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初二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须,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备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嘉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4分)阅读,是一场无声的对话。触摸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在黄土高原的腰鼓声里窥见文明的hěhdU;聆听草木mengfa的江南私语,在大雁迁徙的弧线中读懂四季的诗行:轻抚竹简丝帛上的斑驳篆字,~让亘古的月光漫过苍苍的莱葭A将心灵浸润于B(历久弥新周而复始)的墨香中每一次展卷,我们都将以更好的姿态拥抱世界。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2.根据上下文,在横线A处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A处的标点符号是:▲。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B处。(1分)B处的词语是:▲。4.班级准备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5分)(1)任务一:同学们策划了以下活动栏目,请你帮忙补全活动形式和内容。(2分)活动栏目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声情并茂诵古诗“经典诗歌诵读”展示配合背景音乐,声情并茂朗诵一首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诗情与画意”作品展①▲分门别类辑古诗②▲确定专题,选择古诗,编辑成集(2)任务二: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同学们设计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中有人物元素:身着汉服的少年,手持一轴手卷:有文字元素:“古诗苑漫步”作为主标题,侧边配有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图案元素:石径、繁花、树木、亭台等作为背景。你最欣赏其中哪方面的元素设计?说说你欣赏的原因。(3分)▲▲▲5.整本书阅读。(7分)(1)朱自清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请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3分)“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说文解字》第一)▲初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2)要想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斌的发展历史,你觉得该选择《经典常谈》中的哪些专题来进行阅读,并说明理由。(4分)①《说文解字》第一②《诗经》第四③四书第七④辞赋第十一⑤诗第十二⑥文第十三▲6.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草木春秋,万物关情。在雎鸠的和鸣中,我们见证了“(1)▲,君子好速”((关唯》)的美好情感;在古老的城墙头,我们感受到“(2)▲一,在城阙兮”((子衿))的徘徊无奈;在优美的桃花源中,我们幢憬着“(3)▲,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的岁月静好;在苍苍蒹葭中,我们体会了“(4)▲,▲”(《蒹黄)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在迷蒙的渡口,我们理解了“(5)▲,▲”(王勃(送壮少俯之在爱州》)那份跨越空间的友谊;在水天相映的洞庭湖畔,我们领略了“(6)_▲,▲”(孟浩然《望润庭湖赠张丞相》)的雄伟气势。二(6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6分)【甲】狼山(其一)【乙】狼山(其五)[宋]崔敦礼[宋]崔敦礼日日怀归今得归,旧时风物未全非。五载龙蟠虎踞间,峰头日月望狼山。江边鸥鸟应相笑,底事尘埃满客衣。归来筋力犹强健,野屐登临莫厌艰。【注】①崔敦礼:南宋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②龙蟠虎踞:代指南京。本句指诗人普在江宁(今南京)为官五年。7.两首诗都紧扣“①▲”字来写,却塑造出诗人不同的形象,【甲】诗中展现了一个久宦思归的倦客形象,【乙】诗刻画了回到家乡后②▲的形象。(2分)8.【甲】【乙】两首诗中哪一首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情基调更相似?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4分)选▲,理由:(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虎丘记0[明]表宏道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达官贵人,无日无之。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围户,连臂而至,常置酒于路旁。②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繁,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③剑泉 深不可测,飞岩如剂。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空竞秀,最可宴客。④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战!他日去官,定听曲于此石上,如月回!”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节选自《袁中郎集笺校》,有删改)初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