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唐山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h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礼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礼
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濮阳西水坡大墓中的一些器物就有礼器的特征,距今五干
多年前的良诸遗址墓葬出土的五综、玉壁、玉石战等,精晚一些的陶寺遗址大墓中出土
的龙盘、鼍鼓、特整等,都是比较典型的礼器,具备了三代礼制的雏形。这些礼器也成
为考古学家判断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礼历史悠久,但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儒家认为,三代的
礼乐既有沿袭也有变革,“郁郁乎文哉”的周礼是周公在前人基础上所制定的。《礼
记·明堂位》记载,武王崩,成王即位,周公代行天子之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
作乐,领度量,而天下大服”。周公作为周初的最高统治者,借鉴夏、商两代礼法,加以
损益,创制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当时天下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周代礼文大备,礼制发展到了极其繁盛的地步,但是从春秋中后期开始则出现了
“礼坏乐崩”的局面。对于这一转变,顾炎武曾经指出“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

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个说法影响很大,以至很多学者据此认为西周的礼
制在春秋后期已经逐渐衰亡了。其实,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春秋战
国之际的“礼坏乐崩”并不意味着礼的衰亡,这只是古礼发展过程中的转化,也是中国
古代礼乐文化发展阶段上的一次转型。
一方面,周代的礼乐文明孕育出了诸子百家。礼乐文明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
它经过了“哲学的突破”,散为诸子之学。儒家以礼乐为教,继承传统文化的因素最多。
高三唐山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孔子曹经问礼于老子,可见老子也精通礼乐,老子的思想也有许多源于礼学。墨子曾
“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因反对礼的紫文缛节,“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但应速指
出的是,墨子并不反对礼本身,在墨子看来,只要符合节用和义利原则,礼仍是不可缺
少的。整体来看,诸子学说或直接或间接都与礼有关系。
另一方面,以儒家为主的诸子通过重新用释礼乐思想进而延续了礼的传统。儒家
通过对周礼的继承与深度阐释,从理论上论证了礼的价值与功能。首先,儒家继承了
《诗经》“人而无礼,胡不运递死”的造教,认为礼是人禽之别的标准。孔子说:“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里的“数”就是礼的精神,《礼记》
也认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管子·形势解》指出:“辨明礼义,人之所长,而
蛛媛之所短也。”礼作为人禽之别的价值标准,提升了礼存在的合理性,礼学思想也更
加完备了。其次,儒家突出了礼在治理国家、整合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孔于说为政
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说“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些看法都强调了以礼
治国的重要性。
(摘编自刘丰《札的损益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材料二:
“礼崩乐坏”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话语,特别指向春秋战国之际。事实上,历
史上很多时期都出现过所谓礼崩乐坏现象,尤其是王朝末年、动乱时期,无可避免地造
成礼乐坏废、道德陷湖,时人或后朝的士大夫常常发出礼崩乐坏的感谓和抱怨。这种
感叹和抱怒所反映的文化心理,正是对中国礼乐传统的认同和对礼乐文脉连续性的维
护,反映了统治者和士大夫想要报衰起弊、重建礼乐的决心和努力。由此,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历史上礼乐制度的多次重建和传承不领。
西汉初年,针对秦朝的文化破坏,一俟社会安定,便开始了修正礼乐,纠正风俗。
《汉书·礼乐志》记载,西汉初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到汉文帝时,贾谊以为当时
“废礼义,捐廉耻”,风俗败坏,于是强烈呼吁“定制度,兴礼乐”,以实现“诸侯轨道,百姓
素朴,狱讼衰息”。可是此时距离汉代建国仅20余年,还来不及重建礼乐。直到汉武
帝时,还在感叹礼崩乐坏,于是他在元朔五年六月下诏,将礼乐重建定为首务。这一番
努力,与独尊儒术、更始苹新的历史洪流合为一体,才造就了西汉中后期的儒学复兴,
造就了政治和社会上的“昭宣中兴”。
东汉初年,光武帝重建礼乐,大小礼制皆征询张纯意见。建国约半个世纪之后,汉
章帝也发起了一场举遗兴礼的运动。元和三年,他下诏让大臣们进献礼制:“汉遵泰
余,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能。”庆氏礼学的传承人曹褒
受命制定礼制,写成《新礼》。这部《斯礼》虽然由于皇帝崩莞而未及施行,但东汉前期
挽救礼崩乐坏局面、重建礼乐制度的文化措施无疑起到了正面作用。
高三唐山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