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概念解释】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世界市场则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或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世界市场促进商业贸易,商业贸易巩固、扩大世界市场。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形成的过程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重大事件 主要途径 发展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雏形出现)
17世纪至18世纪 早期殖民 扩张 殖民扩张 争夺霸权 欧洲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武力侵略 商品输出 越来越来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绝大多数亚非拉被卷入资义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回顾】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经济侵略方式 时期 本质 表现 目的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辅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控制殖民地的市场 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都是列强经济侵略掠夺财富的手段
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为辅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控制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开银行、办工厂、修铁路、开矿、贷款
(二)形成的原因
1、根本推动力:资本主义开放性和扩张性。
2、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3、助推剂:两次工业革命。
4、技术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
(三)形成的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性、扩张性: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国际分工发展,垄断企业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3、不平等性:资本主义国家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人类的社会进步。
5、欧美主导:以欧美工业国家为中心。
(四)形成的影响
1、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随着全球贸易的扩张,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开启。
2、对欧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欧美的全球中心地位奠定了经济基础。
3、对殖民地:①导致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加剧了东西方的差距,使得近代东方从属于西方;②客观上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加速了落后地区的现代化过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一)贸易中心的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里斯本(葡)、塞维利亚(西)、安特卫普(比)、阿姆斯特丹(荷)、伦敦(英)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2、新的亚洲贸易中心的形成: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3、新的贸易航线、枢纽的形成: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近代西方
(1)商品交易所
①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比利时)开业;
②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2)创立银行
①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创立了银行;(职能: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②1694年,经英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
特权: 在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供贷款以及发行银行券等方面有一定特权。
地位: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3)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4)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5)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各国相继采用。
(6)股份制贸易公司:
目的:有效垄断对外贸易
代表:
英、荷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印度、东南亚)
法、荷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美洲、加勒比海)
性质:具有部分国家职能、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对外贸易的商业公司。
特点:(根据教材史料阅读与历史纵横概括)
享有国家给予的经济、政治、军事特权; ②垄断对外贸易; ③殖民扩张。
(6)股份制贸易公司:
影响:
①对世界: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创新;
②对欧洲: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加速了殖民掠夺,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思考: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解散东印度公司的原因
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不利于英国对外商品倾销和掠夺原料。
2、近代中国
(1)背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2)表现:
银行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②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股票
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 ②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证券机构: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大型百货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3)影响: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首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积极:①有利于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②有利于抵制列强侵略;③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④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局限:①起步晚;②发展不独立(官僚干预、外资干预)由官僚主导到官商合作;③具有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
(三)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多
1、欧洲商品市场
①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
2、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奴隶成为贸易商品,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英国后来居上。
3、鸦片贸易: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后来,美国等国也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
(四)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思考:材料反映的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时间 商业贸易的变化 世界市场的发展
西方 中国
新航路开辟 16世纪 商品种类增加 商业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变化 海外贸易扩大 白银货币化 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 17-18世纪 股份制贸易公司 证券交易与股票市场 闭关锁国 海外贸易缩小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世纪 海外市场拓展 商品输出为主 沦为倾销市场与原料产地 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垄断组织出现 资本输出为主 现代银行、股份制企业与股票市场、百货公司陆续出现 最终形成
三、课堂总结
世界市场给中国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