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拔尖卷)【沪科版202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24-25七年级·陕西西安·期中)若的平方是9,的平方是25,且,则的值是( )A. B.或 C.或8 D.8或【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平方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确定与的值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求出与的值,即可确定出原式的值.【详解】解:∵的平方是9,的平方是25,∴,,又∵,即,∴或,∴或,故选:B.2.(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阶段练习)若不等式的解都能使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根据题意得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不等式的解集为,不等式的解集为,由题意,得,解得.故选A.3.(3分)(24-25七年级·河南新乡·阶段练习)若,则 的值为( )A. B.8 C.7 D.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幂的运算法则及整体代入思想,解题关键是利用幂的性质对变形后,将作为整体代入求值 .根据幂的运算法则对进行化简得,然后由,可得,再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详解】,∵,∴,∴原式,故选:B.4.(3分)(24-25七年级·浙江绍兴·期中)要制作一只如图所示容积为的小玻璃杯,涉及正方体内壁时,内壁边长大致长度在( )A.之间 B.之间C.之间 D.之间【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立方根的应用,立方根的估算,熟练掌握立方根的估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设正方体内壁的边长为,得,求出,再利用立方根的估算方法估算即可.【详解】解:设正方体内壁的边长为,根据题意,得:,解得:,∵,,,, ,且,∴,故选:C.5.(3分)(24-25七年级·江苏·自主招生)设m,n是正整数,且,若与的末两位数字相同,则的最小值为( )A.9 B.10 C.11 D.12【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知是100的倍数,从而分析得到的末尾数字是01,设(t为正整数),由,分析判断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详解】解:由题意知,是100的倍数∵与100互质∴是100的倍数∴的末尾数字是01∴的数值一定是偶数,且m,n是正整数,设:(t为正整数)则:∵的末尾两位数字为61,的末尾两位数字为41,的末尾两位数字为21,末尾两位数字为01∴t的最小值为5,∴的最小值为10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幂的乘方,牢记相关的知识点并能灵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6.(3分)(2024·浙江宁波·一模)在矩形内,将两张边长分别为和的正方形纸片按图①,图②两种方式放置(图①,图②中两张正方形纸片均有部分重叠),矩形中未被这两张正方形纸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若图①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则的值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分析】利用面积的和差分别表示出S1和S2,然后利用整式的混合运算计算它们的差.【详解】解:∵S1=(AB-a) a+(CD-b)(AD-a)=(AB-a) a+(AB-b)(AD-a),S2=(AB-a)(AD-b)+(AD-a)(AB-b),∴S1-S2=(AB-a) a+(AB-b)(AD-a)-(AB-a)(AD-b)-(AD-a)(AB-b)=(AB-a) a-(AB-a)(AD-b)=(AB-a) (a-AD+b)=BE FG,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整体”思想在整式运算中较为常见,适时采用整体思想可使问题简单化,并且迅速地解决相关问题,此时应注意被看作整体的代数式通常要用括号括起来.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7.(3分)(24-25七年级·江苏苏州·期中)已知的解集为,则的解集为( )A. B. C. D.【答案】D【分析】令1-x=y,则,根据题干可知:,从而得出x的取值范围.【详解】令1-x=y,则∵的解集为∴的解集为:∴解得: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解不等式,解题关键是通过换元法,将1-x表示为y的形式.8.(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宿州·期中)已知三个实数满足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等,将代入化简可得,将此代入可得,通过因式分解可得,从而可得,据此进行逐一判断,即可求解;掌握整式之间转化运算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将代入,得,,∴,∴,,∴,∵,∴,∴,∴,A. ,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B. ,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C. ,结论错误,不符合题意;D. ,结论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3分)(24-25七年级·北京·开学考试)在数轴上有三个互不重合的点A,B,C,它们代表的实数分别为a,b,c,下列结论中①若abc0,则A,B,C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原点右侧;②若a+b+c=0,则A,B,C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原点右侧;③若a+c=2b,则点B为线段AC的中点;④O为坐标原点且A,B,C均不与O重合,若OB﹣OC=AB﹣AC,则bc0,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①根据乘法法则判定a,b,c至少有一个大于0,据此可解;②根据加法法则判定a,b,c至少有一个大于0,据此可解;③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可判断;④分情况讨论:B、C都在点O的右侧;B、C都在点O的左侧;B、C在点O的两侧且点A在点C的右侧;B、C在点O的两侧且点A在O、C之间(不与O重合); B、C在点O的两侧且点A在O、B之间(不与O重合); B、C在点O的两侧且点A在B右侧时;逐一画出图形进行判断,据此可解.【详解】解:①若abc0,则a,b,c不可能都小于0,至少有一个大于0,所以A,B,C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原点右侧,故①正确;②若a+b+c=0,因为a,b,c不能都为0,则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所以A,B,C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原点右侧,故②正确;③若a+c=2b,则a- b=b- c,点B为线段AC的中点,故③正确;④如图1, B、C都在点O的右侧,∵OB﹣OC=BC, AB﹣AC=BC,∴OB﹣OC=AB﹣AC,此时bc0,如图2, B、C都在点O的左侧,∵OB﹣OC=BC, AB﹣AC=BC,∴OB﹣OC=AB﹣AC,此时bc0,如图3, B、C在点O的两侧时,若点A在点C的右侧,显然OB﹣OC≠AB﹣AC,如图4, B、C在点O的两侧时,若点A在O、C之间(不与O重合),显然OB﹣OC≠AB﹣AC,如图5, B、C在点O的两侧时,若点A在O、B之间(不与O重合),显然OB﹣OC≠AB﹣AC,如图6, B、C在点O的两侧时,若点A在B右侧时,显然OB﹣OC≠AB﹣AC,综上所述,若OB﹣OC=AB﹣AC,则B、C在点O的同一侧,所以b和c同号,即 bc0,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有关知识及实数的运算法则,掌握运算法则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关键.10.(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期中)已知,且,则 -的值为( )A.2022 B.-2022 C.4044 D.-4044【答案】A【分析】先将式子整理变形得,进而得出,即,再将展开,最后整理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因为,所以,整理,得,则,即.因为,所以,即.由,得,所以.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掌握整体代入思想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专题练习)已知的算术平方根是3,的立方根是1,则的平方根是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x、y的值.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求出x、y的值,求出的值,再根据平方根定义求出即可.【详解】解:∵的算术平方根是3,∴解得:,∵的立方根是1,∴解得:,∴∴的平方根是.故答案为:.12.(3分)(2024七年级·浙江温州·一模)已知,均为完全平方数,则【答案】或或【分析】本题考查完全平方数,设①,②(、为整数),得,将所有可能情况列出来即可解答.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等式进行试解,同时要知道完全平方数是整数.【详解】解:设①,②(、为整数),②-①得:,即,可能情况如下:,,,,,,解得:(舍去),,,(舍去),(舍去),,当时,,当时,,当时,,∴或或.故答案为:或或.13.(3分)(24-25七年级·江苏南通·期末)已知非负数a,b,c满足条件,,设的最大值是m,最小值是n,则的值为 .【答案】26【分析】根据已知的式子可得,,即有,再根据a、b、c为非负实数,可得,即可得,,问题随之得解.【详解】联立,把a看作常数,解得,,∴,∵,∴,解得,∴,∴,∴当时,;当时,;∴.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方法,用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非负实数性质,代数式产生的最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3分)(24-25七年级·重庆江津·期中)若关于的不等式组有且仅有个整数解,且的结果不含二次项,则满足条件的整数的值为 .【答案】【分析】先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再根据不等式组有且仅有个整数解,得出,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化简,根据结果不含二次项,得出,结合即可求出的值.【详解】解:,解不等式,解得:,解不等式,解得:,∴∵不等式组有且仅有个整数解,∴,解得:,又∵,且其结果不含二次项,∴的系数为零∴∴解得:或又∵∴,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绝对值,多项式乘多项式,熟练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5.(3分)(24-25七年级·贵州黔南·期末)如图1,教材有这样一个探究:把两个面积为的小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面积为的大正方形,所得的面积为的大正方形的边就是原先面积为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因此,可得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某同学受到启发,把长为3、宽为2的两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正方形,请你仿照上面的探究方法,比较 .(填“”或“”或“”)【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图形的拼剪,算术平方根的应用,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根据大正方形面积空白部分面积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通过计算得出的整数部分是3,即可解答求解.【详解】解:大正方形面积为,空白部分面积为,根据题意得:,即,∴(负值舍去),∵,即,∴的整数部分是3,∴,∴,故答案为:.16.(3分)(24-25七年级·浙江温州·期中)已知整数满足且,则的值为 .【答案】2【分析】根据3不是10000的公约数,可得b=0,由和即可得到a,b,c,d的值,故可求解.【详解】∵,3不是10000的公约数,∴则b=0∴∵整数满足∴符合题意∴a=-2,b=0,c=3,d=4∴=-8+0+6+4=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幂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幂的运算法则及特点.第Ⅱ卷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17.(6分)(24-25七年级·湖南益阳·期末)小明制作了一张面积为的正方形贺卡.现有一个长方形信封如图所示,该信封的长、宽之比为,面积为.(1)求长方形信封的长和宽.(2)小明能将贺卡不折叠就放入此信封吗?请通过计算给出判断.【答案】(1)长方形信封的长为,宽为(2)能,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实际应用:(1)设长方形信封的长为,宽为,利用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即可;(2)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比较长方形的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解:设长方形信封的长为,宽为.由题意,得,∴,∴,.答:长方形信封的长为,宽为.(2)能理由:面积为的正方形贺卡的边长是.∵,,∴,即信封的宽大于正方形贺卡的边长,∴小明能将这张贺卡不折叠就放入此信封.18.(6分)(24-25七年级·安徽·阶段练习)找规律:观察算式13=113+23=913+23+33=3613+23+33+43=100…(1)按规律填空)13+23+33+43+…+103= ;13+23+33+43+…+n3= .(2)由上面的规律计算:113+123+133+143+…+503(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思维拓展:计算:23+43+63+…+983+1003(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1622600;(3)【分析】(1)观察等式右边都是平方数,且底数正好是等式左边各底数的和,依此规律类推可分别解决以上两个问题;(2)由于上面的等式都是从底数是1开始的,所以可以把该式子前面的部分从1开始补上,再把补上的部分减掉即可;(3)该式中的底数并不是题干中所给出的从1开始的连续整数,因此不能直接用上述规律解题,但该式中的底数却都是从1开始的连续整数的2倍,因此提出2后,各项都含有,逆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13+23+33+43+…+103=(1+2+3+4+…+10)2=;13+23+33+43+…+n3=(1+2+3+4+…+n)2=;(2)113+123+133+143+…+503=(13+23+33+43+…+503)-(13+23+33+43+…+103)==1622600;(3)23+43+63+…+983+1003=(2×1)3+(2×2)3+(2×3)2+(2×4)3+…+(2×50)3=23×(13+23+33+43+…+503)=23×=.【点睛】本题属于数式规律题,考查了学生对数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首先学生应对平方数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力,这样才能迈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次学生要学会对不同的数进行关联,通过它们的和差积商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找到它们的联系,才能得出这道题的规律,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多积累相关经验,发散思维,提高解决该类问题的效率.19.(8分)(24-25七年级·广东汕头·期末)阅读下列材料:解答“已知x-y=2,且x>1,y<0,试确定x+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解:∵x-y=2,∴x=y+2 又∵x>1,∴y+2>1,∴y>-1.又∵y<0,∴-1同理可得1由①+②得:-1+1∴x+y的取值范围是0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x-y=3,且x>2,y<1,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都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a-b=4,b<2,求2a+3b的取值范围.【答案】(1)1<x+y<5(2)a>1(3)【分析】(1)模仿阅读材料解答即可;(2)先把方程组解出,再根据解为正数列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出即可;(3)分别求出2a、3b的取值范围,相加可得结论.【详解】(1)解:∵x-y=3,∴x=y+3,∵x>2,∴y+3>2,∴y>-1,又∵y<1,∴-1<y<1…①,同理可得2<x<4…②,由①+②得:-1+2<x+y<1+4,∴x+y的取值范围是1<x+y<5,故答案为:1<x+y<5;(2)解:解方程组,得,∵该方程组的解都是正数,∴x>0,y>0,∴,解不等式组得:a>1,∴a的取值范围为:a>1;(3)解:∵a-b=4,b<2,∴,∴,由(2)得,a>1,∴,∴…①,又∵,∴,∵,∴,∴…②,由①+②得:,∴2a+3b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新运算方法的理解,熟练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0.(8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周测)新定义:若无理数(T为正整数)的被开方数满足(n为正整数),则称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同理规定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例如:因为,所以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1)的“青一区间”为_______,的“青一区间”为_______;(2)实数满足关系式,求的“青一区间”.【答案】(1),(2)【分析】本题考查无理数的估算,理解并掌握“青一区间”的定义和确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青一区间”的定义和确定方法,进行求解即可;(2)利用非负性求出x,y的值,再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解:∵,∴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故答案为:,;(2)解:因为,所以,即,所以,所以.因为,所以的“青一区间”为.21.(10分)(24-25七年级·江苏宿迁·期末)【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数学智慧拼图项目背景:为了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并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王老师将数学学习小组分成三组,每组领取一些矩形卡片,开展“数学智慧拼图”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观察建模如图1,第一小组领了8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矩形,拼成一个大矩形,每个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分别为x、y(),小组同学测得拼成的大矩形长为30,宽为16,可得方程组 ,则: , ;任务二:推理分析第二小组也领了8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矩形,把它们按图2方式放置在一个大矩形中,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任务三:设计方案第三小组领了A、B、C三种类型的矩形卡片,它们的长为18,宽分别为a、b、c,其中且a、b、c均为正整数,分别取A、B、C卡片2、3、4张, 把它们按图3方式放置在一个边长为36的正方形中,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4;若分别取A、B、C卡片3、2、5张,能否把它们放置在边长为36的正方形中(不能有重叠),如果能,请你在图4中画出放置好的示意图,并标注a、b、c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为什么.【答案】任务一:5,10任务二:31任务三:,,,图见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和不等式组的应用,正确理解图形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任务一:直接解方程组即可;任务二:设8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矩形长为m,宽为n,列方程组求出长宽,再求出阴影部分面积即可;任务三:先列方程组求出,根据题意得出或2,进而求出两种情况下a、b、c的值,根据面积得出当时无法放置,当时能放置并画出放置方式即可.【详解】解:任务一:由①得:,把代入②,得:,原方程组的解是;任务二:设8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矩形长为m,宽为n,由题意得:,解得:,则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任务三:由题意得:,解得:,且a、b、c均为正整数,,解得:,或2,当时,,,分别取A、B、C卡片3、2、5张,拼成的不重叠的图形面积为:,故此时不能放置;当时,,,分别取A、B、C卡片3、2、5张,拼成的不重叠的图形面积为:,故此时能放置,放置方式如下图:22.(10分)(24-25七年级·北京西城·期末)阅读材料:如果整数,满足,,其中,,,都是整数,那么一定存在整数,,使得.例如,,,或,……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或,……若,则 ;(2)已知,(,为整数),.若,求(用含,的式子表示);(3)一般地,上述材料中的,可以用含,,,的式子表示,请直接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9(2)或(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整式运算、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结合,,求解即可;(2)将,代入,整理可得,即可获得答案;(3)根据题意,可得,结合,可令,,即可获得答案.【详解】(1)解:∵,∴,∴,∵,∴.故答案为:9;(2)解:根据题意,,,,∴,∴∴,∴或;(3)解:∵,,∴,又∵,令,,此时可有一组解,,即,.23.(12分)(24-25七年级·北京·期末)新定义: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范围内,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例如:方程的解为,而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不难发现在的范围内,所以方程是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1)在方程①:②;③中,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是______;(填序号)(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3)若关于x的方程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且此时不等式组有5个整数解,试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1)①(2);(3).【分析】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理解材料中的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分别解三个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再根据新定义作判断即可;(2)分别解不等式组与方程,再根据新定义列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可得答案;(3)先解不等式组可得,再根据此时不等式组有5个整数解,令整数的值为:,,,,,再求解,而为整数,则或0,分两种情况讨论,从而可得答案.【详解】(1)解:①,整理得:,解得:;②,解得:;③,解得:;,解不等式可得:,解不等式可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根据新定义可得:方程①是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故答案为:①;(2)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根据“相依方程”的含义可得:,,解得:;(3)解:,由①得:,由②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此时不等式组有5个整数解,令整数的值为:,,,,,,∴,则,解得:,而为整数,则或0,当时,,∴,因为,解得:,根据“相依方程”的含义可得:,解可得:,解可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当时,,∴,综上:.24.(12分)(24-25七年级·山东淄博·期中)【阅读材料】:将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我们一般使用分组分解法,对于四项多项式的分组分解法有两种分法:一是“”分组,二是“”分组.两种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多项式中是否存在三项可以构成完全平方,若可以构成完全平方,则采用“”分组;若无法构成,则采用“”分组.例如:像这种将一个多项式适当分组后,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学以致用】:因式分解(1);(2).【拓展延伸】: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我们可以据其特征适当地将某一项拆成两项,再进行分组,进而因式分解来解决问题,请你利用这样的思路试一试.(1)已知为等腰的三边长,且满足,求等腰的面积;(2)如图,长方形,已知,其中,且,求长方形的边的长度.(,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学以致用:(1);(2);拓展延伸:(1)48或;(2)【分析】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学以致用](1)根据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求解;(2)先分组,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求解;[拓展延伸](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进而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的值,进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计算即可求解;(2)同(1)的方法因式分解,进而得出,即可求解.【详解】解:[学以致用](1).(2)[拓展延伸](1)等腰的三边为或,,等腰的面积为48或.(2)且.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拔尖卷)【沪科版2024】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范围:第6~8章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卷信息:本卷试题共24题,单选10题,填空6题,解答8题,满分120分,限时120分钟,本卷题型针对性较高,覆盖面广,选题有深度,可衡量学生掌握本章内容的具体情况!第Ⅰ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1.(3分)(24-25七年级·陕西西安·期中)若的平方是9,的平方是25,且,则的值是( )A. B.或 C.或8 D.8或2.(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阶段练习)若不等式的解都能使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3.(3分)(24-25七年级·河南新乡·阶段练习)若,则 的值为( )A. B.8 C.7 D.64.(3分)(24-25七年级·浙江绍兴·期中)要制作一只如图所示容积为的小玻璃杯,涉及正方体内壁时,内壁边长大致长度在( )A.之间 B.之间C.之间 D.之间5.(3分)(24-25七年级·江苏·自主招生)设m,n是正整数,且,若与的末两位数字相同,则的最小值为( )A.9 B.10 C.11 D.126.(3分)(2024·浙江宁波·一模)在矩形内,将两张边长分别为和的正方形纸片按图①,图②两种方式放置(图①,图②中两张正方形纸片均有部分重叠),矩形中未被这两张正方形纸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若图①中阴影部分面积为,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则的值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7.(3分)(24-25七年级·江苏苏州·期中)已知的解集为,则的解集为( )A. B. C. D.8.(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宿州·期中)已知三个实数满足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9.(3分)(24-25七年级·北京·开学考试)在数轴上有三个互不重合的点A,B,C,它们代表的实数分别为a,b,c,下列结论中①若abc0,则A,B,C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原点右侧;②若a+b+c=0,则A,B,C三点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原点右侧;③若a+c=2b,则点B为线段AC的中点;④O为坐标原点且A,B,C均不与O重合,若OB﹣OC=AB﹣AC,则bc0,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期中)已知,且,则 -的值为( )A.2022 B.-2022 C.4044 D.-4044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11.(3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专题练习)已知的算术平方根是3,的立方根是1,则的平方根是 .12.(3分)(2024七年级·浙江温州·一模)已知,均为完全平方数,则13.(3分)(24-25七年级·江苏南通·期末)已知非负数a,b,c满足条件,,设的最大值是m,最小值是n,则的值为 .14.(3分)(24-25七年级·重庆江津·期中)若关于的不等式组有且仅有个整数解,且的结果不含二次项,则满足条件的整数的值为 .15.(3分)(24-25七年级·贵州黔南·期末)如图1,教材有这样一个探究:把两个面积为的小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面积为的大正方形,所得的面积为的大正方形的边就是原先面积为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因此,可得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某同学受到启发,把长为3、宽为2的两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一个正方形,请你仿照上面的探究方法,比较 .(填“”或“”或“”)16.(3分)(24-25七年级·浙江温州·期中)已知整数满足且,则的值为 .第Ⅱ卷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17.(6分)(24-25七年级·湖南益阳·期末)小明制作了一张面积为的正方形贺卡.现有一个长方形信封如图所示,该信封的长、宽之比为,面积为.(1)求长方形信封的长和宽.(2)小明能将贺卡不折叠就放入此信封吗?请通过计算给出判断.18.(6分)(24-25七年级·安徽·阶段练习)找规律:观察算式13=113+23=913+23+33=3613+23+33+43=100…(1)按规律填空)13+23+33+43+…+103= ;13+23+33+43+…+n3= .(2)由上面的规律计算:113+123+133+143+…+503(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思维拓展:计算:23+43+63+…+983+1003(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9.(8分)(24-25七年级·广东汕头·期末)阅读下列材料:解答“已知x-y=2,且x>1,y<0,试确定x+y的取值范围”有如下解法:解:∵x-y=2,∴x=y+2 又∵x>1,∴y+2>1,∴y>-1.又∵y<0,∴-1同理可得1由①+②得:-1+1∴x+y的取值范围是0按照上述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已知x-y=3,且x>2,y<1,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都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若a-b=4,b<2,求2a+3b的取值范围.20.(8分)(24-25七年级·安徽安庆·周测)新定义:若无理数(T为正整数)的被开方数满足(n为正整数),则称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同理规定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例如:因为,所以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1)的“青一区间”为_______,的“青一区间”为_______;(2)实数满足关系式,求的“青一区间”.21.(10分)(24-25七年级·江苏宿迁·期末)【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数学智慧拼图项目背景:为了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提高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并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王老师将数学学习小组分成三组,每组领取一些矩形卡片,开展“数学智慧拼图”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任务一:观察建模如图1,第一小组领了8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矩形,拼成一个大矩形,每个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分别为x、y(),小组同学测得拼成的大矩形长为30,宽为16,可得方程组 ,则: , ;任务二:推理分析第二小组也领了8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矩形,把它们按图2方式放置在一个大矩形中,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任务三:设计方案第三小组领了A、B、C三种类型的矩形卡片,它们的长为18,宽分别为a、b、c,其中且a、b、c均为正整数,分别取A、B、C卡片2、3、4张, 把它们按图3方式放置在一个边长为36的正方形中,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4;若分别取A、B、C卡片3、2、5张,能否把它们放置在边长为36的正方形中(不能有重叠),如果能,请你在图4中画出放置好的示意图,并标注a、b、c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为什么.22.(10分)(24-25七年级·北京西城·期末)阅读材料:如果整数,满足,,其中,,,都是整数,那么一定存在整数,,使得.例如,,,或,……根据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或,……若,则 ;(2)已知,(,为整数),.若,求(用含,的式子表示);(3)一般地,上述材料中的,可以用含,,,的式子表示,请直接写出一组满足条件的,(用含,,,的式子表示).23.(12分)(24-25七年级·北京·期末)新定义: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范围内,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例如:方程的解为,而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不难发现在的范围内,所以方程是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1)在方程①:②;③中,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是______;(填序号)(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3)若关于x的方程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且此时不等式组有5个整数解,试求m的取值范围.24.(12分)(24-25七年级·山东淄博·期中)【阅读材料】:将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我们一般使用分组分解法,对于四项多项式的分组分解法有两种分法:一是“”分组,二是“”分组.两种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多项式中是否存在三项可以构成完全平方,若可以构成完全平方,则采用“”分组;若无法构成,则采用“”分组.例如:像这种将一个多项式适当分组后,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学以致用】:因式分解(1);(2).【拓展延伸】: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我们可以据其特征适当地将某一项拆成两项,再进行分组,进而因式分解来解决问题,请你利用这样的思路试一试.(1)已知为等腰的三边长,且满足,求等腰的面积;(2)如图,长方形,已知,其中,且,求长方形的边的长度.(,用含的式子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拔尖卷)(考查范围:第6~8章)(沪科版2024)(原卷版) .docx 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拔尖卷)(考查范围:第6~8章)(沪科版2024)(解析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