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吉安市2024-2025学年(下)九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D A A D B D C B C A D B D C A B C D C C
二综合题(本答题共四小题,共 40 分)
21.(1)原因: 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分裂割据。(2 分)名称:秦半两 (1 分)
(2)特征:商业繁荣(或商品经济繁荣,发达)(1 分)趋势:由地方铸币到中央统一铸币;
由形式多样到形式统一;由金属货币到出现纸币(2 分,每答到一点给 2 分)
(3)不同:第一次:日本是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第二次:日本是为了
侵略、掠夺中国,破坏中国金融秩序。(2 分)
(4)影响:有助于改变世界金融格局;有利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
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分,每点 1
分)
22.(1)①内容:辛亥革命。(2 分) (2)参考论述:观点:重要历史事件影响社会思想观念。选择:图例 1、 图例 3。
论述:14 世纪中叶,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
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
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
世追求生活。这种被称为 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艺复兴是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意识到自身的
存在、尊严、价值、力量和智慧;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
技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一时期互联网发展迅速,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从沟通交流到信息获取,从商业运作到文化娱乐,互联网已经渗透
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之,文艺复兴
和改革开放都深刻影响了社会思想观念,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进步。(6 分)
23.(1)时代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或过渡时期(2 分)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或者就新中国成立,土改,“一五
计划”,第一届全国人大,三大改造,和平外交等事件进行说明,2 分)
(2)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 分)
(3)理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分)模样: “新质生产力” 说明:未来的中国将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中国将成为
世界科技强国(或阐述“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 ,言之有理即可.2 分)
(4)理解: 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我们要志存高远,勇担使命,实现国家
日新月异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 分)
24.(1) “西方主宰” 指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或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两个世界对抗”
指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对峙;“多元共生共竞” 指 一超多强或多极化趋势(3 分)
(2) 呈现出和平过渡、竞争过渡和长期过渡的特点 (2 分)说明 和平过渡: 它不是通过世
界大战而是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竞争过渡: 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
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长期过渡: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
复杂的过程。(三选一,2 分) (3)事件: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 分) 应对:增强国力;发展经济,科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加强国际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融入全球化;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2 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恩共20小愿,每小磁2分,共40分。请将答聚填涂在答恩卡相应位置)
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褚文化和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
现在()
A农亚的产生
B.公共幕地的出瑰
C.文字的使用
D.黄高分化加刷
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
利”可以理解为()
河南辉县出
河可北易县出
河南挥县出
士的铁型头
土的铁廉刀
上的铁缅1
A,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B.新兴的小农经济
C.频紫的兼并战争
D.紫荣的思想文化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有人提出“以无事取天下”,这一观点反映了谁的思想
主张()
A.老子
B.圣子
C.孔子
D.韩非子
4.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
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政治清明稳定
B.商业贸易繁荣
C.中外交流频紫
D.民族交融加强
5.阅读从西汉、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的比例表,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九(下)历史第1页(共6页)
A科举制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全国市场在形成
D.生产关系的发展
6.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
A.泰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宋太祖赵匡胤问计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
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A.设置枢密院
B.设立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设立市拍司
8。美国政府和俄国政府没有参加这次英法的冒险,但他们派出代表参与“和平的示威”,这次冒险的结果之
一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半丑条约》
9.“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侵略者郁积己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若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
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并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政局变动牵连相结。”其中“它”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0.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革命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这一作品诞生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A江西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上
B.陕北延安的窑洞
0.湖南韶山冲的毛宅
D.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大院
11,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鲁山县某剧团排演了《苏殿选和互助组》一剧后,许多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
转入常年互助组。下列史实与该刷密切相关的是()
A.筹建新中国
B.土地改革
C.抗美接朝
D.三大改造
12.1979年一1992年间,《人民日报》中“拨乱反正”“按劳分配””“集市贸易”“对外贸易”“留学生”
等词汇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些词汇的涌现缘于()
A.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
B.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走出去”战略实施
D.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九(下)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