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观点论述提升专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国古代史观点论述提升专题

资源简介

主题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观点1: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相关史事: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隋的统一
阐述或说明:秦的统一,结東了秋战国以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一系列措施告施巩固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采纳主父假的建议,实施“推恩令",思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专卖,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隋文帝灭陈朝,再次统一全国,结束了长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时期社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观点2:新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关史事:对新疆的管辖.对西藏的管辖,与台湾的关系
阐述或说明: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清初,通过平定噶尔丹与回部大、小和卓叛乱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初,通过册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创立金瓶製签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三国时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元朝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总之,新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题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观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泽被后世
相关史事:中国古代工程、思想、文史、科技、医学、农学等领域成就
阐述或说明: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古代工程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史领域,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唐诗宋词以及四大名著等造就了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在科技领域,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汉张仲景编著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农业巨著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等。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丰硕,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观点2: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
相关史事: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阐述或说明:春秋后期,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对后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期的孔子是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培养弟子三千,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他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为后世治国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和高尚品质。
观点3: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相关史事:都江堰,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阐述或说明: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明长城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建筑水平高超,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综上可知,我国古代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观点 4:中国古代科技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相关史事: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阐述或说明: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技的发展长期领先世界。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传入欧洲后,在新航路的开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后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取得卓越的成就,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主题3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观点1:我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相关史事: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阐述或说明: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珍贵文献。唐朝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品,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解和友好往来。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也学习、吸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观点2: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互鉴的作用
相关史事;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阐述或说明: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开辟了沟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并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其口述而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地理、历史和风俗情况,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并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互鉴的作用。
观点 3: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国家发展
相关史事: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阐述或说明: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都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的对外交往使得唐朝的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国家,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唐朝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唐朝文化更加辉煌。清朝时期,统治者为维护专制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封闭容易导致落后,开放有利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