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 06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课标要求 重难考点 2025 考向预测1、运用植物光合作 1、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实验验证 光合作用是中考的重点知识,以图解和坐标用、呼吸作用、蒸腾 及影响因素 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选择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场所、与光合作 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解释生产生活中的 用联系及应用 素、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题型相关现象。 3、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多样。常以综合探究题形式考查绿色植物光2、从物质循环与能 合作用的知识。考查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量变化的角度,阐明 近三年中考“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专 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植物在生物圈中的 题情境化命题较多结合生态保护、农业 应用,题型广,综合性强,一般为选择题、作用。 增产等实际场景。并通过实验进行深度 填空题。考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3、设计单一变量的 拓展:要求分析实验步骤的目的或设计 的碳氧平衡的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对呼实验,探究关于植物 改进方案。系统掌握三大作用的核心考 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的考查,一生物的影响因素。 点及应对策略,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般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常有实验探究题,涉及多个知识点。★重难点 0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实验验证及影响因素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增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随之减弱。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反而减弱,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动最旺盛的时候。(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低,光合作用越弱。 例如,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越强,但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反而变弱,植物甚至死亡;温度越低,光合作用越弱。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目的: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实验步骤:①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通过呼吸作用耗尽 , 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是设置对照。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有光和无光。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隔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溢出或燃烧引起安全事故。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碘液。(3)实验现象:①叶片的见光部分:绿色→黄白色→蓝色。②叶片的未见光部分:绿色→黄白色→不变蓝。(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②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未见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例题展示 01】(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B.①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C.③中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作用是形成对照D.④中小烧杯和大烧杯内的液体分别为清水和酒精【答案】D【解析】A.根据分析中的步骤,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A 正确。B.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保证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都是实验过程中制造的,B 正确。C.步骤②中,为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表面的对应部分,保证实验变量是光照,C 正确。D.酒精能溶解叶绿素,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防止叶片的绿色影响染色结果,因此④步骤中大烧杯内的液体是清水,小烧杯中是酒精,D 错误。【解题技巧 0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重难点 02 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场所、与光合作用联系及应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2.主要部位:所有的活细胞。3.条件:有光无光均可。4.主要场所:细胞的线粒体。5.原料:有机物(来源:来自叶片,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由根、茎、叶中的筛管运输到细胞);氧气(来源:来自空气,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6.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8.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9.意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10.影响因素(1)温度:主要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25~35 ℃酶的活性最强)。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弱。例如,保存食物,可以冷藏;晚上大棚蔬菜可以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2)水分: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例如,晒干的种子不会烂掉,而新鲜蔬菜容易烂掉。(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增强。例如,土壤板结要松土,提供氧气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过多(如洪灾水稻被淹),导致根部缺氧抑制呼吸作用,植物根部霉烂死亡。(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呼吸作用减弱。例如,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用低温、干燥、充入二氧化碳等措施,降低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11.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抑制呼吸作用①采用干燥的方法降低含水量,使种子进入休眠状态,减弱呼吸作用。②粮仓采用通风、低温、干燥的方法,降低呼吸作用,使种子的保存时间延长。③蔬菜和水果覆盖保鲜膜隔绝空气,降低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2)促进呼吸作用经常松土或花盆底部带孔,使植物体根部氧气充足,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解题技巧 02】(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中温度更高B.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氧气C.③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答案】D【解析】A.①装有煮熟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释放出能量,温度不会升,没有煮熟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温度会升高,A 错误。B.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种子装置,蜡烛不熄灭,而没有煮熟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燃烧的蜡烛熄灭,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B 错误。C.金鱼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能够助燃,所以③收集的气体能够燃烧,C 错误。D.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D正确。【解题技巧 02】(1)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重难点 03 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1.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蒸腾作用的验证实验用一白色透明塑料袋包住植物体,下端套在茎上,扎紧袋口,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现象: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珠。3.塑料袋下方不可以套在花盆上,因为花盆中的泥土中也有水分,在太阳照射下也会蒸发到塑料袋内,则袋中的水分就不能说明完全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了。4..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1)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精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2)叶肉: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液泡,储存着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3)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它是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叶脉中有两种管道——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可见叶脉有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4)气孔:在叶片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许多成对的半月形细胞,这些细胞叫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5.叶的上下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6.气孔(1)气孔的分布: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气孔更多。验证: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 7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比较叶片正面与背面气泡的数目。实验现象:叶片表面产生气泡,背面气泡数目比正面多。(2)气孔的构成:(3)气孔的开放和闭合通过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控制。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开启;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4)不同植物气孔的分布不同陆生植物绝大多数叶的下表皮气孔多,上表皮气孔少;浮水植物(如睡莲等)的气孔一般分布在叶的上表皮,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很少,甚至为 0;沉水植物(如金鱼藻等)的叶一般没有气孔;而对于叶是直立生长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来说,叶片两面的气孔一样多。这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7.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1)光照: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但光照过强(如正午),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反而减弱。白天蒸腾作用强,晚上蒸腾作用弱。(2)叶片面积:叶片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叶片越小,蒸腾作用越弱。(3)空气湿度:湿度越小,蒸腾作用越强;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8.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水分的吸收,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如水从低处往高处流)。(2)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灼伤(如大树底下好乘凉)。(3)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如森林蒸腾作用强,降雨量大)。(4)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例题展示 0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长的带叶枝条,将其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如图所示。24 小时后,观察到整个装置重量明显减少。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蒸发作用散失水分D.运输作用运走有机物【答案】C【解析】AC.植物体通过根从试管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 1%被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蒸发作用散失水分,A 错误,C 正确。B.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故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不是由于呼吸作用引起,B 错误。D.植物运输作用指的是植物体内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故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不是由于运输作用运输有机物引起的,D 错误。【解题技巧 0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 99%。易错字提醒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3.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方法点拨点拨 01: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适当提高光照强度、补充二氧化碳等措施都能够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点拨 02: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关键是要找出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由变量推知实验目的。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都是探究实验中的要点。点拨 03:关于呼吸作用大多数生物的活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些生物的细胞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如乳酸菌。点拨 04: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少生态恶化。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思维警示警示 0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部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条件 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变化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建议用时:30 分钟)1.(2025·湖北随州·模拟)随着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工作落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主要原因是( )A.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C.大树进行蒸腾作用,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D.大树能招风,吹走了环境周围的热量【答案】C【解析】A.光照是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所以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 不符合题意。B.大树根系发达,不仅能固定土壤和植物,发达的根系还能够吸收水,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B 不符合题意。C.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原因是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降低温度,提高湿度,C 符合题意。D.大树树冠较大,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 不符合题意。2.(2024·四川成都·模拟)取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各放入一段长势相近的植物枝条,摘除乙量筒中枝条的叶、甲量筒中枝条不做处理。然后分别注入 10 毫升清水,并加入等量油滴覆盖液面。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枝条有无叶片B.甲量筒中液面下降比乙少C.甲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D.该实验结果说明叶能进行蒸腾作用【答案】B【解析】A.根据题目描述,实验中对甲、乙两个量筒中的枝条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甲量筒中的枝条保留叶片,乙量筒中的枝条摘除了叶片。因此,该实验的变量确实是枝条有无叶片,A 正确。B.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而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由于乙量筒中的枝条摘除了叶片,其蒸腾作用会大大减弱,因此乙量筒中液面的下降应该比甲量筒少,题图量筒液面的读数也证明了这一点,B 错误。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会经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达植物各处,只有约 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可见,甲量筒中,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 正确。D.该实验的结果显示,甲量筒(具有叶)中液面的下降明显多于乙量筒(摘除叶),这说明叶片在蒸腾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D 正确。3.(2025·山东东营·模拟)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 B 和 C 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B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答案】D【解析】A.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装置 B 中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装置 C 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装置 B、C 中质量会增加的是B,A 不符合题意。B.装置 B、C 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 不符合题意。C.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符合实际,C 不符合题意。D.此实验与酵母菌、乳酸菌的结构无关,因此不能说明“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D 符合题意。4.(2024·山西·模拟)小丽同学将一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 24 小时后,按下图所示进行处理,然后置于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取下叶片 A、B,进行脱色、碘液染色后,观察到叶片 A 变蓝,叶片 B 不变蓝。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皆如此,于是小丽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有( )A.水、蛋白质B.二氧化碳、淀粉C.氢氧化钠溶液、淀粉D.水、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题图中:A 叶片所在的装置中装有清水,清水不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装置内的植物叶片 A 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所以,植物叶片 A 经过脱色、漂洗、滴碘等步骤处理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叶子变成蓝色。而叶片 B 所在的装置内具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叶片 B 因缺少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滴加碘液后,装置内的叶片 B不变蓝。可见,该实验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有二氧化碳、淀粉,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5.(2024·云南昭通·模拟)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B.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越多【答案】B【解析】A.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黑藻的有无,可以通过检测两组装置中在光照下实验现象(用点燃的细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剧烈燃烧)的差异,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故 A 正确。B.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乙装置没做实验处理,故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只是排除黑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不是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黑藻,不是光照,故 B 错误。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是黑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氧气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 C 正确。D.黑藻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故光照强度越强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越多,故 D 正确。6.(2025·广西来宾·模拟)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等量的黄豆芽置于如图实验装置中,打开氧气检测仪,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甲是装置乙的对照实验B.装置乙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装置甲C.打开开关后挤压瓶身,装置乙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不浑浊D.实验表明新鲜的黄豆芽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A.装置甲和装置乙的区别在于是否煮熟黄豆芽。煮熟的黄豆芽(装置甲)由于细胞已经死亡,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作为新鲜黄豆芽(装置乙,能进行呼吸作用)的对照实验,A 正确。B.由于装置乙中的黄豆芽是活的,它们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乙中的氧气浓度会低于未经呼吸作用消耗的装置甲(煮熟的黄豆芽不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 错误。C.装置甲中煮熟的豆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装置甲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而装置乙中的新鲜豆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正确。D.把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入甲和乙两个装置,甲装置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而乙装置中的蜡烛熄灭,说明黄豆芽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由甲乙装置中两个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结论,新鲜的豆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D 正确。7.(2024·新疆·模拟)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B.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答案】D【解析】A.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A 正确。B.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它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利用的能量,B 正确。C.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有机物(如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C正确。D.呼吸作用是生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的生理过程,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需要通过呼吸作用来提供能量。只不过在白天,植物除了进行呼吸作用外,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和氧气,D 错误。8.(2025·陕西·模拟)如下图所示,下列实验结论与该实验有关的是(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呼吸作用需要水 D.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答案】A【解析】A.实验现象显示,当棉花打开,清水流入瓶中后,试管内石灰水变浑浊。这明确表明瓶中有二氧化碳生成,而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该选项与实验结论相符,A 符合题意。B.实验中并未直接检测氧气的消耗情况。石灰水的浑浊仅表明二氧化碳的存在,无法直接推断出氧气的消耗,B 不符合题意。C.虽然实验中涉及了水的使用,但水的作用并非直接参与呼吸作用过程,而是将瓶内的气体排入到石灰水中,C 不符合题意。D.石灰水的浑浊仅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与能量的产生无直接联系,D 不符合题意。9.(2024·河南信阳·模拟)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对该问题做出来假设(1)同学们作出的假设_______。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B.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C.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D.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2)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 。(3)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 2).图中 a 是 ,b 是 细胞.植物可以通过控制 b 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 和 的进出.(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是 、 。【答案】(1)B(2)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3)气孔;保卫细胞;气体;水分(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解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根据对图 1 的分析可知,实验自变量是叶片数目的多少,故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使实验结论更准确、科学。(3)图 2 中 a 是气孔,b 是保卫细胞。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植物可以通过控制 b 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4)蒸腾作用的意义有:①促进水分的吸收,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②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其中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10.(2025·辽宁鞍山·模拟)小明参加学校的植物栽培大赛,在室内栽种了辣椒,为监测辣椒的生长状况,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一是将植株置于气液箱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 24 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曲线;图二是辣椒进行部分生理过程的模式图,其中Ⅰ、Ⅱ代表细胞结构,a—d 代表相关物质;图三为辣椒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辣椒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根据图一曲线判断,如果适当降低夜晚的温度,E 点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当辣椒的生长状况与图一中的 C 点相匹配时,图二中 b 代表 。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结合图一装置,为小明同学提出一条提高辣椒产量的建议: 。(3)为促进辣椒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该同学应适当多施含 的无机盐。(4)观察图一曲线,辣椒的光合作用在 12 点左右出现下降,这与图三中的结构[ ] 部分关闭有关。【答案】(1)D;下降(2)氧气;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磷(4)⑤气孔【解析】(1)图一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为 D 点,此时为夜晚没有光照,光合作用会减弱,呼吸作用会消耗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故只有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如果夜晚的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白天光合作用强度不变,一天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会下降,故 E 点会下降。(2)图二中 C 点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植物体向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释放氧气,则 a 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氧气,所以Ⅱ是叶绿体,Ⅰ是线粒体。光合作用的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辣椒光合作用的速率,或增加光照来提升光合作用速率(答对一条即可)。(3)施加含磷的无机盐可以帮助植物提早成熟。为促进辣椒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该同学应适当多施含磷的无机盐。(4)在夏日中午 12 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⑤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11.(2024·江西九江·模拟)某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取两组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向甲、乙两装置的 A 瓶中分别加入 20mL 酵母菌培养液,再向装置甲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______。(注:A 瓶中都预留了足够的空气)③将装置甲放于 5℃左右条件下培养,装置乙放于 25℃左右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根据以上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依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越(填“多”或“少”),呼吸作用越 (填“强”或“弱”)。(3)该实验的变量为 。(4)该实验设置乙组进行对照。步骤②中,应向装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 。(5)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装置 (填“甲”或“乙”)中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明显,另一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答案】(1)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2)多;强(3)温度(4)澄清石灰水(5)甲【解析】(1)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提出的问题: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回答,此题作出假设: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生物的活动提供动力。不同的温度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不同。澄清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3)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温度。(4)实验设置乙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对照实验是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所以向装置甲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5)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放于低温条件下培养,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乙组放于常温条件下培养,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甲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不明显,乙组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明显。12.(2025·吉林·模拟)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某实验小组选用方便操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白色)设计了如图一的实验装置,并将装置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后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图二是蔬菜大棚内从 0点开始到 24 时测得的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实验前,先将图一装置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的目的是 。(2)将如图一中有用黑纸片从正反两面遮盖的叶片用酒精溶液脱色,然后经过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等操作后观察发现:叶片②处呈现蓝色,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此产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 (填“导管”或“筛管”)运到植株各处:叶片①处和②处进行对照,说明了光合作用场所是 。(3)根据题意,结合图二的变化曲线,判断该气体是 。(4)图四是天竺葵的叶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A.AB 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BD 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C.C 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 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答案】(1)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2)淀粉;筛管;叶绿体(3)氧气/O2(4)D【解析】(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但是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从而使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有机物耗尽或运走,这样可以排除原有的有机物(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有机物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实验前,先将图一装置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一种产物,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图一中②和③的变量是光,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②叶片绿色部分有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而③绿色部分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叶片②处呈现蓝色,是由于淀粉遇到碘变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天竺葵是一种被子植物,其体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并且导管与导管之间,筛管与筛管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因此,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运到植株各处,供给它们进行生命活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一中的①和②的变量是叶绿体,可以作为一组对照实验。①叶片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而②叶片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叶片①处和②处进行对照,说明了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3)由图二曲线可以看出,在 0~6 时间段,无光的时候该气体浓度下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6~18 时间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该气体浓度升高;18 时以后,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该气体浓度由下降,所以该曲线代表氧气的浓度变化曲线。(4)A.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而光合作用一般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由图可以看出,AB 段植物对氧的吸收为固定值,说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故 A 正确。B.BD 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其中 BC 段吸收的氧气逐渐减少,并且小于 0,说明呼吸作用的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而 CD 段释放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故 B 正确。C.C 点既不释放氧气也不吸收氧气,该点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正好被呼吸作用利用,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故 C 正确。D.DE 段释放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该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太强,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部分气孔关闭造成的,此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大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故 D 错误。13.(2024·山东聊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中科院郑慧琼团队完成太空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周期培养实验,这一项目共开展实验 120 天,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其科学意义在于可以在空间站微重力情况下,观察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开花、结实,能否正常完成二氧化碳吸收、氧气释放过程。郑惠琼说,“植物与人和动物一样,进入太空失重环境,会发生各种‘航天综合征’。”种子既是人类的粮食,也是繁殖下一代植物的载体,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就必须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图甲是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示意图;图乙是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 表示细胞中的结构,a、b、c 表示相关物质。(1)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种子的结构中有 ,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 提供。(2)图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为两性花, 是其主要结构。当水稻花发育成熟时,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子房里的 发育为种子。(3)图乙中,A 表示的结构是 ,水稻叶肉细胞通过该结构,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将 b 和 c 转变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气体 a 。在 a 的参与下,B 结构能进行 ,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4)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请从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尝试简述种子中有机物的来源: 。(5)在微重力环境中,水稻叶片不再笔直向上,而是“慵懒”地趴在地面上。水稻的这种变异属于变异。【答案】(1)胚;胚乳(2)花蕊或雌蕊和雄蕊;胚珠(3)叶绿体;氧气/O ;呼吸作用(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种子中储存(5)不可遗传【解析】(1)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因为种子中有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胚乳提供。(2)图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当水稻花发育成熟时,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子房里的胚珠发育为种子。(3)图乙中,A 表示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水稻叶肉细胞通过叶绿体,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b 和 c)转变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气体 a 氧气。在氧气的参与下,B 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4)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有机物的来源主要是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种子中储存起来。(5)在微重力环境中,水稻叶片不再笔直向上,而是“慵懒”地趴在地面上;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改变水稻的遗传物质,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专题 06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课标要求 重难考点 2025 考向预测1、运用植物光合作 1、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实验验证 光合作用是中考的重点知识,以图解和坐标用、呼吸作用、蒸腾 及影响因素 曲线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选择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场所、与光合作 题、填空题等形式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解释生产生活中的 用联系及应用 素、对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题型相关现象。 3、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多样。常以综合探究题形式考查绿色植物光2、从物质循环与能 合作用的知识。考查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及呼量变化的角度,阐明 近三年中考“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专 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植物在生物圈中的 题情境化命题较多结合生态保护、农业 应用,题型广,综合性强,一般为选择题、作用。 增产等实际场景。并通过实验进行深度 填空题。考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3、设计单一变量的 拓展:要求分析实验步骤的目的或设计 的碳氧平衡的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对呼实验,探究关于植物 改进方案。系统掌握三大作用的核心考 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的考查,一生物的影响因素。 点及应对策略,提升综合解题能力。 般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常有实验探究题,涉及多个知识点。★重难点 0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实验验证及影响因素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和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________;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随之________。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________的进入,光合作用反而________,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动最________的时候。(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________;二氧化碳浓度越低,光合作用________。 例如,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________,但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反而________,植物甚至死亡;温度越低,光合作用________。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3、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目的: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实验步骤:①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________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的淀粉________或通过呼吸作用________ , 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________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是设置________。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即________和________。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_______色。隔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酒精________或________引起安全事故。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________。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碘液。(3)实验现象:①叶片的见光部分:绿色→黄白色→________。②叶片的未见光部分:绿色→黄白色→________。(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①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说明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②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叶片未见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________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例题展示 01】(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③④②B.①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C.③中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作用是形成对照D.④中小烧杯和大烧杯内的液体分别为清水和酒精★重难点 02 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场所、与光合作用联系及应用1.概念:细胞利用________,将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2.主要部位:所有的________。3.条件:________________。4.主要场所:细胞的________。5.原料:________(来源:来自叶片,通过叶片的________作用制造,由根、茎、叶中的________运输到细胞);________(来源:来自空气,通过叶片的________进入)。6.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8.实质:分解________,释放________。9.意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________,释放________,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10.影响因素(1)温度:主要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25~35 ℃酶的活性最强)。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呼吸作用________;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________。例如,保存食物,可以冷藏;晚上大棚蔬菜可以降低________,降低呼吸作用。(2)水分: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________。例如,晒干的种子不会烂掉,而新鲜蔬菜容易烂掉。(3)氧气:一定范围内随________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________。例如,土壤板结要松土,提供氧气________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水分过多(如洪灾水稻被淹),导致根部缺氧抑制呼吸作用,植物根部霉烂死亡。(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呼吸作用________。例如,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用低温、干燥、充入二氧化碳等措施,________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11.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抑制呼吸作用①采用干燥的方法降低含水量,使种子进入________状态,减弱呼吸作用。②粮仓采用通风、低温、干燥的方法,________呼吸作用,使种子的保存时间延长。③蔬菜和水果覆盖保鲜膜隔绝空气,________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2)促进呼吸作用经常松土或花盆底部带孔,使植物体根部________充足,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解题技巧 02】(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装有煮熟种子的装置中温度更高B.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氧气C.③收集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④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重难点 03 蒸腾作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1.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________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蒸腾作用的验证实验用一白色透明塑料袋包住植物体,下端套在________上,扎紧袋口,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现象:塑料袋内壁出现________。3.塑料袋下方不可以套在________上,因为花盆中的________中也有水分,在太阳照射下也会蒸发到塑料袋内,则袋中的水分就不能说明完全来自叶片的________作用了。4..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1)表皮:表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由一层排列________、无色________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________。表皮主要起________作用,属于________组织。(2)叶肉: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________。叶绿体中含有________,使叶片呈现________。叶绿素只有在________才能形成。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________,储存着________物质,属于________组织。(3)叶脉:叶脉分布在叶肉中,它是叶片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作用。叶脉中有两种管道——________(输送水分和无机盐)、________(输送有机物)。可见叶脉有________作用,属于________组织。(4)气孔:在叶片表皮细胞之间分布着许多成对的________细胞,这些细胞叫________细胞。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________,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________”,也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________”。5.叶的上下表皮细胞中无________,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________和________中有叶绿体,能进行________制造有机物。6.气孔(1)气孔的分布: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的________更多。验证: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 70 ℃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比较叶片正面与背面气泡的数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气孔的构成:(3)气孔的开放和闭合通过________吸水和失水控制。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________;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________。(4)不同植物气孔的分布不同陆生植物绝大多数叶的________气孔多,________气孔少;浮水植物(如睡莲等)的气孔一般分布在叶的________,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很少,甚至为 0;沉水植物(如金鱼藻等)的叶一般没有气孔;而对于叶是直立生长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来说,叶片两面的气孔________。这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7.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1)光照: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蒸腾作用________;光照越弱,蒸腾作用________。但光照过强(如正午),部分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反而________。白天蒸腾作用强,晚上蒸腾作用________。(2)叶片面积:叶片越大,蒸腾作用________;叶片越小,蒸腾作用________。(3)空气湿度:湿度越小,蒸腾作用________;湿度越大,蒸腾作用________。8.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________的吸收,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运输提供动力(如水从低处往高处流)。(2)降低叶片表面的________,避免被灼伤(如大树底下好乘凉)。(3)提高大气________,增加降水(如森林蒸腾作用强,降雨量大)。(4)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________循环。【例题展示 03】(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量筒中插入一支正常生长的带叶枝条,将其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如图所示。24 小时后,观察到整个装置重量明显减少。该装置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蒸发作用散失水分D.运输作用运走有机物易错字提醒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3.植物根尖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方法点拨点拨 01: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适当提高光照强度、补充二氧化碳等措施都能够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点拨 02: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关键是要找出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由变量推知实验目的。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都是探究实验中的要点。点拨 03:关于呼吸作用大多数生物的活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些生物的细胞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如乳酸菌。点拨 04: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少生态恶化。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思维警示警示 0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部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条件 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变化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建议用时:30 分钟)1.(2025·湖北随州·模拟)随着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工作落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植树活动中来,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主要原因是( )A.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C.大树进行蒸腾作用,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D.大树能招风,吹走了环境周围的热量2.(2024·四川成都·模拟)取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各放入一段长势相近的植物枝条,摘除乙量筒中枝条的叶、甲量筒中枝条不做处理。然后分别注入 10 毫升清水,并加入等量油滴覆盖液面。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变量是枝条有无叶片B.甲量筒中液面下降比乙少C.甲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D.该实验结果说明叶能进行蒸腾作用3.(2025·山东东营·模拟)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发酵不产生二氧化碳)。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 B 和 C 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B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4.(2024·山西·模拟)小丽同学将一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 24 小时后,按下图所示进行处理,然后置于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取下叶片 A、B,进行脱色、碘液染色后,观察到叶片 A 变蓝,叶片 B 不变蓝。多次重复实验后结果皆如此,于是小丽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有( )A.水、蛋白质B.二氧化碳、淀粉C.氢氧化钠溶液、淀粉D.水、二氧化碳5.(2024·云南昭通·模拟)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黑藻的光合作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可以探究黑藻的光合作用是否能够产生氧气B.乙装置的作用是排除黑藻和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甲装置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甲装置内单位时间气泡产生越多6.(2025·广西来宾·模拟)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等量的黄豆芽置于如图实验装置中,打开氧气检测仪,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甲是装置乙的对照实验B.装置乙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装置甲C.打开开关后挤压瓶身,装置乙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甲不浑浊D.实验表明新鲜的黄豆芽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二氧化碳7.(2024·新疆·模拟)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释放能量B.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D.呼吸作用只在晚上进行8.(2025·陕西·模拟)如下图所示,下列实验结论与该实验有关的是(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呼吸作用需要水 D.呼吸作用产生能量9.(2024·河南信阳·模拟)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对该问题做出来假设(1)同学们作出的假设_______。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B.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C.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D.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2)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 。(3)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 2).图中 a 是 ,b 是 细胞.植物可以通过控制 b 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 和 的进出.(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是 、 。10.(2025·辽宁鞍山·模拟)小明参加学校的植物栽培大赛,在室内栽种了辣椒,为监测辣椒的生长状况,设计了如下实验。图一是将植株置于气液箱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 24 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曲线;图二是辣椒进行部分生理过程的模式图,其中Ⅰ、Ⅱ代表细胞结构,a—d 代表相关物质;图三为辣椒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辣椒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根据图一曲线判断,如果适当降低夜晚的温度,E 点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2)当辣椒的生长状况与图一中的 C 点相匹配时,图二中 b 代表 。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结合图一装置,为小明同学提出一条提高辣椒产量的建议: 。(3)为促进辣椒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该同学应适当多施含 的无机盐。(4)观察图一曲线,辣椒的光合作用在 12 点左右出现下降,这与图三中的结构[ ] 部分关闭有关。11.(2024·江西九江·模拟)某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取两组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编号为甲、乙。②向甲、乙两装置的 A 瓶中分别加入 20mL 酵母菌培养液,再向装置甲的 B 瓶中加入 20mL 澄清石灰水,向装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______。(注:A 瓶中都预留了足够的空气)③将装置甲放于 5℃左右条件下培养,装置乙放于 25℃左右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根据以上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依据题目信息可知,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越浑浊,说明酵母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越(填“多”或“少”),呼吸作用越 (填“强”或“弱”)。(3)该实验的变量为 。(4)该实验设置乙组进行对照。步骤②中,应向装置乙的 B 瓶中加入 20mL 。(5)根据所学知识预测实验结果:装置 (填“甲”或“乙”)中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明显,另一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明显浑浊。12.(2025·吉林·模拟)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某实验小组选用方便操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呈白色)设计了如图一的实验装置,并将装置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后移至光下一段时间。图二是蔬菜大棚内从 0点开始到 24 时测得的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实验前,先将图一装置放在黑暗房间一昼夜的目的是 。(2)将如图一中有用黑纸片从正反两面遮盖的叶片用酒精溶液脱色,然后经过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等操作后观察发现:叶片②处呈现蓝色,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此产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 (填“导管”或“筛管”)运到植株各处:叶片①处和②处进行对照,说明了光合作用场所是 。(3)根据题意,结合图二的变化曲线,判断该气体是 。(4)图四是天竺葵的叶释放氧气或吸收氧气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A.AB 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BD 段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进行C.C 点时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相等D.DE 段光合作用释放氧的量小于呼吸作用吸收氧的量13.(2024·山东聊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中科院郑慧琼团队完成太空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周期培养实验,这一项目共开展实验 120 天,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水稻种子,其科学意义在于可以在空间站微重力情况下,观察水稻能否正常生长、开花、结实,能否正常完成二氧化碳吸收、氧气释放过程。郑惠琼说,“植物与人和动物一样,进入太空失重环境,会发生各种‘航天综合征’。”种子既是人类的粮食,也是繁殖下一代植物的载体,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就必须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图甲是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示意图;图乙是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中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 表示细胞中的结构,a、b、c 表示相关物质。(1)图甲中,①所示的种子能萌发成②所示的幼苗,是由于种子的结构中有 ,它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主要由种子结构中的 提供。(2)图甲中,③所示的水稻花为两性花, 是其主要结构。当水稻花发育成熟时,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子房里的 发育为种子。(3)图乙中,A 表示的结构是 ,水稻叶肉细胞通过该结构,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将 b 和 c 转变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气体 a 。在 a 的参与下,B 结构能进行 ,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4)水稻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请从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尝试简述种子中有机物的来源: 。(5)在微重力环境中,水稻叶片不再笔直向上,而是“慵懒”地趴在地面上。水稻的这种变异属于变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难点06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原卷版)2025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pdf 重难点06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解析版)2025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