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2.通过学习二战后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3.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空定位】【知识梳理】一、1945-1956:走向东欧的苏联模式 —— 苏东的成就与问题依据材料和教材,回答问题。问题 1:二战后苏联和东欧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问题 2:苏联模式下的苏联和东欧面临哪些问题?二、1956-1985:求变维艰的探索者 —— 苏联及东欧的改革困境(一)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改革内容政治经济思想(2)改革的结果以及评价【史料补充】材料一,美国之行坚定了赫鲁晓夫大种玉米的信心。在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要求各地都扩充玉米,以增加饲料。材料二,苏联的气候条件无法满足玉米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要求。赫鲁晓夫改革中凭个人直觉瞎指挥、一刀切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玉米种植中出现的所有反对意见,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否决。头几年的谷物产量增加了,但接着又保持不变,1963年出现了转折。很多地方因为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三,科学家联名要求赫鲁晓夫去领导一个癌症治疗所。赫鲁晓夫推脱道:“谢谢同志们的支持,但我对癌症一窍不通啊。”科学家们纷纷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您只要应用一下您在农业问题上的经验就好了!您一负责,粮食就全不见了!”结果:评价:【积极】与【消极】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勃列日涅夫1964-1982执政 前期 内容评价后期【史料补充】材料一: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研究,习惯于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惧怕重大的改革。 ……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缺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苏共的主调。 ——《第7集 苏共的领导集团》结果与评价:(二)东欧的改革与苏联的干涉【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探究: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东欧政治状况如何?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三、1985-1991:不可挽回的悲剧者 ——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改革内容:人道的社会主义与打破苏联模式的尝试【史料补充】“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直接借用 “人道”、“民主”这些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反映了前苏联资产阶级与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在本质上的契合。—陈立旭:《“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评析》阅读教材,同桌交流,思考问题,完成表格。戈尔巴乔夫1985-1991 前期 政治 内容结果后期 经济 内容结果【归纳总结】三夫改革的异同点(二)改革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依据教材,梳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2.探究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因素。【史料补充】材料一,他(戈尔巴乔夫)摆弄这个国家,就想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二,进入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为了迅速发展经济,东欧国家大举借债,导致财政赤字剧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陆南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外部原因:四、扬帆起航的破局者 ——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看视频】认识到:中国的成功证明:社会主义并未失败,而是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机。【课堂总结】【补偿训练】1.下表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情况表。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国民收入增长率 10.25% 6.45% 4.95%A.忽视科技发展 B.人民生活水平下降C.政治改革失败 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 从1950年起,南斯拉夫实行工人自治,下放权力;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提出《行动纲领》,主张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由此可知,东欧国家改革(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C.力图探索独立发展的道路D.完全放弃计划经济体制3. 二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在于( )A.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D.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4.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材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否定苏联共产党领导 B.以农业为突破口C.存在经济决策的失误 D.重点在工业领域5.下表是20世纪50、6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据表格内容可知,各国的改革( )波兰 建立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匈牙利 以联盟政策取代当时已出现的多党制;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革新取代高度集权的单一经济模式。捷克斯洛伐克 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A.最终导致东欧剧变 B.提供经济建设经验C.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D.违背社会主义原则6.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