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5年4月19日9:00一11:30】
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克里特文明逐渐被迈锡尼文明取代,克里特文明的筱多特色也因此
绵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消失。文明中心也从克里特岛转移到了迈锡尼等地区。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与地中海周边
的文明交流互鉴更加密切。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来自埃及和近东的物品。比如,在迈锡尼道


址的祭祀中心区域,就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法老阿蒙霍特善三世名字的袖陶盛牌的大块残
注意事项:
片。公元前1300年左右,迈锅尼文明选入鼎盛时期,彩响着伯罗奔尼撒半岛及整个爱琴海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地区。公元前1100年,斑势的“多利安人”入侵,迈锡尼文明随之毁灭,古希胎进入被称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作“黑暗时代”的大混乱时期。公元前8世纪,希腊社会逐渐从迈畅尼文明袭亡后的低潮中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重新发辰起来,这一时期,古希脂除了从近东和埃及引入了艺术品和手工制品外,更主要的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是向更加发达的东方文明学习了包括语言、文字等在内的精种文明。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文明的安流互鉴不应改变主体文明的基本特性,早期中国和平期希腊在与其他文明的
交流互鉴过程中都保持了各自主体文明的基本特性。中国在周代形成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包
一、阅读(70分)
括分封制、宗法剃、礼乐制等,却是基于中国文明本土特色而建立起来的,这为后来中华文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明的发辰莫定了重委基础。希胎在古风时代〔约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00年)形成的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邦制度和各种政治制度,包括贵族制、俗主制等,也是基于希腊本土土爆而形成的,并为后
材料一:
朵的希腊文明框定了发展方向。阁此,平期中国和平期希腊与共他文明的交流互整,只是在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碰琅,不晰滋养和
社会的茱些层而上进一步巩因了共原本就存在的背性。
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滨进作
(摘编自李永斌《早期中国和早期希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出了英基性贡献。”古代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出现了百家
材料二:
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高峰,涌现出了孔子、爱子、老子等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家。大约同一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这里所谓的“不齐”,指的是差异与多元,是
时期的希腊也正处于文化高废繁荣的古典时代,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
非物的常态。而在人类文明历史中,多元也是人类文明历史与现实的呈现。差异性源自文明
多文化巨匠。
各自之独特性,是文明多元的基础。每种文明既包含着可“攻玉”的“他山之石”,也存在
古典文明能够走向繁荣,得益于这个文明长期以来不断发展和积累的社会土壤,同时池
着限制自身发展的缺陷,因此差异并不意味着优劣。然而,克服缺陷仅靠文明的自身反思远
是其充分借鉴吸收共他文明要素的结采。古代中国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在各自的发展早期,
运不够,还需要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点,当然,反思白身也多半是以其他文明为镜。可见,文
就与其他文明有着半富多样的交流互鉴,并最终将其它文明中的优秀要素融入到本土主体
明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多元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奖性,也是构成文明交流互
文明中,形成了殺具特色的古典文明。
鉴的前提和基础。进行文明的交流互鉴,需要解决如何对特不同文明之间“蓝异”的问题。
早期中国文明在发展进程中蒸本上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明发展快、程
文明交流互鉴要“尊重差异”,差异是交流互鉴的“资源”,是交流互整的动力。交流
度高,因而中原地区借整和吸纳的主要是其他文明中的一些具体的物质文明。平在夏朗时期
互鉴实吼了各文明之间物质、精神等资源的“交换”。尊重差异是了解差异的前提。对话是
(约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1600年)、中国就通过欧亚草原与其他文明有了较为频繁的
了解差异、认识其他丈明最为直接的途径。文明对话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模式。对话能不
交流。源自西亚和欧亚草原的绵羊、背牛、小麦等先后传入中国。同样,在中国圳化的水稻
能有效开展,取决于双方对被此“差异”是否真正尊重。“对话的目的不在于转变他者。”
等农作物、列养的家猪等动物,养蚕织丝等技术,也经过中亚传入到了西亚。商代(的公元
对话不是为了闲述各自的立场,而是虚心倾听,耐心交流,认识其他文明的长处以及自身的
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不仅延续了夏朝通过欧亚草原与中亚及西亚进行的商贸活动,
块格,进而正视差异的存在。
还与东南亚有着广泛的往来。越南永窝省常出土过4件牙璋,这些牙璋的形制特点与二里
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立在共同认同的基础上,当然,这样的认同是一种以最为根本
岗出土的商代牙璋十分相似。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时期,尽管有政权的更迭,但平期中图
的原则作为内容的认同,同时也是交流互鉴能够运行的基础。封闭的个体之间无法展开对诺
文明的中心区域从未发生转移。总体来说,早期中国文明没有出现断裂,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以及交流互鉴,是主在开放性之上的彼此共同认可才是能够实现交流互鉴的前提。“同”既
互鉴在整体上也呈现出扩大化的总势。
是构成关系的基咄,也是活动得以辰开的前提,基本的认同是结成关系的纽带。但过度地追
古代希腊平在克里特文明时期就与近东和埃及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互鉴。克里特
求“同”,又将会以消解关系各方的益异为代价。“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多
岛位于爱琴海南部,是连接西亚和北非的查要框纽。约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680年,
元且和谐才能促成万物生长,完全同一的一元化则无法持续和发展。
克里特岛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宫殿为中心的早期国家,这很可能是克里特岛上的原始部落受
在“求同存异”中保留差异,还需要进一步在差异中子求“和谐”,即“异中求和”。
到近东王宫国家的影响而快速发展起米的。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很多同时期埃及
在差异中寻求文明的和谐,首先是“群而不党”。文明之间的交往,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
的手工制品。同时,克里特文明颇具特色的壁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也对埃及和近东的艺术产
本质上有相道之处。文明之间以草重差异为前提的交往,是合而为“群”,群集而汇聚成人
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贞)
活文试愿卷第2页(共8页)高 2022 级绵阳市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B(“催生了包括柏拉图在内的众多哲学家”错)
2. C(“是保持自身主体文明基本特性的前提与基础”错)
3. C(A.“材料一论述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彼此之间的文明交流情况”错;B. “并着重区分 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差异”错;D.“对话对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错。)
4. ①文明发展进程方面:早期中国文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文明中心未发生转移;早期希腊
文明的发展具有割裂性,文明中心曾发生转移; ②文明交流互鉴内容方面:早期中国主要吸纳和借鉴其他文明中的具体的物质文明;早期
希腊侧重学习其他地区的精神文明。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5. ①主体特征鲜明:《霓裳羽衣曲》虽融合西域音乐元素,但未改变中原地区的传统审美特
点; ②存在共同认同: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在舞蹈意境特点上有共同之处,促进文明的交流;
③尊重差异:《霓裳羽衣曲》尊重节奏上的差异,西域和中原的音乐元素在作品中都有体现。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6 分)
6. A(B“田杏不仅农村生活经验丰富”错;C“马永善对于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错;D“以
女演员田杏的视角”错,“小官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友善与真诚”错。)
7. A(“表现了马永善面对镜头时的紧张和局促”错)
8. 改变:拍摄让马永善的生活状态短暂改变,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度,心境也发生变化;
没有改变:拍摄后,马永善生活回到原点,孤独的状态依然存在,乡村的边缘地位也未变。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9. ①展现人物性格特点:“闷子”是他真实性格的反映,表现出他木讷、不善言辞的特点;
②映射人物内心世界:他接受“马永善”的称呼,体现了他渴望被认可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③体现人物的边缘化:“杨本丁”本名被遗忘,暗示其真实身份被漠视,自我存在感低;
④引发读者思考:通过称呼的变化,引导读者思考对主人公身份认同、社会角色等的思考。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共 6 分)
10. B E H (每处 1 分,断四处及以上得 0 分,共 3 分) 11. D
12. D(“希望借此让江邻几的文章能够流传于世”错。) 13.
(1)每当有人询问,(他)总能回答,即使善辩之人也不能使他理屈词穷,事后却沉默得 如同不善言辞的人。
(画线处各 1 分,共 4 分)
(2)然而刚刚与他们交游往来,却突然就为他们的离世而痛哭,接着为他们撰写墓志铭,
这真是令人叹息啊!
(画线处各 1 分,共 4 分) 14. ①感慨江邻几仕途坎坷:江邻几才能卓越,却久未受到重用,才华得不到施展;
②感慨江邻几命运无常:朝廷刚刚准备委以重任,他却在此时去世,让人惋惜。
第 1页
(答对 1 点得 1 分,答对 2 点得满分,共 3 分)
15. B(“水面也飘满了被风吹落的树叶”错) 16. ①壮心未泯:诗人虽遭排挤,但依然怀有壮志豪情,心中渴望对国家有所作为;
②知音难觅:诗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倾诉,这种孤独让他内心感到无比苦闷;
③无奈自嘲:他知道在当时环境下,自己的壮志难以实现,自嘲中蕴含着无奈。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共 6 分)
17.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每句 1 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共 6 分)
18. ①渲染氛围:“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为文章营造了一种宁静又略带沧桑的氛围;
②暗示时间流逝:强调了雪落的现象是过去一直存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轮回;
③反映心境:表现我对“落雪”现象已习以为常,和后文“我”已不注意落雪构成联系。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两点得满分,共 4 分)
19. 示例:在我把怕冻的东西一一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好棉门帘之后,寒风还是进来了。
(改对 1 处得 2 分,该对 2 处得 4 分) 20. 答案示例
词语 错字 修改 原因说明
寒喧 喧 暄 词语意思是“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内容”,“口”旁多和语言相关,“日” 旁多与太阳有关,这里与“寒”相对。所以应用“暄”字。
苞米竿 竿 秆 词语意思是“玉米的秸秆”,“ ”旁多和多和竹子相关,“禾”旁
多与农作物有关,所以应用“秆”字。
(找出错别字 1 分,改对 1 分,说明原因 1 分,共 3 分) 21.答案示例 跟植物同眠要当心 ①直指核心:直接点明文本中关于在卧室摆放植物存在风险;
②吸引读者:“要当心”具有警示意味,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
居室绿植——双刃剑 ①生动形象: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居室养绿植既有益处也有潜在危害。
②体现客观:说明在居室养绿植具有两面性,更加符合客观事实。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22. A(前一个“可以”是“能够”的意思;后一个“可以”是“值得”的意思) 23.参照《2024 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第 2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生名休复,字邻几。他为人外表看似简朴旷达,实则内在修养严谨,从不被利欲轻
易动摇。他勤奋治学,博览群书,通晓各领域知识却不以此自夸。每当有人询问,(他)
总能回答,即使善辩之人也不能使他理屈词穷,事后却沉默得如同不善言辞的人。他写的
文章纯朴雅致,尤其擅长诗歌创作,风格淡泊悠远,常能抵达他人未曾企及的地方。他擅
长隶书,喜爱弹琴、下棋和饮酒。与人交往时,情谊随岁月愈加深厚。对宗族孝顺,侍奉
守寡的姑母如同亲生母亲。天圣年间,与尹师鲁、苏子美交游,当时已负盛名。
庆历年间,朝中奸佞小人欲构陷执政大臣,想借故将其罢黜。先生挚友苏子美(苏舜
钦)作为杜丞相(杜衍)之婿,因参与纪念字神仓颉的赛神会的宴饮活动遭弹劾(注:有
人举报苏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擅自挪用卖废纸的钱让歌妓奏乐,并想借此机会动摇杜衍的
地位),一时之间知名文士多受牵连被贬。先生也因此被撤职,贬任蔡州商税监。多年后
复职为集贤校理,担任修起居注,累迁至刑部郎中。他治理百姓时说:“为政是为了使百
姓安定,只需不骚扰他们罢了。”因此所到之处,百姓都喜欢他的宽简政策。至于辨析疑
难案件,有时会权变用术,处理无不恰当,但他并不常用此道,也不自以为有才能。
先生的议论很多,所有与他交游者无不称赞其贤德,但当权者长期未予重用。自从他
担任修起居注,士大夫们开始庆贺,认为当权者将要重用他,而将要用他的人也自以为得
到了人才,现实却突然离世。唉,这难道不是命运使然吗!
材料二
我私下不自量力,年轻时学习撰写碑铭,因而得以记录当代贤士大夫的功业德行。自
明道、景佑年间以来,诸多名公巨卿的事迹多留存于我的文章中。至于平素握手言欢、意
气风发的朋友故旧,可称为一时盛事。然而刚刚与他们交游往来,却突然就为他们的离世
而痛哭,接着为他们撰写墓志铭,这真是令人叹息啊!
自尹师鲁去世到如今二十五年间,相继离世者达二十人,其中由我撰写铭文的已逾二
十人,更有未及撰文或虽撰文却非故交者,皆未计入。又有那些我未能撰写铭文或非至交
旧识者都不计算在内。唉,何其之多啊!不仅善人君子难得易失、交游零落如此,回望身
世死生盛衰之际,更令人悲从中来!其中更有不幸遭遇忧患、触犯法网,以致困顿流离而
死者;或有仕途坎坷、抱负难展而亡者,唯有文章尚存于世的,更令人哀伤!
陈留江邻几,曾与圣俞(梅尧臣)、子美(苏舜钦)交游,又与圣俞同时离世。我已
为其撰写墓志铭,十五年后调任淮西时,又在其家获得文集,于是为之作序。邻几是位坚
毅仁厚的君子。虽然当时颇有名气,但仕途多年未能晋升,晚年朝廷方欲重用,未及起用
便逝世了。他的学问广博,文辞雅正深邃精粹,议论大多有所阐发,诗歌尤其清新淡泊、
闲适超逸令人喜爱。不过他的文章已自行流传于世,自然不需我的评说妄加轻重。我之所
以特别在此记述,实因有所感怀而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