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分层作业26 元素周期律--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分层作业26 元素周期律--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分层作业26 元素周期律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
A.S B.Si
C.P D.Cl
2.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3.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XH4 B.XH3
C.H2X D.HX
4.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B.碱性:NaOHC.氧化性:Cl2>Br2
D.金属性:Li5.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Cl>H2CO3
B.碱性:NaOH>Mg(OH)2
C.与水反应:Na比Mg剧烈
D.与H2反应:Cl2比S剧烈
6.已知下列原子的半径:
原子 N S O Si
半径r/(10-10m)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P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1.10×10-10m B.0.8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
7.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8.用“>”或“<”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H2SO4    H2SiO3,H2SiO3    H3PO4;
(2)碱性:Ca(OH)2    Mg(OH)2,Mg(OH)2      Al(OH)3;
(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   PH3,H2S   HCl;
(4)还原性:H2O    NH3,H2S    HCl。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     ;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     ;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     ;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     。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9.下图表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或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该图中纵坐标表示(  )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最高化合价 D.原子半径
10.根据下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元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 (10-10 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主要 化合价 最高价 — +2 +1 +5 +7 +1 +5 +3
最低价 -2 — — -3 -1 — -3 —
A.元素原子序数④大于⑦
B.②③号元素不处于同一周期
C.⑤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在以上元素中最强
D.⑧号元素是金属元素
11.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12.把与下列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空格中:
(1)Be、Mg、C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
(2)11~18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3)碱金属单质熔点    。
(4)Na+、Mg2+、Al3+、P3-、S2-、Cl-的半径 。
(5)第3~9号及11~17号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    。
13.某同学为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同浓度的稀盐酸,再将两块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试管中,反应过程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试管b内加入的金属为    (写化学式)。
(2)若加入的两块金属的物质的量相等,且试管中稀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气球状态也如上图所示,则试管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分析判断,实验    [填“(1)”或“(2)”]能证明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C级学科素养创新练
14.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剧烈游动后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
(2)实验用品:     、     、砂纸、镊子、小刀、     。
(3)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填序号) 实验现象 (填序号) 有关化学方程式

B


E
F
(4)实验结论:
金属性强弱:        。
非金属性强弱:      。
分层作业26 元素周期律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D 解析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Si2.C
3.D 解析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XO4,则最高价为+7价,其最低价为+7-8=-1价,即元素在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
4.C 解析 非金属性:Cl>S>P,则酸性:HClO4>H2SO4>H3PO4,A项错误;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B项错误;非金属性:Cl>Br,则单质的氧化性:Cl2>Br2,C项正确;金属性:Li>Be,D项错误。
5.A 解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而氢化物的酸性则与非金属性无关,故HCl的酸性强于H2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6.A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磷原子的半径应在Si和S原子之间,故选A。
7.D
8.答案 (1)> < (2)> > (3)> < (4)<
> ①强 ②强 ③强 ④弱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9.B
10.D 解析 ①最低价为-2价,处于ⅥA族,没有最高价,则①为O;⑤有+7、-1价,则为Cl;③⑥最高正价为+1价,处于ⅠA族,⑥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③为Li,⑥为Na;④⑦有+5、-3价,处于ⅤA族,④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②最高正价为+2价,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大于Li,故②为Mg;⑧最高正价为+3价,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比Cl小,故⑧为B。
元素原子序数④大于⑦,故A正确;②为Mg,③为Li,则②③号元素不处于同一周期,故B正确;⑤为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是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故C正确;⑧为B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11.A 解析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①③正确,②错误;Cl2与H2S发生置换反应:Cl2+H2SS↓+2HCl,说明氧化性:Cl2>S,则非金属性:Cl>S,④正确;不能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多少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⑤错误;与同一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则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⑥正确。
12.答案 (1)B (2)C (3)A (4)E (5)G
解析 (1)Be、Mg、Ca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图像B符合。(2)11~18号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7,稀有气体元素为0价,图像C符合。(3)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图像A符合。(4)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Na+、Mg2+、Al3+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P3-、S2-、Cl-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P3-、S2-、Cl-离子半径大于Na+、Mg2+、Al3+离子半径,图像E符合。(5)3~9号及11~17号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图像G符合。
13.答案 (1)Al
(2)Mg+2H+Mg2++H2↑
(3)(1)
C级 学科素养创新练
14.答案 (1)验证Na、Mg、Al金属性和S、Cl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2)试管 酒精灯 胶头滴管
(3)
实验方案 (填序号) 实验现象 (填序号) 有关化学方程式
A 2Na+2H2O2NaOH+H2↑
① Mg+2H2OMg(OH)2+H2↑
D Mg+2HClMgCl2+H2↑
C 2Al+6HCl2AlCl3+3H2↑
⑥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 Na[Al(OH)4]
② H2S+Cl22HCl+S↓
(4)Na>Mg>Al S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