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目录 /CONTENTS01 发酵工程02 细胞工程03 基因工程0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人A 永Ax 顺社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物的过程。人类所需产物(简单分子)适宜的条件微生物代谢原料(复杂分子)发酵科技探索之路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微生 物将谷物、水果等发酵为 含酒精的饮料。后来,人 们通过自然发酵或曲种传 代的固体发酵方法生产其 他食品,如酱油、醋、豆 豉、腐乳和酸奶等。这种 传统发酵技术促进了中华 民族特有的饮食文化的形 成,但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并不没明白其中的原理。18501957年用微生物生产谷氨酸获得成功。20世 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研究微生物的 代谢途径,继续改进发酵技术,通过人工诱变特定微生物,获得了具有更高生产能力 的突变类型。之后,酶制剂、多糖、维生素发酵工业相继兴起。1970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的发展,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例 如运用基因工程可以将动植物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中获得具有特殊生产能力的微生物,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如人胰岛素、干扰素等。年 生 年 秋 密 的 车 间1897年科学家发现了酶在酵母菌发 酵中的作用,逐渐了解了发 酵的本质。之后的30多年间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得 到了应用,发酵生产的工艺和设备不断完善,传统的固体发酵开 始向半固体发酵和 液体发酵演变。 同 时,作坊式的手工 生产向近代工业化生产方向发展。利用微生物 生产的新产品,如酒精、柠 檬酸和淀粉酶等不断出现。194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开始运用数学、动 力学、化学工程原理以及 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 综合研究,以更加部分发酷工程产 合理地控制 发酵过程。 目前,人类已 经能够自| 动记录和控制 发酵过程 的全部参数。20世纪40年代利用发酵工程大规模生产 青霉素成为研究的主攻方 向 。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 需氧型的,科学家在厌氧 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建立 了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 使青霉素的生产实现了产 业化。不久,随着链霉素、 金霉素和土霉素等抗生素 的发现及生产,抗生素发酵工业兴起。1857年1857年,法国微生 物学家巴斯德(L.Pasteur,1822-1895)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酵是由活的酵 母菌引起的,从而将 酵母菌与发酵联系起 来。第一批青霉素发醋罐1900利用天然存在的菌种,菌种差异、杂菌情况不明,发酵过程的控制缺乏标准,发酵食品的品质不一。缩短发酵时间,确保品质稳定传统发酵技术微生物培养,筛选单一菌 种,再接种到物料中发酵发酵工程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传统发酵 技 术第1章 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发酵1. 概 念 :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2. 原 理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产生不同代谢产物的能力,因此利用它们就可以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多种产物。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需氧发酵厌氧发酵3.类型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 ,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 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传统发酵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生产条件不易控制,容易受杂菌污染,生产效 率较低,产 物不单一等。(3)发酵产品: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食品有酒、腐乳、酱、酱油、醋、泡菜和豆豉(chǐ) 等。( 1 ) 概 念 :( 2 ) 类 型 :传统发酵技术缺点 4.实例:腐乳①原料:豆腐。②参与发酵的微生物: 酵母、 曲霉 和毛 霉_等,其中起主要 作用的是毛 霉 。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真核生物),其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③腐乳制作的原理 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又便于保存。蛋白质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多种微生物(毛霉起主要作用)脂肪十 氨基酸十 脂肪酸小肽甘油【思考】每年进行同样的操作,但是每年制作的腐乳或豆 瓣酱的口感都不完全相同,有些年份甚至制作不成功,你知 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产条件不易控制,容易受杂菌污染腐乳胚让豆腐长 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瓶密封腌制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毛霉 孢子或者直接接种毛霉 (15-18℃,一定湿度)方法:随豆腐层数加高 增加盐用量,接近瓶口表面,铺厚一点目的:让毛霉等产生 蛋白酶和脂肪酶目的:析出豆腐中的 水分、抑制不需要的 微生物生长酒:抑制微生物生长,并使腐乳 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味,防腐杀菌卤汤包括酒 和香辛料④制作流程正在进行发酵的豆腐坯基础检测使用酵母制作馒头属于传统发酵技术吗 使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进行的才算。例如:直接利用空气中毛霉孢子制作腐乳属于传统发酵技术,若直接接种毛霉,则不属于。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一)泡菜的制作1.菌种:乳酸菌( 原核生物)①菌种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内②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③种 类 :乳酸链球菌、乳酸杆菌 乳酸链球菌2.发酵原理: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C H O6 酶 2C H O ( 乳 酸 ) + 能 量发酵期间,乳酸会_不断积累_ , 当 它 的 乳酸杆菌质量百分比为0.4% -0.8% 时,泡菜的口味、品质最佳。将冷却好的盐水缓缓倒入坛中,使盐水没过菜料,盖好坛盖;创造无氧环境向坛盖边缘的水槽中注满水,并在发酵过程中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根据室内温度控制发酵时间;用清水和食盐配制质量百分比为5%-20 %的盐水,并将盐水煮沸,冷 却待用;将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块状或条状,① 在泡菜发酵初期,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发酵产物中有较多的CO , 防止发酵液 溢出坛外;② 防止因装太满使盐水未完全淹没菜料而 导致菜料变质腐烂;③ 同时留有一定空间,也更方便拿取泡菜。混合均匀,晾干后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 ,加入蒜瓣、生姜及其 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 (一)泡菜的制作配制盐水原料处 理、蔬 菜装坛加盐水封坛发酵过高:乳酸发酵受抑制,泡菜风味差;过低:杂菌易繁殖,导致泡菜变质。3.制作过程:杀菌除氧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 跃,它们进行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从水槽内放 出,逐渐使坛内形成嫌气状态。此阶段泡菜液的含酸量为0.3%~0.4%,该阶段是泡菜的初熟 阶段,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发酵中期: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 pH 下降,乳酸杆菌活跃进行活跃的乳酸发酵,乳酸积累pH达3.5~3.8。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等的活动受到抑制。此阶段泡菜液的乳酸的积累量达到0.6%~0.8%,这一阶段为泡菜的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发酵后期: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上升,乳酸积累达1.2%以上,乳酸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此阶段泡菜液的酸度过高,风味不佳。【误区警示】 泡菜制作的两个易错点(1)误认为只有乳酸菌发酵:前期还会有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混 合菌的在进行生命活动(2)误认为泡菜制作全过程都是无氧发酵:前期主要是有氧发酵 消耗氧气,形成无氧环境,后期主要是乳酸发酵。Q: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 丰富,适合酵母菌的繁殖。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 健康,但如果人体摄入过 量,会发生中 毒,甚至死亡。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跟踪检测泡菜在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探 索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等条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寻求提高泡 菜质量的措施。(1)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易溶于水,可作食品添加剂。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蔬菜、咸菜、豆粉中均含有。但是,总量达到 0.3~0.5g 时会引起中毒;达到 3g 时会死亡。进一步探究一般不危害健康发 酵 初 期 ,泡菜中微生物生长很快,将蔬菜中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蔬菜中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等将亚硝酸盐氧化,总体来说,亚硝酸盐的含量逐 步 上 升。微生物代谢活动将氧气消耗殆尽,泡菜坛中的环境不利于乳酸菌以外的其他 微生物生长,生成的亚硝酸盐减少。同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 而减少,因此,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并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亚硝胺生成 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细菌等微生物 (硝酸盐还原菌产生硝酸还原酶)亚硝胺适宜的pH、温度和 一定的微生物作用还原亚硝酸盐 氧化个维生素C 、E和酚类物质硝酸盐成时期 乳酸菌 乳酸亚硝酸盐发酵前期 少(O 抑制乳酸菌活动) 少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发酵中期 最多(乳酸菌比其他杂菌 更耐酸。乳酸积累,抑制 其他菌活动) 增多达到最多后开始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 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发酵后期 减少(乳酸积累,pH下 降,抑制乳酸菌活动) 继续增多, 最后保持稳定下降至保持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变化曲线 发酵时间 乳酸制 )发酵时间乳酸菌亚硝酸盐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5.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一)泡菜的制作10天后食用比较好,因为此时的亚硝酸盐含量低。 发酵时间/d(2)他第一次制作出的泡菜“咸而不酸”,造成这个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食盐浓度过高、发酵温度过低等原因导致泡菜未能正常发酵。(3)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什么 "陈泡菜水"中含有纯度较高的乳酸菌,可快速发酵产生乳酸。2、 某同学在制作泡菜前,查阅资料得知,可以向泡菜坛中加些"陈泡菜水";在用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时,他在不同时间测定了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见右栏曲线图,请你帮他 分析问题。(1)据图分析,从亚硝酸盐含量来看,你认为该泡菜在什么时间食用比较合适 为什么 练习与应用P 【 拓 展 应 用 】(二)果酒的制作1. 原 理 : C H O6 酶 2 C H OH ( 酒 精 ) + 2CO + 能 量2. 应用的微生物: 植物体表面天然的酵母菌①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真菌②作用:在无氧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酵母菌 ③分布:含糖量较高的蔬菜、水果表面④适宜温度:约为28℃⑤应用: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①代谢类型: 好氧细菌②作 用 :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 当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 再将乙醛变为醋酸。③适宜温度: 30~35℃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三)果醋的制作酶 2CH COOH ( 乙 酸 ) + 2H O+2CO +→CH COOH ( 乙 酸 ) +H O+ 能 量1. 原 理 : C H O +20 量C H OH+O 2.应用的微生物:④应 用: 各种风味的醋画天果好地苹果醋Aru VINte醋酸菌能冷合量:450每隔12h 左右将瓶盖拧松一点(注意:不是打开瓶盖 ,此后再拧紧瓶盖。排出气体 防止杂菌污染、氧气进入发酵时间为10-12d。可通过从发酵瓶口取样来对发酵的情况进行检测。当葡萄酒制作完成后, 打 开 瓶 盖 ,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发 酵 温 度 为30-35℃ , 时 间 为 7-8d 。 空气中的醋酸菌会进入果酒发酵液中大量繁殖将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 毒,晾干备用;防止野生菌种数量减少, 避免葡萄破损,去除表面灰尘、污物 影响发酵 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取新鲜葡萄,用清水冲洗1-2次, 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沥干;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注意: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盖好瓶盖;将温度控制在18-30℃ 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器具消毒冲洗葡萄榨汁装瓶果酒发酵果醋发酵① 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 吸,快速繁殖,耗尽O 后,再进行酒精发酵;② 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CO 造成发酵液溢出。3.制作过程4.结果分析与评价( 1)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发酵液分别有哪些变化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发酵后多少天 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 在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会产生气泡 ,这是因为酵母菌发酵产生CO ;② 开始发酵后, CO 产生越来越多,会使发酵液出现“沸腾”现象,在发酵的 10天后,这种现象最明显。③ 发酵过程产 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应注意控温;④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由果皮进入发酵液的花青素会越来越多,因而发酵液 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变成深红色。⑤ 果醋发酵完成时,在发酵液的液面上会出现一层菌膜,这是醋酸菌膜。4.结果分析与评价(2 )在制作果酒的过程中,除了酵母菌,是否还有其他微生物生长 它们会对果酒发酵产生影响吗 如果有,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① 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微生物。② 乳酸菌能将糖分解为甘油、酒石酸等,从而使果酒变质。③ 在 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能把糖分解成醋酸或者把乙醇转化为乙 醛 进而转化为醋酸。④ 可以通过调节发酵的温度、 pH 等来控制乳酸菌含量;⑤ 可以通过减少O2含量、调节发酵温度、p H 来控制醋酸菌含量。4.结果分析与评价(3)在制作果醋的过程中,酵母菌是否还会继续发酵 醋酸菌从何而来 采用什么措施可以加快果醋的制作 ① 随着醋酸发酵的进行,发酵液的pH 、发酵温度等均不利于酵母 菌的生长繁殖,因此酵母菌活性很低,不会继续发酵。② 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当打开瓶盖后,空气中的醋酸菌会进入发 酵液中大量繁殖,其他的菌因不适应环境条件而不能繁殖。③ 在工业上,后期醋的发酵需要人工接种醋酸菌。或者买 一瓶醋, 将其打开暴露于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在醋的表面会有一层薄膜 (即醋酸菌膜),用这层薄膜进行接种亦可。(4)在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哪些做法可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① 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消毒,晾干备用;② 处理葡萄时应先冲洗再去除枝梗;③ 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打开瓶盖。(5)如何检测果醋、果酒发酵完成 a: 阐 ;b. 品赏品尝; c.观察醋酸菌膜是否形成。a:便酶性餐线检靈锋酸锟滚渡滑店橘值灰绿色)3、有3位同学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发酵装置来制作果醋。A 同学用的是带盖的塑料瓶;B同学用的是没有盖的塑料瓶,在发酵过程中无 盖的瓶口一直由捆绑在瓶口的8层纱布覆盖;C同学则设计了如右图所 示的发酵装置。结合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哪一种发酵装置更适合制作果醋 你还能继续改进这种装置吗 C同学的装置更适合制作果醋。填充充气口排气口防止空气 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 排出CO 打开打开出料口 便于取样检测 关闭关闭醋酸发酵 时状态打开,并接入气泵练习与应用酒精发酵 时状态关闭作用通入空气棉花 或者 安装 其他 过滤 装置结构充气口P 【 拓展应用】出料口项目 泡菜制作 果酒制作果醋制作发酵菌种 乳 酸 菌 ( 二 分 裂 ) 酵 母 菌 ( 出 芽 生 殖 )醋 酸 菌 ( 二 分 裂 )菌种来源 植物体表面 天然的乳酸菌 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 的野生型酵母菌空气中的野生型醋酸菌菌种代谢类型 异 养 厌 氧 型 异 养 兼 性 厌 氧 型异 养 需 氧 型菌种细胞类型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发酵原理 在无氧的情况下: 加 C H O >2C H O (乳酸)+能量 在有氧条件下: C H O +6H O+6O 酶 6CO +12H 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 C H O 酶 2C H OH+2CO +少量能量氧气、糖源都充足时:母C H120 +20 →2CH COOH+2H O+2CO +能量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C H OH+O 酶CH COOH+H O+能量发酵 条件 温度 18—20℃ 28℃(18-30℃)30-35℃时间 8-10d 10-12d7-8d氧气 不需要氧气 初期需氧,后期不需氧需要氧气●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考虑原料的来源与选样、菌种的 选育与培养、发酵设备的选择、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发酵产品的质量控制、成本价格等。● 工程、技术与科学的不同——科学以“发现”为核心,技术以“发明”为核心,工程以“建造” 和“产品”为核心。技术要通过工程设计等环节,将一系列相关技术体系化地组合起来,才能 转化应用在工程中,大规模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查阅关于果酒和果醋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自己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方 法与这些流程有哪些异同。在此基础上,请思考:当把少量制作转化为大规模生 产时,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你能从中体会到技术与工程的区别的和联系吗 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到社会中去1.油炸臭豆腐是我国一些地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判断下 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1)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不存在竞争关系。 ( × )(2)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CO 。( × )(3)微生物发酵产生了不同的代谢物使得该臭豆腐具有特殊 的味道。2.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B. 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C.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D.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3.请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传统发酵食品有哪些,它们的制作原理是什么。有机会的话,你也可以尝试做一做。腐乳、泡菜、酱、豆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4.某同学在制作泡菜前,查阅资料得知,可以向泡菜坛中加入一些“陈泡菜水”;在用质量百分比为5%的食盐水制作泡 菜时,他在不同时间测定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 见曲线图。请你帮他分析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