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三讲 河流和湖泊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考点训练商务星球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第三讲 河流和湖泊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考点训练商务星球版(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三讲 河流和湖泊
【基础达标】
  读图,回答1、2题。
1.从两幅图中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
A.黄河的汛期比长江的汛期长
B.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得多
C.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
D.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
2.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B.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降水多
C.河流的水都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3.(2024·河池学业考)红水河作为珠江的上游河段,给流域内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
①水能开发 ②水运便利
③提供灌溉水源 ④提供大量的耕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三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及三条河流的汛期表(符号表示汛期), 读图表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三大河流对应的名称是 ( )
A.长江、松花江、黄河
B.长江、黄河、松花江
C.松花江、长江、黄河
D.松花江、黄河、长江
5.松花江在3、4月份出现汛期的主要原因是 ( )
A.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
B.3、4月份降水量较大
C.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汛期开始较早
D.松花江降水集中在春季
6.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大河源远流长。下面关于①②两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①中游有“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情景
B.河流②水能资源丰富,所以被称为“黄金水道”
C.两条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流入太平洋
D.有凌汛现象,无结冰期是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两条河流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甲河是我国第一大河
B.乙河水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
C.乙河流量大、汛期长
D.甲河最终注入渤海
8.图中河流各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河上游流经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B.乙河上游水能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C.甲河下游江阔水深,被誉为“黄金水道”
D.乙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
9.图中山脉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如图是中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填数字序号),汛期最长的是 (填数字序号)。
(2)⑤河流是 (填名称)河,该河流 季水量最大,河水补给主要来自 。
(3)试分析水电站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的原因: 。
【巩固提升】
  诗词中往往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读唐诗,回答11、12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根据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推测“渝州”属于现在的 ( )
A.四川省 B.重庆市
C.湖北省 D.贵州省
12.有关长江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汛期较短 ②水量较大
③流量季节变化小 ④无结冰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的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中,肩负着“一库净水北送”使命的是 ( )
A.皖 B.赣 C.鄂 D.湘
14.下列有利于“一江清水东流”的是 ( )
①上游退耕还林
②中游围湖造田
③下游加大重工业生产规模
④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监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随州学业考)“一碗水,半碗泥”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生态重要的命脉,黄河治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将造成下游平原地区 ( )
A.水土流失严重 B.荒漠化加剧
C.凌汛现象多发 D.河床淤塞抬高
16.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河含沙量起到减少作用的是 ( )
①沿岸地区人们引水灌溉
②黄河中游植树种草
③修建水利枢纽调水调沙
④加固黄河下游堤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济南学业考)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17~19题。
潼关站 多年平均 2024年
年输沙量/万吨 92 100 17 100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335.3 395.1
图2
17.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流速快 D.无结冰期
18.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 )
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 B.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C.水土流失减少 D.植被破坏加剧
19.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 )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重庆学业考)我国2024年已发生多次大范围沙尘天气,风沙危害严重。读图,完成20~22题。
20.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最容易引发沙尘天气的是 ( )
A.浓雾 B.大风
C.暴雨 D.大雪
22.为减少沙尘天气发生,人们应该 ( )
A.过度放牧 B.围湖造田
C.植树种草 D.毁林开荒
23.(2024·北部湾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24年暑假,上海某中学的小夏和父母进行了为期14天的黄河研学之旅。他们沿途在不同的典型站点取了黄河水样,利用手机app软件记录了河面的海拔,并绘制出黄河干流剖面示意图(如图)。
(1)黄河在东营注入 海,属于 (内流/外流)河。
(2)分析图中a、b、c、d四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河段,原因是该河段 。
(3)对比从黄河源头、潼关、东营三个站点取的水样,含沙量最大的站点是 ,原因是该站点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第三讲 河流和湖泊
【基础达标】
  读图,回答1、2题。
1.从两幅图中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B)
A.黄河的汛期比长江的汛期长
B.长江的径流量比黄河大得多
C.两条河流都有结冰期
D.黄河含沙量比长江大
2.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D)
A.都受夏季风的影响
B.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降水多
C.河流的水都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内流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3.(2024·河池学业考)红水河作为珠江的上游河段,给流域内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C)
①水能开发 ②水运便利
③提供灌溉水源 ④提供大量的耕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长江、黄河、松花江三大河流的水量平衡示意图及三条河流的汛期表(符号表示汛期), 读图表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三大河流对应的名称是 (D)
A.长江、松花江、黄河
B.长江、黄河、松花江
C.松花江、长江、黄河
D.松花江、黄河、长江
5.松花江在3、4月份出现汛期的主要原因是 (A)
A.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
B.3、4月份降水量较大
C.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汛期开始较早
D.松花江降水集中在春季
6.我国地域辽阔,许多大河源远流长。下面关于①②两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C)
A.河流①中游有“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情景
B.河流②水能资源丰富,所以被称为“黄金水道”
C.两条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流入太平洋
D.有凌汛现象,无结冰期是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两条河流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A.甲河是我国第一大河
B.乙河水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
C.乙河流量大、汛期长
D.甲河最终注入渤海
8.图中河流各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B)
A.甲河上游流经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B.乙河上游水能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C.甲河下游江阔水深,被誉为“黄金水道”
D.乙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
9.图中山脉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B)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如图是中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②(填数字序号),汛期最长的是①(填数字序号)。
(2)⑤河流是塔里木(填名称)河,该河流夏季水量最大,河水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3)试分析水电站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的原因: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巩固提升】
  诗词中往往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读唐诗,回答11、12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根据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推测“渝州”属于现在的 (B)
A.四川省 B.重庆市
C.湖北省 D.贵州省
12.有关长江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①汛期较短 ②水量较大
③流量季节变化小 ④无结冰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的发展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中,肩负着“一库净水北送”使命的是 (C)
A.皖 B.赣 C.鄂 D.湘
14.下列有利于“一江清水东流”的是 (D)
①上游退耕还林
②中游围湖造田
③下游加大重工业生产规模
④加强沿线生态环境监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随州学业考)“一碗水,半碗泥”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生态重要的命脉,黄河治理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图是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将造成下游平原地区 (D)
A.水土流失严重 B.荒漠化加剧
C.凌汛现象多发 D.河床淤塞抬高
16.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河含沙量起到减少作用的是 (C)
①沿岸地区人们引水灌溉
②黄河中游植树种草
③修建水利枢纽调水调沙
④加固黄河下游堤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4·济南学业考)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为“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为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17~19题。
潼关站 多年平均 2024年
年输沙量/万吨 92 100 17 100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335.3 395.1
图2
17.自汉到宋,从对黄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B)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流速快 D.无结冰期
18.潼关站水文资料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 (C)
A.河流年输沙量变大 B.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C.水土流失减少 D.植被破坏加剧
19.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 (C)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
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重庆学业考)我国2024年已发生多次大范围沙尘天气,风沙危害严重。读图,完成20~22题。
20.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出现在 (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最容易引发沙尘天气的是 (B)
A.浓雾 B.大风
C.暴雨 D.大雪
22.为减少沙尘天气发生,人们应该 (C)
A.过度放牧 B.围湖造田
C.植树种草 D.毁林开荒
23.(2024·北部湾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2024年暑假,上海某中学的小夏和父母进行了为期14天的黄河研学之旅。他们沿途在不同的典型站点取了黄河水样,利用手机app软件记录了河面的海拔,并绘制出黄河干流剖面示意图(如图)。
(1)黄河在东营注入渤海,属于外流(内流/外流)河。
(2)分析图中a、b、c、d四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河段,原因是该河段落差大。
(3)对比从黄河源头、潼关、东营三个站点取的水样,含沙量最大的站点是潼关,原因是该站点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