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视频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在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曙光最早照亮世界的东方。从公元1001年至1500年,在世界重大的科技成就中,中国占58%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4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材料二: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材料一: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很少再被使用。
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术存在哪些弊端。
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
材料三:一个版1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刻制了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时一激动,最后一个字刻坏了,前功尽弃。。
【科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毕昇(约970-1051)塑像
1、发明:
2、制作流程:
【北宋】毕昇
(1)胶泥刻字;(2)烧制字模;
(3)排字固版;(4)印刷拆板;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探究】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体会毕昇的创新“新”在哪里
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省时、省力、省材。
【科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发展:
(1)后来,能工巧匠又发明了木活字。
(2)元朝科学家王祯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并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
(3)元朝中期,锡活字印刷出现。


雕版
印刷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泥活字
元祯转轮排字法
锡活字
唐朝
北宋
西夏
元朝
元朝中期
【合作探究】梳理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木活字
【科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波斯
欧洲
4.传播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科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5.影响
【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何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
(有利于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
【科技】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展
北宋
北宋末年
先秦时
司南
(天然磁石)
舟师(船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州可谈》
【科技】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自主探究】梳理指南针的发展过程
罗盘
(人造磁铁)
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影响与传播
阿拉伯国家
欧洲
材料: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后来,指南针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唐朝末年
唐朝
宋元时期
元代火铳
元朝
1.发展
【自主探究】梳理火药的发展过程
发明火药
开始运用
到军事领域
更多地用于战争
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揭开了世界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发明火铳(chòng)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2. 影响与传播
欧洲
阿拉伯地区
材料: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海德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我国的火药在 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造纸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培根《新工具》
(1)活字印刷术有利于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
(2)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3)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在哪些领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合作探究】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①基础:继承了隋唐,起点高
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相对)
③经济:持续发展
④对外开放
⑤民族交融
⑥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合作探究】古代科技在中国和欧洲的不同作用给你什么启示?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材料二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
启示:应大力发展科技事业,重视创新,培养人才,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能充分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技】三、天文学的发展
1. 北宋
沈括(1031-1095)
(1)沈括:
①“ 十二气历”
——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梦溪笔谈》
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也包括他自己的不少科学创见,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苏颂:
水运仪象台
它集观测、演示和报时于一身,比欧洲同类天文仪器早了数百年。
【科技】三、天文学的发展
2. 元朝:
郭守敬
简仪
(1)研制出简仪等近 20 种天文仪器
(2)编成新的历法《授时历》,取
“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郭守敬测定的一年为 365.2425 天,与现行公历的取值几乎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沈括
郭守敬
《梦溪笔谈》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特点:
(1)实用性 (2)经验性(3)总结性 (4)封闭性
简仪
【科技】三、天文学的发展
【文化】四、理学
孔子创立
春秋
继承发展,成为显学
战国
孟子
荀子
焚书坑儒,遭打击
秦朝
儒学独尊
西汉武帝
吸收佛道,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三教合一”遭挑战
隋唐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宋朝
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
【文化】四、理学
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
程朱理学
程颢和程颐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他们将天理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要求人们为人行事必须遵循天理。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1)积极: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我国古代的统治思想,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2)消极: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程颐
【文化】四、理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影响。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文化】五、宋词和元曲
1.宋词
定义:
发展:
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宋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合作探究】为什么词在宋代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 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宋代时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市民阶层壮大),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文化】五、宋词和元曲
1.宋词
词牌:
特点:
代表人物:
填词用的曲调名叫作词牌,如”念奴娇” ,”满江红”,”蝶恋花”等。
词的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词/诗人 生活时代 派别 风格情怀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陆游
北宋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南宋
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
婉约派
豪放派
豪放派
南宋
不少作品抒发了爱国情怀
定义:
形式:
代表人物:
【文化】五、宋词和元曲
2.元曲
散曲和杂剧
元朝在前代说唱、戏曲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元曲
(1)关汉卿:
(2)马致远;(3)王实甫
悲剧《窦娥冤》
这个剧本不仅是窦娥本身的冤案,而且有深刻的呼吁改造社会和吏治的思想。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文化】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作者:
体例:
内容:
地位:
【北宋】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我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纪传体: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
通史: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地史实。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教材研读】完善《资治通鉴》的相关信息。
史学双壁
黄帝
战国
汉武帝
五代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文化】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以下历史人物哪些记载于《史记》?哪些记载于《资治通鉴》?
【知识拓展】
书法
“宋四家”
【知识拓展】
绘画
绘画艺术突出体现在山水、花鸟和风俗画的创作中。元朝著名的画家有赵孟頫 、倪瓒(zàn)、黄公望等。
课堂小结
科技
北宋·毕昇
活字印刷术
史学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指南针、火药
天文学
北宋·沈括、苏颂
元·郭守敬
理学
文学
文化
程颢、程颐、朱熹
宋词
宋诗
元曲
随堂习题
1.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文献描述的技术成就为( )
A. 改进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转轮排字法
C
随堂习题
2.北宋沈括创制的 “十二气历” 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来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取名自 “敬授民时”,使百姓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历法制定的目的是( )
A. 理论创新 B. 服务生产 C. 巩固统治 D. 方便祭祀
B
随堂习题
3.史料记载,魏主(孝文帝)下诏,指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该史料可能出自( )
A. 《黄帝内经》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授时历》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