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展开,再以问题探究设问,得出引起战火燃起事件,从而引出背景,分析出爆发的原因和失败的必然性;然后通过条约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最后结合史料全面体会鸦片战争的影响;本课设计主要通过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标与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高一的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已经有一定的知识贮备,战争过程等不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化,让学生自己去看教材理解。高中历史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分析能力,所以本课以引导分析战争的原因、战败的原因与影响为重点,这也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问题探究、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教学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2)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历史背景,认识到战争爆发和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3)理解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大庆的一段讲话,指出习总书记的这番话不单是因为祖国强大了,我们有底气了,更因为我们曾经历过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不忘历史方能勇往直前,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鸦片战争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引言、p50第一部分,并结合所给材料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一 1827年,柏金汉(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公开演讲说,“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其人富有积极消费的性格,如果把那个国家的市场开放给自由贸易商人,英国货物在那个市场上的销售量会比其余全世界上的总销售量还大。”材料二材料三 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 ----林则徐奏折(节选)材料四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1页—52页《历史纵横》段,概括鸦片战争过程,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并分析其危害。过程(1840.6——1842.8)学生了解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中,清朝为什么会失败?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分别从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对比,学生经过分析的出:英国的强大先进,中国的腐朽落后,最后指出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掌握《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内容及危害分析鸦片战争影响条约内容危害《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的开端。概念解释: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从国家地位来看: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一定程度上受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主权不能完全自主。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从国家经济结构看: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不断壮大,落后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社会状态已开始近代化的过程。二、第二次鸦片战争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2页——53页,结合所给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并归纳过程、结果。材料一 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力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伯爵致包令博士函》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回答: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英国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根据条约内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探究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提示:从两次战争目的、性质、时间、发动国家、势力范围扩展、影响分析合作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钰《改革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 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消极影响: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影响:客观上向中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先进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本课小结:(板书设计) 一、 鸦片战争 1.战争的原因 2.战败的原因 3.屈辱之约 4.战争的影响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的原因 2.屈辱之约 3.战争的影响战争反思: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可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只有勇于低头,汲取教训、改革求变,才能在帝国毁灭的废墟上迎接民族新生。播放的一段讲话:国家的未来在青年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