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传统发酵技术大大丰富了食品种类。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B.制作豆豉、酱油、豆腐等食品均利用了传统发酵技术C.泡菜腌制全过程需保持密封,以利于菌种的厌氧呼吸D.果酒发酵控制的温度一般要比果醋发酵控制的温度低2.用“麦汁酸化”法酿造的酸啤酒既有麦芽清香,又酸甜适口。它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将麦汁中的麦芽糖和其他糖类转化为乳酸,再结合酒精发酵制作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大麦作原料时,需浸泡大麦并加入赤霉素有助于淀粉酶的形成B.发酵过程中需将乳酸菌和酵母菌同时接种以有利于同时进行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C.达到一定酸度后需将麦汁蒸煮以杀死乳酸菌,同时加人啤酒花产生风味组分D.为延长啤酒的保存期,可采用过滤消毒法去除啤酒中的部分微生物3.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的差别,使用含有不同碳源的培养基B.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D.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4.双层平板法是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形成底层平板:再倒入由宿主细菌、噬菌体以及琼脂含量较低的培养基组成的混合液,形成上层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在上层平板上可观察到由噬菌体侵染周围细菌而形成的噬菌斑(通常一个噬菌斑来自一个噬菌体),根据噬菌斑的数目可计算噬菌体的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培养皿盖菌落聚集体噬菌斑上层琼脂培养基底层琼脂培养基培养皿底高二生物试题第1页(共8页)A.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然后进行倒平板B.需使用灭菌后的涂布器将混合液均匀涂布在底层平板上C.利用双层平板法获得的噬菌斑不容易出现上下重叠现象D.由于上层培养基较软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故有利于计数5.科研人员采用平板法筛选出淀粉酶高产菌株S458-1,然后对该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并研究了装瓶量(培养瓶中培养液的装有量)、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o150月12020901160妈落903080481014204001224364860立849站装瓶量(%发酵时间)A.筛选时可在平板上喷洒碘液,菌落周围棕色区域较大的菌株即为S458-1B.进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琼脂但要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C.装瓶量增大会降低S458-1的产酶能力,可能是由于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D.由图示可知,装瓶量10%、发酵时间60h为S458-1的最佳发酵条件6.海洋杜氏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具有耐盐特性:紫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红藻,是制备重要医药原料花生四烯酸的良好材料,且对青霉素有抗性。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了能在高盐海水中养殖且高产花生四烯酸的杂种藻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需在等渗或高渗溶液中进行B.用高Ca2一高pH融合法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C.在高盐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可筛选出所需的杂种细胞D.杂种细胞需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才能进一步发育7.三维细胞培养技术(3D细胞培养技术)是通过人工模拟细胞间质微环境,允许动物细胞在三维空间中生长和相互作用的技术。与传统的细胞培养相比,3D细胞培养更接近体细胞的实际生长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传统细胞培养时,细胞往往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B.用胰蛋白酶处理传统培养的贴壁细胞,使其胞间连丝断裂有利于传代培养C.3D细胞培养前需要对动物组织进行灭菌处理,培养时需定期更换培养液D.利用3D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干细胞分化过程时,一定不需要进行分瓶处理8.干细胞的培养成功是动物细胞培养领域的重大成就,其应用前景吸引着众多科学家投入到相关研究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干细胞具有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的潜能B.成体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C.PS细胞可由成纤维细胞经相关因子诱导转化而来,类似于再分化D.移植来源于患者自身体细胞的PS细胞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高二生物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