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古代西亚、非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学习重点  古代西亚文化、阿拉伯文化  (2)学习难点  古代西亚文化、阿拉伯文化
知识点一 古代西亚文化
1.范围:主要包括      、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成就
(1)文字、文学及建筑和艺术
(2)法典
①代表:古巴比伦王国的《       》。
②内容:前言宣扬      ,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    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意义:反映了      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纲要下P4)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拓展延伸] 两河流域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泥土丰富,有大量芦苇,故楔形文字一般用芦苇秆书写在泥板上,这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影响。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15图片“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和“楔形文字的变化”,该文字有何地位 发展趋势如何
提示:
地位: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发展趋势:抽象和简化。
[教材边角] 教材P16“学思之窗”: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提示:国王的权力来自神,神永远是正义的,所以国王颁布的法律也是正义的,所有臣民必须执行。违背国王的法律,等同违背神的意志,违背神的意志就会受到惩罚。宣扬君权神授,神化汉谟拉比在古巴比伦王国臣民中的地位,从而使专制王权和神权趋于统一,有利于统治人民和巩固统治。这说明汉谟拉比不仅要利用直接的政治和强化手段控制民众,还要借助宗教手段,麻痹民众的反抗意志。
知识点二 古代埃及文化
1.社会状况: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     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其文明绵延约3000年。
2.成就
领域 概况
文字  公元前4千纪末到公元4世纪,一直使用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    文字
文学  (1)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2)诗歌大多是     ,也有爱情诗  (3)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    等
建筑 艺术  (1)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2)法老们修建众多    ,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科学和 技术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它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恺撒制定     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纲要下P5)
  古代埃及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17“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大厅想象图”及其文字说明,思考古埃及的建筑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提示: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建筑保存较完整。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18“史料阅读”,思考古代埃及文化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家庭伦理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其产生根源是什么
提示:
共同之处:都讲究孝道;都讲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根源:大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
[深挖教材] 阅读教材P19图片“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的纪念币”及其文字说明,指出该纪念币的发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伊本·西那的《医典》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知识点三 阿拉伯文化
1.背景
(1)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
(2)7世纪,       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3)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      ,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文化成就
文学  (1)“悬诗”: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    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
科学  (1)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       ”  (2)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     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3)医学:伊本·西那的《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3.地位:       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纲要下P22)
(1)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2)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3)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教材边角] 教材P19“思考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提示:首先,阿拉伯人继承和吸收了古代西亚、埃及、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区重要的文化成就,并且加以发展,创造出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其次,同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文化衰落时期,而阿拉伯文化如中华文化一样,非常繁荣;最后,阿拉伯人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印度和西方古典文化,并将它们传入欧洲,深刻影响了欧洲文学和科学的发展。
[教材边角] 阅读教材P19“历史纵横”,其中说“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请举例说明这一点。
提示:西非人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的传统文化,如大津巴布韦遗址。
◆ 探究主题一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古代西亚、埃及的文化
【素材依托】
史料1 苏美尔文明时期,多神教信仰自由,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摘自王健、罗爱玲《多彩而开放的古代西亚文明》
史料2 总之,河谷与沙漠共同构成了古埃及文明发展的摇篮,它们相辅相成,在古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特征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埃及人的“二元对称”“均衡”“和谐”“秩序”等观念的产生,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思考探究】
(1)根据史料1,说明古代西亚文明的特征。



(2)根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埃及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思维拓展】
古代西亚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
(1)从政治上来看,二者建立的政权都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君主手中握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权。但是古代埃及历史延续性较好,只有较短时间是遭到外族入侵的时期。两河流域的政权更迭十分频繁,不同的种族在此建立了众多的政权。
(2)从经济上看,二者都以农耕经济为主,属于农业文明,且都依赖大河流域的肥沃土壤,依靠大河提供水源。
(3)从文化上看,二者都是灿烂的文明,但是二者的着重点不同。两河流域有着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文字载体是泥板。埃及在法律这块相对空缺,文字是象形文字,使用莎草纸。
◆ 探究主题二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素材依托】
史料1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史料2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图斯的“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这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思考探究】
(1)根据史料1,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史料2,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思维拓展】
阿拉伯文化的主要特征
开放包容、 融合创新  阿拉伯人继承并融合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印度等多个地区的文化成果,结合自己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东西方文化 的交流媒介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西方的文明成就传播到东方
文化成就 领先世界  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多民族性 和宗教 影响巨大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影响而传播开来
【课堂小结】
【典题试练】
1.[2024·湖南长沙月考] 大洪水中唯一的幸存者乌特纳比西丁告诉吉尔伽美什:不死的秘诀是“不能睡”,或者食用仙草。于是吉尔伽美什千辛万苦去寻找仙草,但是找到的仙草被老蛇偷吃掉了。老蛇食用仙草后蜕了一层皮,立马变得精神焕发。这一故事的起源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2024·甘肃天水月考] 据考古发掘,《汉谟拉比法典》的抄本,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王国的西帕尔、拉尔萨、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
A.推动王国扩张 B.影响西亚后世国家
C.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D.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
3.[2024·陕西榆林月考] 公元前14世纪,埃及地区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风格。它在建筑上力求简化神庙结构,停止对阿蒙神的崇拜,让人们在露天庭院更直接地感受阿吞神光芒的照射;在艺术方面注重描绘家庭生活,注重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瞬间捕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古埃及 ( )
A.世俗权力得到一定强化
B.崇尚人文主义和重利观念
C.建筑艺术神权色彩浓厚
D.宗教势力被世俗权力颠覆
4.[2024·河南驻马店月考] 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材料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 )
①多元性 ②开放性 ③包容性 ④创新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4·河南安阳月考]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在执政期间,修建了用以收藏珍贵图书文献的智慧宫。第七任哈里发麦蒙扩建智慧宫。智慧宫的翻译家们将数百部各门学科著作,从希腊文、波斯文、奈伯特文、古叙利亚文、希伯来文、印地文、科普特文和拉丁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一翻译运动 ( )
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加速了基督教文化的传播
C.开启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新课导学·预习提示】
知识点一
1.两河流域 2.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人 人首飞牛 波斯 汉谟拉比法典 君权神授 臣民 古巴比伦
知识点二
1.尼罗河 2.象形 宗教诗 传记 神庙 太阳历 儒略历
知识点三
1.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语 2.麦加 独立学科 阿拉伯数字 日环食 医典 3.阿拉伯帝国
【素养落实·师生互动】
探究主题一
[提示] (1)特征:多神崇拜;开放包容。
(2)关系:地理环境为古代埃及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而影响着文化发展水平。
探究主题二
[提示] (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东西方文化典籍与著作,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
(2)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课堂小结·典题试练】
1.B [解析] 根据材料“大洪水中唯一的幸存者乌特纳比西丁”“吉尔伽美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故事是《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英雄史诗,该故事的起源地在古代西亚,B项正确,排除A、C、D项。
2.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抄本出土地点广泛,这说明这一法典在当时的两河流域地区传播广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两河流域国家,B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选项表述不准确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虽然亚述个别城市有出土其抄本,但是不能据此认定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D项。
3.A [解析] 据材料“它在建筑上力求简化神庙结构,停止对阿蒙神的崇拜,让人们在露天庭院更直接地感受阿吞神光芒的照射”可知,神庙建筑风格简洁;据材料“在艺术方面注重描绘家庭生活,注重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瞬间捕捉”可知,艺术表现上重视家庭和人的情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古埃及国王的世俗权力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这一时期古埃及崇尚重利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建筑艺术世俗化,而不是神权色彩浓厚,排除C项;“颠覆”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D项。
4.D [解析] 根据材料“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根据材料“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创新性。综上,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概括不全面,排除A、B、C项。
5.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智慧宫的翻译家们将数百部各门学科著作,从希腊文、波斯文、奈伯特文、古叙利亚文、希伯来文、印地文、科普特文和拉丁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举措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翻译运动与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文化的传播,也没有体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B、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