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13 健康地生活(含答案)2025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难点13 健康地生活(含答案)2025年中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专题 13 健康地生活
课标要求 重难考点 2025 考向预测
1、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 1、传染病及其预防 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认识,涉及
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 2、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对人
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 3、急救与安全用药 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念特征的认识,多以选择题、
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近三年中考“健康地生活”专题命 材料分析题形式出现,具有综合
2、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 题中传染病与免疫占比约 40%;健 性。
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 康生活方式占比约 30%;急救与用 心血管疾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
方法;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 药占比约 20%。命题趋势预估情景 虽然分值不高,却是热点之一。
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 化与热点结合、实验操作与科学探 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简单的急
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究,强调跨学科整合。备考建议强 救常识会结合生活中实际遇到
3、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 化知识体系构建并注重实践应用, 的问题创建情境进行考核。
人体健康的问题。 而且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
★重难点 01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
(3)特点:主要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4)传染病、非传染病、遗传病的区别:
①传染病是由________引起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和传播开来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
②非传染病一般是由________本身病变或者受到伤害引起的疾病,如近视眼、骨折等。
③遗传病是由体内的________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________:能够散播________的人或动物。
例如,流感患者、肝炎患者、患狂犬病的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
(2)________:病原体离开________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例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老鼠、跳蚤、蚊子等)、水、血液、接触等。
(3)________: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接种过预防该传染病疫苗的普通人群等。
(4)传染病的流行、传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流感病人→空气飞沫→对流感缺乏免疫力的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不仅能散播________,还能患这种传染病。如果某种生物只散播病原体而不患这种病,这样的生物仅
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属于________,如苍蝇、蚊子和毛蚶等。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
本环节。
(5)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和________传染病等。
(6)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途径主要有________传播、________传播、
________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餐、蚊虫叮咬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________采取的措施。可以通过一个口诀记忆:“五早一处理”,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
断,早治疗,早隔离,患病动物及早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对________采取的措施。“一讲二处理” :讲个人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媒介,禁止携
带带病原体的物品入境。
(3)保护易感人群:对________采取的措施。“一不二进行”:不接触传染源,锻炼身体,接种疫苗。
【例题展示 01】(2024·海南·中考真题)由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引起的支原体肺炎主要经飞沫传
播,建议大家勤洗手,保持适当运动和规律作息等。从传染病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
A.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肺炎支原体
B.支原体肺炎与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相似
C.勤洗手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适当运动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重难点 02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________  阻挡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________
第二道防线 ________  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________  产生抗体,消灭特定的抗原 ________
2.免疫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人类在________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是人________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
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由第________道防线和第________道防线组成。
(2)特异性免疫: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________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由第
________道防线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_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
殊________,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________。 抗原包括________、________、异体移植器官、
外来异物等。血清内含有________。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抗体具有________。
3.免疫的功能
(1)防御感染:抵抗________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身稳定:清除体内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细胞。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________(如肿瘤细胞)。
4.①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例如,移植器官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________反应。②免疫功
能也不是越强越好。例如,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引起________反应。
5.计划免疫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__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________地给儿童
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________,使人获得
________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________,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________、白喉、________,口
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解题技巧 0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季节更替之际,气温起伏较大,容易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下
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存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三道防线 B.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经抗原刺激而建立的
C.机体的三道防线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D.接种疫苗主要是刺激机体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重难点 03 急救与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1)概念: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________,以适当的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药物的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________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________。
________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________。
(3)阅读药品说明书: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
________、________(功能与主治)、________、制剂与规格、________、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以确保用药安全。
2.急救
(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________急
救电话,要说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①心肺复苏的顺序:________→开放气道→________。
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胸骨下段约________处。
人工呼吸方法:________。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________。
②抢救有效判断:病人出现________,________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________。
3.出血和止血
(1)出血的类型:出血一般有________和________。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应及时到医
院救治,特别是胸部或腹部出血。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
(2)出血血管的判定及其急救方法:
血管名称 出血颜色 出血状态 急救方法
呈________
毛细血管 渗出 把伤口冲洗干净后再贴上________

呈________ 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静脉的________心端
静脉 缓慢________

呈________ 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动脉的________心端
动脉 ________或涌出

【例题展示 03】(2024·海南·中考真题)以下关于急救方法错误的是( )
A.因触电失去意识,抢救时应先断电
B.因意外造成静脉出血,应指压远心端进行止血
C.鼻腔出血时不能仰头,避免血液倒流入气管
D.因溺水失去意识,应先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
★重难点 04 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保持愉快的心情
(1)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
极的健康状态。当情绪出现波动后,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①转移________:应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能引起自己情绪转移的活动方面转移。
②宣泄________:要求采用的方法既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不伤害别人。
③自我________:面对挫折,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以保持乐观的态度。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________,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
活动的习惯等。
(2)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________
病”或“________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
________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________;坚持________;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________;合理安
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
①吸烟: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不仅能诱
发多种________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________。
②饮酒:酗酒会导致________疾病和________疾病,增加患癌症的危险,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和犯罪。
③吸食毒品:吸毒会损害人的________系统,降低人体的________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
导致死亡。
④染上网瘾:导致身体________低下,出现心理疾病和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题展示 04】(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为了证实饮酒的危害,小勇和爸爸一起做了“测定反应速度”
的实验。爸爸将拇指和食指对准长 30cm 的直尺下端“0”刻度线,不要碰尺,小勇松手,爸爸尽快夹住直尺,
记录夹住部位的刻度值。三种状态下的测试各重复三次,结果如下表,得出结论是( )
不饮 饮一杯白 饮四杯白
饮酒量测定次数
酒 酒 酒
第一次 15.6cm 28.9cm 夹不住
第二次 13.8cm 25.6cm 夹不住
第三次 14.5cm 27.3cm 夹不住
测量平均值 14.6cm 27.3cm
A.饮酒越多,反应越迟钝
B.酗酒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C.酗酒会严重损害人的肝脏
D.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易错字提醒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
2.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过敏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3.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饮食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4.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再患乙肝属于特异性免疫。
5.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方法点拨
点拨 01:重点查禁海洛因
吸毒会引起人免疫力迅速下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目
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海洛因,俗称“白粉”。
点拨 02:家庭小药箱的常见配备物品
医用器具包括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等。外用药有酒精、红药
水、碘酒、创可贴、风湿止痛膏、风油精、眼药水等。内服药有阿司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乘船宁、
黄连素等。
点拨 03: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没有疾病只表明身体健康。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
主动呵护健康,由治疗身体疾病发展到治疗心理疾病。
思维警示
警示 01:抗原的内容
抗原包括:疫苗、病原体、异常细胞、移植的器官等。
警示 02: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 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 2
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建议用时:30 分钟)
1.(2024·山东东营·模拟)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传染病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
B.从传染病角度来看,鼠疫杆菌是传染源,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目前防控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人类战胜天花主要归功于牛痘疫苗的问世,此免疫的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2.(2024·陕西安康·模拟)艾滋病是由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科学认识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 是艾滋病传播的传染源
B.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C.吸毒人员不容易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
3.(2024·陕西渭南·模拟)下图表示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①产生的抗体可以与任何病毒结合
C.人体仅由上图过程抵抗侵入的流感病毒
D.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2024·四川达州·模拟)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主要对蚕豆过敏,对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人要进行
必要的急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蚕豆病患者应该每天服用多种抗过敏药物来预防该病
B.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C.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
D.蚕豆病、糖尿病和新冠肺炎分别属于遗传病、现代文明病和传染病
5.(2024·江西九江·模拟)药品说明中写有“有效期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该药品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失效
B.该药品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有效
C.该药品 2024 年 6 月 30 日后失效
D.B、C 两项都正确
6.(2024·四川攀枝花·模拟)“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如图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
所采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抢救结束后应该立即拨打 120 电话呼救
B.进行①时,应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
C.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
D.②为 b 处动脉出血,应按 a 位置止血
7.(2024·河南许昌·模拟)下列几幅图片中哪些是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24·云南曲靖·模拟)青少年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B.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D.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9.(2024·四川攀枝花·模拟)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如果身体出现失眠的原因是
心、脾两虚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进行针灸是最好的选择。图一为人体足三里穴位图,图二是人体对某种
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某人足三里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 反射,由此推测,该人可能是
反射的结构基础中的 受损。因此,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必须要有完整的 和足够强度的刺激。
(2)通常,图二中途径 (填“甲”或“乙”)所示的免疫是人们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这样的免疫也称
为 。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 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
的 。
(3)除如图所示的途径外,人体一般还有哪些免疫方式?试具体列举一例说明: 。
10.(2024·河南南阳·模拟)近年来,突发自然灾害事件频发,但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
出。
(1)灾后需要及时消杀,防止灾后疫情流行。被暴雨冲刷出来的淤泥、垃圾分散在街道上,其中含有大量的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生物。上述生物中, 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构成。
(2)炎热的夏季,蚊虫数量多。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蚊虫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可造成
染病的风险。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乙脑病毒是引发乙型脑炎的 。检查乙型脑炎患者的血液,会发
现有相应的抗体,这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如图一所示,一名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不小心被硬物划伤,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缓缓流出,由此判
断为 血管出血,应在 (填“A”或“B”)处用绷带压迫止血。
(4)如图二所示.因为长时间泡在水中救援受凉,一名志愿者出现了发烧症状,吃药后,药物随血液循环最
先到达心脏的 (填标号)。
11.(2024·广东梅州·模拟)下面三幅漫画的寓意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
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 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
如同图 所示,这属于第一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
有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对 进行预防接种。从免疫角度来看,接种的
疫苗属于 ,能刺激人体中的 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
12.(2024·江西赣州·模拟)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
眠时间。下列是科研人员就睡眠情况对人影响的两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睡眠状态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科研人员通过对比不同睡眠状态下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究睡眠状态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如图:
(1)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
(2)从图中曲线可见, 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生长缓慢。
实验二:探究睡眠情况对智力的影响。
(3)科研人员还选取 20 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分别在睡眠不足和正常作息状态下进行同一项智力训练,记
录他们实验前后该项智力测试得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得
组别 24小时后得分 48小时后得分

睡眠不足
74 76 73

正常作息
69 73 82

①每组志愿者选取多名、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 。
②睡眠不足组训练效果比正常作息组训练效果 (填“好”或“差”)。说明 。
(4)2024 年 3 月 21 日是“世界睡眠日”,请你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年的“世界睡眠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______。
A.“合理睡眠、益智健体” B.“轻松呼吸、轻松睡眠”
C.“科学管理、规律睡眠” D.“健康心理、良好睡眠
13.(2024·辽宁鞍山·模拟)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1: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某些细菌会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出毒性
物质,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如结核杆菌能引起结核病,肺炎链球菌能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和肺炎。
材料 2: 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杀死引起烧伤病人化脓性感染的绿
脓杆菌。
材料 3:抗生素是一类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
象比较普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 80%,其中使用
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 58%,远远高于 50%的国际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抗
生素当成了治疗感冒咳嗽的“万灵丹”; 有些人认为抗生素能消炎,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大剂量使用多种
抗生素。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属于 ;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
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2)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该预防措施属于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注射的卡介苗属
于 。
(3)绿脓杆菌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细胞内,这两种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
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这说明细菌发生了变异,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专题 13 健康地生活
课标要求 重难考点 2025 考向预测
1、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 1、传染病及其预防 对传染病预防措施的认识,涉及
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 2、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性。对人
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 3、急救与安全用药 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 4、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念特征的认识,多以选择题、
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近三年中考“健康地生活”专题命 材料分析题形式出现,具有综合
2、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 题中传染病与免疫占比约 40%;健 性。
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 康生活方式占比约 30%;急救与用 心血管疾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
方法;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 药占比约 20%。命题趋势预估情景 虽然分值不高,却是热点之一。
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 化与热点结合、实验操作与科学探 安全用药的常识以及简单的急
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究,强调跨学科整合。备考建议强 救常识会结合生活中实际遇到
3、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 化知识体系构建并注重实践应用, 的问题创建情境进行考核。
人体健康的问题。 而且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
★重难点 01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
(3)特点:主要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4)传染病、非传染病、遗传病的区别:
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和传播开来的疾病,如流感、乙肝等。
②非传染病一般是由器官本身病变或者受到伤害引起的疾病,如近视眼、骨折等。
③遗传病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例如,流感患者、肝炎患者、患狂犬病的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等。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例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老鼠、跳蚤、蚊子等)、水、血液、接触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接种过预防该传染病疫苗的普通人群等。
(4)传染病的流行、传染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例如,流感病人→空气飞沫→对流感缺乏免疫力的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不仅能散播病原体,还能患这种传染病。如果某种生物只散播病原体而不患这种病,这样的生物仅起
到了传播媒介的作用,属于传播途径,如苍蝇、蚊子和毛蚶等。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
环节。
(5)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等。
(6)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
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共餐、蚊虫叮咬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可以通过一个口诀记忆:“五早一处理”,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
早治疗,早隔离,患病动物及早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一讲二处理” :讲个人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媒介,禁止携
带带病原体的物品入境。
(3)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群采取的措施。“一不二进行”:不接触传染源,锻炼身体,接种疫苗。
【例题展示 01】(2024·海南·中考真题)由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引起的支原体肺炎主要经飞沫传
播,建议大家勤洗手,保持适当运动和规律作息等。从传染病角度分析错误的是( )
A.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肺炎支原体
B.支原体肺炎与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相似
C.勤洗手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适当运动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解析】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支原体肺炎的病原
体是肺炎支原体;支原体肺炎的传染源是支原体肺炎患者,A 错误。
B.支原体肺炎与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B 正确。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勤洗手、戴口罩等属于传染病预防措
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C 正确。
D.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运动)、接种疫苗等能增强人的抵抗力,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D 正确。
【解题技巧 01】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
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
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重难点 02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病原体、杀菌、清扫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特定的抗原 特异性免疫
2.免疫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
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
(2)特异性免疫: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由第三道
防线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
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抗原包括病原体、疫苗、异体移植器官、外来异物等。血清内含有抗体。
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
3.免疫的功能
(1)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4.①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例如,移植器官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反应。②免疫功能也
不是越强越好。例如,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5.计划免疫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
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获得特异性
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口服脊髓灰质炎糖
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解题技巧 0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季节更替之际,气温起伏较大,容易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下
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存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三道防线 B.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经抗原刺激而建立的
C.机体的三道防线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 D.接种疫苗主要是刺激机体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答案】C
【解析】A.人体具有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三道免疫防线,A 正确。
B.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而建立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B 正确。
C.机体的三道防线,前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只有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C 错误。
D.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的细菌、病毒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接种疫苗主要是刺激
机体建立起第三道防线,D 正确。
【解题技巧 02】
人体具有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三道免疫防线,分别为: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
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
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其中前两道防线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即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
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重难点 03 急救与安全用药
1.安全用药
(1)概念: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
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药物的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 RX。非处方药是
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 OTC。
(3)阅读药品说明书: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
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
确保用药安全。
2.急救
(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
话,要说清姓名、具体地址、病症。
(2)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①心肺复苏的顺序: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胸骨下段约 1/3 处。
人工呼吸方法:口对口吹气法。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30:2。
②抢救有效判断: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
3.出血和止血
(1)出血的类型: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应及时到医院救
治,特别是胸部或腹部出血。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先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
(2)出血血管的判定及其急救方法:
血管名称 出血颜色 出血状态 急救方法
毛细血管 呈红色 渗出 把伤口冲洗干净后再贴上创可贴
静脉 呈暗红色 缓慢流出 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静脉的远心端
动脉 呈鲜红色 喷出或涌出 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伤口动脉的近心端
【例题展示 03】(2024·海南·中考真题)以下关于急救方法错误的是( )
A.因触电失去意识,抢救时应先断电
B.因意外造成静脉出血,应指压远心端进行止血
C.鼻腔出血时不能仰头,避免血液倒流入气管
D.因溺水失去意识,应先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
【答案】D
【解析】A.触电抢救时应先断电,A 正确。
B.静脉是将血液由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的血管。因意外造成静脉出血,应指压远心端进行止血,B 正确。
C.鼻腔出血时仰头,血液可能会倒流入气管,C 正确。
D.溺水者失去意识时,急救顺序应先进行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这是因为胸外按压可以优先恢复血
液循环,保证重要器官的供氧。而跳过胸外按压直接进行人工呼吸是不符合急救原则的,D 错误。
【解题技巧 03】
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
种急救措施。
★重难点 04 健康的生活方式
1.健康的概念: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保持愉快的心情
(1)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
极的健康状态。当情绪出现波动后,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2)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①转移注意力:应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能引起自己情绪转移的活动方面转移。
②宣泄烦恼:要求采用的方法既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不伤害别人。
③自我安慰:面对挫折,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以保持乐观的态度。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
活动的习惯等。
(2)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称为“生活方式
病”或“现代文明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
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
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4)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
①吸烟: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焦油、尼古丁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不仅能诱发多种
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
②饮酒: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增加患癌症的危险,还会导致骨骼异常和犯罪。
③吸食毒品: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④染上网瘾: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出现心理疾病和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
【例题展示 04】(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为了证实饮酒的危害,小勇和爸爸一起做了“测定反应速度”
的实验。爸爸将拇指和食指对准长 30cm 的直尺下端“0”刻度线,不要碰尺,小勇松手,爸爸尽快夹住直尺,
记录夹住部位的刻度值。三种状态下的测试各重复三次,结果如下表,得出结论是( )
饮酒量测定次数 不饮 饮一杯白 饮四杯白
酒 酒 酒
第一次 15.6cm 28.9cm 夹不住
第二次 13.8cm 25.6cm 夹不住
第三次 14.5cm 27.3cm 夹不住
测量平均值 14.6cm 27.3cm
A.饮酒越多,反应越迟钝
B.酗酒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C.酗酒会严重损害人的肝脏
D.酗酒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答案】A
【解析】读图表可知饮酒之后夹住的刻度越来越长,说明饮酒越多反应越慢;饮酒四杯,夹不住尺子,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解题技巧 04】
长期饮酒会留下永久性损伤,造成大脑萎缩,并导致在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发生障碍。持续饮
酒会使身体逐渐对酒精产生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会导致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发生长期衰变。
易错字提醒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甲流患者属于传染源。
2.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称为过敏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3.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饮食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4.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再患乙肝属于特异性免疫。
5.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方法点拨
点拨 01:重点查禁海洛因
吸毒会引起人免疫力迅速下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还可能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目
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海洛因,俗称“白粉”。
点拨 02:家庭小药箱的常见配备物品
医用器具包括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纱布、绷带、酒精棉球、镊子、小剪刀等。外用药有酒精、红药
水、碘酒、创可贴、风湿止痛膏、风油精、眼药水等。内服药有阿司匹林、板蓝根、云南白药、乘船宁、
黄连素等。
点拨 03: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没有疾病只表明身体健康。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极被动地治疗疾病变为积极
主动呵护健康,由治疗身体疾病发展到治疗心理疾病。
思维警示
警示 01:抗原的内容
抗原包括:疫苗、病原体、异常细胞、移植的器官等。
警示 02: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 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 2
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建议用时:30 分钟)
1.(2024·山东东营·模拟)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传染病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
B.从传染病角度来看,鼠疫杆菌是传染源,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目前防控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人类战胜天花主要归功于牛痘疫苗的问世,此免疫的类型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A 正确。
B.从传染病角度来看,鼠疫杆菌是病原体,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 错误。
C.由资料可知,目前防控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C 正确。
D.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人类战胜天花主要归功于牛痘疫苗的问世,此免疫的类型为特异性免疫,D 正确。
2.(2024·陕西安康·模拟)艾滋病是由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
科学认识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 是艾滋病传播的传染源
B.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C.吸毒人员不容易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老人
【答案】B
【解析】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
动物。故 HIV 是艾滋病的病原体,A 错误。
B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吸毒人员会注射毒品,故
吸毒人员容易感染艾滋病,B 正确,C 错误。
D.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理论上来说人群对艾滋病病毒普遍易感,
但多个性伴侣者、给艾滋病患者实施医学治疗的医务工作者、艾滋病患者的家人等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D 错误。
3.(2024·陕西渭南·模拟)下图表示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免疫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①产生的抗体可以与任何病毒结合
C.人体仅由上图过程抵抗侵入的流感病毒
D.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解析】AB.结合题图可知,发挥作用的细胞①是淋巴细胞,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
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题图所示的产生抗体的
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①产生的抗体具有专一性,故 AB 错误。
C.人体对流感病毒的抵抗不仅依赖此过程,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屏障、黏液等)等,故 C 错误。
D.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抵抗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 D 正确。
4.(2024·四川达州·模拟)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主要对蚕豆过敏,对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人要进行
必要的急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蚕豆病患者应该每天服用多种抗过敏药物来预防该病
B.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C.心脏骤停时,可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
D.蚕豆病、糖尿病和新冠肺炎分别属于遗传病、现代文明病和传染病
【答案】A
【解析】A.药物都有副作用,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虽然抗过敏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的
症状,但“每天服用多种抗过敏药物来预防该病”的做法并不科学,A 符合题意。
B.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因此,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就
是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这是防止过敏反应发生的最有效方法,B 不符合题意。
C.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救。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以
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在需要时给予电击除颤,以恢复患者的心跳,C 不符合题意。
D.蚕豆病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患者对蚕豆过敏;糖尿病则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与不良的生
活习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有关;而新冠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
性和致病性,D 不符合题意。
5.(2024·江西九江·模拟)药品说明中写有“有效期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该药品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失效
B.该药品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有效
C.该药品 2024 年 6 月 30 日后失效
D.B、C 两项都正确
【答案】D
【解析】药品的说明书上都有有效期,有效期是指在此日期前可以使用。有效期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的意
思是此药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前可以使用,以后不可再服用,D 正确,ABC 错误。
6.(2024·四川攀枝花·模拟)“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如图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
所采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抢救结束后应该立即拨打 120 电话呼救
B.进行①时,应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
C.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
D.②为 b 处动脉出血,应按 a 位置止血
【答案】A
【解析】A.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A
错误。
B.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
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所以①在进行急救前,应注意先使病人呼吸道畅通,B 正确。
C.采用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C 正确。
D.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或溅出,血色鲜红,
因此应该在近心端止血。如图②中,b 处外出血时,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应该是动脉出血,应该在
近心端止血,即伤口的上方指压止血,D 正确。
7.(2024·河南许昌·模拟)下列几幅图片中哪些是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神经系统健康以及心理状态,不利于保持心情愉快。①错误。
②适当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从而提升心情。 ②正确。
③心理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解决心理问题,改善情绪。 ③正确。
④社交活动可以释放压力,分享快乐和困扰,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④正确。
可见,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有②③④,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8.(2024·云南曲靖·模拟)青少年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B.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C.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D.沉迷网络、游戏人生
【答案】D
【解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
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
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
劳逸结合;按时作息,保持充足睡眠;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沉迷网络,游
戏人生,不仅伤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伤害他人,因此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9.(2024·四川攀枝花·模拟)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如果身体出现失眠的原因是
心、脾两虚所引起的,在足三里穴进行针灸是最好的选择。图一为人体足三里穴位图,图二是人体对某种
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某人足三里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 反射,由此推测,该人可能是
反射的结构基础中的 受损。因此,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必须要有完整的 和足够强度的刺激。
(2)通常,图二中途径 (填“甲”或“乙”)所示的免疫是人们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的,这样的免疫也称
为 。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 的作用,均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相应
的 。
(3)除如图所示的途径外,人体一般还有哪些免疫方式?试具体列举一例说明: 。
【答案】(1)条件/复杂;传出神经纤维或效应器;反射弧
(2)乙;计划免疫;抗原;抗体
(3)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的屏障作用,能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
【解析】(1)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图一中某人足三里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
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条件反射。有感觉但不能缩腿,可能是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导致神经
冲动无法传到效应器引发缩腿动作。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强度的刺激。
(2)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图乙是通过接种死病毒,也
就是疫苗,在不患病情况下获得免疫,这种免疫是计划免疫。其中的死病毒和活病毒都在免疫反应中相当
于抗原,可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3)人体免疫除特异性免疫(如上述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外,还有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
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像皮肤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其屏障作用可阻挡病原体;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10.(2024·河南南阳·模拟)近年来,突发自然灾害事件频发,但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英雄在危难时刻挺身而
出。
(1)灾后需要及时消杀,防止灾后疫情流行。被暴雨冲刷出来的淤泥、垃圾分散在街道上,其中含有大量的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生物。上述生物中, 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构成。
(2)炎热的夏季,蚊虫数量多。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蚊虫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其他人可造成
染病的风险。从传染病角度分析,乙脑病毒是引发乙型脑炎的 。检查乙型脑炎患者的血液,会发
现有相应的抗体,这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如图一所示,一名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不小心被硬物划伤,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缓缓流出,由此判
断为 血管出血,应在 (填“A”或“B”)处用绷带压迫止血。
(4)如图二所示.因为长时间泡在水中救援受凉,一名志愿者出现了发烧症状,吃药后,药物随血液循环最
先到达心脏的 (填标号)。
【答案】(1)病毒
(2)病原体;特异性
(3)静脉;B
(4)Ⅰ右心房
【解析】(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寄生虫属于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质两部分组成,依靠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
(2)病原体就是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乙脑病毒是能引发乙型脑炎传染病的病毒,则从传染病角度
分析,乙脑病毒属于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
的,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这
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因此检查乙型脑炎患者的血液,会发现有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3)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外出血可以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血液
呈红色,从伤口处渗出;静脉出血时,血液呈现暗红色,缓慢而连续的流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现鲜红色,
从伤口处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的涌出。题干中说暗红色的血液从伤口处缓缓流出可以判断为静脉出血。
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所以应该在伤口远心端止血,即应在 B 处用绷带压迫止血。
(4)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分支静脉,最后汇
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吃药时,药物主要被消化系统中的小肠吸收,通过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进入血液循环,经由下腔静脉将药物首先运送到Ⅰ右心房。
11.(2024·广东梅州·模拟)下面三幅漫画的寓意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
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 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
如同图 所示,这属于第一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
有 ,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为了预防某些传染病,对 进行预防接种。从免疫角度来看,接种的
疫苗属于 ,能刺激人体中的 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
【答案】(1)保护;甲
(2)溶菌酶;乙;二
(3)易感人群;抗原;淋巴细胞;三;特异性
【解析】(1)图甲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就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
(2)图乙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属于第二道防线。若我们的皮肤
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
图乙来形象说明。
(3)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某些传染病。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
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
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
12.(2024·江西赣州·模拟)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
眠时间。下列是科研人员就睡眠情况对人影响的两组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不同睡眠状态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科研人员通过对比不同睡眠状态下幼鼠的生长情况,探究睡眠状态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如图:
(1)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
(2)从图中曲线可见, 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生长缓慢。
实验二:探究睡眠情况对智力的影响。
(3)科研人员还选取 20 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分别在睡眠不足和正常作息状态下进行同一项智力训练,记
录他们实验前后该项智力测试得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前得
组别 24小时后得分 48小时后得分

睡眠不足
74 76 73

正常作息
69 73 82

①每组志愿者选取多名、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 。
②睡眠不足组训练效果比正常作息组训练效果 (填“好”或“差”)。说明 。
(4)2024 年 3 月 21 日是“世界睡眠日”,请你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年的“世界睡眠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______。
A.“合理睡眠、益智健体” B.“轻松呼吸、轻松睡眠”
C.“科学管理、规律睡眠” D.“健康心理、良好睡眠
【答案】(1)不同睡眠状态
(2)睡眠不足组
(3)减小误差;差;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4)A
【解析】(1)实验一通过对比不同睡眠状态下幼鼠的生长情况,来探究睡眠状态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
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变量就是“不同睡眠状态”。
(2)从图中曲线可以明显看出,睡眠不足组的幼鼠体重明显偏低,生长缓慢,而睡眠充足组的幼鼠则体重
正常,生长迅速。
(3)①在实验中,每组志愿者选取多名,并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这是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
确可靠。通过多次实验和取平均值,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
实验结果。
②根据表格数据,睡眠不足组在 24 小时和 48 小时后的智力测试得分增长幅度均小于正常作息组,说明睡
眠不足组的训练效果比正常作息组差。这进一步证明了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
生负面影响。
(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睡眠对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今年的“世
界睡眠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时,应该突出睡眠的重要性和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在给出的选项中,“合理
睡眠、益智健体”最符合这一要求,既强调了合理睡眠的重要性,又指出了睡眠对智力和身体健康的益处。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13.(2024·辽宁鞍山·模拟)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1: 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某些细菌会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释放出毒性
物质,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如结核杆菌能引起结核病,肺炎链球菌能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和肺炎。
材料 2: 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杀死引起烧伤病人化脓性感染的绿
脓杆菌。
材料 3:抗生素是一类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
象比较普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 80%,其中使用
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 58%,远远高于 50%的国际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抗
生素当成了治疗感冒咳嗽的“万灵丹”; 有些人认为抗生素能消炎,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大剂量使用多种
抗生素。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属于 ;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
体,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2)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该预防措施属于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注射的卡介苗属
于 。
(3)绿脓杆菌噬菌体寄生在绿脓杆菌细胞内,这两种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
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这说明细菌发生了变异,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
【答案】(1)病原体;特异性免疫
(2)保护易感人群;抗原
(3)有无细胞结构(绿脓杆菌有细胞结构或绿脓杆菌噬菌体无细胞结构);选择(或自然选择)
【解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结核病的结核杆菌属于病原体。进入
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
免疫,这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易感
人群的免疫力,该预防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
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所以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卡介苗属于抗原。
(3)绿脓杆菌噬菌体是病毒,寄生在绿脓杆菌细胞内,这两种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绿脓杆菌有细
胞结构,绿脓杆菌噬菌体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自然界中的生物,适应者
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的原因是细菌发生了变异,耐药性强的
细菌生存下来并将变异遗传下去,耐药性弱的细菌更容易被抗生素杀死,经过几代积累,耐药性强的细菌
越来越多,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