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结合植物的生长规律,加工提炼了许多农业生产指南,《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至今对农业生产还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谚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农民忙着春耕播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时节气温回升,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B.播种前要疏松土壤,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C.播种在肥沃的土壤,为种子萌发提供更多的营养D.播种后适时浇水,为种子萌发提供适量的水分2.《齐民要术》中记载:“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即用斧背捶打枣树树干,破坏枣树的部分结构,阻止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从而提高枣的产量。枣树被破坏的结构和被阻止向下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A.导管、无机物 B.导管、有机物C.筛管、无机物 D.筛管、有机物“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在学习了《植物的生活》后同学们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3.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小明准备150粒黄豆种子均分5组,分别在5个装置中均匀地撒入30粒种子,条件设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组装置使用30粒种子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B.②和⑤对照可同时探究光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可将种子放在与装置③相同的环境中D.装置④中的种子淹没在水中是模拟缺少氧气的环境4.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组装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两套实验装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装置都应放置于温暖的地方B.甲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C.燃烧的蜡烛放入甲装置中将会熄灭D.甲、乙装置中温度计示数分别不变、升高“绿化校园,从我做起!”根据生物学科学习要求,学校开辟了校园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绿色植物种植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5.小军同学所在的生物小组,尝试对番茄幼苗进行移栽,移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其主要目的不相符的是( )A.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B.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C.移栽后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等D.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6.小芳同学所在生物小组进行了“校园绿化方案设计活动”,从合理、经济的角度考虑,下列不太符合要求的是( )A.大量选用名贵花草树木,丰富学校植被品种B.注重植物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C.注意花草树木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D.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环境布局大改动7.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A.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绿色植物释放了二氧化碳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C.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提高大气湿度D.绿色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8.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在采摘过程中提倡“一芽一叶”(如图)。下列关于信阳毛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芽中含有分生组织B.芽能逐渐发育成新的枝条C.叶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D.信阳毛尖的叶片属于生殖器官9.“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情况下,受精卵形成场所是②B.①可以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激素C.④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D.胎儿是由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10.你和同龄人都在步入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青春期,这是一个身体上和心理上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已经长大,遇到事情不需要跟家长交流B.对异性会产生朦胧依恋,应该禁止交往C.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一般早于男孩D.进入青春期,男女的生殖器官才开始发育二、综合题11.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问天”实验舱里的水稻种子完成了从萌发、生长、灌浆到接穗的全生命周期。此次实验,是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在轨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空间培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萌发过程中,图乙中的⑦是由胚中的 (填结构名称)发育而来,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图甲中 (填序号)。(2)实验过程中,航天员要定时向培养盒中注入营养液,营养液能为水稻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水稻根尖成熟区有大量的 ,增加了吸收面积。水稻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茎、叶中的 运输到叶片,用于各项生命活动。(3)水稻能自花传粉,由此可知水稻花的主要结构是 。图丙中花粉成熟后,水稻花必须经历传粉和 过程,才能发育为甲。水稻成熟后,收获的水稻粒实际上是果实,由图丙中的[ ] 发育而来([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12.小秦以时间为主线,梳理了探究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理解科学家在探索光合作用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逐步解开光合作用之谜。回答下列问题:(1)17世纪,海尔蒙特把一棵柳树种在装有烘干土壤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而土壤(烘干后称重)只减少了50多克。他认为柳树质量增加,是吸收了70多千克水造成的。事实上,植物吸收的水只有一小部分被自身利用,大部分水通过图2中的 (填序号)散失了。实验中土壤质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柳树从土壤中吸收了 。(2)普利斯特利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进行上图实验,B钟罩内小鼠很快死亡,A钟罩内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他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因动物呼吸而变“污浊”的空气。植物更新空气实际上是植物 作用释放氧气,同时吸收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该实验先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再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后叶片变成 色,然后用碘蒸气熏蒸,发现叶片的 (填“甲”或“乙”)部分变蓝。如果用叶片变蓝部分制做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出现蓝色颗粒的部分应该是图2中的 (填“①”、“②”、“③”或“④”)。13.番茄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番茄红素,营养价值高,是常见的食用蔬菜。图1为番茄叶片的三大生理作用示意图,图2为番茄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 (1)B过程代表叶的 作用,该生理活动能拉动水在植物体内运输。(2)番茄园中如果出现积水,种植户会及时排涝,这样做有利于番茄根部细胞进行图1所示A过程,根部细胞进行A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3)根据图2中曲线变化,判断出曲线1对应图1中的 (填字母)过程。番茄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细胞中的 (填结构)被利用。(4)夏季晴朗的白天,小军同学在6时和18时各摘取两片大小、形状均相似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 时所取叶片蓝色更深。(5)番茄采摘后,为了延长番茄保存时间,应适当降低A过程,目的是 。(6)在日常农业生产中,果农为番茄增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2点即可)三、实验探究题14.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对根生长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番茄作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番茄幼根生长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①准备60粒番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长成幼苗;②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相应编号为A、B、C、D、E、F;③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基本一致的番茄幼苗30株,每株剪取图示区域A(10mm)根段,再将30根根段随机平均分成6组;④将6组根段分别浸泡在步骤②配制的生长素溶液中;⑤两天后,将上述6组根段取出,测量根段的长度并求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生长素浓度(ppm) 0 10-11 10-10 10-9 10-8 10-7根段平均长度(mm) 12.0 12.3 12.8 12.4 11.2 10.6(1)小何同学发现①中有55株幼苗从土壤中钻了出来,另外5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很广,几乎各部位都有,但分布不均匀,大多集中在细胞分裂、分化旺盛的部位,据此推测茎中生长素主要分布在 ,从而促进茎加粗生长。(3)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分析上表可知,生长素浓度为 ppm左右时对番茄幼根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4)本实验除变量不同外,所选用的番茄幼苗长势、长度、粗细等基本一致,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其目的是 。(5)实验所选取的根段取自区域A而不是区域B,是由于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区域A中 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伸长。《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参考答案1.C 2.D3.B 4.D5.B 6.A 7.A8.D9.B10.C11.(1) 胚芽 ⑤(2) 根毛 导管(3) 雄蕊和雌蕊 受精 ④子房12.(1) ⑤ 无机盐(2) 光合 二氧化碳(3)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黄白 甲 ②13.(1)蒸腾(2)线粒体(3) C 叶绿体(4)18(5)减少有机物的消耗(6)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14.(1)胚不完整或处于休眠期(2)形成层(3)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10-10(4)控制单一变量(5)分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