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单元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的物种交流时空坐标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思考: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及成因?特点: ①时间长,速度慢;②物种少;③范围有限,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④以陆路为主。成因: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②交通运输业的落后;③食物保鲜技术的落后。一、美洲物种的外传(一)背景1、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发现;2、欧洲早期殖民扩张;3、世界市场的出现及逐渐扩展;4、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自身的优势。(产量高,气候适应性强,便于储藏、加工)(二)表现: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至亚洲、非洲等其他洲。1、玉米的外传(粮食作物)(1)传入欧洲①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②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③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2)传入中国①明朝时传入(西北、西南、东南沿海),由丘陵山地拓展到平原地区。②清朝前期,全国各地多有种植;③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④鸦片战争前,已遍布全国。2、马铃薯、甘薯的外传(粮食作物)(1)传入欧洲马铃薯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2)传入中国: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思考:为何玉米、番薯能在明朝广泛种植?①明朝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产量需求高;②玉米、甘薯具有耐旱耐瘠、高产稳产的特点,适应不同土壤的环境。③储藏和种植技术的提高④人民自发种植与政府的推广。思考:新粮食作物的引入产生了什么影响?①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提高,促进人口增长;②促进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③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④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⑤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3、番茄的外传(1)传入欧洲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思考:美洲物种在欧洲的传播有怎样的特点?由拒绝到接受、由庭院种植到全面推广、品种不断得到优化(2)传入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4、辣椒的外传(蔬菜作物)(1)传入欧洲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辣椒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2)传入中国:明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类别 物种粮食类 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 黄瓜、豌豆经济类 甘蔗禽畜类 鸡、猪、羊、牛、驴、马(二)影响改变了美洲的粮食结构,小麦、水稻成为美洲前两大农作物;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思考:咖啡的传播产生了哪些影响?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习惯;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丰富了物质生活,有利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1)非洲:玉米使干旱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中国: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扩大了种植面积。(3)欧洲: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加速了人口增长。2、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种植、小麦在北美推广,改变食物结构、丰富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也用作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人类日常生活。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对外贸易。(2)中国:外来农作物增加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商品经济发展。4、新物种 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1)对美洲:食草的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对中国:①使得以前不适应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②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3)对世界:生态失衡(一些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下泛滥成灾)。5、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等级。思考:食物物种交流有什么特点?①欧洲起着主导作用;②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内容丰富;③范围具有全球性;④时间具有长期性;⑤物种交流伴随着文化交流;⑥结果具有双重性。结合课本及材料思考:咖啡与咖啡馆在英国发展的历史,折射出英国怎样历史发展的进程。咖啡馆里的英国历史咖啡原产于非洲,伦敦的第一家咖啡馆在1652年开办,之后迅速推广,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喝咖啡被认为是有品位,乐于接受新思想。查理二世担心它们会成为阴谋造反的中心,予以取缔。舆论立即大哗,咖啡店主由托马斯·加拉韦领头,组织了请愿团进行抗议。胡克的日记显示,他和他的科学家同行在咖啡馆里进行学术讨论,同制造实验仪器的技工谈判,有时还在咖啡馆里做科学实验。……现代科学的奠基之作——牛顿的《原理》起源于咖啡馆。答案示例新航路的开辟后,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咖啡贸易实现资本积累,力量逐步强大;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兴起发展,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咖啡馆作为重要的社交场所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国王取缔咖啡馆体现了王权的专制性,激起了新兴阶级的不满,他们的抗议有利于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随着思想的解放和经济发展,英国近代科学兴起并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英国咖啡馆的发展见证了英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