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市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芜湖市市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10分)①气蒸云梦泽 ②波撼岳阳城 ③阡陌交通 ④鸡犬相闻 ⑤海内存知己
⑥天涯若比邻 ⑦ 悠哉悠哉 ⑧ 辗转反侧 ⑨一日不见 ⑩如三月兮
2.(1)(4分)cuō (2)琢 (3)tà (4)惘
(2)(3分)朱自清 孔子 《诗经》
(3)(5分)【示例一】从《关雎》全诗来看,结构上,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或八句,采用重
章叠句手法,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情感表达上,用“寤寐求之”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反复咏叹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强烈。
【示例二】从《式微》全诗来看,结构上,全诗分为两章,每章四句,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形成回
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情感表达上,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
胸臆,表达了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
【示例三】从《子衿》全诗来看,结构上,前两章句型重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增加了诗歌的
音乐性和节奏感;情感表达上,前两章在关键处变换了几个词语,“子衿”和“子佩”、“我心”
和“我思”、“不嗣音”和“不来”,显示了女主人公思念情感的不断深入,由此可见其相思萦怀
之深。
3.(1)(2分)示例:跟随杰出艺人学习传统手工 前往艺术展厅观看民俗影像
深入美食街区品尝特色美食
(2)(6分)①将“探讨”和“弘扬”对调
②将“赏脸光临”改为“拨冗莅临”或者“莅临参加”等
③我们难道没有责任、没有义务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吗?
(3)(5分)示例:(巧换概念)妈妈,民俗建筑也属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今天去参观民俗建筑,
也是在学习“文化知识”呢。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学习语文、历史文化知识呀。[少称呼,
扣一分]
4.(3分)C
5.(1)(3分)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我”喝完春酒后鼓鼓的肚子比喻成小蜜蜂肚子,生动形象
地写出“我”的形体状态,表现了“我”情不自禁、乐不可支的情形,侧面烘托春酒的热闹氛围。
(4)(2)(4分)示例:今日去阿妹家喝春酒,她母亲笑眯眯地递来八宝酒。我学阿妹的样子,
靠在她怀里,用筷子蘸酒舔了舔,甜丝丝的!阿妹得意地说:“这酒补气明目!”大伙儿笑声不断,
连小花猫都醉得打呼噜……
6.(4分)母亲:通过酿酒分赠、操持酒席等“身教”,展现乡村互助精神与淳朴无私品性对我潜
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传统美德的化身。
六一公公:偷豆风波中爽快赠豆(“送姑奶奶尝尝”),语言直率热烈,体现了热情大方的淳朴
乡情。(一人 2分)
7.(6分)示例:这篇文章,内容上,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春酒”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
这与第一单元的题材相似;让我们了解了更为丰富且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画卷——喝春酒、喝会酒。
主旨上,作者通过春酒写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
的追思。进一步表达了对纯净美好、闲适诗意生活的向往。将本文加入第一单元,一方面能丰富我
们对“民俗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意味深长。
(内容 3分,主旨 3分)
8.(4分)图表呈现了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包括氢燃料车、纯电动车、天然气车、
混合动力车及传统能源车,其中绝大部分为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突出其交通体系绿色低碳的特点。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北京冬奥会的低碳交通体系加以说明,使说明一目了然、简明直观。
9.(4分)2008——2023 年重大赛事场馆使用绿电比例显著提高(或 2023 年杭州亚运会场馆实现
100%使用绿电)。(意思对即可)
10.(4分)“超过” 字表明实际参与人数 1 亿以上,突出参与规模宏大,表明公众对低碳行动的
参与度高。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4分)示例:(1)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2)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3)
大力构建低碳交通体系;(4)发展“绿电”。
12.(3分) D
13.(4分) ①像狗的牙齿一样 ②因为 ③停止 ④实在,确实
14.(6分)(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
(2)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
15.(2分)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
16.(4分)《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可看出;《小石城山记》从“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可看出主要抒发作者有报国之才不能施展反遭辱没的不平之气。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
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
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
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
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
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我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
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
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
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美好的景色来安慰
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
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17.(55分+5分书写分)作文参考中考作文标准。
22024~2025学年度
)0
第二学期期中
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0
八年级语文
)0
0
(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0




书写分(5分)
总分
)0
得分
00
00
00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00
1.默写(10分)
00
(1)读古诗文,我们读懂了“景语”。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0
”,我们仿佛能驰目洞庭湖烟波浩渺的景象;读《桃花源记》
中“
”,我们仿佛能通过视觉、听觉
感受到桃花源内安宁祥和的气氛。
(2)读古诗文,我们也读懂了“情语”。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O
”,我们感受到诗人面对离别时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读《诗
经·关雎》中“
”,我们感受到男子
主人公相思绵长、难以成眠的深情。读《诗经·子衿》我们体会到独自徘徊城头女子
对心上人“
”的思念,在两种时间的
O

反差下显得如此深刻。
O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一(3)小题。(12分)
O
【甲】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嗟,如u6
O
线
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他却将玉比人,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分,美目盼
O
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
O
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
O
文化一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
0○
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
O○
【乙】《经典常谈》中说:“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
00
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我就是扣住“重叠”来解读《莱腹》的。从《莱葭》
)OO
全诗看,诗中运用“重章叠句”,形成结构上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从用词看,诗中用了“苍
)O
苍”“姜萎”“采采”等叠词,读起来既音韵和谐,又充分体现了主人公“觅而不得”的怅
)o0
wǎng之情。
)oo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OO
如切如磋()
如zhu6()如磨
复沓(
怅wǎng()
)oo
(2)【甲】文段出自」
(填作者)的《经典常谈》,阐述了
(填A处的人
)oo
物)对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的解读。(3分)
)0
(3)请参考【乙】文段中对《蒹葭》的解读,从学过的《关雎》《式微》《子衿》中任选
)o
一首,谈谈“重章叠句”手法在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好处。(5分)
)OO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