结】熟练掌握古代史朝代更替1.商鞅的成就 变法改革:商鞅在秦国推行“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包括: 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买卖。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 奖励耕战,鼓励农业生产和军事功绩,实行军功爵位制。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标准化。 影响: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2.李冰的成就 水利工程:李冰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主要贡献包括: 分水工程:通过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水量。 排沙工程:利用飞沙堰减少泥沙淤积,保证渠道畅通。 灌溉系统:通过宝瓶口引水,灌溉成都平原,促进农业发展。 影响: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3.对比总结 领域不同:商鞅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改革,而李冰则专注于水利工程。 影响范围:商鞅的变法影响了秦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李冰的都江堰则直接改善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时间延续性:商鞅的变法在秦朝灭亡后逐渐被取代,而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商鞅和李冰的成就各有侧重,但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易错陷阱 2:蔡伦和毕昇【易错典例】中国有古代四大发明,科技在世界上长期领先,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东汉蔡伦最早发明了造纸术B.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元朝时我国发明了火药并开始用于军事D.明代的《农政全书》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常见错因 混淆造纸术的发明者和活字印刷术的改进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的成就。【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B 项正确;西汉解答过程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 A 项;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排除 C 项;《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1.蔡伦的成就 改进造纸术: 蔡伦在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廉价材料,制造出更高质量的纸张。 他发明的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大大降低了纸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影响: 造纸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蔡伦被誉为“造纸术的发明者”,其技术后来传入世界各地,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2.毕昇的成就 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在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用陶土烧制的活字排版,取代了传统的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可以重复使用字模,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成本。 影响: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的批量生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印刷史上的重大突破,为后来的金属活字印刷奠定了基础。3.对比总结 领域不同:蔡伦的造纸术属于材料技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属于印刷技术。 影响范围:蔡伦的造纸术为文字记录提供了载体,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则提高了文字传播的效率。 时间延续性:蔡伦的造纸术至今仍是纸张制造的基础,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虽被现代印刷技术取代,但其原理仍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蔡伦和毕昇的成就分别在不同领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的发明至今仍对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1.作家余秋雨游览战国时期修建的某项水利工程时感慨说:“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A.管仲 B.商鞅 C.李冰 D.李春【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战国时期修建”“治水”“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修建的“顺应了水”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它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C 项正确;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与题干“战国时期”不符,排除 A 项;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曾主持商鞅变法,与题干“治水”无关,排除 B 项;李春是隋朝时期杰出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与题干“战国时期”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与下侧示意图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 )A.商鞅 B.李冰 C.祖冲之 D.贾思勰【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内江、外江、宝瓶口”,可知此图是都江堰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 256 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B 项正确;商鞅是在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与修建都江堰没有联系,排除 A 项;祖冲之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与修建都江堰没有联系,排除 C 项;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著名的农学著作,与修建都江堰没有联系,排除 D 项。故选 B 项。3.《史记》中记载:“蜀守_______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横线处应填的人物是( )A.李冰 B.商鞅 C.韩非 D.大禹【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等功能,使得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A 项正确;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排除 B 项;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等主张,排除 C 项;根据远古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人们的称赞,排除 D 项。故选 A 项。4.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有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楹联里的“太守”是A.大禹 B.李冰 C.管仲 D.商鞅【答案】B【解析】根据“四川灌县都江堰”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256 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所以楹联里的“太守”指的是李冰,故选 B;综上所述可知,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A 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排除 B;秦穆公、晋文公在春秋争霸中称霸中原。排除 CD。故选择 A。【点睛】“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是解题的关键,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就最大。6.对下图的科学技术发明作出贡献的是( )A.蔡伦 B.苏轼 C.毕昇 D.沈括【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C 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著名词人,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撰写了《梦溪笔谈》,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7.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数百位演员组成方阵,用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向世界展现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这项技术如果申请专利,下列哪个人物最先拥有专利权( )A.毕昇 B.蔡伦 C.贾思勰 D.王羲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A 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排除 B 项;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排除 C 项;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排除 D 项。故选 A项。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李冰 B.蔡伦 C.贾思勰 D.毕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纸的成本。B 项正确;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排除 A 项;贾思勰是农学家,代表作是《齐民要术》,排除 C 项;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点睛】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教育、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对造纸工艺的改进,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 )A.蔡伦 B.张衡 C.毕昇 D.张骞【答案】A【解析】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扩大了造纸的原料,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A 正确;BCD 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易错 02 中国近代史易错陷阱 1:林则徐与魏源【易错典例】“在各方面,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其最重视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他们可能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洪秀全、洪仁玕 D.陈独秀、胡适林则徐虎门销烟,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生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易把二人在思想启蒙和反侵略行动上的贡献混淆。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思想主张【答案】B解答过程 【解析】据“在各方面,除去抓印把子的政权变革(制度局之设),其最重视科举变革。他们不仅将变科举视为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还视科举改革为士人意识转换的枢纽。”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科举是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是改变士人意识的关键。为此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改变以文字优劣作为评价的依据,B 项正确;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A 项;洪秀全、洪仁玕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运动,排除 C 项;陈独秀、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林则徐和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改革先驱,他们的思想主张在鸦片战争前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他们的思想主张的对比分析:1.林则徐的思想主张 禁烟与抗英: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期间禁烟运动的领导者,主张坚决禁绝鸦片,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他在广东主持禁烟,销毁大量鸦片,并积极备战,抵抗英国侵略。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主张了解西方,组织翻译西方书籍和报纸,编撰《四洲志》,介绍世界地理和各国情况。他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初步思想。务实改革:林则徐注重实际,主张改革内政,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2.魏源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林则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敌。他编撰《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呼吁中国进行改革。变法图强:魏源主张变法,认为中国必须改革旧制度,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才能实现自强。他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强调改革要彻底,以利国利民。重视海防:魏源特别强调加强海防,认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以抵御外来侵略。3.对比分析共同点:两人都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御外敌。他们都强调改革的重要性,认为中国必须通过变革实现自强。不同点:侧重点不同:林则徐更注重禁烟和抗英的实际行动,而魏源则更系统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思想深度:魏源的思想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他通过《海国图志》全面介绍了西方,为后来的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与理论:林则徐的思想更多体现在实践中,而魏源的思想则更多体现在理论总结和传播上。4.影响与意义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他们的主张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他们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易错陷阱 2:康有为与孙中山【易错典例】1.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透彻。下表分析的历史人物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章炳麟 D.林则徐他们在政治变革方式和目标上的差异,学生容易搞混。对近代不同政治变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革运动的特点和本质理解不透彻。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主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解答过程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因此是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A 项正确;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民主革命不符,排除 B 项;章炳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其作品《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宣传了革命思想,但不是先行者,排除 C 项;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且林则徐是封建官僚,不是民主革命的代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避错总结】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的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他们的思想主张的对比分析:1.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维新变法: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他提出“变法图强”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和教育体系。君主立宪:康有为主张保留君主制,但实行君主立宪,通过设立议会和制定宪法来限制君权。他认为君主立宪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可以避免剧烈的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现代化:康有为试图将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结合,提出“托古改制”的理论,认为儒家经典中已包含现代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大同思想: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大同世界”的理想,主张消除国家、阶级和家庭的界限,实现全球和平与平等。2.孙中山的思想主张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实现人民主权。民生主义:通过土地改革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民主共和:孙中山主张彻底推翻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制,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革命与建设并重:孙中山强调革命与建设并重,认为革命成功后必须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3.对比分析共同点:两人都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变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他们都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认为这是中国自强的关键。不同点:政治主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而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改革方式:康有为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变革,而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旧制度。思想体系:康有为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试图将其现代化;孙中山的思想则更注重西方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理论。实践路径:康有为的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最终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各有特点,他们的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历史社团的同学们以“中华英雄谱”编写历史剧本,剧本中展现了主人公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场景。该剧本的主人公是(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世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剧本中展现了主人公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的历史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 年 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 项正确;魏源根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该书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与题干内容不符合,排除 A 项;严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虎门销烟,排除 C 项;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将烟土投入海滩高处挖的水池中,再将生石灰抛入,然后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该材料描绘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魏源编写《海国图志》C.刘铭传击退法军 D.邓世昌撞击吉野号【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 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因此题干“将烟土投入海滩高处挖的水池中,再将生石灰抛入,然后用铁锄、木耙来回翻搅,直到把烟土化尽”描述是林则徐虎门销烟,A 项正确;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排除 B 项;1883 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杀敌报国,刘铭传和他的船员们成功击退了法国军舰,捍卫了正义和海洋的安宁,排除 C 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邓世昌下令撞击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多名将士壮烈殉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3.一学者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魏源 B.林则徐 C.葛云飞 D.陈化成【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鸦片泛滥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的官员林则徐力主禁烟,他前往广东禁烟,在广州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取得了禁烟运动的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B 项正确;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开始了解西方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排除 A 项;葛云飞和陈化成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4.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部分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官员分别著有《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介绍西方的著作,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 )A.西学观念兴起 B.中外冲突加剧C.洋务发展需要 D.热衷地理研究【答案】B【解析】据题干“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部分士大夫热衷于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官员分别著有《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介绍西方的著作”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促使部分士大夫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知识的著作,B 项正确;材料所示的仅是鸦片战争后清朝少数士大夫对西方历史地理的介绍,并不能得出“西学观念兴起”、“热衷地理研究”等结论,排除 AD 项;洋务发展兴起于 19 世纪六十年代,排除 C 项。故选 B 项。5.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A.陈化成 B.魏源 C.林则徐 D.关天培【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他临危受命……毅然赴广东禁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上书皇帝要求禁烟,并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陈化成为保卫吴淞力竭牺牲,排除 A 项;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赴广东禁烟”不符,排除 B 项;鸦片战争中,关天培战死虎门,排除 D项。故选 C 项。6.“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最有可能来自( )A.林则徐的文稿 B.李鸿章的奏折C.康有为的上书 D.孙中山的演讲【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C 项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没有主张变法,排除 A 项;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主张变革封建政治制度,排除 B 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 D 项。故选 C 项。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中说“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材料中“少数人”的代表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少数清政府的官员认识到要学习西方技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A 项正确;康有为在曾国藩等人之后,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推进了戊戌变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 C 项;陈独秀从思想领域推进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新文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8.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旋律。有人主张改革变法,有人主张暴力革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其中,主张实业救国并付诸实践的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毛泽东 D.张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 项正确;孙中山主张进行革命,排除 A 项;康有为主张进行改革变法,排除 B 项;毛泽东带领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排除 C 项。故选 D 项。易错点 03 中国现代史易错陷阱 1:邓稼先与袁隆平【易错典例】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图中的“人物”一栏应填写( )人物:____毕业院校:西南联合大学身份:科学家评价:他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A.邓稼先 B.杨利伟 C.袁隆平 D.屠呦呦现代中国科技成就众多,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贡献专业性强,学生缺乏直观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感受。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不同领域成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南联合大学”“科学家”“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赴美留学回国后,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解答过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A 项正确;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排除 B 项;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解决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伟大的贡献,排除 C 项;屠呦呦发现了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收益,排除 D 项。故选 A 项。【避错总结】邓稼先和袁隆平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位杰出的科学家,分别以核物理和农业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闻名。以下是他们成就的简单对比分析:1.邓稼先的成就“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领导并参与了原子弹、氢弹的理论设计和实验工作,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学精神:稼先以无私奉献和严谨治学著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影响:他的工作使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2.袁隆平的成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他的研究成果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科学精神:袁隆平长期扎根田间,以实践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创新,展现了科学家务实和坚韧的精神。影响:杂交水稻技术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还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3.对比分析领域不同:邓稼先专注于核物理和国防科技,袁隆平则致力于农业科学和粮食生产。目标不同:邓稼先的工作旨在提升国家国防能力,袁隆平的研究则聚焦于解决民生问题。影响范围:邓稼先的成就主要影响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袁隆平的贡献则直接惠及人民生活和全球粮食安全。科学精神:两人都展现了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后辈科学家的楷模。4.教育意义邓稼先和袁隆平的成就展示了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两人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科学家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邓稼先和袁隆平在不同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成就和精神值得永远铭记和学习。1.他“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他以“花甲痴翁, 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亲自参与深潜实验。他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黄旭华 D.钱学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旭华被称为“中国潜艇之父”,他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实验,并赋诗“花甲痴翁, 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C 项正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主要功绩是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与题干无关,排除 A 项;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是在农业方面取得重大贡献,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主要在航天领域取得卓越贡献,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20世纪 70 年代,突破我国粮食“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1973 年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突破我国粮食“卡脖子”技术,袁隆平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杰出贡献,C 项正确;钱学森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排除 A 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 B 项;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给予一位科学家的颁奖词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位获奖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答案】C【解析】根据颁奖词中“青蒿”等字眼,可知该人物是发现青蒿素,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医药学家屠呦呦,C 项正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导弹之父”,排除 A 项;邓稼先是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 B 项;袁隆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2024 年 3 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推广杂交水稻真心换得真情》的文章,介绍了“近 9 年来,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项目组的专家们每天早出晚归,深入布隆迪田间地头、千家万户,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品种、培养人才,助力布隆迪水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高级农业专家”走出国门奠定技术基础的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创新品种、培养人才,助力布隆迪水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 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B 项正确;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排除 A 项;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排除 C 项;20 世纪 70 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排除 D 项。故选 B 项。易错 04 世界古代史易错陷阱 1:伯里克利与亚历山大【易错典例】“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 (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已像皇帝一样,罔顾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权益,独揽大权于一身。他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能够维持 200 年之久。”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凯撒 B.屋大维 C.汉谟拉比 D.伯里克利常见错因 对古代西方政治体制演变和军事扩张历史理解不清晰。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不同领域成就【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更喜欢共和国‘第一公民’ (元首)的称号,但实际上他已像皇帝一样,罔顾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权益,独揽大权于一身。他还创建了一支常备海军……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了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能够维持 200 年之久”可解答过程 知,材料反映的是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到公元 1—2 世纪罗马帝国达到强盛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B 项正确;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 的奠基者,排除 A 项;汉谟拉比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排除 C 项;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屋大维和凯撒是古罗马历史上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成就和影响在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是他们的对比分析:1.凯撒的成就与特点军事才能: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征服了高卢(今法国地区),并远征不列颠,扩大了罗马的疆域。政治改革: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土地分配、历法改革(引入儒略历),并试图削弱元老院的权力。独裁统治:凯撒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打破了罗马共和国的传统,引发了元老院贵族的不满。结局:公元前 44 年,凯撒被元老院成员刺杀,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终结。2.屋大维的成就与特点继承凯撒:屋大维是凯撒的养子和继承人,在凯撒被刺后,他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掌握了罗马的统治权。建立元首制:屋大维结束了罗马共和国的内战,建立了元首制,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政治稳定: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行政、军事和财政制度的完善,为罗马帝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罗马和平”时期)。文化繁荣: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文化达到了高峰,涌现了维吉尔、奥维德等著名文学家。3. 对比分析政治角色: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而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统治方式:凯撒试图通过独裁统治改革罗马,但引发了贵族的不满;屋大维则通过元首制巧妙地平衡了权力,实现了长期稳定。历史影响:凯撒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改革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屋大维则完成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开启了罗马的黄金时代。4.易错易混点凯撒不是皇帝:凯撒是终身独裁官,但他并未称帝,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屋大维。元首制与独裁制:凯撒的独裁制是个人集权,而屋大维的元首制是名义上保留共和制,实际上实行君主制。历史地位: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关键人物,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1.下表①和②处应填写( )公元前 49 年,①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 公元前 27 年,②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 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他为终身独裁官 变为罗马帝国A.①罗慕路斯 ②勒穆斯 B.①凯撒 ②汉尼拔C.①罗慕路斯 ②屋大维 D.①凯撒 ②屋大维【答案】D【解析】据题干“公元前 49 年,①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公元前 27 年,②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49 年,指的是古罗马政治家凯撒,他率军进攻罗马,并被元老院任命为终身独裁官。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创立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权力,标志着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因此①处应填写“凯撒”,②处应填写“屋大维”,D 项正确;罗慕路斯和勒穆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人物,汉尼拔是是北非古国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家,ABC 错误,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2.他巧妙运用政治手腕,首创“元首制”,自称“第一公民”,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他是( )A.斯巴达克 B.凯撒 C.屋大维 D.哈里发【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首创‘元首制’”“奥古斯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表面上维护共和制传统,没有称帝,保留元老院,他成为首席元老,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尊号,故题干中的“他”是屋大维,C 项正确;公元前 73 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排除 A 项;公元前 49 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排除 B 项;穆罕默德的继承者被称为“哈里发”,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他从未当上过皇帝,却被人尊称为大帝;他生活在共和制度之下,最终却成为了独裁者;他戎马一生,战功彪炳,给后人留下了影响千年的历法,为后世铭记。他是( )A.大流士 B.屋大维 C.凯撒 D.苏格拉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生活在共和制度之下,最终却成为了独裁者;他戎马一生,战功彪炳,给后人留下了影响千年的历法,为后世铭”和结合所学知识,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儒略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C 项正确;大流士是波斯帝国的皇帝,排除 A 项;屋大维首创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排除 B 项;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某个帝国发展的时空图。据此判断,该帝国的建立者是(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C.凯撒 D.屋大维【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可知,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公元 2 世纪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地跨欧亚非三洲,D 项正确;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 A 项;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 4 世纪,排除 B 项;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他巧妙运用政治手腕,首创“元首制”,自称“第一公民”,并获得了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他是( )A.屋大维 B.凯撒 C.斯巴达克 D.查士丁尼【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被尊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期,A 项正确;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杰出军事统帅、政治家,但他并未首创“元首制”,也未获得“奥古斯都”的称号。元首制是在他去世后才由屋大维建立的,排除 B 项;斯巴达克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的领袖。这次起义虽然对罗马奴隶制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与“元首制”或“奥古斯都”等称号无关,排除 C 项;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他最著名的成就是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他与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体制或“元首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易错 05 世界近代史易错陷阱 1:华盛顿与拿破仑【易错典例】下表是某一文献的目录。这一文献的作者是( )第一章 资产者和无产者第二章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第四章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A.杰斐逊 B.华盛顿 C.拿破仑 D.马克思常见错因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思想理论发展历程中,人物贡献多维度且相互关联。易错剖析纠错攻略 对比分析两人成就【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的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解答过程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 项正确;杰斐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与材料中的共产党人无关,排除 A 项;华盛顿是美国总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B 项;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人物,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表,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项。故选 D 项。【避错总结】华盛顿和拿破仑是近代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们分别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各自国家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他们的对比分析:1.华盛顿的成就与特点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总司令,领导大陆军击败了英国军队,实现了美国的独立。政治贡献:他是美国首任总统,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包括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民主精神:华盛顿拒绝成为终身总统,树立了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传统,体现了对民主制度的尊重。影响:他被誉为“美国国父”,其领导风格和民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拿破仑的成就与特点军事天才: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军事领袖,通过一系列战役(如奥斯特里茨战役)确立了法国的欧洲霸权。政治改革:他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推行了《拿破仑法典》,对欧洲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独裁统治:拿破仑自封为皇帝,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虽然推动了改革,但也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结局: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最终在那里去世。3.对比分析政治角色: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统,而拿破仑是法国的皇帝和军事独裁者。统治方式:华盛顿坚持民主原则,拒绝独裁;拿破仑则通过军事力量建立帝国,实行独裁统治。历史影响: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其影响主要集中在美国;拿破仑的军事征服和法律改革影响了整个欧洲。结局:华盛顿功成身退,成为民主典范;拿破仑最终失败,被流放至死。4.易错易混点华盛顿不是皇帝:华盛顿是总统,坚持民主制度;拿破仑是皇帝,实行独裁统治。影响范围:华盛顿的影响主要在美国,而拿破仑的影响遍及欧洲。历史评价:华盛顿被视为民主的象征,拿破仑则因其军事才能和独裁统治而备受争议。1.某同学在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时查阅了如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是( )1799 年,他组成了一个新的政府1804 年,主持制定的民法典颁布实施1804 年,他加冕称帝1812 年,远征俄国失败A.路易十六 B.拿破仑 C.华盛顿 D.罗伯斯庇尔【答案】B【解析】据题干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799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建新政府。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1804 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2 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1815 年,兵败滑铁卢,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因此,题干资料的历史人物是拿破仑,B 项正确;1793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排除 A项;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排除 C 项;罗伯斯庇尔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后在热月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流芳百世”。这是一位为伟人的人生旅程。该人物是( )A.伯里克利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拿破仑【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军队统帅、战功显赫;拒戴王冠、甘为布衣;宪法立国、美国奠基;道德操守、流芳百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人是华盛顿。华盛顿带领美国赢得独立战争,获得独立,主持制定了美国宪法,领导创立并完善了共和政体,担任美国首任总统,为美国的发展奠基,C 项正确;公元前5 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政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 A 项;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物,排除 B 项;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应是(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A.人性之光——人的解放 B.寻梦东方——探险之路C.问道政治——革命之路 D.技术创新——蒸汽时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人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担任护国主,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就任第一任总统,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后上台,解决了内忧外患并建立资产阶级军事帝国,他们都属于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本国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主题是问道政治—革命之路,C 项正确;人性之光—人的解放指的是强调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但丁等,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 A 项;寻梦东方——探险之路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物包括哥伦布、麦哲伦等,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 B 项;技术创新——蒸汽时代指的是工业革命,包括瓦特、史蒂芬森等人物,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华盛顿领导美国颁布了 1787 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废除封建法规,确立资产阶级立法规范,由此分析三者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的民主化,A 项正确;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拿破仑的措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没有推翻殖民统治,排除 B 项;三个人物中,华盛顿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排除 C 项;只有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其他国家没有受到殖民统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5.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下面是王芳同学整理的某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推断该人物是( )时间 1799 年 1804 年 1812 年 1815 年发动政变,组建新政 远征俄国,大败而事件 颁布民法典,加冕称帝 兵败滑铁卢,帝国覆灭府 归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799 年 11 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一个新的政府,1804 年颁布实施《拿破仑法典》,此后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1804 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1812 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由此可知,这位人物应该是拿破仑,D 项正确;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罗伯斯庇尔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均与题干中人物经历不符,排除 ABC项。故选 D 项。易错 06 世界现代史易错陷阱 1:罗斯福与斯大林【易错典例】.丘吉尔评价他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他是( )A.列宁 B.斯大林 C.罗斯福 D.赫鲁晓夫易混淆 20世纪世界面临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建设、民族解放等复杂问题,常见错因易错剖析 不同国家人物应对方式多样纠错攻略 对比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依据“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斯大林,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然而斯大林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期内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化强国,国防实力也显著解答过程上升,在斯大林去世前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B 项正确;列宁执政时期苏联并没有拥有核武器,排除 A 项;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此前的美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排除 C项;赫鲁晓夫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在苏联上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避错总结】政治理念:罗斯福是自由主义者,斯大林是共产主义者。统治方式:罗斯福通过民主制度执政,斯大林通过集权统治控制国家。历史评价:罗斯福被视为伟大的改革者和战争领袖,斯大林则因其集权统治和大清洗而备受争议。1.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时间 1933 年 1942 年 1944 年 1945 年当选总统,为应对经济 作为 26 个国家代表之一 第四次连 作为三巨头之一事件大危机,宣布实施新政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任总统 参加雅尔塔会议A.丘吉尔 B.尼克松 C.斯大林 D.罗斯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宣布实施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1942 年,作为 26 个国家代表之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 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总统;1945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11 日,罗斯福作为三巨头之一参加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雅尔塔会议。故选项 D 符合题意;丘吉尔是英国前首相,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尼克松是第 36 任美国副总统(1953 年-1961 年)与第 37 任美国总统(1969 年-1974 年),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是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2.1933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一封信中写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国家干预)以纠正我们和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您”是指A.丘吉尔 B.斯大林 C.罗斯福 D.杜鲁门【答案】C【解析】根据“1933 年”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明智试验”指罗斯福新政。面对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罗斯福 1933 年上任后立即宣布实行新政,他先后颁布《工业复兴法》等 70 个法案,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所以“您”指的是罗斯福。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3.1933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某国的领导人寄去一封信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据此可以判断收信人应该是A.美国罗斯福B.德国希特勒C.苏联斯大林D.中国蒋介石【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1933 年”和“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 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社会干预经济的先例。由此分析,“明智试验”指的是罗斯福新政,可以判断收信人应该是美国罗斯福。故 A 符合题意;德国希特勒在 1933 年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与题干的“明智试验”不符合。故 B 不符合题意;苏联斯大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与题干的“英国、在现行制度范围内”不符合。故 C 不符合题意;中国蒋介石在 1933 年在进行内战,与题干的“明智试验”不符合。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题干的“1933 年”和“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判断题干的“明智试验”是罗斯福新政。4.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克服一切困难打败了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的国内外敌对势力,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发展生产,实行新经济政策指的是( )A.罗斯福 B.斯大林 C.列宁 D.甘地【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1 年,列宁领导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这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 项正确;罗斯福是美国总统,排除 A 项;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苏联模式,排除 B 项;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5.某同学在百度上输入了如下关键词,他想研究的历史人物是A.戴高乐 B.丘吉尔 C.斯大林 D.罗斯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新政中的《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为保证《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 250 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代表美国向日本宣战,由此可知,他想研究的人物是罗斯福,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一、选择题1.(2024·湖北恩施·一模)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历史上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商鞅 B.吕尚 C.李冰 D.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 项正确;商鞅变法, 吕尚辅佐周武王灭商建周,禹建立夏朝,与材料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2.(2024·山东临沂·一模)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他是古代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在古人心目中,他“为秦孝公明法令……成秦国之业”。材料中的“他”是A.黄帝 B.商鞅 C.李冰 D.韩非【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 为秦孝公明法令……成秦国之业”可知,材料中的“他”是商鞅。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卖买。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是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 B 项符合题意;A 项是“人文始祖”,排除;C 项与都江堰有关,排除;D 项是法家代表人物,排除。故选 B。3.(2024·甘肃武威·二模)“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天府”是人们对成都平原富庶的美誉。这一美誉得益于( )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 B.大禹治黄河水患C.商鞅变法鼓励生产 D.李冰修建都江堰【答案】D【解析】由题干“天府”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D 项正确;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促进农业发展,与题干描述无关,排除 A 项;大禹治理水患与题干描述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无关,排除 B 项;商鞅变法鼓励耕织,促进秦国经济发展,与题干描述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4.(2024·河北承德·三模)有一位作家,在游览中国古代某项工程后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韩非【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某项工程……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李冰的都江堰工程,B 项正确;禹建立了我国古代夏朝,他治理黄河水患获得重要的成功,没有建立水利工程,排除 A 项;商鞅是秦国时期推行变法的人物,促进秦国强大,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李冰,排除 C 项;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2024·山西忻州·一模)下面是某班同学为社团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第一幕 第二幕出生于广东,自幼熟读经 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 第三幕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游 良主张;著书立说,创办报 变法失败,组织保皇会,反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到 纸,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 对资产阶级革命。北京参加乡试。 维新运动。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张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广东”“上书皇帝”“变法改良主张”“参与百日维新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1898 年,领导了百日维新运动,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综上材料指的是康有为,B 项正确;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 A 项;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主张用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C 项;张謇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2024·湖北恩施·三模)蔡元培先生 1925 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袁世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后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于 1925 年逝世,所以该挽联是写给孙中山的,C 项正确;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不符,排除 A 项;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排除 B 项;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7.(2024·云南昆明·一模)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彭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理念。为实现独裁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最终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失败,D 项正确;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使得戊戌变法失败,排除 A 项;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1912 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排除 C 项。故选 D 项。【点睛】8.(2024·陕西西安·一模)“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谜制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材料中的“我”指的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屠呦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谜制取青蒿提取物,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 项正确;钱学森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排除 A 项;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 B 项;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排除 C 项。故选 D 项。9.(2024·河南·二模)“受古籍启发,她发现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为拯救全世界人类的生命作出了贡献,如果用拯救了多少人来衡量一个人多伟大,那么毫无疑问,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她发现一种全新的抗疟药,为拯救全世界人类的生命作出了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 世纪 70 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D 项正确;“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排除 AB 项;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0.(2024·广东·三模)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曾这样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杰出人物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呦 D.杨利伟【答案】B【解析】依据“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该杰出人物是袁隆平,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B 正确;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为“两弹一星”国防科技作出了积极贡献,A 排除;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学家,研制出了青蒿素,C 排除;杨利伟是我国著名航天员,D 排除。故选 B。11.(2024·湖南长沙·一模)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应是(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A.人性之光——人的解放 B.寻梦东方——探险之路C.问道政治——革命之路 D.技术创新——蒸汽时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人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担任护国主,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就任第一任总统,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后上台,解决了内忧外患并建立资产阶级军事帝国,他们都属于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本国革命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主题是问道政治—革命之路,C 项正确;人性之光—人的解放指的是强调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但丁等,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 A 项;寻梦东方——探险之路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人物包括哥伦布、麦哲伦等,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 B 项;技术创新——蒸汽时代指的是工业革命,包括瓦特、史蒂芬森等人物,与题干人物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2.(2024·福建莆田·一模)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1.维护国家统一2.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3.战争结束后被刺杀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罗斯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60 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领导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在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被动的局面。战争结束后被刺杀,C 项正确;华盛顿领导力美国独立战争,排除 A 项;拿破仑是法兰西第一帝国 的创立者,排除 B 项;罗斯福是美国总统,进行了新政,帮助美国解决了经济危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2024·河北唐山·三模)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时间 1799 年 1804 年 1812 年 1815 年发动政变,组建 颁布实施《民法典》,加 远征俄国 滑铁卢战役失败,被事件新政府 冕称帝 失败 迫退位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林肯【答案】C【解析】拿破仑 1799 年发动雾月政变,颁布《民法典》,远征俄国,后来在滑铁卢战役失败,被迫退位。C 项正确;克伦威尔领导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 A 项;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领导者,排除 B 项;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总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3 历史人物与贡献易混易错(原卷版)备战2025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pdf 专题03 历史人物与贡献易混易错(解析版)备战2025年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